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发明前人们怎么放爆竹(谁说中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荒诞之极)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视为我国古代对世界影响力最为巨大的发明与发现,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近些年来频繁被提及,这不仅与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的提法有关,也与相关的奇闻异事紧密联系,更与数百年来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关。
造纸术、印刷术的作用与影响毋庸置疑,有关于火药和指南针的作用与影响却争议颇多,最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不外乎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其制作烟花爆竹,衬托喜庆,粉饰太平;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用其堪舆风水、寻墓定穴;最终导致西方国家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将船开到了家门口,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造武器,炸碎了“天朝上国”的大门。
图1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法国
寻根问源,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为西方的学者伏尔泰和东方的学者鲁迅。
伏尔泰说:“他们(指中国人)致力于化学,发明了火药;不过他们只拿火药来制造烟火,用于节日。在这方面,他们胜过其他民族……中国人没有致力于发明这些毁灭性的工具(指火炮)。”
伏尔泰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过,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不是因为什么致力于化学,完全是炼丹、炼不死药的附属品,所以从前面一句话就能得出伏尔泰并不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这一事实。事实也是如此,伏尔泰并不是汉学家,他所知的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内容都是通过朋友的叙述得来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描述中国的书籍,可那个时候的书,关于中国的内容,真实度有多少呢?
伏尔泰还说“他们有指南针,但并未真正用于指引船舶航行。……罗盘,就像发射(弹丸)用的火药一样,对他们来说,只是纯粹的玩物。他们也不因此感到可惜。”
图2 罗盘
伏尔泰是西方的学者,如果说他的观念不足以说服包括国人在内的读者信服这一观点的话,那么鲁迅呢?
鲁迅说:“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呢?”“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由此可见,鲁迅的观点与伏尔泰的观点不磨而合。当然,伏尔泰说这话的意味不好揣摩,鲁迅的意味却显而易见,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励国人,实际上,鲁迅此言一出,确实让许多人为之一震,促使更多的热血青年投身于伟大的事业当中。
图3 拐子铳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
但是,这也使得“中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的观点深入人心!这显然是不对的,严重与中国古代的事实相违背,实际上火药、指南针在明代的应用案例很多。
史料记载,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明军的装备、配备为:“凡军一百户,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人员编制为:“每一百户,铣手一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
这个“铣”就是利用火药制作的武器了,“它是火药燃烧、炸药爆炸产生的燃气能量,发射金属弹丸杀伤敌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枪炮的前身,“一百户”指的是一百个人,总体意思可以理解为每一百个人的军队里,配备十把铣、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枪,是一种长条形的冷兵器)四十。也就是说,火药在明代的军队中应用已成常态,陆上作战的部队中十分之一的士兵都是手握“重兵器”的。
而明洪武二十年(1393年)的记载中对水师舰船上配备的火器有着这样的描述:“每艘海运船上配备有手铣16支,碗口铣4门,火枪20条,火攻箭20支,火叉20把,火蒺藜炮10个,铣马1000个,神机箭20支。”可见水师里,以火药为必需品的热兵器也不在少数。
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明代时的火药不仅仅用于制作烟花爆竹的话,还有一些更为震撼的文献材料能成为例证。
图4 明朝的震天雷内有称为“火老鼠”的钩型铁片若干,用于加强杀伤力,和美军手榴弹内放钢珠一个原理
《水浒》是明初成书的,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里面关于使用热兵器的描述,比如“宋江又教铣炮手打击敌骑,贼兵大溃……可惜袁朗好个猛将,被火炮打死。”要知道《水浒》虽为明代成书的,但将却是宋朝的事,而书中更是提到宋朝的军队就已经开始使用铣炮,虽然宋代使用铣炮有待考证,但至少可以证明这个时候这个东西已经存在了,并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毕竟艺术也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
相信看了这么多材料,大家对于明代使用火药制造、使用热兵器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与此同时,想必也产生了不少的疑惑!如,在明代应用如此广泛,怎么后面就不见发展了呢?甚至让大家产生了我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制造烟花爆竹的假象呢!
这其实与“上层建筑”有关,也不知道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咋想的,就觉得传统的十八般武艺、传统的骑射刀矛很厉害,把自己禁锢在祖先的传统与规矩中,同时又自诩为“天朝上国”,沉浸在美梦,不肯前进。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了琼瑶剧里的中缅战争,在缅甸骑着大象的士兵前,清军渺小的像是蚂蚁,任由践踏。如果这个时候,抬出几门大炮来,还用怕么?
图5 司南模型 、中国航海者的罗盘(指南针)
再有,就是指南针了。关于指南针不只是用于看风水,不用举其它例子,单说郑和下西洋就能使大家明白了。
宋元时期,中国人航海其实主要是靠地文导航的,指南针只处于“补充和辅助”的功能。何为地文导航?其实这段时期,中国人航海主要沿着海岸线近海航行,看着海岸线导航一般就能解决航海中的路线问题了,指南针用处不大。
到了郑和下西洋时期,航线变远,地文导航作用事微,指南针的作用渐渐凸显。文献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船过其溜,落于溜水,渐无力而沉。大概行船皆宜谨防此也。”大概是说,舟师如果对指南针的观察出现了失误,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图6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这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要是没有指南针的话,就只能靠着地文导航了,这速度可想而知,还能一而再、再而三,三到七么?
所以说,指南针在古代也会被用于航海,只不过咱们的航海只在明朝曾经辉煌过,到了清朝,世界都在航海的时候,反而淡漠了,也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先民只会用指南针看风水的误会。
可见,火药、指南针在在世界产生的影响,其实早在中国的明朝就已经发生过了,只不过没有得到很好地延续与发展,中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文:汪鸳渊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