燃烧的蔬菜动漫(重返猴岛评测:冒险与故事,有落幕之日而无终结之时)
燃烧的蔬菜动漫文章列表:
- 1、重返猴岛评测:冒险与故事,有落幕之日而无终结之时
- 2、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 3、南小王村的智慧生产与生活
- 4、2021,盘点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
- 5、新华全媒+丨乌鲁木齐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重返猴岛评测:冒险与故事,有落幕之日而无终结之时
本作内容上的纯粹性,那种关于冒险、自由以及人生选择的探讨,几乎是一群老家伙们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让通关过后的我深有感触。故而斟酌再三,我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写法,我认为《重返猴岛》是个关于讲故事的游戏,它也讲了一个相当出色的故事。所以,没有什么比讨论讲故事的故事,更能够去评定这部作品。
注:本文情节涉及部分剧透,请未通关的读者谨慎阅读。
一个连加勒比海的大鱿鱼都在深眠的夜里,“渣渣酒吧”壁炉中的木头,在燃烧着咸腥又潮湿的空气。
著名地标,戴着“快来问我《纱之器》”勋章的老头,还在角落发呆;穿着得体又与此地格格不入的绅士,还没等来他要的菜;新上任的海盗头子们聚在一起,谋算着下一次计划;身上挂着彩的海盗们,在热烈地灌着劣质麦酒;穿着华丽的吟游诗人,在欢快地唱着粗俗又俏皮的、赞美小偷与乞丐的歌谣,引起了众人的一阵阵喝彩。
突然间,吟游诗人的竖琴断了个弦,岛上的悬崖吃下了一记大浪的重击,酒吧里高涨的气氛挨了下闷棍。
吟游诗人看着众人愤怒的目光,耸了耸肩,拿出了自己的备用方案,开始说起大家都听腻了的传说故事——关于伟大的海盗“盖布拉许·崔普伍德”的“猴岛”冒险。
可故事才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大海盗”的阶段,就被众人的嘘声打断。“盖布拉许·崔普伍德”的故事对海盗们来说,就好像童话一样,就算海盗同样需要童话,但这个故事实在是被说过太多次,酒吧的书柜上——别问我酒吧为什么会有书柜——就放着一本贴满了小孩画的插图和缝着奇怪人偶的“盖布拉许·崔普伍德”传记,随便来个厨房里干活的水手,都能给你说上一段。
伟大的“盖布拉许·崔普伍德”闯过海盗头子的三个试炼——所有冒险故事都会有这样的剧情;他击败了穷凶极恶的僵尸幽灵海盗“老查克”——奇怪的死灵杂种;他用巫毒娃娃弄断了“老查克”的一条腿——大家都很生气为什么不是用剑;他还用“根汁汽水”把“老查克”弄炸了——僵尸海盗怕汽水,这就很童话;最终,他跟美丽又强大的女总督伊莲结了婚——这点大家最为不满,因为岛上的女总督是个一只手就能干翻五个精英水手的猛人,“blablabla”。
满脸写着故事的吟游诗人并不在意这些嘘声,他表示大家听过的版本里,其实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猴岛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你们这群海盗跟那帮小孩子也没什么区别,看到“盖布拉许·崔普伍德”——他名字太长了,后面我会管他叫“老盖”——击败了“老查克”,抱得美人归,就以为这个故事结束了。”
每个故事都应当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因为它将开启一段新的冒险,得让人愿意为此坐上一整天。一个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人能知晓的秘密,显然足够引起大家的好奇心——那把扔偏了的、擦过了吟游诗人脸的飞刀,就是很好的证明。
总之,吟游诗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在击败了‘老查克’的几年之后,胡子拉碴的老盖始终没能忘记猴岛的秘密。尽管他穷得甚至买不起刮胡刀,但他还是选择了回归‘混乱岛’,准备招募船员、购置新船,开启一场新的冒险。
“而他的第一站,毫无疑问是咱们这里——‘混乱岛’所有海盗的驻地,每年消耗三千吨劣质麦酒的‘渣渣酒吧’。他要在这里找海盗头子们再玩一次‘三个试炼’来获得资金。”
听到“渣渣酒吧”,在场的海盗们都象征性地欢呼了一声,但在听到“海盗头子”的时候,在场的海盗们则展现出了他们出色的脏话素养,各种性器官、秽物与亲属关系相互搭配的词语,被他们用得出神入化。
他们吵的是如此投入,吟游诗人一边听,一边填充自己的词库,差点忘了把自己的故事讲下去。
“可惜的是,老盖这一次的运气比之前所有的冒险都要糟,新上任的海盗头子们根本不认识他,也对他那些光辉岁月不感兴趣,老盖那憋气十分钟的本事完全比不上人家的十七门格斗术精通。而且,当时并不只有老盖准备去‘猴岛’,‘老查克’已经拿到了详细的藏宝图,他的船也在招募水手,随时准备出发。”
“我就知道有老盖的地方铁有‘老查克’,我甚至怀疑‘老查克’爱上的根本不是伊莲,是老盖。”
“嘿,你还别说,这听起来还真他娘的有可能。”
“对吧,哈哈哈哈,喝!”
“喝!”
下面的海盗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看法,让吟游诗人怀疑近期的海盗文化是不是受到了不明要素的入侵,以后是不是可以考虑创作点类似的故事卖一卖,但现在还是得继续讲,底下的海盗们已经开始自己杜撰后续情节的发展了,而且还是不能被公开传播的那种发展。
“被狠狠嘲笑一通的老盖只能想别的办法,他决定去找以前的伙伴帮帮忙。但他的老朋友们,却没有一个愿意跟他一起去冒险。
“强大的剑士卡拉当上了‘混乱岛’的总督,因为政务忙得焦头烂额。虽然老盖不明白一个全是海盗的岛能有什么政务,但鉴于卡拉还因为老盖欠她书不还的事儿生气,他还是聪明地选择了不跟卡拉提这茬。
“而天生脑子里缺根弦的奥提斯,则因为非法采摘总督府花园里的花,被卡拉以破坏总督私人财产的罪名抓进了牢房。在监狱里听着奥提斯大声谈论着什么‘他花园里的花又不是他的,我摘点怎么了’的奇妙话语,虽然对一个海盗来说这不算什么大问题,但老盖明白找他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
“顺带一提,那个一天到晚坑你们钱的二手船商斯坦,当时正在跟奥提斯当狱友。并且,他因为坚信自己没有犯罪而拒绝了老盖帮他越狱的友善建议。所以,老盖买一艘便宜二手船的路子,也被堵死了。
“至于米胡克,他根本不在混乱岛上。我不提这个名字,你们估计都忘了当年的船员里有这个人。”
“这下‘伟大’的老盖要完蛋啦哈哈哈。”
“还没呢,我猜他准要上‘老查克’的船。”
“就老盖跟那只死灵杂种的过节,上他的船还不如直接跳进海里喂鲸鱼。”
“谁说的准呢,那可是他娘的老盖,你都想不出来他能干出些什么。”
“放屁,‘老查克’看到老盖就铁定把他宰了,还想上船?”
“我说老盖肯定有办法,怎么,你不服?你妈的,不看看你什么鸟样,老盖是你这杂种能随便评价的?”
“怎么,‘老查克’不他妈的牛逼吗,别以为老盖赢了一次就能一直赢下去,你拽个屁啊。”
听到老盖的窘况,海盗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话语中夹杂着比前面词汇更生动的脏话,场面比一开始还要“热烈”,酒吧的上空还有匕首、酒杯、假腿、假牙等物体在飞来飞去。
吟游诗人听到几声响亮的酒嗝之后,知道这帮王八蛋喝得差不多了,下面的故事可以讲得轻松点。
“没错,老盖现在想要出海,唯一的办法就是上‘老查克’的船,但很快他就遇上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老查克’虽然对自己的船员是人是鬼还是骷髅头没什么意见,但他还是有一份不许上船的黑名单。只不过,这份黑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盖布拉许·崔普伍德’
事实上,老盖就是这份黑名单
“不仅如此,想要登上‘老查克’的船,老盖还得准备一把上好的牙刷——天知道这群亡灵、骷髅、丧尸、恶魔为什么那么在乎口腔健康。总之,老盖如果没有一把上好的牙刷,那么就算他不是老盖,那他也上不了船。”
“哈,话不是那么说的,在海上吃的全是淡啤酒和鱼,而且他娘的不知道谁说海盗吃鱼一定得生吃,那些水手的口气都臭得跟茅坑里发酵了十几天的死蛆一样,我那船上的水手长就曾经在接舷的时候,用口气把对面的炮手给熏晕了过去,甭管是巫术还是黑魔法都没这个厉害。”一个看上去口就很臭的海盗插嘴道,看来口臭某种意义上也是海盗的企业文化,吟游诗人对“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理解越发深刻。
“说到牙刷,老盖就想起来斯坦有一把漂亮的牙刷。可跑去监狱里一问,斯坦却说牙刷是非常伟大、神圣且私人的东西,每一把牙刷都有自己的灵魂,是每个人的梦中情刷,并不能给老盖——而且,他担心给老盖用的话,会被传染坏血病。
“得益于老婆伊莲十年如一日的坏血病科普,老盖知道坏血病并不会传染,但斯坦有自己的理论,绕来绕去,斯坦把老盖说服了。老盖只能自己去找做牙刷的办法。从斯坦那,老盖得知总督府有一本详尽的、制作牙刷的书籍。
在平行宇宙里,老盖还是拿到了斯坦的牙刷
“于是,虽然不是很情愿,老盖还是决定去找总督卡拉借书。可前面提到过,卡拉对老盖借书不还的毛病还耿耿于怀,她不可能再给老盖借书。
“老盖开始找镇里的熟人询问让卡拉原谅他的办法,最后是国际巫术商店那个仿佛永远不会老的巫毒夫人,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她给了老盖一只有着神秘力量的巫术青蛙,老盖只要在这只青蛙身上写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我知道这很离谱,但这也的确很‘巫术’——卡拉就会原谅他。她还说,等老盖把牙刷做好了,她可以帮老盖往上面附魔,老盖只要用牙刷刷牙就可以变成丧尸的样子,这样‘老查克’就认不出他了。
“这下牙刷真的就非做不可了,于是老盖倾尽了毕生的功力,写了一封赞美卡拉的道歉信,并在结尾表达了十足的歉意——这次他很聪明地没说是不是自己的错。于是,在青蛙的神秘力量帮助下,卡拉成功原谅了他,他也拿到了牙刷的制作书。”
当个夸夸人
“这听上去像是我家小孩玩的寻宝游戏。”
“是那个《海盗斗乌贼》吗,隔壁家的小孩也在玩,天天跑来问我海盗是不是就是那个样子,全都被我踹飞了。”
“我觉得反而比较像一个玩偶里面装小玩偶,然后一直装下去的玩具,我记得是叫‘套娃’还是什么的。”
“什么样的牙刷能让你变成丧尸的样子,给我也整一个,最近我看上了一个东方来的幽灵,叫什么‘贞子’,那个身材辣得我三天下不去,可人家对活人不感兴趣,有这牙刷我就方便了。”
吟游诗人没有理会海盗们的插科打诨,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再不快点讲完今晚要没得睡了。
“根据书中的记载,制作牙刷老盖需要准备刷毛和牙刷柄,上好的牙刷毛必须是‘乱滚猪’的鬃毛,但这种猪因为太好吃已经灭绝很久了,估计只有岛上的博物馆会有这种毛的标本。
“至于牙刷柄则需要‘拖把树’的树枝,岛上唯一一棵‘拖把树’在黑暗森林的深处。老盖需要找到黑暗森林的地图,才能找到这棵树。
老盖曾经见到过这棵拖把树,但他忘了在哪了
“‘这个倒是不麻烦’当老盖看到‘拖把树’的时候,他摸了摸下巴的胡茬,转身走进了‘渣渣酒吧’的厨房。酒吧老板的‘拖把’就靠在厨房的墙角,那是整个酒吧唯一称得上‘干净’的东西。(在场的海盗们对这一观点深表认同)
“老盖在酒吧老板兼厨子疑惑的眼光中,非常迅速地砍下了一截拖把柄,然后以更加迅速地动作,把老板的怒吼甩在了身后,逃出了‘渣渣酒吧’。”
“怪不得上次我就瞅了那拖把两眼,还好奇为啥这拖把这么短的时候,老板就提着刀追了我两条街。”有位海盗因为这个故事,解决了他可能穷极一生都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吟游诗人对此很满意。
“离开了‘渣渣酒吧’后,老盖来到了岛上的博物馆。原本,他还好奇这破地方的博物馆会放什么东西,结果到了那之后,发现满墙都是自己过往事迹的记录——他那些找不到的情书、通缉令之类的东西,全都挂在这个博物馆里展出。而博物馆的馆长告诉他,要‘乱滚猪’的鬃毛可以,但老盖得参加博物馆今夜举办的‘伟大海盗盖布拉许·崔普伍德扮演大赛’,并拿下第一名。”
“那老盖不是赢定了,他可是本人。”
“哈,新来的菜鸟吧,你肯定没真的去岛上的博物馆看过,你去了就知道你刚刚说的话跟放屁一样臭。”
“你他妈的什么意思,老盖演老盖那还用演?怎么想都不可能输好吧,你算什么臭鱼烂虾敢这么跟我说话,要不要来过两手?”
“来就来,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怎么样!”
吟游诗人看着两个站都站不直的醉鬼在那放嘴炮,心想现在我都能撂倒你们两个,然后继续讲。
“老盖也觉得自己赢定了。但在比赛上,馆长让他扮演‘老盖’,回答一些当年冒险事迹的细节。结果,老盖说的跟正确答案基本没什么关系,成功获得了大赛的最后一名,被馆长狠狠地给嘲笑了。(讲到这里,刚刚的两个海盗已经醉倒了。)
“在一番据理力争下,老盖充分理解了馆长那‘这些证据自己已经构成了事实,当年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的理论,并在充分理解了之后,趁馆长不注意偷走了那份珍贵的鬃毛,然后在黑暗森林里转了两圈,把馆长给甩掉了。
某种程度上,你能理解老盖为什么那么生气
“成功拿到所有材料的老盖,回到了巫术商店去把牙刷给组装好了,然后老盖问巫毒夫人什么时候可以附魔。
“巫毒夫人说马上就可以,但在附魔之前你得签署一份免责声明,保证你之后不会将这玩意儿用于犯罪,或者任何有可能导致犯罪的行为,不会用本产品去尝试任何有可能破坏产品本身的活动,如果发生损害,本店概不负责之类的……
……
……
(下略)
最后,本店表示本产品售出后所引发的所有事件,都与本店不会产生任何连带关系。”
说完这一段,吟游诗人很满意地看着酒吧里已经睡着的一半海盗,以及另一半刚刚“哈哈哈”笑完的海盗,觉得胜利在望。
“在老盖看完开头两行字之后,他很理智地放弃了看完这份比他人还高的免责声明的做法,直接把文件给签了。巫毒夫人说为了感谢他的配合,会额外赠送给他一本引导指南,可以在他接下来不知道上哪找路的时候告知他方向,但此时的老盖还沉浸在刚刚那份免责文件带来的震惊中,完全没有听到这段话,把引导指南落在了店里就离开了。不过以老盖的记性,估计他就算拿走了,也未必能想起来用,所以问题也不大。
“总算搞定了所有事情后,老盖快速地来到了‘老查克’的船员招募处,凭借出色的牙刷、毫无破绽的伪装,以及能在水底憋气十分钟的过人本领,成了‘老查克’船上最底层的一名水手,负责刷舱底的地板(众海盗对吟游诗人劣质的玩笑十分不满,装着劣质麦酒的酒杯把桌子拍得震天响)。
“船上的一切都很顺利,除了‘老查克’官僚主义式的残暴统治,以及舱底永远擦不完的屎以外,一切都很不错。老盖在船舱里辛勤工作了一段时间,摸清楚了船上的人际关系以及众人的喜好。然而,就在老盖谋划着什么时候策动叛乱,把‘老查克’的船夺下来时,船上响起了开会的钟声。
“在会上,‘老查克’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猴岛近在眼前,为了庆祝,今晚大家可以敞开了喝酒。
“一场盛大的晚宴召开了,各式各样的海鲜、面包、腌肉被端了上桌,一桶又一桶的麦酒被从仓库里搬了出来,‘老查克’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几大盆的新鲜蔬菜,以及两大只油汪汪的烤鸡,可把老盖给乐坏了。
“但老盖忘了一件事情,他不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上船那么多天他一次牙都没有刷过。于是,他在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的时候,他的伪装巫术失效了。
“当他的真身暴露在众人面前时,老盖的世界里只剩下‘老查克’的一声怒吼:‘崔——普——伍——德!’
“然后,老盖就被绑上了石头扔下了海。他该庆幸‘老查克’赶时间,要不然老盖下海的时候,就会不是一整块的。”
“操,结果他折腾半天弄了个牙刷,就这样没用啦,你在这扯几把淡呢!”
说着,吟游诗人迎接了今晚的又一把飞刀,不过显然这位海盗先生已经进入了手抖阶段,那把飞刀完全没摸到吟游诗人的边,反而插中了吟游诗人附近一个睡熟了的海盗。
而那位不幸中招的海盗吃痛之下,终于醒了过来,但只见他睡眼惺忪地把刀拔了出来,扔到了地上,就继续睡下去了。猴岛的秘密,别人的袭击,对此刻的他来说都没有睡眠重要。希望他下次出海的时候别那么干。
吟游诗人瞟了两眼那位中招的海盗,确定对方不会暴起胖揍自己后,心惊胆战地继续讲。
“老盖在水里很轻松地挣脱了石头,曾经的大海盗确实有着两把刷子,而憋气十分钟的本事,让老盖最不怕的东西就是下水了。考虑到离猴岛已经不远,老盖决定一边潜水一边游过去。
其实老盖吹牛了,他这时候只能憋八分钟
“只不过呢,咱们海盗有一句谚语——倒霉事儿就像一串葡萄,你吃了一颗酸的,你就会吃到下一颗更酸的。
“老盖没游两下,就遇到了一股巨大的海底暗流,然后就被卷进了一只鲸鱼的嘴里。”
“哈,鲸鱼在这等着呢,我刚才说不如跳下海喂鲸鱼的时候可没想到这出,不愧是老盖,轻易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已经快要瘫倒了的海盗趴在桌子上口齿不清地说着话。
吟游诗人觉得如果告诉他鲸鱼是现编的,那估计这个海盗会气得跳起来打爆自己的头,不过没关系,现在这种情况他是不会知道了的。
“那只鲸鱼硕大无朋,接着海底的微光,老盖能看见鲸鱼的头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上千条被鱼钩插出的伤疤。随后,被鲸鱼吞了下去的老盖,顺着水流被冲到了鲸鱼的胃里,这里的空气中散发着小鱼、蛆和粪便混杂在一起发酵的味道,熏得老盖差点吐了出来。(口臭的海盗:没有人比我更懂这种味道)
大致如此
“幸运的是,这只鲸鱼吞下了不少会发光的鱼,这让它的胃不全然是一片黑暗。借着这点微光,老盖勉勉强强能够看清前方不远处有一点火光。那点火光估计代表着出去的线索,他踩着软趴趴的胃壁,往深处走去。
“但老盖越靠近那处火光,越发现眼前的东西有些眼熟。直到他来到火光面前,才发现这原来是‘老查克’的船。站在船下,他都能听到‘老查克’那响彻天的怒吼:‘该——死——的——鲸——鱼!’
“老盖觉得只靠自己一个人估计是没办法从鲸鱼的肚子里出去的,于是他想尝试一下能不能跟‘老查克’合作。他估计‘老查克’会同意的,他们总是能想到一块去。当然,如果不同意的话,就只能大家一起被鲸鱼消化成大便。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老盖和‘老查克’互相视对方为宿敌,但本质上他们是两个很相像的人,都热爱冒险,都有很多想法,内心深处都有那么一点点的惺惺相惜,你看他们总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知道——‘他偷走了我所有的好点子’。
“果不其然,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剑术搏斗,两个小时的相互咒骂,无数次关于‘伊莲’是谁的老婆的争吵之后,老盖和‘老查克’勉强达成了联手的共识——但这次联手,仅限于逃出这条该死的鲸鱼的肚子。
“由于老盖在‘老查克’的船上泡了很久,他对船上厨师普特拉的手艺,有着相当程度的自信。只要让普特拉做上那么一道恶魔的家乡菜,那种又辣又烫又恶心的感觉,一定能让鲸鱼吐出来。
“他的想法应验了,虽然闻着鲸鱼胃里的空气和普特拉厨房里的食物味道,是双重的嗅觉重击,但普特拉做的那一大锅地狱辣汤,的确让大鲸鱼吐个不停。老盖和‘老查克’的船,都因此得以逃脱。
“只不过,在逃出鲸鱼胃的那一刹那,老盖就立刻被‘老查克’踢下了船,老盖在入水之前完成了他的欢呼,避免了被海水呛到的风险。
“但老盖和‘老查克’的这一次交锋,却是老盖获胜。只见老盖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羊皮纸地图,上面记载了猴岛大秘密的藏宝地点。接下来只要到了猴岛,老盖就可以顺着藏宝图拿到宝藏了。”
“好*#¥#@&”绝大部分海盗这个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
吟游诗人觉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让故事结束了。
“一边潜水一边游,最终到达了‘猴岛’的老盖,立刻顺着藏宝图展开了行动,一路上他看到了‘老查克’一行人的脚印。看来,偷走地图并不影响老查克记住藏宝图记载的路线。
“老盖着急地不停追赶,待到他终于赶到藏宝地点的时候,却看到了当初在猴岛遇到的那个流浪汉‘赫尔曼·托特罗特’。‘老查克’站在流浪汉面前抓耳挠腮,显得十分暴躁,而流浪汉的身后,则是一个看上去就很像‘秘密’的保险箱。
“看到老盖的到来,‘赫尔曼’像个机器人一样不断重复着一段话:‘猴岛的秘密就在我的身后,但想要拿到这个秘密,你必须说出一个让我满意的故事,猴岛的秘密代表着这一切传说的终结,用一个故事的诞生,来换取另一个故事的终末,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猴岛的秘密就在……’
“老盖心想‘原来老查克在愁这个,他确实不那么擅长这方面的事情,我看了他的日记本,他写故事的本事跟他的脸一样烂。’随后,他就将这一路走过来的冒险故事添油加醋,移形换位,变成了一个名为《重返猴岛》的故事,说给了‘赫尔曼’听。
“‘赫尔曼’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为老盖打开了保险箱,‘猴岛’的秘密最终展现在了老盖的面前。
“而‘老查克’所有的恼羞成怒,都在老盖掏出了一瓶路上捡到的‘根汁汽水’——你们知道的,这是老查克最怕的东西——后,变成了无能狂怒。
“‘老查克’一边怒吼着‘崔普伍德你给我记着’,一边离开了。而老盖也最终获得了这铺垫了几千个字的‘猴岛秘密’。”
随着“秘密”两字说完,酒吧里的最后一位海盗就倒下了,看着在场的各位“烂泥”连半个乱码都喊不出来,吟游诗人满意地闭上了嘴,准备离开回家睡觉。在他准备走出大门的时候,酒吧的老板问他:“所以呢,你的结尾还没讲完,猴岛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谁知道呢,猴岛的秘密可以是任何东西,可这帮家伙不在乎,”吟游诗人说着指了指酒吧里的海盗们,“他们只是来喝酒的罢了。”
日近黄昏,“小盖布拉许”乖巧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听爸爸讲他过去的事情。
在听完故事的结尾后,他的嘴巴变成了一个“O”型,呆了好几秒。
随后很生气地对老盖说:“爸爸,你这样吹嘘自己真的很不要脸,‘老查克’叔叔哪有那么笨,而且,你这个故事跟你上次给我讲的那个版本虽然不一样,但是结尾还是一样的烂,你明明教过我故事是不能那么讲的!你是不是又想骗我!哼!”
老盖摸了摸小盖的头,说:“我以为你就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你在公园的剧场里不就经常跟查基那么演吗?”
小盖更生气了:“你上次也是那么说的!我已经告诉你了,我们是小孩子,小孩子这么演没有关系,可你是大人了,你应该告诉我更好的故事!”
说完这段话,小盖便扭头朝着不远处大喊:“妈妈!爸爸又故意耍赖不告诉我猴岛的秘密!”
伊莲走了过来说:“好啦好啦,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爸每次讲这个故事,都会让故事变得更奇怪。乖啦,我们去码头看大帆船出海好不好?”
小盖听闻,立刻喊道:“好耶!”然后就跑开了。
留在原地的老盖坐在空无一人的公园里,看着一片缓缓落地的落叶,露出了几分微笑。
直到远方传来伊莲的声音:“哦对了老公,我又入手了一张新的藏宝图。”
“好耶!”
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
这是2019年9月3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新区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从六盘山、云雾山深处搬迁到黄河之畔的“宽地”,移民群众不再因水而困、因山而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们兴业乐业,改写着命运。
向水而迁 百万移民出深山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村民在蔬菜大棚里给黄瓜掐秧(2019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秦渠、汉渠、昊王渠……地处西北边陲,自古而来,宁夏地区的发展便与改水治水的移民开发紧密相关,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流润千年的古渠造就了宁夏北部平原的富饶,南部的西海固却仍是“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一根塑料管插进土里,等待泉水缓缓滴出,这就是固原市西吉县半子沟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
“天旱时,泉水一滴一滴地出,早上六点多去排队,上午十点还接不上。”回忆起过去,已搬至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的原半子沟村村民王建国连连摇头,“有时还得用嘴吸,就为了水能滴快点。”
宁夏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村民准备集体搬迁至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2017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干旱扼住了西海固人的“生命线”,发展更无从谈起。1982年,西海固又遇大旱,70%的农户不能维持温饱。自治区党委、政府再三研判,决心结合国家“三西”扶贫开发计划,将西海固部分极贫人口,搬迁到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引黄灌区。
1983年,开创全国有组织移民开发扶贫先河的宁夏“吊庄移民”开始。固原市泾源县多个乡镇的村庄被“吊起”,集中安置到银川市郊的“西沙窝”,这里靠近引黄灌渠西干渠。
20世纪80年代,汽车还是稀罕物,政府组织近20辆卡车来回跑。“泾源到银川400多公里,3天跑一趟,一辆车能拉7户人,很多人家带着一袋土豆就上来了。”当年的司机马占仓说,“蚂蚁搬家”式搬迁,先后有两万多移民在昔日沙窝安家。
老家苦,移民初期,迁入地条件也有限。沙荒地、盐碱地、戈壁滩……这些生地既需政府大手笔投入改造,更需移民发挥战天斗地的精神。
这是6月23日拍摄的位于罗山脚下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刚搬迁时,“西沙窝”是“一碗饭来半碗沙”。“将沙丘平整成良田,一场大风后,又良田变沙丘。经过五六年改造,沙才被降服住,移民也摸到灌区种地的门道,逐步稳定下来。”马占仓说。
一些群众被“吊”到引黄灌区,另一些群众则随着高“扬”的黄河水而迁。1998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实施。通过泵站、引水渡槽、配水斗门等不同水工建筑物协力,黄河水被层层抬升300多米,相当于扬高百层楼,注入红寺堡的亘古荒原,23万多移民陆续搬迁至此。
移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采摘头茬枸杞(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移民臧卫兵从老家带来些糜子,随意撒在房前水浇地里,没想到长势“凶猛”。“在老家哪见过糜子还能长1米多高”。糜子地让臧卫兵和老乡们对未来有了憧憬。
向水逐梦,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6次大规模易地搬迁移民,将123万贫困群众迁到宜居之地;水向人引,实施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等“生命水脉”工程,将黄河、泾河水引入干旱地区。
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晾晒黄花菜(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说,移民通过搬迁,彻底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种地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
逐梦而行 千姿生活渐次开
从缺水、闭塞的大山深处,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新家园,迁徙距离虽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公里,但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85年,当王昌学从隆德县老家搬到石嘴山市隆湖扶贫开发区时,这里还是大片未开垦的盐碱地。然而,在他眼中,新家遍地“黄金”,因为当地工矿企业多,打工一天能赚2.5元。
“两块五是什么概念?搬迁时我兜里只有两块钱。在老家很多人还没见过两块钱的票子!”63岁的王昌学对当时两块多钱的“含金量”记忆深刻。
这只是移入地的“初体验”,随着扶贫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这种差异感更加明显。
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窑坑子村村民在芦笋田间进行旋耕作业(2019年5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移民后如何就业?这是移民需要直面的问题。而对石嘴山市平罗县庙庙湖村移民而言,这却成了一道“选择题”。从服装扶贫车间到生态旅游景区,从牛羊养殖到沙漠瓜菜,多元产业并行发展,多数移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庙庙湖村村民马康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搬迁前只能靠捡破烂为生。如今,他在养殖园区养了50多只羊,一年收入3万元。“疾病让我直不起腰,但在政府扶持下,靠劳动脱贫,我觉得腰杆是笔直的。”马康福说。
“树挪死,人挪活”,搬到新家的人们渐渐融入,生产生活愈发千姿百态。
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立兰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农户在田间采摘葡萄(2019年9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行走于石嘴山市沐恩新居小区,孩童骑着滑板车在广场上玩耍,老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这个“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点已与普通城市社区基本无异。
更深层次的融入体现在情感方面。一开始不少移民两边跑着、两边“吊”着,现在人们已在新家立下业、扎下根,而老家变成了心中的一抹乡愁。
王昌学的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后来都举家移民,当初阻拦他的老母亲也带着不舍搬了上来,老家“后垴村”的名字在地图上消失。“去年我回老家转了转,庄子已长满野草。”王昌学说,回去看看就行,再搬回去的想法却一点也没有。
携创而新 万颗种子万点春
改变,在移民身上无处不在,而最珍贵的是思维之变。
尽管移民第一年种糜子就大获丰收,臧卫兵却只种了一年。“红寺堡当时还是风吹石头跑,我想这里以后肯定需要大量苗木搞绿化。”臧卫兵“脑洞”一下子打开,他预判苗木产业要“火”,后来靠着种苗木攒下百万家产。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现代纺织产业园内,移民在生产线上忙碌(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和臧卫兵种苗木一样,许多人迁了新居,更立起新业。如今,闽宁镇的葡萄酒香飘千里,红寺堡的黄花菜远销全国,同心县的芦笋出口海外……移民区一个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昔日荒滩荒原蜕变为产业新地标。
移民心中已逐渐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而汲取到更多知识“营养”的孩子,成为移民区更具生命力、爆发力的希望之种。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古诗(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这里的贫瘠落后消磨了父辈们一生的时光,也掠夺了我这一代。”生长在西海固的作家刘莉萍笔下的贫穷触目惊心。幸运的是,移民的孩子成功避开了贫穷的“掠夺”。
宁夏育才中学明亮的教室里,16岁回族女生柯原正在演唱歌曲《大鱼》,歌声清亮。进合唱团,接受专家指导,登上中国国际合唱节舞台……这个少女遇到的一切美好,似乎从她和家人搬出大山就已注定。
移民区的孩子在中卫市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在线课堂”上课(2018年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柯原老家在中卫市海原县九彩乡,她喜欢唱家乡的“花儿” ,对着大山唱,对着牛羊唱,只是山很大,声很小,梦很远。搬到中卫市中宁县宽口井移民区后,学校的春蕾女童合唱团点燃了她的音乐梦想。后来她考入位于首府银川的育才中学,站上更大的舞台。
万千种子正在萌发,有的已抽枝长叶,结出硕果。推荐移民养殖效益更高的西门塔尔牛,建议养殖园区买地磅让养殖户称重精准投喂……移民区走出来的“85后”大学生马宏礼返乡一头扎进牛棚,磨破嘴皮子誓要引导乡亲们科学养殖。
“搞现代养殖业,科技是关键,移民区振兴最需要马宏礼这样的人才。”庙庙湖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丁光山说。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随着歌声,柯原的梦想飞扬。埋下的种子终会破土,宁夏移民区也必将迎来一个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
文字记者:王磊、曹健、张亮、马丽娟
视频记者:卢鹰
新媒体编辑:卓越
来源: 新华社
南小王村的智慧生产与生活
初秋已至,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的智慧大棚里,黄瓜、苦瓜等菜苗已长出新绿。
记者走进村委会会议室,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着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数据那头是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温室大棚。
图为南小王村的大棚种植区。(受访者供图)
“这个平台分为物联网系统、臭氧水秸秆还田系统、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等六大模块。”南小王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贞说。种植户通过手机端监控大棚各项指标。
2008年,南小王村征求村民意愿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508亩,建起1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以每年2.5万元的价格向村民租种。第二年,合作社每名社员平均分红1142元,加上土地流转的钱,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多元。
村里人建大棚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周围村庄也纷纷建起蔬菜大棚。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南小王村在2019年又建起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推动50多个大棚改造升级。
图为南小王村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受访者供图)
裴德相是村里最早种植蔬菜的一批村民,也是最早响应改造号召的种植户。他说,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控制卷帘机、水肥一体机,没想到快50岁的“土把式”变成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新农人”。
如今,智慧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辣椒、萝卜等多种蔬菜,已通过有机认证,与老式大棚形成错位竞争。为拓展销路,南小王村引入蔬菜销售企业,配套建设蔬菜交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恒温库等,每天从这里发往各地的蔬菜超过300吨。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2020年,南小王村新上了泽远中央大厨房项目。“我们已经开发了40多道预制菜,直供超市、食堂、饭店。”泽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朴凯说。
南小王村的“智慧”不只体现在农业生产中,还应用到村民日常生活里。村里打造了28套“幸福院”,供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居住。房间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还安装了智能监控、居家报警器、可燃气体监测器等,监测信息会实时传输到村里的综合管理系统,如遇异常自动向工作人员报警。
孙国贞说,随着智慧农村建设,南小王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路灯”等信息化工程,把精细化管理向街巷、家庭延伸,为全村百姓编织了一张“智慧服务网”。(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来源: 新华社
2021,盘点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
军人的荣耀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段江山
强国强军征途如虹,总有一些瞬间令我们热血涌动,总有一些细节会永远定格于脑海。
时代洪流中,每个人都是汪洋一滴,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创造时代,平凡而又伟大。
那些奔涌向前的浪花,每一朵都折射改革的脚步、个人的奋斗,每一朵都关乎收获、温暖、成长,关乎生命的意义,闪耀价值的光辉。
2021年初冬,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召开。
习主席向全军后勤战线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并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全军后勤战线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和规划部署。“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方向,来自统帅号令。
5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日,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目标蓝图,并动员全军为之奋斗。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那巨大的“推力”终将作用在每一名普通官兵身上。
回首2021,后勤改革持续推进、加快转型重塑,保障打赢、服务官兵的成效更加凸显,幸福感、获得感绽放在每名官兵的脸上。
初冬高原,紧急拉动的号声响彻陆军某旅营区。官兵闻令而动,全员全装集结完毕,再一次刷新旅队应急出动时间纪录。
“宿舍库房组团布局,交通流线化设计,入驻新营房后官兵战斗行动更加高效。”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个全新建成的“标准化基地化”营区,助力平战快速转换高效实现。
今天,“铁打的营盘”不仅为打仗而建,也成为官兵“温暖的家”。
“采光充足客厅大,带娃健身全都行。”不久前,陆军某旅来队的军人家属入住崭新明亮的公寓楼,房内日常家电配备齐全;楼下还有儿童乐园、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
为提高公寓住房保障水平,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对公寓住房室内装修作出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并在不同类型部队选取部分单位进行了试点。
温暖,“穿”在身上;精确,融入细节。
今年,我军全面推广被装物资精确保障模式。陆军某旅一位军需助理员告诉记者,以前被装发放是计划性、指令性的,许多官兵反映“有的穿不完、有的不够穿”,如今精确申领被装,官兵在指标内按需选择,如同“网上购物”,轻松便捷又易于调换。
这一年,边关不远,雪山不寒。
入冬之前,军委后勤保障部机关联合地方企业,紧急为高原官兵研制生产了一批特需防寒被装,及时运送到官兵手中;一批便携式小型制氧机等单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边防配发使用,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点位吸氧实现全覆盖……
好事办实,人心更暖。今年,全军偏远艰苦地区部队推广“菜篮子”工程,一些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连吃上了自产蔬菜。元旦前夕,官兵通过手机视频向家人展示他们在哨所精心栽种的“水培蔬菜”,“我们在哨所吃鲜菜,吃的是绿色,吃的是健康。”
实事办好,服务更有温度。曾几何时,出差打车票据难报账、误餐补助等小额支出难报销、家属来队探亲路费标准不统一等现象,一度让基层官兵“很烦恼”。这一年,军委机关和各级承诺办成的“暖心惠兵”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一位西部战区机关干部对“福利清单”如数家珍:大幅提升军人自购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调整建立基层岗位多项津贴补贴,提高全军伙食费和基层俱乐部活动费等标准,增发官兵赡养补助和配偶荣誉金、提高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基本生活补贴……一系列好政策出台,如一缕缕春风沁人心脾。
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细节中,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7月16日,一项提升军人荣誉感获得感的政策落地,新修订的《军队疗养工作暂行规定》将保障重心向基层部队覆盖,无论是执行重大任务、获得战功荣誉的优秀军人,还是驻守艰苦边远地区、坚守特殊岗位的普通军人,都可以带上家人一起疗养。
福利就是“加油站”,为军人护航,更要为军人家庭兜底。
年终岁尾,一则《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出台的消息在军营内外刷屏。
这项医疗改革政策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军人、军人配偶和军人未成年子女实行免费医疗,军官军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实行优惠医疗。一位军嫂在网上留言:“再次体会到了作为军嫂的自豪,作为军属的荣耀。”
2021,盘点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陈小菁
一名战士走下演训场时绽放笑容。
400公里外的太空,一个黄色陀螺旋转着出现在镜头中。航天员王亚平的声音响起:“太空探索永无止境。”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镜头的另一端,亿万国人共同观看了这堂精妙的太空直播课——这是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群体倍感荣耀的时刻,也是让亿万国人深感自豪的时刻。
同一天,本报刊登了两件暖心事——
海拔50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官兵喝上了引自地下的深井水,告别了封山期只能取雪化水的历史;某高原驻训地,上级为驻训官兵接通网络,上士李正渊巡逻归来就能与妻子包丽娟视频。
跨越山河是幸福。
从深邃太空到普通家庭,从藏北高原到西陲边塞,点滴温暖汇聚成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奋斗前行的足迹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人的幸福,折射一群人的获得感、价值观。这一年,中国军人的暖心事汇聚成一张张笑脸,在新时代的天空如点点星辰璀璨夺目。
一位军娃在陆军某集团军医院接受体检。
暖心,军人对幸福和获得的体验
风雪弥漫,一个冻土豆在一群军人手中传递。
寒冷与饥饿,这是70多年前中国军人浴血沙场所经历的“苦难辉煌”。
2021年9月30日,国庆小长假前一天,阳光和煦。许多人走进电影院观看《长津湖》,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大家流下感动的泪水。
那个“最寒冷的冬天”,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无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由于过冬装备不足尤其是棉衣的缺乏,奉命紧急入朝参战的第9兵团,数万志愿军将士被冻伤。
光阴似箭。如今,随着我军后勤保障能力提升,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连日来,西部多个高原驻兵点最低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新疆军区某部班长廖腾强在雪地中巡逻执勤,丝毫不惧严寒。
暖在心中,穿在身上。入冬前,又一批新型防寒套装配发边防部队。电加热功能、面料速干清爽……战友们在雪海巡逻执勤有了暖心保障。
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勤保障部队高度关注边防官兵被装保障,攻关研发新型被装,在寒冬之际配发一线部队。这批新型防寒被装,是专门为高原官兵“量身打造”的。
领取一副全新的“电加热护膝”,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四级军士长次仁巴开心不已。这位老兵曾在几年前的一次任务中摔伤右膝,一到冬天伤处就隐隐作痛,每次巡逻归来都要用热水袋焐上几天。
“有了电加热护膝、电加热手套和电加热鞋垫,我这‘旧伤’今年再也没犯过。保障暖到心间、暖在身上,我们高原军人执勤巡逻有了‘温暖二次方’。”
暖心,来自保障的科学和精准。这一年,被装申领模式开启“暖心模式”——全军推广被装精确申领新模式,官兵通过军综网被装精确申领平台“按需申领”新被装。
不久前,第72集团军某旅中士章桂峰当天“网上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被装包裹。如今,走进座座军营,“配发什么穿什么”的被装供应模式成为过去式;“需要什么领什么”成为官兵的新选择。
暖心是一种幸福观,来自全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崇。
今年夏天,因家中老人患急重症,驻南京某部战士小李必须当日返乡。签完假条,他却买不到当日的火车票。情急之下,小李还是背上背包赶到车站,随后走向站内的军人军属专属服务台“碰运气”。
“先上车再补票!”看着一脸愁容的战友,某部军代表唐刚迅速查询列车时刻表,开具了最近一班列车的补票证,把归心似箭的小李送上了高铁……
这一年,为保障军人军属出行更加顺畅,军委后勤保障部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交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在全国航空、铁路、水路、公路领域,为军人及随行亲属提供交通出行优先优待服务。
依法优先,是社会对军人职业价值的认同与褒奖。今年6月30日起,现役军人持有效证件,即可在成都市内免费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7月29日,北京市向驻京部队官兵及相关优抚对象正式制发“电子拥军卡”,现役军人仅需在个人手机操作就能注册申领,享受北京市内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免费服务……
暖心事,遍地开“花”。随着《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施行,各类惠军福利将陆续出台,发生在军人身边的暖心事还会越来越多,结出累累硕果。
一对军人父子的团圆时刻。
安心,军属对幸福和企盼的诠释
家庭,军人心中柔软的牵挂。
这一年,许多基层官兵在外参加驻训或执行任务,很多时候“有家不能回”。这一年,“你在远方驻防,我在家乡守望”成为军嫂深藏于心的思念。
年初,云南一位军娃皓皓突发急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为了小军娃的生命,军队医疗系统展开了一场生死救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3名医生远赴云南昆明,护送军娃皓皓搭乘高铁,历经13小时,跨越2600公里,及时赶到了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
这是生命的托举、幸福的守望——经过手术治疗,军娃皓皓转危为安,一个月后康复出院,这个军人家庭回归平静生活。满怀感恩之情的皓皓母亲说,孩子平安,她很安心。
安心,是一位军嫂对幸福生活的诠释。安心,来自对军人家庭各项保障政策愈加完善的肯定。
2019年4月13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军人及其家属医疗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所有未满18周岁的军人子女,被纳入军队医疗保障对象。从那以后,军娃到军队医院就诊,有了优待和优先保障。
今年岁尾,《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出台。这项于2022年1月1日施行的医疗待遇新规定,将免费医疗保障服务范围扩展到军人配偶、军人未成年子女,军官军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享受优惠医疗,为备战打仗凝聚了军心士气。
在政策牵引下,军队医疗系统强化为军服务意识,持续将优质医疗保障服务向偏远基层、向备战前沿拓展——
东南沿海,海军军医大学组织院士专家医疗队,深入东部战区海军部队开展医疗巡诊,行程2000多公里,服务对象覆盖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3大海军兵种;
西北戈壁,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派出医疗保障分队,为驻训官兵进行健康检查、问诊送药,并传授防病治病、突发情况处置等医学知识;
北疆边塞,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派出“海岛医疗队”,带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登上岛礁,为守岛官兵悉心诊疗。
从健康领域到住房保障,军人军属的安心,来自保障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前不久,军嫂黄莹和她在部队服役的丈夫王立新结束长达8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搬进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新建成的公寓楼。住进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夫妻俩开心极了。
今年5月,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对军队公寓住房室内装修进行标准化规范,并在全军不同类型部队进行试点。各地新装修的公寓房相继建成,官兵和随军家属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
12月上旬,第83集团军某旅按照官兵提出的“整修清单”,对公寓房进行全面翻修。配齐家电的房间格外温馨,部队还根据不同军人家庭类别,打造老人房、儿童房、新婚房等。
这是军人和军属对安心的诠释——
“真正的安心是一种动力,一种让我们自觉扎根一线、投身练兵备战的动力。”一位二级军士长这样说。
“真正的安心是一种承诺,作为军人的妻子,我们要为爱人撑起一片天。”一位军嫂如是说。
某高原哨所官兵分享他们创作的“石头画”。
信心,为打赢源源不断积蓄底气
回望战火硝烟,当人们感叹志愿军将士铸就的精神丰碑,也为当时落后的后勤补给而唏嘘。有网友评论道:“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但如果志愿军将士都能吃好饭、穿暖衣,战果又将是怎样的辉煌?”
历史不能假设,但这样的时代之问,如今的人民军队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西北高原,陆军某旅作战支援营数十台车辆装备高速机动。抵达休整地域后,炊事班班长王振斌就带着战友们,从新列装的高原炊事车上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下来。
“新型高原炊事车能边机动边做饭,还实现了全自动切菜揉面。”看到战友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热乎饭菜,王振斌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过去,许多驻扎在平原地区的部队已经列装新型炊事车,实现边行军边备餐,每车一餐就能为300名官兵准备四菜一汤。
今年,经过改进后的新型高原炊事车配发高原部队。
王振斌告诉记者:“改进后的新型高原炊事车采用先进燃烧技术,可在海拔4500米以上环境中作业,优化了伙食保障模式和机动效率,使官兵更好适应未来的高原战场。”
这篇发表在本报的报道,就像是对历史的回应:如今,无论在多么高寒的恶劣环境,无论多么遥远的长途行军,我军的野战炊事保障都能确保官兵吃饱吃好。
“吃出战斗力”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绝对是经得起检验的经验之谈。
新一代野战食品研制成功后,已经批量配发至全军部队。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部队将试吃新一代野战食品列入训练方案,以图打造“适应战场的胃”。
“品类更丰富,口感更好,新一代野战食品让官兵能在任何战场环境下吃饱吃好。”在某合成旅组织的演练中,官兵连续数日试吃新一代野战食品,脑力、体力和反应力无减退钝化现象。
更重要的是,接连数天,部队“没生一次火、没煮一餐饭、没炒一盘菜、没烧一锅汤”。新一代野战食品使部队耗费在饮食保障上的时间、人力、物资和运输大幅减少,综合战斗效益明显提升。
在建设“打仗型后勤”过程中,喜人的变化接踵而至——
这一年,按照任务地域而非军种划分,星空迷彩被装加速配发部队。身着荒漠版星空迷彩服的高原官兵,几乎与身后的大山和脚下的戈壁融为一体;海军陆战队特战分队的官兵身着丛林版迷彩,开展隐蔽战术突击,战场生存率、任务成功率更有保证……
这一年,军委后勤保障部相关部门指导相关单位开展野战营房试点。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在山岳丛林地探索搭建的“分队型野战营房”、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在西部高原搭设的“充气式野战营帐”,实现了快速撤收、功能齐全、便于官兵住用等目标。
这一项项不断向备战前沿延伸的后勤保障新变化,提升了官兵的精气神和幸福感,也进一步坚定打赢信心。这也是后勤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的目标——一切为了打仗,全力保障打赢。
后勤因战而生,为战而保。这个在战争史中一再被证明的道理,正在人民军队的后勤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
后勤不居“后”,心潮逐浪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后勤保障带给官兵越来越强的幸福感,我军制胜未来战场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新华全媒+丨乌鲁木齐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11月28日清晨,在乌鲁木齐市万和街的一家烤馕店,店主阿布都拉·卡吾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店里做消杀,紧接着点燃馕坑、和面、打馕。烤好的馕被层层叠叠摆在橱窗前,顾客已等在了门前。“我当天上午就卖了200多个馕,明天生意肯定会更好。”他说。
28日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乌鲁木齐市逐步有序恢复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公共交通,以及低风险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超、药店、餐厅、加油站等营业场所生产经营活动。
11月28日,汽车行驶在乌鲁木齐市万和街上(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 摄
当天,乌鲁木齐市内很多门店的经营者早早赶到店里开门营业。街上的行人、私家车、出租车多了起来。在米东南路一座加气站旁,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正在排队加气。“今天开始恢复跑车,希望复工复产第一天能有个不错的收入。”他说。
11月28日,店员在乌鲁木齐市南湖南路西二巷的一家水果店内整理货品。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
记者在喀什东路一家菜店内看到,货柜上摆满新鲜的蔬菜和肉食。正在卸货的店主张丰告诉记者,这些食材都是今天早晨从蔬菜批发市场运过来的,非常新鲜。
11月28日,顾客在乌鲁木齐市西虹东路南二巷的一家烤馕店前排队买馕。 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
在鸿兴路上一家面点铺门前,附近居民在排队买面条。店主王玉连按照顾客的需求,手脚麻利地取面、称面、打包、引导顾客扫码付款。王玉连说:“没想到顾客这么多,感觉面条不够卖。”
11月28日,路人在万和街的摊位前选购袜子手套等商品(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 摄
贡米巷路边的小集市重新开张,伴随着沿街摆摊叫卖声,市民们来来往往。商户买买提·司马义正在售卖新鲜羊肉:“一上午卖了三只羊,明天还来!”(记者于涛、杨湛菲、高晗、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