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驼峰里主要储存的是什么(张旭东:黑土累瘦增肥有方)
骆驼的驼峰里主要储存的是什么文章列表:
- 1、张旭东:黑土累瘦增肥有方
- 2、靠吸收自己的脂肪,在沙漠度过数月?这动物生存能力太强了吧
- 3、骆驼吃仙人掌为什么不怕扎嘴?骆驼嘴中的神秘肉球
- 4、人类关于动物界的几大误解
- 5、作为世界上最耐饥渴的哺乳动物,骆驼为啥能一个多月不吃不喝!
张旭东:黑土累瘦增肥有方
张旭东(右)在玉米地里查看土壤。
今年7月22日是吉林省首个黑土地保护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高家村有一片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基地里随处可见忙忙碌碌的学生和老师。
“来梨树县前,我都不知道黑土长什么样。”一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江苏籍学生告诉《中国科学报》。基地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如今却已成为庄稼地里干活的好手。
沈阳生态所研究员张旭东是保护性耕作研发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他第一次来到梨树县还是2006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和团队依然奔波在东北玉米种植带的各个乡村,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教当地农户如何用好、养好黑土地。
黑土变馋、变渴
2002年,张旭东带领团队在东北开展黑土考察时发现,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累“瘦”了,黑土层正在变薄。
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以及中国科学院“碳专项”的研究发现,尽管全国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提升,但是,东北旱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仍在下降。传统耕作制度下的掠夺式经营是黑土退化的根源。
每年4月,张旭东从沈阳前往梨树县的路上经常遇到风沙。他告诉记者:“风沙刮走裸露的表土,造成黑土退化。同时,流动的雨水冲刷造成土壤侵蚀,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还增加了耕种难度。”
长此以往,黑土在变馋、变渴。张旭东解释道,变馋是缺乏有机物料归还导致土壤资源过度利用,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变少、养分库容量降低;变渴是地表裸露且频繁耕翻导致黑土层流失,水分涵养能力下降、风沙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而过量化肥投入进一步加剧了黑土退化。
“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土壤退化,就会严重影响东北黑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针对黑土农田系统养分循环不畅、肥料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张旭东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东北黑土氮素微生物转化的过渡特性以及调控过程,并提出“土壤有效氮过渡库”的理论。
“‘土壤有效氮过渡库’就好像‘骆驼的驼峰’,同时具有储存和释放养分的功能。”团队成员、沈阳生态所研究员何红波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肥料氮素在土壤微生物的转化下,储存进入这个‘驼峰’中,按需释放补充,周而复始增加黑土肥力。”
“懒人耕作”
我国东北地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的初步探索,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专用机械的限制,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在局部区域小范围的秸秆还田作业也仅限于传统耕作,并未实现对黑土地的保护作用。
张旭东分析发现,此前普遍应用的传统耕作(勤快种地)一方面导致秸秆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土壤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而另一方面,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解决黑土退化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改革玉米生产的传统耕作方式。
从2006年起,张旭东与时任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的王贵满等合作,开始探索和研发适合东北气候特征和土壤特性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将梨树镇高家村的15公顷耕地作为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
记者获悉,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的农田没有采用传统耕作的秸秆清理、旋耕起垄,而是在玉米秋收后,将秸秆原地均匀覆盖,春播时直接在秸秆覆盖的农田上实施免耕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从而实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化学除草、机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简单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就是减少土壤扰动和增加地表作物秸秆覆盖。不过,这却让当地农户很困惑,传统耕作都讲究“勤劳致富”,怎么保护性耕作就变成“懒人耕作”呢?
张旭东解释道,免耕或者少耕保护了土壤的原生态特性,为土壤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不仅可以促进土壤动物对土壤结构的改良,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积累,让黑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保护性耕作实施以来,作物秸秆的覆盖还田就像给土壤盖上了一层“被子”,可以降低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又能够增加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同时,这层秸秆又像滋养大地皮肤的“面膜”,提高土壤的碳储量和肥力,既缓解了大气碳浓度升高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节本增效。
打造更多样板
当年,张旭东等人希望在梨树县做一个模式,打造一个样板。这个心愿正在变为现实。
目前,梨树县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已经成为东北黑土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也是“梨树模式”的诞生地。
张旭东介绍,“梨树模式”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均匀垄种植、宽行种植、宽窄行种植、超宽窄行休闲种植、原垄种植等。该模式下土壤养分库容增加10%~20%,养分利用效率提高15%~20%,土壤水分贮存容量增加10%以上,减少了风沙灾害,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80%以上。
谈及为什么选择梨树县,张旭东告诉《中国科学报》:“梨树县位于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地的中部,南部有辽宁省,北部有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如果从梨树县再向外推广辐射相对容易。”
7月6日,沈阳生态所与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政府签署“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
早在2012年,张旭东团队就开始在昌图县与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进行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示范,一举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较传统模式优势明显,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我们新买的4行免耕播种机,一季能作业3000亩,当年就能收回成本。”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告诉《中国科学报》,“科研团队的到来,不仅帮我们处理了秸秆,还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产量增加的同时每亩成本可以降低100多元。”
近年来,张旭东带领研究团队每年从沈阳出发“巡点”,已经走过东北玉米带的61个示范基地,行程近3000公里。展望未来,他感叹道:“除了‘梨树模式’,我们还会推出‘昌图模式’等更多适合东北不同区域黑土的保护性耕作样板。”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靠吸收自己的脂肪,在沙漠度过数月?这动物生存能力太强了吧
有一种动物,一提到它,你就会想到沙漠。
这时你脑里浮现的是不是——骆驼?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它,是沙漠上的好手,
但以下我要说的,却不是它们在沙漠上的生活……
在许久之前,骆驼曾生活在北极苔原上。
你没看错——
骆驼也曾在冰雪上漫步过!
于2013年,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埃尔斯米尔岛上发现了【骆驼木乃伊化】的腿骨。
这些是现代单驼峰、双驼峰骆驼的祖先。
对此,科学家认为,骆驼对苔原寒冷气候的忍受,导致骆驼形成了人人皆知的驼峰。
很明显,正是因为驼峰,它们才活了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
驼峰里面的,究竟是什么东东?
很多人认为驼峰就是装水的,
因为大家对骆驼的认知是生存在沙漠里,就算好几周不喝水都可以活下来,这听起来好像也蛮有道理的,
但其实这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驼峰里面是脂肪。
(那要是按照这样,会不会胖子更容易在荒野生存得下来???)
而每一个驼峰,可以存储高达36千克的脂肪!(敲黑板了)
这些脂肪可以让骆驼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
坚持好几周,甚至几个月
这些驼峰里的脂肪,会为长途跋涉的骆驼提供营养。
在这里就不得不敬佩,
350万年前的冰河纪中期,骆驼的祖先居然会进化出——应急食物(储备)系统,
可能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吧。(即使在现代也同样适用)
当时,大量的哺乳动物都死亡了,
骆驼却成功地活了下来,
甚至,群体迁徙,穿过白令海峡,到达了亚洲和非洲地区。
此时,它们驼峰里的脂肪,再一次帮了它们!
这一次,它们需要面对的不再是寒冷,而是沙漠中的酷热高温,
如:戈壁、撒哈拉沙漠
并且在炎热气候中还可以保持凉爽,将热量从身体的其他部分散发掉,使它们保持一个较低的体温。
(这驼峰简直万能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
骆驼,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
能把脂肪储存在一个地方的动物
’
在好几年前,我看到网上的图片,骆驼的驼峰耷拉下去,整个歪脊椎骨一侧,
当时还奇怪这是怎么了,
现在才明白过来,这其实是被骆驼自己吸收了,由于驼峰里填满了营养丰富的脂肪,
走路越长时间,就会看到驼峰越来越小。
但同样,也因为此,在极端情况下,有人类会选择食用骆驼脂肪求生。
就比如,肯尼亚的图尔卡纳部落,当遇到极度干旱,食物紧缺,他们便会吃骆驼的脂肪以求生存。
(作为广东人,听到吃骆驼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在骆驼的驼峰上切开一条口子,取出他们需要食用的脂肪后,驼峰会自己愈合(这方面就有待考究啊)
想想,骆驼真的很厉害,无论是在恶劣的沙漠高温下,还是数周没有水和食物的条件下,甚至在加拿大的北极群岛,都成功生存下来了。
如果说,它是动物里最优秀的适应者之一,也不为过吧!
就这样,骆驼的驼峰就介绍完啦,
下次继续给大家分享有趣神奇的冷知识~
记得三连击哦!
骆驼吃仙人掌为什么不怕扎嘴?骆驼嘴中的神秘肉球
骆驼吃仙人掌为什么不怕扎嘴?
在它的驼峰上扎上一刀。
真的能放出水来吗?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
一说起沙漠,我们想到的往往都是荒芜。
极其恶劣的环境使得动植物非常的稀少。
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却有一个高大孤独的身影在沙漠中行走。
他那独特的驼峰外形很容易分辨。
不过除了我国西部常见到双峰骆驼之外。
全球各地分布最多的是单峰骆驼。
分布在我国和中亚的双峰骆驼
他们以满身棘刺的仙人掌为食。
并不是他有纪晓岚一样的铁齿铜牙。
而是与他独特的口腔结构和强大的消化系统有关。
首先,骆驼有着非常厚和粗糙的嘴唇。
分裂的上唇也有助于他们灵活取食。
然后就是骆驼独特的口腔内壁。
为了不被刺伤。
骆驼的口腔内进化出大量的角质化肉刺。
平时都平行贴合在口腔内壁上。
一旦进食时这些刺就会立起来。
先将仙人掌上的刺压断。
然后再通过牙齿咀嚼。
同时分泌的唾液也能起到软化棘刺的作用。
吞咽时也会将舌头放平。
仙人掌伴随大量唾液,就能防止扎伤食道。
骆驼有着强大的消化系统。
它是反刍动物有着三个胃室。
分别是用来储存水、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
其中消化胃的胃酸可以直接把嘴巴粗加工地刺进行消化。
如果消化不完全,就会进行二次反刍。
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最后再转入消化食物的胃中,彻底地消化吸收。
对于人类和大多数动物来说。
满身棘刺的仙人掌是一种不好惹的植物。
但对于骆驼来说水嫩多汁的仙人掌。
不仅能为骆驼补充大量的能量消耗。
还能补充大量的水分。
骆驼依靠灵敏的嗅觉,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一旦有机会就会大量地进水。
一次可喝下几十升,且快速吸收与储存。
不过这些水并不储存于它的驼峰之中。
就算你用刀子扎一下,也不会放出水来。
驼峰里面储存的只是大量的脂肪。
脂肪可在需要时分解产生能量与水。
每1000克脂肪可转换成1111克的水。
是它能够半个月不吃不喝的关键储备。
驼峰一旦倾斜垮塌。
则说明骆驼需要补充食物和水源了。
骆驼能储存大量的水,主要是因为它的血红细胞。
这种细胞在体内水份不足时呈椭圆形。
大量饮水后膨胀成圆形却不致破裂。
而更多的则储存在它的三个胃中。
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
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
有的时候骆驼还有一种古怪的行为。
它会从嘴里吐出粉红色的小肉球。
难道是骆驼的舌头吗?
骆驼嘴中的粉红肉球
其实这个吐出来的肉球是骆驼喉咙里的一个充气囊。
而且只有雄性的骆驼才会吐这种球。
是他求撩妹时的特殊技能。
雄性骆驼会使用呼气时闭住鼻孔的方法,
让空气迅速充入咽喉部位的气囊,
以至于气囊最后会从骆驼的口中垂下来。
骆驼沙漠之舟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除了这些特殊进化之外。
她还有一些其他本领适应沙漠环境。
比如骆驼的双排眼睫毛可以抵御风沙。
眉毛与眼睛上方突出的骨头能遮阳。
鼻孔到上唇之间的裂缝可回收呼吸时散逸的水气。
厚实的皮毛可以夜间防寒日间防晒。
宽大成扇形的脚趾,厚软的脂肪肉垫。
亦能隔热且不会陷入松软的沙土中。
关于骆驼的神奇技能,你还知道有哪些吗?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神奇动物。
点击我观看西瓜视频版
人类关于动物界的几大误解
树懒我井不懒情
乌龟爬行还要慢,比猪还要懒,它就是树懒。实际上, 只有动物园中的树懒才一天到晚瞌睡不断, 每天睡觉的时间超过16小时。因为在动物园中, 它们更加安全,不必担心猎食者的攻击;它们也能吃饱,不用四处寻找食物;它们也很无聊,因为没有比睡觉更好的方式打发时间。但是,对于野生树懒来说,它们其实是比较動快的,每天睡觉的时间还不到10个小时,其他l4个小时需要寻找食物以及防范食肉动物的攻击。
金鱼记忆不止3秒
曾有些资料说, 金鱼的记忆力只有短短的3秒钟。但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实验显示, 金鱼可以通过杠杆训练记住喂食时问。而澳大利亚一名 15岁男孩更是成功训练金鱼如何通过迷宫,以及如何识别特殊浮标收集食物, 他发现金鱼的记忆时间可以长达7天。 至于雌性金鱼是否比雄性金鱼记忆力更好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定论。
骆驼峰峰中不是水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称呼。 靠着背上的两个大驼峰,骆驼在沙漠里几个星期不吃不喝都没问题。 甚至有人因此怀疑骆驼的驼峰里面储存满了水。其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 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駝生命活动的需要。 骆驼的主要水源是它的血液,每次可以储存150升水。
作为世界上最耐饥渴的哺乳动物,骆驼为啥能一个多月不吃不喝!
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是世界上最耐饥渴的哺乳动物。在沙漠里,骆驼可以做到30-40天不吃不喝,还能保持活力,运送几百斤东西在沙漠里穿梭。
骆驼这么厉害和它身体的特殊结构是分不开的。现今存在于世的骆驼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峰驼,一种是双峰驼,这两种骆驼的区别在于背上驼峰的数量,单峰驼只有一个大驼峰而双峰驼有两个较小的驼峰。
(双峰驼)
(单峰驼)
在驼峰中储存着骆驼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脂肪。一般来讲驼峰内的脂肪大约为40公斤,约为身体脂肪总量的20%。这些脂肪在骆驼缺少食物的时候会进行分解,从而为身体提供动力。而且,脂肪在分解的时候产生的水分也可以提供给身体使用。
驼峰的好处远不止如此,沙漠地区白天阳光充足,照射在身体上很容易让身体体温上升,那么为了维持恒温,必须要排出汗液带走热量。在缺少水分的沙漠地区这无疑是非常不划算的。但是,骆驼由于背上长着驼峰,其中的脂肪对身体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为了适应沙漠环境,骆驼的体温和大多数恒温动物相比并没有那么恒定,而是可以保持在34摄氏度到41摄氏度的范围内浮动,远远超过人类。
骆驼的体温非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骆驼白天的体温较高,而到了晚上它的体温会迅速下降,保持在34摄氏度的温度,这个温度可以让骆驼的新陈代谢降低,进而减少养分的消耗。到了白天,骆驼在环境的影响下体温开始升高,直到达到40.5度的时候,身体才会出汗,保证体温不至于达到身体不可承受的程度。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样骆驼就能够减少出汗,节省了水分。
当然,仅靠脂肪分解获得的水分毕竟太少。所以为了能够让身体里存有尽可能多的水分,骆驼长有奇特的胃。骆驼的胃分成三室,前两室附有很多小水袋,帮助储存水分,所以骆驼一次至少能喝100升的水,假如缺水严重它甚至可以喝下200升的水,几乎占到身体重量的1/3!
就这样,骆驼即便一个多月不吃不喝,仍然有能力驮着几百斤的重物在沙漠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