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战士xp机体(78民间测评:FIX 0022 全装甲ZZ)
起动战士xp机体文章列表:
78民间测评:FIX 0022 全装甲ZZ
作者:炸天小田田 文章转自78DM
大家好,好久没来论坛了,上次发帖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组FIX系列0022号,全装甲ZZ的产品实物图
MSZ-010 ZZ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ZZ》,目前看来,可能是人气最低的UC正传作品
连官方都懒得在后面作品中插叙
ZZ-前哨战-逆鸭-独角兽-不孝子,这几部的时间线、事件关联,官方真的有必要好好理一理
可不是一句“平行宇宙”就能糊弄过去的
但是独角兽中十二妹的存在还能证明这部作品中的事件
漫画里的“木星爷爷”也说明授权作者们,终究忘不了这部经典的作品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几年前出MG Ka版ZZ的时候就在观望,觉得万代会顺势把全装甲ZZ也出了
结果,作为一个等等党,本来想着等到全装甲ZZ出Ka版就入手,愣是等了几年完全无音讯,
狡猾的万代,连FAZZ都出了,就是不把动画版的全装甲ZZ换色出来!!!
和把MG完美高达素体拿出来单卖就是不再贩MG完美高达,是一模一样的套路!!!
最近,MG完美高达终于再贩了,旗舰店也破天荒的上架了PB限定的强化型ZZ,目测是要割最后一波韭菜了
可能这次,MG Ka版全装甲ZZ终于要来啦!
《关于我在香格里拉收破烂偷到了高达乘上战舰邂逅人造人妹妹战胜吉翁女王最后与漂亮妹子一起隐居木星的故事》
说起《机动战士高达ZZ》,剧情设定方面的槽点很多,前后风格有些割裂,
普露一二姐妹的剧情杀,更是直接断掉很多人看这部番的唯一理由
没有了普露姐妹撑场的高达ZZ,本来还可以靠机械设定来苟着
然而那个年代的动画,完全不能把机体设定的美感表现出来,
动画里全是一坨稀饭,个个看起来比小白龙智恒达还要肉
不过倒是有不少官方合作的画师图,还是很好看的,这里我收集了几张
下图来自刚刚停服两个月的MSOL,全装甲ZZ是国服游戏里为数不多的可以OC满还剩点数的机体,OC满的速度白值更是全机体里最高的1700多,只不过这机子每次启动会有一个加速过程,前两秒速度极慢
其实在原作里,全装甲ZZ仅出场一次,出场总时长不到半集
但是由于机设实在是太戳一类XP(重装甲、重火力、全身上下都是飞弹),在很多人心目中留下很深印象
而且各种高达游戏则是一遍遍还原这机子的威猛,从高达战争-宇宙系列,到SDOL、GVG、MSOL、EXVS
这机子的表现都很不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强机体
FIX作为和MIA同期的高端系列,在涂装、造型方面可谓是无可挑剔,只不过老产品在用料方面没有任何硬质材料,经常会看到各种扭曲变型,而且连关节都是软材,导致一众老产品可动以及姿态保持能力极差,
大家早就明白,这个系列的最佳玩法就是站尸
造型与细节真的没得说,比R魂全装甲ZZ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去淘这个的中古,不建议胶龄5年以下,或者没有任何改模经验的人入手
我收来的时候,机体腰是断的,胳膊根部在我第一次活动的时候双双断掉,
原因是软胶关节融化并黏在一起了,大腿根也是一样的情况
别看照片里好像很好看,其实这家伙的关节,有一半已经被我替换掉了,打洞、埋关节修了两三天呢
各种细节刻画,标识移印,真的百看不厌,当年的万代,就有如此产品力了
如今却越来越不思进取了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渗线部位已经发黄变色,成了很自然的做旧效果
讲真,原作里,全装甲ZZ从未抗过那门米加炮,个头挺大却只是假把式
最早应该是老MG里出现的装备,是和FAZZ同模换色的方便产物
在设定上,那么大一根的输出根本远不及脑门上那一个小小的菊花
FAZZ头上没有菊花,才要抗着这根大炮,全装甲ZZ,其实根本不需要
所以在各种游戏里,全装甲ZZ是不拿米加炮的,只有MSOL国服魔改出现过这玩意儿
上图为几乎全部的可动
个人觉得,不拿米加炮的全装甲ZZ,就已经足够帅
胸部与背包的导弹舱可以展开,不过胸部导弹舱盖板是直接扣上去的,并没有铰链,胳膊上的导弹舱不能展开
和R魂以及AK食玩的对比
FIX与AK食玩均可以脱掉装甲还原成ZZ,R魂不能脱装甲
本来这里应该放更多些对比图,以及FIX版爆甲后的素ZZ形态,但是抱歉做不到
因为这些图片是一年前在老家拍的,最近在上海被一直封着,才又翻出相机里的照片来发个帖
期待早日解封
期待MG Ka版全装甲ZZ,以及HG或RG的全装甲ZZ
宅君点评:FIX的都是好东西呢。。。真的超级正!
CAD启动时闪退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CAD突然崩溃了,再开就要重新激活,激活完就闪退,之后怎么开都闪退,重装CAD也是这样的情况。反正就是一连串各个版本CAD都授权要修复,激活完就永远闪退了。只有08版没事。
原因:AutoCAD采用的FLEXnet的软加密,如果许可授权相关服务被关闭或阻止,或者出现相关数据文件损坏,就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不好说,有可能是某些优化软件把服务给关了,也许是软件或系统异常导致文件损坏。
Autodesk官方也知道这个问题,并提供了的解决方法,适用于AUTOCAD及AUTODESK相关产品的2009以后版本。具体操作如下:
一、检查许可服务是否正在运行。
1、 在Windows中选择:开始>运行,打开运行对话框。
2、 输入Services.msc,如下图所示,然后按回车。
3、 找到FLEXnet Licensing Service或者FLEXnetLicensing Service 64,如下图所示。
上面是64位的服务,如果是32位的,则是“FLEXnet Licensing Service”
确认这个服务是否已启动。如果这个服务没有启动的话,AutoCAD就会无法激活导致闪退。可双击此服务,在对话框中启动此服务。然后再启动AutoCAD试试,如果能正常的启动的话,就是服务没有启动的问题。至于为什么没有启动,你可以回想一下,是否进行了什么优化,如果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下回再遇到的时候你估计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二、检查日志文件
许可授权管理有一个日志文件,文件名是:产品名称201xENUAdlm.log,比如AUTOCAD 2010版的日志文件名称就是AutoCAD2010ENUAdlm.log。操作系统不同,这个日志文件的目录也不相同。
Windows X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UsersApplication DataAutodeskADLM
Vista/Windows 7/8:
C:ProgramDataAutodeskADLM
在这个目录中找到日志文件后,可以打开看一下,错误信息可能有下面两种:
Reason=Fatal error
ComputerName=COMPUTER
OS=5.1.2600.Service Pack2
File=AdlmIntSATSLicense.cpp,Line=1150
AdlmIntError=38 [Error gettinglicense usage and behavior]
或:
Reason=Fatal error
ComputerName=COMPUTER
OS=5.1.2600.Service Pack3
File=AdlmIntSATSLicense.cpp,Line=347
VendorID=2 [ADLMACT]
VendorError=101 [The license cannotbe accessed/loaded/opened]
这个错误标明当软件崩溃的时候保存许可授权的文件被损坏。
可以重新命令一下这个数据文件,比如在文件后面加一个.bak的扩展名,文件的位置和名称如下:
Windows X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UsersApplication DataFLEXnetdskflex_*_tsf.data
Vista/Windows 7/8:
C:ProgramDataFLEXnetdskflex_*_tsf.data
注意:如果你的系统设置有些扩展名的文件被隐藏,你需要设置“显示隐藏文件”才能看到上面提到的文件。
警告:这个文件中包含2010上所有版本的激活信息。如果这文件被重命令或删除,这些产品都需要重新注册。
重新启动软件,软件将自动重新注册,重新注册后将生成一个新的adskflex_*_tsf.data文件。
三、重新安装产品(如果前面两种方法还没有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问题,那就是许可文件被损坏了,就必须卸载软件并将许可相关的文件删除后重新安装软件,操作步骤如下:
1、 卸载机器上的所有Autodesk产品。
2、 删除前面一种方法中提到的tsf.data数据文件。
3、 删除下面目录下的Productinfromation.pit文件:
Windows X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UsersApplicationDataAutodeskADLMProductInformation.pit
Windows Vista/Windows 7:
C:ProgramDataAutodeskADLMProductInformation.pit
4、 重新安装软件。
以上方法仅适用于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及其他产品的2010以上版本。
上面的解决方法是从AUTODESK官网翻译过来的,如果还不行,那就重装吧!
安全软件暖男打造记:腾讯电脑管家如何治愈XP用户
今年4月8日,微软XP停止提供系统更新服务整一周年,腾讯电脑管家在这一年间也成功扮演了一位“治愈系暖男”的角色,在微软停止更新服务之后继续守护XP用户,不断推出系统漏洞补丁,保护用户不受黑客侵害,令用户充满“安全感”,获赞为安全软件版的“大白”。值此XP退役一周年之际,电脑管家继续承诺用户:不抛弃不放弃,未来的XP安全我们继续承包。值得一提的是,微软win10在华发布之后,电脑管家又抢先推出XP系统一键升级win10服务,可谓将“暖男”精神进行到底。
去年年4月8日,WindowXP系统宣布停止更新服务之时,该系统在我国的2亿用户将直面黑客侵害。微软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XP系统的病毒感染几率是Windows 8的6倍;而黑客可以通过恶意代码编写,实现网络入侵。
XP退役之后,电脑管家又是如何升格做“暖男”的?
第一招,先一步提出守护方案。其实在XP退役之前,腾讯就和微软、联想推出了“扎篱笆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在XP停服当日,就宣布启动“过渡”期间的解决方案,在这场长达二三年的持久战中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系统升级服务,并指导用户顺利完成升级。
第二招,推出XP专版,专注守护用户。电脑管家特意针对XP用户推出XP专版,凭借自身在安全防御能力之上的积累,针对易被攻击的IE浏览器、office组件、windows系统内核等做了全面防御,能够有效抵御已知和未知漏洞攻击,最大限度保障用户免受漏洞威胁。
第三招,联合“队友”统统防御。电脑管家团队还联合金山、搜狗、知道创宇、乌云及KEEN等国内知名安全厂商,针对过渡期内继续使用XP系统的用户推出“联合防御计划”,其中包括XP系统漏洞响应规范及主动防御机制。
第四招,参与比赛,接受挑战。作为国家漏洞库一级支持单位,腾讯电脑管家也积极参加“XP挑战赛”,通过赛事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准,帮助XP用户防患于未然。在去年12月19日举办的“第二期XP靶场挑战赛”上,电脑管家在来自众多顶尖网络安全高手长达12个小时的“围攻”而不露一招破绽,无疑让 XP用户对于我国安全软件的保护能力更有信心,这已经是电脑管家在该赛事上拿下的第二个冠军。
第五招,接受国际测评。除了参加国内赛事,电脑管家还主动接受国外权威测评机构的“考验”,诸如PCSL、AVC、AV-TEST这些国际“牛评”相继发布的《XP防护能力测试报告》中,腾讯电脑管家对于XP的防护能力均排名第一位,其中AV-TEST评测于今年7月和11月获得“两连冠”。算上在XP挑战赛上的两枚金牌,电脑管家可算是六连冠。
第六招,升级win10,继续守护。微软日前在华发布Windows10系统之后,腾讯电脑管家随即推出针对XP用户的免费升级服务。据了解,在发布会之时,win10升级只针对win7和win8用户,而对于XP系统直接升级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面对着这一问题,微软和腾讯技术人员频繁对接,终于攻克技术难题,实现XP到win10的完美升级。有已经升级过的XP用户表示,系统升级到win10可以一键搞定,过程平滑顺畅,“只需要打一局游戏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2亿XP用户即可通过腾讯电脑管家“无缝对接”到微软win10系统,体验这一全新系统为PC用户带来的“革命性”体验。
在这个倡导“服务”的互联网时代里,腾讯电脑管家团队提供的六招贴心防护,让冷冰冰的安全软件带给用户“不抛弃、不放弃”的温暖,因此,用户称电脑管家为作安全软件之中的“治愈系暖男”和“大白”,也不为过。
电脑pe是什么意思
pe就是电脑上一个简版的系统。或者迷你维护系统,PE系统大小不固定,但一般只有几十MB(看到下面这张图,感觉熟悉吗,似乎明白了,仔细看一下这可不是XP系统启动画面,注意看2003上面写的PE)。
pe系统是windows预安装环境,是为windows安装而准备的容量最小的操作系统。它也是一个操作系统,只是非常小非很精致,我们可以把它安装在U盘上面,用U盘启动就可以进入这个迷你系统启动和维护。
pe系统的作用
知道了win pe是什么意思,还需了解win pe的作用。如今很多电脑都没有安装光驱,其实只要有一个U盘就可以装系统,这就得归功于PE了。想要用PE装系统就得先把PE系统安装到U盘上(几十M左右,所以只要有U盘就可以安装PE),然后把U盘插在电脑上,设置从U盘启动电脑。这样就可以 进入pe系统。
在PE系统里面就可以对你电脑磁盘操作了,比如格式C盘(系统盘),这是因为pe是单独的维护系统,及时电脑本身的系统坏了也可以通过pe来启动电脑,然后修复或重装系统。由于PE系统具有轻巧,灵活等优点,所以pe系统上面只有满足基本的系统功能。
那些年我们用过最烂的科技产品 苹果竟然排第一
人不预知未来,所以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或许都存在“试错”的部分。我们不断感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翻天幅度的变化,但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和小尴尬。
回望那些年我们用过最烂的科技产品,真是感慨良多。即使最强调用户体验的苹果其实也曾经犯过很多的错误,比如那个千夫所指的iTunes,吐槽指数绝对排第一!
01苹果的iTunes
iTunes早在2001年伴随苹果音乐设备而生,它承载了乔布斯打造未来数字中心战略接口的使命。随后苹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这款软件也逐渐开始变得更为复杂甚至臃肿。经过近20年的不断演进,在2019年苹果iTunes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iTunes生于2001——卒于2019
如果要说iTunes是苹果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产品,我想应该会有部分读者支持这个观点的。但其实早期人们对于iTunes的评价并非如此的一边倒的差评,一些早期就开始接触苹果的用户对iTunes接受度颇高,而后来者则大多持否定态度。
十几年前就玩苹果产品的,在当时应该是比较小资的一拨人,因为那时候很多国人还不知道有苹果这个品牌的存在。为了彰显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极力推崇苹果和iTunes,以及iTunes所支持的AAC格式,甚至曾经一度引起了AAC与MP3格式之争。
大约以iPhone 4s时代为节点,真正的移动互联时代开启了。苹果变得不再小众,大批用户开始第一次使用苹果iPhone,并由此爆发了对于iTunes的口诛笔伐。究其根源,其实人们早已习惯了Windows的那种文件管理思维,什么同步,完全搞不懂好嘛!
曾经激活iPhone必须要iTunes,烦躁!
苹果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支持iTunes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在不断庞大的用户基数面前,原本那些苹果iTunes的老用户和支持者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微弱,直至淹没在不绝于耳的吐槽甚至谩骂声中。最终,似乎人们对于iTunes终于达成了一致看法,烂!
直到在某个版本的IOS更新中,iPhone无需再连接iTunes进行激活,这基本已经宣告了iTunes的死刑。回顾iTunes的发展,从曾经无比成功,到充满争议,到千夫所指,直至今天的生命终结。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趋势造英雄,亦可毁英雄”。
02早期的安卓机
说完了苹果,我们再来看看当初的安卓阵营,其实情况并没有好多少。您还记得您当初使用的第一个安卓手机是哪一款么?体验又如何呢?因为这个问题,笔者陷入了痛苦的回忆,因为早期的安卓机的槽点,绝对比苹果只多不少!
谷歌Pixel和第一款安卓机HTC G1
往事不堪,当年我拿到一款比较旗舰的安卓机,设定了导航开车时,我惊讶的发现即使插着车载充电器也抵不过手机的消耗,跑个长途一直插着充电器,最后手机没电居然关机了。我从车载支架上拿下手机,瞬间烫的飞起,直接把滚烫的手机丢了出去……
导致这种尴尬的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芯片工艺相对比较落后,芯片自身的发热量和耗电量都是比较惊人的。再加上当时手机的充电速度普遍比较慢,而且当时安卓后台管理也相对落后。幸亏当时还没有超级快充,不然按照这个温度,非爆炸不可!
至于卡顿和通知骚扰的问题,其实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深有感触。在安卓发展的初期,因为这两大问题培养了大量的刷机小能手,人们通过刷机获取权限,关闭烦人的通知和服务,重获流畅体验。有些玩家乐此不疲,将其定义为“安卓系统的可玩性”。
双清和刷机成为早期安卓玩家必修课
至于兼容性,可能开发者或者像我这样的科技媒体工作者更加深恶痛绝。IOS因为是封闭的生态,产品和网页只需要适配那么几款iPhone即可,且标准几乎一致。而安卓是开放的生态,要适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机型,这简直就是个噩梦……
总体来讲,早期的安卓机普遍存在续航差、发热高、明显卡顿、兼容性差,以及通知(广告)骚扰这五大弊病。随着手机SoC的工艺不断推进,以及手机品牌商基于安卓系统的深度优化,当初这些致命的弊病早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安卓机的体验已经不输IOS。
03矛盾的迷你PC
作为一个铁杆的DIY玩家,笔者曾经有一个梦醒,那就是拥有一台高性能并且十分安静的迷你PC。为了这个梦想,笔者曾经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了不断的尝试,但直至今天,仍旧没有如愿以偿。尽管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个念头,但回想起来真是唏嘘感慨。
2019年你能买到的最小PC,过去不敢想!
笔者最早开始接触迷你PC大致可以从Pentium 4时代开始,当时基本清一色的傻大黑或者傻大白的笨重机箱。笔者找到了一些来自IBM Center的小型机箱和主板的“准系统”,自购了当时一款比较热门的P4处理器和IBM原装的纯铜无风扇散热片。
当我满心欢喜的按下启动按钮,悲剧发生了。当时的这种“小机箱”只能适配比较弱的CPU,无法承载Pentium 4这种大火炉,刚进入系统画面就会死机。因为内部空间密闭,CPU只能搭载矮散热片并通过机箱风道散热,机箱风扇的噪音好像飞机起飞……
有了第一次的惨痛经历,让当初幼稚的我深刻感受到了性能和发热量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让我不再敢轻易尝试。直至后来英特尔推出了主打低功耗Atom桌面的整合平台,并宣称桌面到移动领域的全覆盖,体积小巧性能出色,再次另我眼前一亮。
当年整合Atom芯片被动散热的Mini-ITX主板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对这个Atom还是感触颇深的。至少在当时来讲,它的功耗和体积都做到了相对出色的程度。嗯,至少可以正常开机和运行Windows XP系统了。但性能依旧是比较大的短板,即使常见的一些应用运行起来也很难堪,实属鸡肋。
我隐约记得当初是2008年,随后ARM架构的崛起引领了移动浪潮。同年谷歌推出了安卓系统,同样也是基于ARM指令集。至于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晓,英特尔的Atom退出了历史舞台,安卓、IOS搭配ARM的组合成为了今日的移动霸主。
04尴尬的CDMA
纵观过去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半导体工业的飞跃带来计算能力的提升,从而带动了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另外一套主线则是通讯技术的不断迭代,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今天移动互联时代的鼎盛。
CDMA在全球的份额相对较少
笔者近期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几十年间移动市场10大最烂技术 CDMA居首》的文章,从而再次陷入了噩梦般的回忆。而在这篇文章中给出最烂的理由是:与GSM相比,CDMA是一项失败的技术,用户数量少得可怜。
其实笔者只是部分同意文章的观点,CMDA有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其推行者高通公司更是基于CDMA技术演变出后来的3G技术,并成就了一番霸业。CDMA的失败只能说是生不逢时,毕竟当时GSM网络早已雄霸天下。
回忆当年运营商以“低功率更健康”、“军用技术更安全”诸如此类的宣传口径来推行CDMA网络。无奈因为用户较少,被迫通过低资费吸引用户,自然无力加大基站的投入,从而走上了不盈利、信号质量差、用户抛弃的无限恶性循环当中……
当年中国联通CDMA的墙体广告
当年在笔者的家乡,人们用“喂喂靠”来形容133号段的CDMA手机。解释起来,大致含义就是因为信号太差,“喂~喂~”喊了半天对方或者自己听不到声音,结果只能以一句“靠”的粗口来结束这个极为尴尬的通话过程……
绝非调侃,笔者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因为资金有限只买了一个便宜的133号段CDMA手机(没有SIM卡的)。朋友来电话,屋里没信号跑去外面接,结果喊了半天对方也没听清。我无奈爆了一句粗口,结果只有这一句对方听清了,害我后来解释半天……
05放眼未来尴尬依旧
回顾这些略带些辛酸的过往,其实正是人类在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坎坷历程。高性能和低功耗这对看似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因为半导体工艺的不断飞升,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没有这些辛酸的过往,自然也就没有今日的非凡体验。
如今,人们不再频繁的双清、刷机,甚至也早已忘记了越狱是什么东西;人们不再出门必带充电宝,像个肾病患者挂个尿袋一样尴尬;手机拍照取代了卡片机甚至入门级单反,即使完全不懂摄影的人也能拍一手好看的照片。
您瞧,这不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嘛!
放眼未来,其实这种周而复始的“尴尬”还会不断的重演。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因为早期5G技术的不成熟,功耗增加、发热增加、网络质量、网络制式都将存在逐步完善的空间,甚至会在体验上给我们带来降级。但趋势不可逆转,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724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