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星辰变阴月技能(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

导读星辰变阴月技能文章列表:1、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2、西游记中,如来身世的自我介绍,场面壮观,原来孔雀不简单3、下一次国庆节喜逢中秋节是……4、阿旺

星辰变阴月技能文章列表:

星辰变阴月技能(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

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

地球智慧生物是太空人的后代

本文是中长篇章节连载,前后内容关联。若要更好理解文章内涵,敬请翻阅前后篇章。

第 一章 鸿蒙时代

第二节 天方地圆、天圆地圆与天圆地方

在远古鸿蒙时代,而相对于中华大地背后的西方世界上空,却依旧是广袤星空,昼夜分明。白天阳光灿烂,夜晚星辰闪烁。所以不存在什么鸿蒙时代。对于西方先民而言,月球悬在自已脚下的地球之下,地球北极之侧,圆而涽黑,露头缩颈,极象一只硕大的乌龟驮着巨大的地球一样,在宇宙环游,周而复始,无休无止。这就是西方文明关于极其形象的“乌龟驮地球”传说的由来。

所以远古上古时代西方人类与东方中华民族先民对“天”的理解就不尽相同。

西方人类头顶上的“天”是广袤无垠的太空。

而中华民族对“天”有两种意识:

一是在鸿蒙时代,生活在巨型“蘑菇”房内的那部分先民,头顶上的“天”是遮天蔽日的月球。“天”,指的是实体的“天”,即月球。战国《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说明“天”是物质的,是实体的。

二是指在鸿蒙时代非生活在巨型“蘑菇”房之内和在盘古开天(后续章节详述)、月球飞离地球之后的中华先民,头顶上的“天”是广袤无垠的太空。

因此,那时他们对于天地形状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

在西方有“天方地圆”一说:乌龟爬行在方形的天上,驮着圆形的地球。

而在中华,则先后出现了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等流派。

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周髀算经》中提“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中国古代著名预言大师李淳风所作《晋书.天文志》也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也是最早的有关天地结构的文字记录,这最能表达也最符合在鸿蒙时代生活在巨型“蘑菇”房内中华先民的直观视觉体验。其头顶上的“天”是月球,在远视觉上,月球冰封雾锁无“角”而圆,脚下的“地”有“角”成方。

宣夜说则认为,天就是由无尽的气组成的,日月星辰全都漂浮在无边无垠的气体中。不过,宣夜说几乎没有怎么描述天地关系以及大地的形状。但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鸿蒙时代当时月球周围被厚厚的云雾环绕,生活在月球之下巨型“蘑菇”房内的远古中华先民,头顶之上云雾缭绕,生活地带缺少光照,光线微弱,混沌朦胧,整天就是夜晚的场景。

浑天说则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的一种天地观。

代表人物之一是张衡,他在《浑天仪注》写道:“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这其实是指盘古开天月球飞离地球之后,中华民族对天地的认识:“天”象个浑圆的鸡蛋,地球象个鸡蛋中的小蛋黄。天是个大圆,地是个小圆。天圆地圆。

所以盖天说、宣夜说等,都从侧面反映了中华远古先民生活的部分场景。

所以不论是“天方地圆”、“天圆地圆”`还是“天圆地方”之说,都有远古上古先民对当时生活场景的部分真实记载。

20世纪未,人类借助地上“巨眼”天文望远设备探测、高空气球探测、各种人造卫星探测等等,证明宇宙应该是“天方地圆”。

“地圆”自不必说,因为地球是个球体,从地球任意一点向前沿直线出发,最终会回到原点。

“天方”在二维空间所指宇宙是个方形平面,在三维空间所指宇宙是个立方体。(详见“另类解读神话”之二十五)。

由于远古鸿蒙时代月球停留在青藏高原之上,而非现在的太空位置,所以,在全球记载远古的神话故事中,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述,却全都没有关于月球在当今太空位置上的描述。

直到后来月球飞离地球之后成为地球卫星的上古时代,在中华古神话的后羿射日、嫦娥(长蛾)奔月、吴刚伐树等的神话故事中(后续章节详述),才大量出现反映月球居于外太空的神话记载。

远古时代月球不在外太空,也反映在当时的历法上,如中国远古时代黄帝历中,就没有月球公转及朔望月(太阴月)的信息等等。

黄帝历中不存在任何月球公转的信息,而纯以太阳历为基准,一年的开始在冬至,春节也是冬至。冬至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正月初一。

一年十个月,一个月有36天,全年就是360天,从这里也说明了,那时的地球,因承载着月球等其他诸多因素,自转比当今缓慢,与当今对比,足足慢了5天左右。当然,公转时长是基本一样的。

在黄帝历中,一年的时间具体是这样安排的:十个月份、五个季度。

十个月份,用十个符号表示。这十个符号就是用十天干来标记的。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季,即风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分别对应的是木、火、土、金、水。

中华“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月球飞离地球,引发全球特大海啸大洪水,则是在五帝之一颛顼时期所发生的特大事件,也是划分远古鸿蒙时代与上古时代的依据。三皇与五帝之首少昊属远古时代帝皇,颛顼帝则横跨远古时代与上古时代。(详见后面篇章,如“另类解读神话”之九等)

在颛顼帝中后期,即公元前2500年之后,时光的车轮己步入上古时代。由于发生了诸多的特大天文地理事件等,使地球已变的面目全非(详见后面篇章“另类解读神话”之十一、十二等等)。月球成为了地球的卫星,从而月球又重新影响着地球气候季节与环境等等。根据当初地月运行情况,颛顼帝修改黄帝历,编辑颛顼历。

在后续时代,夏朝有夏历,殷商有殷历,周朝有周历,春秋战国因不同地区而四历并用。

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等上古历法,其中都包含了月球运行信息。

颛顼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月置九月之后,称后九月,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

颛顼历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考古文物也有证实。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就详细记载了颛顼历。

之后夏朝实行夏历。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

夏朝之后商朝采用殷历,殷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祖甲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殷商之后周朝,周历并不纯粹意义上是周代历法,它与夏历、殷历甚至于颛顼历都与四分历有着直接联系,甚至于同以其为本。

接下来是秦朝,颛顼历却在秦国被完善并沿用,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再次颁布遍行。一直沿袭到西汉初期。

西游记中,如来身世的自我介绍,场面壮观,原来孔雀不简单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这段文字,是如来对自己的身世,以及和孔雀妖的渊源说给孙悟空等一众人听。

大概意思就是说:当天地混沌,刚刚天地分离,世界成型的时候啊,就在丑会阶段,(人类是在寅会阶段才产生的。)

那个时候,世界上都是飞禽和走兽,走兽以麒麟为王,飞禽以凤凰为王,王就是老大的意思。

凤凰生下了孔雀和大鹏。估计那个时候的孔雀都很大,就是比较难想象孔雀和大鹏是兄妹,或者姐弟。

孔雀的性格凶狠,喜欢吃人,怎么这个时候有人了?

我在灵山脚下被孔雀一口吞入腹中,待我从其便门遁出,就是孔雀拉便便,把肚子里的如来给拉了出来。

这场面,真是壮观。

如来非常生气,于是想把孔雀擒拿住,然后杀掉。

天上的神仙们,看到这个场面,如来要发飙,于是纷纷相劝说:

别生气,别生气,既然你在孔雀的肚子里呆国,就要尊重孔雀为你的母亲,孝敬她,尊重她。

于是,如来就封孔雀为佛母,号:孔雀大明王菩萨;

这个大鹏就留在如来身边,算得上如来的舅舅了。

原来如来是这样的身世!

而孔雀也不是一般的孔雀,原来也是神仙界的官二代出身,凤凰所生。

原来在混沌初开的时候。清而轻上升化天,浓而重下沉作地。

日月既明,星辰环绕,逐万物滋生。

百兽拜麒麟为帝,百鸟以凤凰为王。凤凰,雄为凤者雌为凰,天地交合,逐生九种: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孔雀、大鹏、雷鸟、大风。百鸟中以孔雀最美,华丽夺目,霞光漫溢,百花为之羞容,云彩为之失色。然性傲,不羁。佛曾尝与之交往,不得,乃怒,约之大战于昆仑山下。

孔雀凶猛,鲸吞佛,佛艰难破其背而出,大惧,欲杀之。帝谓曰:不可。孔雀乃凤凰最宠,杀孔雀则伤凤凰,谅之,谅之。乃投之无间道中,放逐三界之外——魔界。

原来孔雀吃了如来之后,闯了大祸,被贬到魔界。不过,作为一个有潜质的官二代,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原来魔界才是孔雀大展身手的地方。

孔雀堕于魔界,见满目创痍,遍地鳞骨,不解,问于一老妖。妖悲曰,魔界本与三界等份,同享阳日能源,共吸阴月精华。然佛恶其貌丑,体态畸形,乃逐魔全族于无间深渊,并以结界封印。渊内无日无月,漆黑一片,魔族日益凋零。偶有天赋魔王,破印而出,众神亦以滋扰三界罪名,群起而攻之,俱不得善终。

原来,众生都共享日月精华,同样生于天地之间,佛就都面容姣好,非常美;而诸魔就面目狰狞,非常丑;天道真是不公平啊。

孔雀听罢,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逐潜心于魔界修炼,悲魔族之痛苦,哀魔族之愤怒。

奋发图强的孔雀,终于找到在魔界这个大平台发挥才能的机会了。

期间,唯地藏王菩萨念其不幸,常给予帮助。虽然是混黑社会的,但是孔雀的大志向,注定不会一辈子做普通的社团成员。

帝尝闻孔雀情形,知之,戏谓曰"撒旦"。一千五百年后,孔雀率魔族众破印而出,直捣玄天,双方一触即发,史称"神魔大战"。期间愁云不散,三界不宁。战况日久,魔族渐渐不支,唯孔雀耀武扬威,无丝毫败迹。破三仙八岛,九王十星,满天神佛,无一能敌。然魔族败迹以露,孔雀亦无可奈何。地藏王菩萨苦谏之曰,魔族有其哀,三界有其苦,乱世则俱不得安宁。今战愈百年,三界凋零,已与魔界无异!佛亦曰,愿给予魔界日月精华。孔雀仰天长叹,乃罢。

孔雀,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带领魔界的精英,发达神魔大战,所向披靡。终于为魔界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利。共享天地日月的资源。

三界归位,魔族重回无间渊中,孔雀亦欲同去,众神苦劝乃免。归西天极乐,掌魔界管事,引日月精华,灌溉四界。周天万民,皆感其恩德。佛大悦,赐曰"孔雀大明王"。

原来孔雀就是一个励志的二代,为了魔界的公平和正义。

下一次国庆节喜逢中秋节是……

国庆节逢中秋节,翻译一下,就是公历10月1日与农历八月十五刚好是同一天。

中国历法很有意思,是唯一一个阳历与阴阳合历的合并历法。

阳历暂且不管它,就是字面意思,太阳历。

阴阳合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公元前800年诞生的雅典历法就是阴阳合历,叙利亚、希腊等也曾采用过这种更为精准的历法。简单来说,阴阳合历就是以太阳运动周期为年,以月亮盈亏周期为月,在不同年份加入闰月以协调历法与现实情况的出入,避免出现“六月飞雪”这等看似匪夷所思的异常天象。

说它更为精准,其实倒不如说它是更具包容性,能符合不同阶层的需求,这一点倒是典型的中国制造风格。也因此,人们对它的称谓也应需求而来,我称其“农历”;公婆来自浙江一带,方言中称其“古历”;老一辈不少人叫它“通书”,但港片中皆称“通胜”,大约跟“书”的粤语发音有关;论及择吉避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尊称“黄历”。记得我小时候,奶奶时不时就将挂在墙上的“黄历”拿下来翻翻,看看哪天是好日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习惯而已。后来这个重要工作由我爸爸接手,诸如结婚这等人生重要时刻无不受其影响——因为“黄历”的“黄”指的是黄帝,相传中国传统历法由这位上古君王所创,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皆有所依,故四者不失时,五谷不绝。而日月星辰之间深奥复杂的关联不仅决定了四时耕种,其神秘莫测亦对人们生活中的宜忌带来深远影响,并绵延至今。

有趣的是,黄帝时期都还没有文字呢,如此复杂多变的体系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不过,至少,它说明了一件事,历法嘛,总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不然皇帝如何证明自己是“奉天承运”的呢。所以唐朝以后,朝庭明确规定历书须由皇帝审定后才能发布,任何人不能私自推测天象,偷窥天意,所以,黄历也称为“皇历”。不管如何,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历法原本就是古人观测星象所得,以便农耕渔牧皆按时序,但耕种与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的二十四节气休戚相关,渔业则必须掌握月相盈亏对潮汐变化的影响。因此早在春秋末年,中国传统历法中就引入了前面提到的“章”的概念。也就是说,235个太阴月(月亮的一个朔忘周期)约等于19个太阳年(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但为了使新月在初一,满月在十五,且一年的平均长度在365日左右,在19年中加入7个闰月,以协调阴历和阳历,否则每12个太阴月就比一个太阳年少约11天,第16年的农历年就会始于炎炎夏日,接下来时序全部错乱。

但其实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公元六世纪的古巴比伦人也有同样的发现!惊不惊讶?他们同样以十九年置七闰的方法,尽可能令太阴月与太阳年同步。因此,19年的周期结束时,一个新的循环开始,新月、满月再度落在太阳历的同一天。而在古希腊,这个循环周期称为“默冬周期”。

再说得远一点。我们的生日逢19的倍数时,有很大概率会阴历和阳历喜相逢,但也只是机会比较大而已。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太阴月的周期其实是29.5306天,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2,但在历法中,小数点后的数字丢失了,只有当经过几十上百年后,丢失的时间累积成整数,阴阳历才会完全重合,大多数时候相差一天。

最后,回答问题:答案是三个周期之后,即2077年……

阿旺嘉措、洲塔 | 浅谈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经典中反映的文化信息

浅谈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经典中反映的文化信息 —阿旺嘉措、洲塔—

初雪过后的迭部县晨景

摘 要:白龙江上游的民间苯教经典,分为祭神、招福、禳解、解秽、招魂、卦书六个部分。这些苯教经书内容丰富,折射出很多文化信息。苯教不是单一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多元的,内容相当丰富的文化体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借鉴和影响,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藏族文化。 关键词:苯教经典;文化信息;白龙江;逸散在民间的苯教经书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这些民间苯教经文中折射出很多文化信息, 这与原始的苯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文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与敦煌文献中的苯教写卷有很多相似性。苯教是以鬼神崇拜为基础, 宇宙观方面吸收了祆教的二元论思想, 以及接受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观念和今世来世思想上形成的。任何文明都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 我们从藏族的宇宙观等哲学思想和医药历算文化看到, 它明显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和祖国内地、伊朗、印度文化的影响, 下面结合文献谈谈经文中的这些文化信息。一、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原始苯教文化信息苯教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即原始的司巴苯教和佛教化的雍仲苯教, 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经文属于司巴苯教。在民间苯教经典的首页常常写有“司巴因苯 (srid pa rgyuvi bon) ”, 标明这些经文属于苯教九乘中的四个因乘 (rgyuvi bon) , 即夏辛乘、朗辛乘、楚辛乘、司辛乘。有些经文首页写有“这是黑水司巴苯教 (chab nag srid ba rgyud kyi bon) 的经文”, 是属于四门一库中的黑水司巴苯教。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莱坞的经书由辛饶米吾大师的父亲贾本托噶所创。我们也根据以上的信息可以确定, 司巴苯教其实是苯教最早的形态, 最能体现藏族文化的“根”。这些在雍仲苯教经文里面归类为“因乘”, 认为是最低层次的“乘”。雍仲苯教对“四因苯”的内容是不够重视的, 在雍仲苯教的经文中找不到足够的资料, 而“果苯 (vbras bu bon) ”的经典却是汗牛充栋。司巴苯教的大体框架在《无垢光荣经》、《赛米》、《四贤者俱舍释》中有简单介绍之外, 这些经文大多逸散在民间, 由民间的苯教莱坞传承着。经文内容仪轨类居多, 根据其内容归纳为六类, 即祭神、禳解、解秽、卦书、招魂、招福类等, 这些经书的内容体现原始司巴苯教的特点。在苯教天地水的三界观中, 天有天神掌控。中间由年神和空间神掌控, “年 (gnyan) ”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神灵, 有日年 (山神) 、萨年 (土神) 、朵年 (石神) 、喜年 (树神) 、扎年 (岩神) 等, 山神只是“年”的一类。现在把年和山神的概念混淆了, 其实年神是一个大的概念, 山神只是“年”的分类。苯教祭祀山神的习俗延续至今, 其中很多仪轨和程序都消失了。我们从敦煌文献中发现, 吐蕃时期藏族就有祭祀“古拉 (sku bla) ”的习俗, “古拉”是国王的生神, 有些翻译为本命神。祭祀“古拉”几乎成了当时部族祭祀的主要内容, 也是当时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在民间苯教经典《山神广经》中有一章专门写“古拉”的内容。民间的很多经文都与祭祀山神有关, 如《山神广经》、《山神水神祭祀经》、《祭祀山神仪轨经》 (gnyan mdos) 等, 还有祭祀战神和夏当 (bya rdang) 类的经文。地由水神和土地神掌控, 民间有很多祭祀水神和土地神经文, 如《土地神广经》、《水神广经》等。祭祀山神水神属于自然崇拜的范畴, 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因缺少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 学术界对吐蕃时期的苯教还没有定论。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也仅限于敦煌文献和碑铭, 以及有限的历史文献。在新旧唐书中也有很多宗教方面的记载, 在《旧唐书·吐蕃传》中:“会巫者告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诸神”, 原始的司巴苯教信奉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诸神, 并祭拜天神、山神、水神、空间神, 祭天的苯教徒称为“南苯”, 祭地的苯教徒为“萨苯”。以及在《赛米》中出现的祭拜日月星辰的苯教徒尼苯 (日苯) 、达苯 (月苯) 、噶苯 (星苯) 。自然崇拜是人类宗教发展的最早时期, 上述这些记载明显具有的自然宗教特色。《新唐书·吐蕃传》中“重鬼右巫, 事羱羝为大神”, 这里的羱羝是指大角牡羊。羱羝在藏语中称之为“年 (gnyan) ”, “羱羝”神也可能是“年”神最初的形象。吐蕃时期藏人有祭祀山神的习俗, 尤其祭祀“古拉”的记载在敦煌文献中频繁出现, 在贡布的摩崖石刻上也有古拉的记载。苯教“其俗重鬼在巫”, 民间的苯教是以鬼神崇拜为基础, 是一种具有巫术性质的民间信仰。还没有提升到宗教的高度, 这与唐书记载相符。其实在国外研究苯教的诸多学者中, 很少有人承认苯教是吐蕃时期的宗教。目前我们也缺少吐蕃时期存在苯教的直接证据。在国外研究者看来, 现在的苯教经文是11世纪后出现的, 不足为信, 研究吐蕃时期的苯教只能依靠敦煌文献和碑铭题记。但是我们通过研究民间的苯教经文后发现, 其实在这些经典里可以发现很多原始宗教的痕迹, 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苯教拓展了空间。在民间苯教的经典中, 到处充斥着鬼神的记载, 与唐书中记载的“重鬼”、“谄鬼神”相符。吐蕃时期的苯波相当于内地的巫师, 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祈福和招福是人类共同的古老话题,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中有福气, 所以招福和祈福成了民间莱坞的主要职能, 祈福避灾的观念也是古老宗教开始时的一种共同观念。民间苯教经典内容朴素, 从中可以看出藏族早期的哲学观念和文化现象。另外, 敦煌文献中苯教徒有六种职能:即打卦、祈福、施垛、禳解、招魂、行医、主持葬礼, 这些也是民间苯教莱坞的职能, 其内容在民间苯教的经书中有记载。蝙蝠在民间苯教经文中是一种特殊的鸟, 他承担着人和神的媒介作用。在祭祀蝙蝠经中讲, 最初由贡仔楚嘉 (kong tce aphrul rgyal) 救了蝙蝠, 并数了蝙蝠身上的九种特别之处, 所以民间有祭祀蝙蝠的习俗。民间故事讲蝙蝠怎样成为鸟中之王, 以及蝙蝠的翅膀来自鹏鸟的说法。与纳西族东巴教的经文《白蝙蝠取经记》中蝙蝠的描述相似, 有些故事情节基本雷同。民间的居家苯教莱坞有跳猴子舞的习俗, 以及猴子送鬼经等相关经文, 莱坞经书上也有猴子的图案。苯教中原始文化的部分都保存在民间,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制度化雍仲苯教和佛教的影响, 但仍然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二、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哲学思想(一) 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创世说《当波切》是藏族最为古老的歌典之一。这个歌典又叫《司巴托亦》 (1) , 也是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经典, 是苯教经文中的创世说。这是属于黑水苯教经文中的“芒 (smrang) ”, “芒”的意思是在《无垢光荣经》中:“世间小人续经中包括:世间是怎样产生的, 谷巴 (bskos pa) 是怎么来的, 人类是怎样开始的, 以前的历史又是怎样, 这需要讲解真理之‘芒’。” (2) “芒”是司巴苯教特有的名词, 其内容是世间的产生, 以及人神鬼的出现情况等。在《司巴托亦》中:“问:世间没有形成之前, 说需要形成世间的是哪三位。长劫还没有出现以前, 是哪三位说要出现劫。元素 (大种) 没有形成之前, 是哪三位说要元素的。答:说要形成世间者, 乃叶世幻化之王;说要形成长劫者, 乃三劫色杰威玛 (ksas rje wer ma) ;说要形成元素者, 乃三千公拉噶波 (mgon lha dkar po) 。” (3) 叶世幻化之王、色杰威玛、公拉噶波三者是创世的神, 也是民间苯教中重要的神灵。依靠他们世间才得以形成。在《司巴托亦》中:“问:天地混沌一片, 地无时间之说。天地像巴茹 (装酥油的盒子) 一样粘在一起时, 天无寒鸦般大小的云朵, 中无喷雾般的呼吸时。水无处流淌而聚在一起, 树无法生长而歪起来, 草无法生长而睡在地上。这时天是由谁撑起来, 地是由谁压下去, 中间是由谁拓展的。答:天是由大鹏鸟撑起来, 地是由乌龟压下去, 中间是由微风拓展的。” (4) 天地像装酥油的盒子一样粘在一起时, 是由大鹏鸟、乌龟、风开辟了空间, 这是藏民最为朴素的创世观。在迭部达拉地区的创世歌中有“起初天地粘在一起形如巴茹, 是由司巴老蚂蚁在边上打了一个洞, 然后吹进微风, 天地也随之打开了” (5) 之说, 世间形成的功劳归结于蚂蚁, 随后又说“蚂蚁头上长有四角, 两角朝天预示雨水充沛, 两角朝地预示五谷丰登” (6) 。有关蚂蚁开创世间的说法在其它的司巴歌典中没有。在迭部达拉地区的司巴说唱中, 把蚂蚁称之为“司巴忠甘”, 即世间老蚁。又“问:天地形成之初, 是哪三个在阻止这件事?答:是司巴恶兆三鬼, 黑人有尾巴者, 黑马有角者, 黑猪有爪子者。问:是谁人调服恶兆三鬼?答:右边苯波着虎服者, 左边苯波着豹服者, 中间莱坞戴熊帽者, 割断了黑人的尾巴, 截断了黑马的角, 斩断了黑猪的爪子” (7) 。这样就处理阻止世间形成的三个魔鬼后, 世间便顺利地开启了。从上面的问答中得知, 世间开始之时, 是谁开启了世间, 中间遇到哪些问题, 随后苯波莱坞解决了问题, 世间便开始了。经书中还很形象地描述了世间从蛋中孵化的过程。民间还有司巴系列的民歌, 这些说唱的内容都跟原始苯教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歌词都不同程度受到苯教创世说的影响, 是司巴苯教经典中“芒”的民间版本。(二) 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宇宙观宇宙观讲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民间的苯教经典, 能够看出藏族先民的宇宙观。迭部地区的司巴苯教经典《蒿鸟祭》中道:“起初什么也没有, 随后产生有, 出现霜状露状显潮湿, 三者结合后出现世间六风。所谓世间六风者, 实为世间好坏中, 从中产生人神鬼。白光中出现了神 (拉尼噶波) , 蓝光中出现了人 (孟米黑头) , 黑光中出现了鬼 (阿米那波) 。” (8) 苯教的宇宙观讲, 宇宙起初什么也没有, 随后产生有, 这种无中生有的观念同道教的“无极而太极”的观念有些相似, 但道教的太极生阴阳两仪, 苯教的却是人神鬼三者。又道:“在人神鬼出现以前, 出现孟米巴亚噶波, 孟米王红齿者, 把太阳月亮星耀, 草木岩石生灵, 献给孟米 (smon mi) 。” (9) 从以上得知, 世间由孟米掌控, 日月星辰均献于他。世间是怎样开始, 在民间的苯教经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苯教的宇宙观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我认为苯教的宇宙观最初是“什么也没有”, 然后是“多元论 (三元论) ”, 其后是“二元论”, 这时人融入到神里面, 形成了代表光明的神和代表黑暗的鬼。这对后期佛教传入藏区奠定了基础, 藏人对善恶、因果、来世今世的观念接受很快。在民间的苯教经典中我们找到很多闪光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虽然都是朴素的、简单的, 但从中也发现人类童年时期的影子。后期民间苯教的世界观受到雍仲苯教的深刻影响,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三、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多元文化信息在民间的苯教经书中, 我们发现来自各个文化层次的影响。有佛教文化, 尤其是尼玛派经文的影响。汉地的甲子历法、八卦九宫、阴阳五行, 以及波斯“二元论”等方面的影响。(一) 纪年历法用十二生肖来纪年, 最早出现在敦煌文献中:“及至狗年, 赞普祖墀松赞之遗骸于琼瓦灵堂, 丧不报。及至猪年。” (10) 文献中两种常用纪年法:九宫轮历:这是苯教的常用历法, 以十二生肖、九宫、五行三者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百八十, 以十二生肖中的鼠, 九宫中的一白, 五行中的木为开头, 此历以一百八十年为一轮来计数, 这是苯教特殊的纪年方法;饶迥历:是从1027年开始, 这年吉觉译师翻译完成印度的《时轮历根本续》。以五行中的火、十二生肖中的兔为开始计数, 一轮为六十年。这与甲子年的数法一样, 十二天干与十二生肖对应, 十个地支和五行 (每行分为阴阳两支, 如阴火阳火等) 相对应。这两种纪年法均在苯教文献中应用广泛。(二) 十二生肖在经书中的应用藏族的十二生肖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以鼠年为开头猪年结尾。在民间主要以生肖纪年, 如牛年、马年等。用十二生肖来记月, 藏族把十二个月份分为阴月和阳月, 其中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为阳月;二月、四月、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为阴月。一月是鸡, 二月是狗, 三月是猪, 四月是鼠, 五月是牛, 六月是虎, 七月是兔, 八月是龙, 九月是蛇, 十月是马, 十一月是羊, 十二月是猴月。用十二生肖来记日, 农历的一月为阳月, 虎来开头, 一号是虎, 二号是兔, 三号是龙, 以此类推到三十是羊。阴月以猴为开头, 在藏彝走廊一些民族的历数上有虎猴的图标, 故有人把这种历书称为“虎猴历书”。用十二生肖来记时间, 天明虎时, 出太阳为兔时等。在民间司巴苯教的经文中有十二生肖的经文, 如十二生肖回遮经、六十甲子历法、黑算等。(三) 五行在经书中的应用五行主要有两种说法, 即金木水火土和土水火风空。这两种说法中以金木水火土为汉地的说法, 土水火风空则是印度的说法。民间流行金木水火土的说法, 书籍中主要以土水火风空为主。其实两者的土水火一样, 其中风同木, 天空同金。民间的苯教徒常用五行来看日子, 如土土相遇则利, 水火相遇则凶。在藏族民间起名时有五行起名的习俗, 如辛才让 (木长寿) 、萨才让 (土长寿) 、加才让 (金长寿) 等。祭祀山神时放飞的风马上印有虎狮龙鹏马的图像, 其中老虎出没于丛林, 故表示木。狮子生活在山上, 表示土。龙啸会下雨, 表示水。鹏鸟口中有烈火, 表示火。马表示金。五行在苯教仪轨中应用广泛, 其文献中有很多与五行相关的经书。(四) 八卦在经书中的应用八卦在民间苯教经文中应用广泛, 八卦一词在藏语中有几种写法, 即“spar kha”、“pa bkav”等, 均为八卦的音译。藏语中的八卦为:离 (li) 、坤 (khon) 、兑 (dwa) 、乾 (khen) 、坎 (kham) 、艮 (gin) 、震 (zin) 、巽 (zon) 。完全与汉语中的八卦相对应。在民间苯教经典中著名的有《八卦经》、《螺龟经》等。在《螺龟经》中讲八卦产生之说:“起初什么也没有, 出现司巴的幻化之光, 出现一司巴乌龟。这个世间的菩提龟, 为了众生来到人间。从其右脚的幻化中出现, 艮是须弥山的战神, 巽是空间之风的战神, 坤是地神香钦的战神, 干是天神旺钦的战神, 震是树神噶波的战神, 离是尼神玛波的战神, 兑是蓝色铁神的战神, 坎是蓝色水神的战神, 祈请保佑施主家, 保佑并救助。” (11)从经文可以看出, 八卦方位为:乾南, 坤北, 离东, 坎西, 兑东南, 震东北, 巽西南, 艮西北。八卦所属为乾、兑 (金) ;震、巽 (木) ;坤、艮 (土) ;离 (火) ;坎 (水) 。八卦和九宫频频出现在苯教历算中, 在《黑白历算前行》中讲八卦九宫的关系为:“离火马蛇九红南, 巽风四绿龙南东, 震木虎兔三蓝东, 艮山八白牛北东, 坎水鼠狗一白北, 乾天六白狗西北, 兑金鸡猴七红西, 坤地两黑羊西南, 五黄为王居中间。” (12) 离属性为火, 属相为马蛇, 九宫为九红, 方位是南。巽属性为风, 九宫为四绿, 属相为龙, 方位为南东。震属性为木, 属相为虎兔, 九宫为三蓝, 方位为东。艮属性为山, 九宫为八白, 属相为牛, 方位为北东。坎属性为水, 属相为鼠狗, 九宫为一白, 方位为北。乾天, 九宫为六白, 属相为狗, 方位为西北。兑属性为金, 属相为鸡猴, 九宫为七红, 方位为西。坤地。九宫为两黑, 属相为羊, 方位为西南。五黄为王居中间。综上述, 八卦对民间苯教的影响可见一斑。(五) 民间苯教经典中的尼玛派影响在白龙江上游的民众, 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信仰苯教的村民参加佛教的法会, 信仰佛教的家庭亦请苯教徒来做法事。在一个村中, 即有信奉苯教者, 也有信奉佛教的民众。如阿夏乡的西居村, 该村共有24户人家, 其中信奉苯教的有9家, 信奉佛教的有15家, 大家和睦相处, 相互尊重彼此的信仰。苯教中也有一些佛教的经文, 尤其是尼玛派的经文。民众也有信奉莲花生大师, 有念诵莲花生大师咒语, 在寺院里也有修持“莲师心咒”, 康藏的一些苯教寺院供奉有莲花生大师的塑像。一般有些咒师的经文里, 佛苯掺杂的现象很普遍, 真正做到了“佛中掺苯, 苯中亦掺佛” (13) 。在四川若尔盖县的巴西乡境内, 有一座寺院叫舍藏寺, 舍藏是混合在一起的意思, 该寺过去是尼玛派和苯教共奉的寺院, 故得名舍藏寺。苯教中的“新苯教”倡导者更卓扎巴 (kun grol grags ba) 、夏杂扎西坚赞 (shar rdza bkra shis rgyal mtchan) 等, 其基本观点与尼玛派无异。所以, 在民间苯教的经文中有尼玛派的经文是肯定的。有人质问佛苯差异时说, 苯教与佛教的转经方向相反, 说明两者水火不容, 在《堪钦索南雍仲传》中道:“右转的智慧法门, 左转是方便法门”, 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智慧和方便结合起来才能成佛。在白龙江上游信仰苯教的民间, 教派的观念其实很单薄, 这也是受到19世纪康区无宗派运动影响的缘故。(六) 雍仲苯教经书司巴苯教是苯教发展的前期, 雍仲苯教即对司巴苯教有继承, 也有批判。在民间的苯波莱坞那里, 除了司巴苯教的一些经文外, 我们也看到很多雍仲苯教类经文, 平时诵读最多的是三要义咒。莱坞平时也诵读《断恶趣经》、《宝焰经》、《大白伞盖经》等。一些莱坞家藏有苯教《甘珠尔》为主的多种雍仲苯教经典。在包座地区的莱坞中, 念诵《断恶趣经》的要算比较高明的法师。还有在春季, 莱坞为施主念诵百遍《宝焰经》。这些经文都属于雍仲苯教类经文。苯教的前期和后期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期的雍仲苯教已经与佛教无异, 苯教也声称“萨格噶尼雍仲苯为佛教的五大宗派”。我认为雍仲苯教既继承了苯教的一些原始的东西, 同时也通过吸收佛教的东西, 成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苯教最具藏族的特色, 又不失佛教的一派, 是名副其实的“藏传佛教”。总之, 司巴苯教的祭祀者莱坞被称为原始苯教的活化石, 它渗透在藏族社会生产、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中, 莱坞起着传承原始苯教文化的作用, 不研究莱坞也就不能完整地了解苯教和藏族文化。其经书是属于司巴苯教的范畴, 与后期雍仲苯教的经文有明显的区别。从这些折射的文化信息可以看出, 苯教作为藏族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不是单一的文化现象, 而是一个多元的, 内容相当丰富的文化体系。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 相互影响, 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藏族文化。这对研究藏族原始宗教和吐蕃时期的苯教, 提供了重要资料。注释1此书由迭部县电尕乡阿噶先生提供。2《敦巴辛饶全传》, 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第426页。3《司巴托亦》, 民间手抄本, 阿旺嘉措整理并翻译。4《司巴托亦》, 民间手抄本, 阿旺嘉措整理并翻译。在迭部达拉地区的司巴说唱中中间是由苍鹰拓展。5迭部达拉地区的图巴说唱, 阿旺嘉措整理并翻译。6《蒿鸟祭》, 民间手抄本, 第3页, 阿旺嘉措整理并翻译, 第1页。7王尧、陈践译注:《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 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第87页。8民间苯教经典:《螺龟经》, 手抄本, 第1页。9更桑罗哲著:《苯教历算集》 (内部资料) , 铅印本, 第59-60页。10土观罗桑却季尼玛著, 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5年, 第191页。来源:岗路巴文学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第五卷皇天后土 第五章 御驾亲征

阴月皇朝,金陵城,朝堂之上。

“陛下,大崝王朝明目张胆的出现了,太快了!”大臣杜修说道。

“太快?”六道脸色略微阴沉道。

“是啊!除了大明王朝忽然变得无比强势之外,大崝王朝的两路大军,可谓是所向披靡,如洪水一般,马不停蹄的冲刺,他们那根本不是在打仗,好像在…………。”杜修皱眉道。

“在干什么?”六道问道。

“在比赛,他们在比赛跑步,那攻城速度,好像急行军一般,不停的冲,不停的冲,一路所过,敌军如决堤的蚁穴,根本不堪洪水冲刷啊,那速度,太难形容了,两路大军的主帅,用兵能力之强,世所罕见!”杜修惊叹道。

“世所罕见?”六道眉头一皱道。

“是的,这种帅才,千年难得出这么一个人,居然给大崝王朝一次就找到了两个,还全部被降伏了,这大崝王朝来势汹汹啊!”杜修感叹道。

“两路大军?我看是三路大军吧!”六道皱皱眉头道。

“报~~~~~~~~~~~~~~~~~”大殿外传来一声高呼。

继而,一个小兵快速跑入大殿,单膝跪地道:“启禀陛下,大明王朝向外宣布,正式向大崝王朝称臣,从此再无大明王朝,只有大崝王朝!”

小兵禀报完就马上退出大殿。

“看到了吗,第三路这就出来了!”六道露出一丝冷笑道。

“大崝王朝蓄谋已久了,三路大军,三路主帅都是惊天之帅才,陛下,我们这次真的要打场硬仗了。”杜修露出一丝苦笑道。

“三路大军,都查清楚主帅了吗?”六道问道。

“后来的,分别是大崝王朝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既然大明王朝投靠大崝王朝,那么,那第三路挂‘易’字帅旗的主帅也清楚了,大崝王朝第三军团长,易衍!”杜修说道。

“易衍?神州大地也有一个强势无比的易衍,莫非是他?不可能,那可是帝朝大都督,怎么会到小小王朝来?而且那个易衍也离死不远了,也许是重名吧。”六道想了想摇摇头。

“陛下,照此看来,三大王朝都不足为虑,我们真正的对手却是这大崝王朝,甚至不久后,我们还有一场决战!”杜修想了想说道。

“不错,众卿觉得该如何去做?”六道看向众臣道。

“启禀陛下,我们应该暂时不管大崝王朝三路大军,先将我们能取的众城池先拿下,收编三大王朝的军队,一同抵抗大崝王朝。”一个大臣说道。

“不可,陛下!”杜修马上叫道。

“哦?”六道看向杜修。

“陛下,我们收编三大王朝的兵,大崝王朝也在收取,他们现在还处于势弱,不能给他们时间壮大自己,我们收编敌军,仅仅是吃了点汤水,而对于大崝王朝,不远百万里而来,他们可是在吃肉啊,现在大崝王朝势头虽盛,但还不如我朝,万一给他们壮大了,那时再来覆灭,就太晚了!”杜修马上叫道。

“杜大人言过了,小小王朝而已,怎能和我朝相比?”先前那个大臣说道。

“陛下,昔日我阴月皇朝,也是小小王朝,不可不防啊!”杜修说道。

六道看看众人,眉头微微一皱,继而说道:“通知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停止攻取周边城池,全力围剿大崝王朝军队。”

“是!”众臣马上应道——

大崝王朝,宣京,长生殿!

钟山身着一套战龙袍,看着眼前白色小狼,小狼脑袋在钟山腿部蹭了蹭,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

“好了,仙仙,不用自责了,我知道你爷爷不会来的,没来就没来吧,没关系,我们照样一统天狼岛。”钟山摸了摸仙仙的脑袋笑道。

“呜呜呜”仙仙还是有些不高兴的呜呜叫着。

“好了,我们也该走了。”钟山说道。小狼摇摇尾巴跟在钟山身后,一起走出长生殿。

长生殿外,站着宝儿、千幽、魏太忠、昊美丽还有大量官员,远处更是站着万名御林军。一个个都是大崝王朝军队最优秀之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除了昊美丽一副不屑,其他人都是激昂的高呼着。

“陆见凭~~~~~~~~~~~~~~~~~”

“臣在!”陆见凭马上应道。

“准备出发~~~~”钟山下令道。

“是!”陆见凭马上应道。

继而,陆见凭一挥手,远处战着万名御林军的一片大地,轰然间缓缓飞升而起。

这是陆见凭亲自督造,完全由青铜铸的巨大浮岛,内部刻满了阵法,可载人浮空,同时在阵法推进之下,还能够飞行,就好似昔日大玄王的那艘‘神舟’一样。

钟山带着小狼、宝儿、千幽、昊美丽、陆见凭,飞上了那巨大的三角形浮岛。

伴随钟山的,还有六个狼将,都是专程保护仙仙的。

三角形浮岛之上,御林军个个激动不已,站直了身子。

魏太忠留了下来,与众臣同时拜道:“愿陛下旗开得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铜战岛之上,平面呈三角之状,有着一些宫殿,在其中一个角尖之处,摆放着一张九龙皇椅,正对外部前方。

钟山飞到九龙皇椅之处,缓缓坐下,众人站在钟山周围,仙仙好奇的在四周跑来跑去。

“出发~~~~~~~~~~”钟山一声令道。

“是!”陆见凭马上应道,继而青铜战岛以钟山所座之地为前,向着北方缓缓加速,快速而去。

大崝王朝,钟山御驾亲征,正式进入北方战场——

阴月皇朝,朝堂之上。

“哈哈哈,好大的气魄!”六道怒急反笑道。

“陛下,大崝王朝真的不想活了,他们不会打仗吗?我朝出动了三路军团,他们仅仅只有魏英兰迎战?只有这一路迎战我朝三路军团?易衍和林啸居然继续攻取其它城池。骄兵必败!”一个大臣马上附和的说道。

“陛下,情况比想象的要遭啊!”杜修皱眉道。

“杜大人,你什么意思?对方骄傲自大,这不是正对我朝有利吗?有什么要遭的?”先前那大臣道。

“我朝的实力,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三大军团路线变动,他们岂会不知?魏英兰一路所过,所向披靡,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一个统帅,岂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就算她犯了,林啸和易衍同时犯了吗?”杜修皱眉说道。

“传我令!”六道忽然开口道。

众臣马上停止说话。

“着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全力冲杀,不惜代价,覆灭魏英兰大军。”六道下令道。

“是!”众臣马上应道——

天狼岛,东西贯穿的山林之中,大量狼族疯狂奔走,一时间,群狼四起,护送天空一座青铜战岛。

钟山一路所过,顺畅无比,不时有哨探飞上青铜战岛,向钟山禀报前方战事,前线捷报不断传来,三大王朝,现在已经全部覆灭。

易衍已经拿下三十座城池,林啸也拿下十八座要塞,英兰拿下十二座要塞后,开始正式整军,面对阴月皇朝军队。

“陛下,我们去哪边?”陆见凭问道。

“正北,前线。英兰战场!”钟山说道。

“是!”陆见凭马上应道。

“通知林啸、易衍两路军,人够就行了,我们此行目的,就是最快的速度冲垮阴月皇朝,那些偏远的城池,暂时不要管了,只要阴月皇朝垮了,这天狼岛全是大崝王朝的,火速整敛兵力,与英兰呈左右翼,兵发金陵城!”钟山下令道。

“是!”前面陆见凭马上应道。

这时,昊美丽从后面一间宫殿走了出来。

“气势蛮大的哦!”昊美丽说道。

“战争本应该如此。”钟山点点头道。

“要不,本小姐帮你对付那什么阴月皇朝?到时看我说死他们?”昊美丽盯着钟山笑道。

扭头,钟山看向昊美丽,钟山从来不怀疑昊美丽的能力,虽然她只是刚刚步入金丹期,但是,昊美丽的能力太变态了。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敌的!只要与她为敌,她甚至能将星辰说掉下来砸死对手。

“不了,你看看就好!谢谢你的好意。”钟山马上摇头回绝道。

“为什么?”昊美丽眼睛一瞪道。非常的不满,好似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被钟山打断了一般。

“请你帮忙太贵,我支付不起!”钟山非常直接的说道。

钟山知道昊美丽跟着自己必有所求,所求什么?龙宫办不到,她师尊西毒皇办不到,她自己这个万邪之体都办不到,那困难该有多么的天大?钟山还是早早回绝的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