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我奈白没(取材自道德经的惊雷,和老子有几毛钱关系吗?)

导读“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紫电!玄真火焰九天玄剑惊天变”近日,不管主动选择或者被动接受,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这首神曲所洗脑。喊麦式的旋律、惊为天人的歌词、难以言说

“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紫电!玄真火焰九天玄剑惊天变”

近日,不管主动选择或者被动接受,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这首神曲所洗脑。喊麦式的旋律、惊为天人的歌词、难以言说的节奏,其风头已经远远盖过热播综艺《青春有你2》中“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对于下面这位知乎网友的热搜问题,已经有了板上钉钉的答案。

滑动感受惊雷

它的爆火还源于在某次直播互动环节,很多网友表示想听歌手杨坤唱一首《惊雷》。面对这样的请求,杨坤却直接表达了对《惊雷》的嗤之以鼻:“惊雷这歌我那天听了一下,真的是给了我一个惊雷”、“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神马东西。”

MC六道、杨坤

于是,在杨坤diss《惊雷》的一声“惊雷”之中,喊麦神曲《惊雷》全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还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的“文艺复兴”。

一、借用《道德经》闭关7天写出麦词?

这首洗脑的《惊雷》,曾一度在短视频平台上十分火爆。只要一提到“惊雷”,那魔性的歌词和旋律就会响起。这首曲子还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如抒情版、山歌版、古风版、王者荣耀版、十种声线版等等,可以说是非常的花里胡哨。而配上各种土味视频的《惊雷》,确实能给大家带来不少欢乐。

《惊雷》熊出没版

不过相比之下,“惊雷”作为一个流行梗比歌曲本身更有吸引力,喜欢听《惊雷》的人远远没有用“惊雷梗”来搞笑的人多。有网友说:“今天得知了惊雷梗,脑子里久久盘旋,喊麦太洗脑了。”

还有人这样调侃道,

而与此同时,质疑《惊雷》连词带曲涉嫌抄袭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过。音乐人成学迅怒怼《惊雷》,说《惊雷》盗用了他的《姑娘跟我走》Dj版伴奏。又有网友指出,《惊雷》的麦词盗用了小说《天王主播》的第五百五十一章《惊雷》。

原唱MC六道对此表示,自己虽然在直播《惊雷》的时候第一个demo用了Dj《姑娘跟我走》,但没有上传到音乐平台,去做任何的收益;

而《惊雷》的麦词是2013年创作,于2014年被上传到了快手上,整体都早于小说《天王主播》的发布时间,哪有抄袭的可能。

那么,《惊雷》的创作灵感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在微博里,六道这样回应,“灵感来自修仙小说,借用老子《道德经》‘万物为刍狗’的灵感创作麦词,闭关7天写出惊雷1和惊雷2。”

MC六道的微博截图

然而,倘若《惊雷》的麦词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那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因为六道是完完全全会错了老子的意。无论是惊雷1的“杀 忠孝仁义多情世间如刍狗”,还是惊雷2的“可笑万物如刍狗 天下尽在君王手”,都与《道德经》的本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二、“草芥”还是“刍狗”?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段的大意是,天地并不表现为仁慈,任万物自己生长;圣人也不表现为仁慈,任百姓自己生养。天与地之间,犹如一个大风箱,空虚而不穷竭,鼓动起来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就会陷入穷困,不如守持适中。

“刍狗”本是祭祀所用的草扎的狗,用完便扔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味着天地平淡、公平地看待万物,不会因为亲疏、好恶而对一些事物好,对另外一些事物不够好,所以都当成刍狗一样,不会用完后再把它收藏起来。

“刍狗”

从天道精神过渡到人道精神也是一样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说圣人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能自然地、公正地处理,像对待用来祭祀的刍狗一样。

但是,《惊雷》1和2里的“刍狗”似乎和“草芥”没什么两样,更不要提公平公正地看待了。在世间万物面前,掌握生死大权的“我”始终处于一种唯我独尊、肆意妄为的姿态。

MC六道简单地将“不仁”与“不仁慈”划上了等号。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道德经》所指的“不仁”,实质是“任自然”,即不必刻意改变自然性质,不必“有恩有为”。

王弼的《老子注》这样解释“不仁”:“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老子强调的是天地的无私与公正,推崇的是任自然的观念,或许天地行了仁恩的事情,却不希望人们记得其仁恩。至少,天地与万物相忘了彼此的仁恩。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行侠仗义还是添乱帮倒忙?

《惊雷》里的“我”与老子所说的“圣人”大相径庭,更像是个偏执的游侠。

麦词里这样唱道:

“功成名就这天地 情 只为你而立

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生只求这忠义

弯月持刀 杀入军中

只取上将的头颅

只为光复我东吴 再次踏足这江湖”

“圣人”是道家的理想人格,他虽拥有帝王的权柄,但却具有自然与公平的精神、超越的境界,所以他没有偏私偏爱,没有小集团的利益。他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能自然地、公正地处理,像对待用来祭祀的刍狗一样。

“仁”的后果远远比“不仁”要严重。王弼说:“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

他认为,你要是试图改变万物,那么万物就会失去它们真实的性情;你要是“有恩有为”,就不能把你的恩惠施及每一物,而你既然对待事物有了偏差,就不能承载天下之物了

同样,治国理政也是如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本来是指橐籥中间的方位,但是这里只是借喻,意谓治国理政中的道要、枢中,也就是治国者当守持公平中正、不偏不私之道。

另一方面,“多言数穷”和“守中”是相互对立的。如果一个领导人自以为行的是公平之政,但政令频出,不断地教化百姓,算不算“守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其中包含了诸多没有展开的东西,如治国者说的越多,错的也越多,治国者并不见得聪明过人,所谓“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政令频繁,宰制了百姓的正常理智,百姓手足无措,如教农民如何种地,工匠如何做工,士兵如何打仗,就是不让百姓自己决定自己该干的事情,等等。

所以说,《惊雷》中“我”看似在行侠仗义、替天行道,但实则是在给江湖添乱帮倒忙。

四、“勇于不敢”还是“勇于敢”?

当然,不是“圣人”没有关系,是“圣人”的又能有几个呢。“我”追求忠孝仁义与多情,单枪匹马在百万大军中拼杀出一条血路,仿佛也称得上是一种可供炫耀的资本了。但是, “杀”、“斩”、“弑”等字的频频出现,营造出的一幅幅血雨腥风、尸骨遍野的画面,很容易引发人的强烈不适。

可在老子的眼中,这种“勇”并不值得提倡,“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勇于敢”是“血气之勇”,“勇于不敢”是“义理之勇”。前者好理解,后者则易被忽略,以为采取柔弱不需要意志,其实不然。

无论是得势或不得势,都应该坚守柔弱的姿态。这既表示了谦逊的本色,又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柔弱并不等于怯弱,不等于缺乏力量,也不等于缺乏战胜敌人的手段,柔弱的姿态本身就是手段。

刚强、坚强,在老子这里都只是负面的意义,意味着逞强、示暴、施暴,做一些冒险、力所不及的事,或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二章),“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强梁者不得善终,以暴易暴者也终为暴力所毁伤。

以柔克刚

如果说人道崇尚刚强、刻薄的话,那么天道崇尚的是柔弱、容让。“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天道虽然也有类似人一样的好恶,但追求以天下的人和事的自身利益为目的,不像人道以追求人的欲望满足为目的。

人要是按照天道的精神去行事,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传说,商汤王将四面设网的罗网拔掉三面,只留下了一面,说:“过去蛛蝥编织网罟,今天的人要学舒缓,想要左的随他左,想要右的随他右,想要高的随他高,想要低的随他低,我只要取那些敢于犯命的。”消息传开后,四十个国家纷纷归附了他。“网开三面”却网罗来了四十国,有一说一也挺值。

总之,六道没读懂《道德经》是实锤了,如果他真的读了的话。正确解读并使用经典文本,才能让经典永流传,而不是断章取义,借助所谓的“神曲”,广泛传播那些误人子弟的理解,将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引入歧途。

-End-

编辑:彦霏 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

《老子的智慧》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emily_wangwei(王薇)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