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神鬼世界推广员账号(盂兰文化节为香港祈福)

导读盂兰文化展示区吸引不少香港市民驻足。 陈 然摄踏入农历七月,一年一度的盂兰节如约而至。作为香港本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仅代表着宗教及风俗符号

盂兰文化展示区吸引不少香港市民驻足。 陈 然摄

踏入农历七月,一年一度的盂兰节如约而至。作为香港本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仅代表着宗教及风俗符号,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承载着几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及身份认同。

百余年来,神秘又有趣的盂兰胜会已逐渐融入社区,成为香港本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孝亲精神

9月1日下午,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球场人头攒动,台风临港前的酷热并未阻挡人们兴奋的脚步,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围聚在场内各处,不时传来几句夹杂潮汕乡音的问候和笑语。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鼓,由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办的“2017盂兰文化节”在维园球场中央正式揭开序幕。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副主任何靖、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及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幼南等一众嘉宾身着大红色棉布唐装,以“抢孤(将祭祀的贡品提供给民众抢夺)”形式共同主持开幕典礼。

张建宗在典礼上致辞时说,很多人都以为盂兰节只是与鬼神有关,但其实盂兰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在于慎终追远、孝亲报恩、行善济贫、博爱互助,这也正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人文文化。

据统计,目前香港的潮籍人士约有120余万,占香港总人口的1/6。这些“潮人”从内地移居到港,并带来传统的盂兰文化,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每逢农历七月,他们便会举办独特的盂兰胜会,活动包括祭祀、烧纸钱、派平安米、福品竞投、酬神潮剧等。

祈福香港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建宗形容“难能可贵”。陈幼南则表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是潮人盂兰胜会的保育单位,一直重视这一传统节日的传承推广,旨在将内涵丰富的潮汕文化习俗融入本地社区,把慈善和孝亲的美德传递给大众。

随后,陈幼南与孙子共同表演亲子盆供堆叠,两人齐心合力,将代表不同寓意的供品及米包有技巧地层层叠起。按照盂兰习俗,盆供堆叠得越高,寓意父母将收获越多福报。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本届盂兰文化节特别增设了“祈福香港”活动,为全港市民祈福。深井潮侨街坊盂兰胜会副会长郑文光向记者介绍说,会场内的许愿区设计思路源自盂兰文化的天地父母概念,以天圆地方配合五行色相(青、红、白、黑、黄),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央5个方位,象征天地宇宙的组成。

刚刚步出许愿区的张德桂婆婆在许愿卡上写下“要平安、更要民安,愿香港有福报”的词句,又将卡片与平安米包一同挂起。她告诉记者,只要虔诚许愿,就可获得天地庇荫,以至心愿传达。

多方推广

在正对文化节入口处的会场侧,精彩纷呈的盂兰文化展示区也吸引了不少来往观众驻足。咀嚼春草的红神马、高大威猛的大士爷、色彩斑斓的神袍以及布置精细的请神仪式场景……盂兰胜会中最重要的元素经立体呈现后,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另一边厢,几名小朋友正在水墨画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勾勒着图案,稚嫩的笔尖描绘出盂兰胜会内各种吉祥景象。不远处的文化摊位前,家长们也踊跃参与吹糖、扎作和剪纸等互动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第一次来到盂兰文化节的刘女士给记者展示她亲手绘制的大士爷脸谱,笑说自己并非潮州人,但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已感受到潮汕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香港潮属社团总会还在场内设置3D主题拍摄区、文化讲座、非遗工作坊及美食摊位等与公众互动,同时培训一批本地大学生任导赏员,带市民深入认识盂兰文化。(陈 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