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梦境鲜血伯爵(刀塔传奇鲜血伯爵最强阵容 220W伤害阵容详解)
永生梦境鲜血伯爵文章列表:
- 1、刀塔传奇鲜血伯爵最强阵容 220W伤害阵容详解
- 2、2022年,波兰惊现女吸血鬼遗骸,镰刀封喉脚趾上锁,防止复生
- 3、生化8的高个吸血鬼女士火了,但她到底是个啥?
- 4、FGO英灵集 伊丽莎白·巴托里〔万圣节〕
- 5、穆夏:从先锋艺术回归民族传统
刀塔传奇鲜血伯爵最强阵容 220W伤害阵容详解
刀塔传奇的永生梦境有迎来了好久没见的鲜血伯爵,在这个BOSS身上想打出高伤害比较困难,那么鲜血伯爵高伤害阵容怎么搭配?鲜血伯爵220W伤害怎么打?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一个给力阵容。
BOSS技能分析:
鲜血献祭:血祭所有敌人,并附带流血效果,流血时将无法被治疗。
分析:给所有人上一个负面效果,持续流血并且不能被治疗。
邪恶十字:长时间禁锢一个附近的敌人。
分析:被禁锢的英雄无法放技能、也无法攻击,所以幻刺将不适合打这个BOSS。
诅咒之剑:每当鲜血伯爵杀死一个单位,会变成一只蝙蝠,蝙蝠的攻击会让人附带流血效果,流血时将无法被治疗。
分析:每杀一个单位召唤一个蝙蝠,被蝙蝠攻击的单位附带流血效果,不能被治疗。值得一说的是,幻象被伯爵杀死后也会召唤出蝙蝠,蝙蝠免疫物理伤害。
狂暴:BOSS每受到一定伤害,就会提升自身的能力。
分析:永生梦境的BOSS共同拥有的能力,掉血越多,BOSS越强。
阵容:
潮汐/人马、死亡先知、术士、小鹿、浣熊机甲
战术分析:
1、术士和死亡先知在能量满后第一时间开出大招。
2、小鹿要在BOSS流血效果过后,等到术士的地狱火残血时开启大招回血。
3、术士的第二个大招,要等到boss的大招抬手动作打出伤害(只有几百),再砸下来,这样可以保证第一个宝宝不死且砸下来的第二个宝宝满血,可以顶住更多的时间。
4、死亡先知和浣熊机甲就是有大就开大了。
5、前排只需要一个很肉的游戏就行了,人马的开场盾可以吸收那么一点伤害。
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boss俩连斩之后,就会向前走,此时在boss走的过程中,术士和死亡先知开大,地狱火砸到boss上,boss最后几秒会回头攻击,来确保最后的英雄不被杀掉。冲上高分的关键就是机甲浣熊最后能不能开出大招了,开出就能上220W伤害了。
这里也可以用1肉 4输出的队伍来打,不过比较危险,上面的阵容这里地狱火可以吃BOSS的禁锢技能可以减少很多T受到的伤害。小编还是推荐上面的阵容。
2022年,波兰惊现女吸血鬼遗骸,镰刀封喉脚趾上锁,防止复生
2022年,在波兰的皮恩村当中,波兰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处17世纪的墓地。
在挖掘的过程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一具十分特别的女性尸体。
这具尸体的喉咙横跨着一把镰刀,脚趾上还被挂上了锁链。如此不寻常的埋葬方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哥白尼团队大学的负责人,波林斯基教授得知这件事后,表示这种埋葬是17世纪人们用来防止“女吸血鬼”复生的方法。
而早在201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就曾在距离皮恩村130英里外的德鲁伊斯科村发现了五具类似的女性尸体。
那么,这些女性究竟是不是传说当中的吸血鬼?她们又是如何被埋葬在这里的?
吸血鬼的起源
吸血鬼起源于欧洲,是欧洲文明的产物,与基督教的关系密不可分。
古波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有关吸血怪物记载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们曾出土过一个陶罐,上面的图案是一名男子想要同吸食他鲜血的妖怪斗争的图画。
古巴比伦和亚述的神话当中,也有关于莉莉图的记载。
根据记载,莉莉图一名专门以吸食血液为生的女性,长相美丽清纯,最喜欢吸食年轻男子的新鲜血液。
而到了后来,莉莉图的形象发展成为希伯来文化当中的莉莉丝和她的女儿丽露,她们专门吸食人类的血液,并最终让他们失去生命。
古希腊罗马神话当中人首蛇身的女怪拉米亚和青铜脚恶魔恩浦萨等等,也都是吸人鲜血和元气的魔鬼。
但是这些神话传说当中的吸血神怪与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并不相同,他们是古代传说当中半神半鬼的魔怪,通常具有永生和不死的能力。
而吸血鬼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要靠吸食活人的新鲜血液来维持自己不老不死的状态。
拉米亚和恩浦萨在古代并不是以怪物的身份出现,而是被古代的人们看做是半神半怪,有着强大的能力和永生不死的生命。
尽管对她们的存在十分恐惧,但还是以崇拜和敬畏为主,与中世纪欧洲人最为憎恶的吸血鬼,完全不同。
因此,这些吸血神怪并不是欧洲中世纪当中最为常见的吸血鬼,她们只不过是吸血鬼的雏形。
在希伯来人的思想当中,鲜血既是生命的原来,同时也是罪恶和黑暗的象征。因此,他们为了赎罪,通常会将祭品与自己的鲜血洒在祭坛周围的方法,既表示自己愿意用生命来赎罪,也表示已经罪恶摒除。
因此,在基督教的语境当中吸食鲜血就等同于吸食鲜活的生活,也就是在吸收别人的罪恶。
基督教当中将圣经当中的该隐称为吸血鬼的鼻祖,根据记载,压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后,生下了许多的孩子。
该隐就是其中的老大,主要负责在田野之间耕种,而他的弟弟亚伯则是在草原上放牧为生。
有一次,两人按照习俗向上帝敬献祭品,弟弟亚伯奉上的是美味且丰盛的肉食。而该隐拿出的则是自己在田间种植的青菜和萝卜等各种蔬菜。
但没想到的是,上帝在看到两人送来的食物后,对弟弟亚伯十分宠爱,对哥哥该隐则是疏远和冷漠。
这让该隐对弟弟亚伯十分嫉妒,并选择设计谋杀了亚伯,
上帝在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对该隐进行惩罚,让他受尽永生和无休止的折磨。
在欧洲的吸血鬼传说当中,该隐所遭受的惩罚就是终生要靠着吸食活人的鲜血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并且,该隐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受诅咒的惩罚。
由于无法承受这种折磨,该隐创造了出第二代的吸血鬼,而他们则有13个后代,并建立了13个大氏族。
诞生在欧洲的吸血鬼传说,和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点来说,吸血鬼是基督教和欧洲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公元后,随着基督教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教义也开始在整个欧洲开始盛行。
这些教徒们便大肆宣扬耶稣和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借助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体,并认为这些血液具有赎罪的价值。
甚至,到了之后他们强调这些血液能够产生神奇的功效,以致于早期的教皇不得不提出一件,反对只从字面上解读最后的晚餐。
他们担心这样的解释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曲解,会导致一些异教仪的诞生和滋养,例如用活人献祭或者是在仪式上人吃人。
722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统治了住在英格兰的萨克森人,强迫他们改信基督教。
为此,查理曼大帝还专门颁布了赦令,逼迫萨克森人接受洗礼。
根据这道赦令,查理曼大帝把凡是异教的教徒以及那从字面解读耶稣晚餐的人,一律处死。
尽管有了这些预防的措施和禁令,可在这些基督教徒看来,鲜血依旧是一种非常神奇东西,只要喝下鲜血,就能够被赋予一种超自然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又经过鬼神学的渲染,催生出了一系列的吸血鬼迷信。
11世纪时期,一些深受迷信思想影响的巫师和以及想要赚钱的医生把鲜血当做具有赎罪功能的神圣物品。
他们滥用基督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竟然宣称只要喝下少女纯洁的血液就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
并且,还能延缓衰老,永葆青春美丽。
这个时期的吸血鬼还并没有诞生,直到14世纪,欧洲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吸血鬼才彻底诞生。
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受到传染。医生们往往并没有仔细辨别病人是否真的已经死去,就把他们匆匆掩埋。
几天之后,由于某种原因人们不得不打开棺材。
在打开棺材后,他们发现尸体的姿势改变了,有的尸体上还沾染上了血迹。
事实上,这不过是当中被淹的病人脉搏并没有停止跳动,仅仅是处于深度昏迷的状态。
等他们在棺材当中醒来时,挣扎所导致的。
但当时的医学科技并没有那么发达,再加上贫穷、愚昧和信息闭塞等原因,这些死去的病人被称为吸血鬼,从而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吸血鬼迷信。
吸血鬼的传说
瘟疫和各种传染病是吸血鬼迷信滋生的土壤,而此后教会的立场态度却犹如催化剂一样,促使着各种关于吸血鬼的传说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教会当中一些人所写的书籍,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信徒们去相信,甚至去崇拜追随吸血鬼。
这样一来,各种和吸血鬼有关的传说和活动席卷整个欧洲。
那时人们将吸血鬼看做一种长相恐怖的怪物,有着两颗尖锐的牙齿。
每当午夜时分,吸血鬼便会出来觅食,吸食人们的鲜血,他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当中,静待着黑暗的降临。
17世纪伊始,在欧洲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让本就迷信的匈牙利人异常震惊。
那就是1611年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诉讼案。
据说,伯爵夫人的城堡修建在山区一片十分阴森恐怖的树林当中。
伯爵夫人派人劫持山下村庄里的少女,并把她们全都关在自己的城堡当中,每天吸取她们的血液。
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受害者多达上百人,虽然没有人敢就此断定巴托里伯爵夫人就是吸血鬼。
但是几乎所有的编年史当中都记载着,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液时非常快乐,甚至还把鲜血装满浴盆,用来淋浴,以永久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
而她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要挽回丈夫的心。
伯爵夫人的丈夫常年征战在外,总是把伯爵夫人一个人丢在家里,这让她感到十分寂寞无聊。
伯爵夫人的仆人托尔科便怂恿她学习巫术,以此里挽回伯爵的心。
在这个过程当中,伯爵夫人得知喝下少女纯洁的鲜血可以让自己永葆青春,她便下令让自己的仆人劫持那些无辜的农家少女,对她们加以折磨。
伯爵去世后,伯爵夫人便更加肆无忌惮,经常从山下劫持那些少女。
除了助纣为虐的托尔科之外,还有伯爵夫人的奶妈和管家,以及一名叫做达尔维拉的女巫。
接二连三出现的少女失踪案件,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人们纷纷认为这些少女是被吸血鬼掳走的,目的是想要依靠这些少女新鲜的血液来维持的生命。
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伯爵夫人的表兄在1610年的12月30日,亲自率领一队士兵和骑兵包围了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城堡。
在士兵们攻破城堡的那一刻,里面还在进行着血腥残酷的杀戮。由于伯爵夫人和王室沾亲带故,被免于一死,但却被终身监禁在自己的房间内,门窗都被堵死,只留下一个送饭菜的小口。
伯爵夫人死后,城堡也自然被废弃,只不过关于她的诅咒和传说却依旧没有停止。
此后几百年内,仍旧不断又十分离奇古怪的传言。有的人甚至还表示伯爵夫人死后还在施虐加害无辜的百姓,从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伯爵夫人。
与此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开始运用自己手中的力量,来压制那些不听话的人。
巫术、迷信也成为了一个禁词,他们甚至不惜采用烧死女巫这样极端的方式。
女巫和吸血鬼,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只会祸害人类的怪物。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女巫和吸血鬼污蔑女性,让这些无辜的女性丧生。
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只要和女巫以及吸血鬼沾上关系,等待她们的将会是无穷的折磨和最后的死亡。
为了防止这些“女吸血鬼”复活,人们会将在她们的脖子上钉上十分锋利的镰刀。
如果“女吸血鬼”想要试图站起来,就会被镰刀割伤或者直接砍掉脑袋。
并且,还会在她们的脚趾上锁上铁链,防止她们“复活”之后来找自己复仇。
但此时的吸血鬼在人们的眼中,只是一个长相恐怖的怪物。
但到了18世纪,欧洲再次出现了新一轮的瘟疫时,吸血鬼便成为了罪魁祸首,并且对吸血鬼的外貌描述有了更加详细的叙述。
而这时大规模地驱逐女巫运动也已经结束,宗教无法找出更合适的“凶手”。
为了安抚教徒的心,宗教必须要为瘟疫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吸血鬼的出现就恰好代替了女巫的作用,成为了这场瘟疫的“凶手”。
当时的宗教和王国,为了消除瘟疫采取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做法。
他们将公墓打开进行查验,倘若尸体没有腐烂,那就会被认定为吸血鬼,最终会被用火烧毁。
有关吸血鬼的传说就像是瘟疫一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被一些研究者记录成册。
即便是到了18世纪末,吸血鬼仍旧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少贵族和学者们对吸血鬼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但相较于往日的恐惧和不安的迷信,这个时期的吸血鬼,更多地成为了文学作品当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吸血鬼的样貌不再丑陋难堪,而是英俊潇洒,温柔深情,甚至还带有贵族血统。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给吸血鬼的丑陋形象赋予了意识,并且还创造出了美艳神秘的卡密拉夫人和深情又忧郁的德古拉伯爵等一系列的吸血鬼形象。
中世纪的吸血鬼,是那时人们心中对不解事物的想象,同时也是宗教用来稳固自己权利的武器。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早已经不再相信这些封建迷信思想,而是选择用科学和真理来解释未知的事物。
生化8的高个吸血鬼女士火了,但她到底是个啥?
文 / 易碎
“So we finally meet.”
上个月的1月22日,卡普空准时奉上了新一期的“生化危机展示会”直播。直播中公布了《生化危机:村庄》的故事预告片,以及一段六分钟的实机演示。
《生化危机:村庄》的舞台设立在一座位于东欧边境的村庄,主角依旧是《生化危机7》的“小透明”伊森-温特斯,为了寻找自己的女儿,伊森不得不进入村庄外的城堡,面对名为蒂米斯特雷库的城主和她的女儿们,从预告来看这几位美艳的“女士”应该就是游戏的主要反派了。
各种意义上的“很大”
在以往的恐怖游戏里,玩家面对的反派角色要么阴森恐怖,要么心理变态,更有甚者重口恶心让人产生生理不适,然而这一次,《村庄》的反派蒂米斯特雷库女士和她的女儿们让很多玩家改观了(比如我)。
我现在十分希望进入游戏,然后让她对我干点什么。
1
早在游戏正式公开之前,《生化危机:村庄》的一些泄露情报就揭示了游戏的主要灵感来源,“狼人”的西方民间传说和吸血鬼文学,而蒂米特雷斯库显然是负责“吸血鬼”的那部分。
“我可以”
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身份成迷,她的真实年龄不明,但似乎仍然保持着中年女性的面容和丰腴的身材。
不过,真正让玩家着迷的还是她的身材,丰腴的身材曲线和巨大的XX之外,预告和DEMO中都显示蒂米特雷斯库女士要比主角伊森高出很多,在穿过城堡中的一些门时甚至必须要弯下腰才能通过。Kotaku此前通过考证游戏中的城堡年代原型,经过门高的数据推算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身高大概是2.43米。
然而卡普空的艺术总监高野友宪站出来表示,你们猜的还是太小了,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官方身高数据连同高跟鞋和帽子,大约是290cm。
她的设计,外观和身高似乎与日本都市传说“八尺大人”相似。两者都拥有苍白的皮肤,极高的身高,而且都戴着宽檐帽。但是,蒂米特雷斯库似乎主要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受害者,而“八尺大人”则针对儿童。
赶巧“八尺大人”又有不少成人二创,So...
就这样,玩家们对蒂米特雷斯库女士彻底沦陷了。
我完全可以!
2
虽然“村头大战吸血鬼”这个概念听起来确实挺玄乎的,但是至今为止《生化危机》系列一直没有打破一个“底线”,那就是不搞牛鬼蛇神的事儿,换言之,无论制作组在游戏初期为了恐怖效果搞出多么怪力乱神的设定,到最后都能用“病毒变异”之类的解释“强行”自圆其说。
哦,这当然不是说卡普空对待《生化危机》系列时遵从严谨的科学精神,相反这个系列一度走在“怪力乱神”和“力大砖飞”的边缘,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楼顶二人转式枪斗术”。
现在看到这个画面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
又或者是身体素质无限接近美国队长的李三光:
顺带一提CG电影《生化危机:诅咒》中出场的暴君为暴君T-103量产型,单手腕力大约有13t,而身穿防弹衣的里昂可以正面接下T-103量产型的全力一击...
《生化危机》系列从5代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主角满世界炸火车炸飞机炸轮船的好莱坞动作片道路,盲目追求大场面导致恐怖感荡然无存的问题在6代集中爆发,引起了很多玩家的不满。
因此,从7代开始《生化危机》系列开始回归原本的生存恐怖游戏体验,为了塑造恐怖感,7代不仅参考了经典恐怖电影《德州电锯杀人狂》,还搞出了各种神神叨叨的演出。
在宣传阶段悬念很足的“女鬼”
不过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生化危机7》的剧情框架,就会发现游戏中的一系列“超自然现象”都是来自反派角色的精神控制。整个7代事件的主要成因,都是神秘组织“联盟”联合H.C.F制造了E-001人型B.O.W伊芙琳。
E-001伊芙琳的原本样貌
由于她是在E类型中制造的(之前经历过A-D),因此代号E-001。作为生化武器实验计划中最优秀的B.O.W.——E类型,伊芙琳拥有随意分泌“Mutamycete”霉菌感染并控制他人的能力。为了让B.O.W.方便混入人类社会,所以被设定成大约十岁人类少女的模样。但是要持续接受治疗,不然身体就会以25倍的速度衰老。
游戏开场时玩家就遇到过的老奶奶,其实就是老化后的伊芙琳
2014年,因担心敌对公司对伊芙琳造成威胁,公司安排艾伦和米娅护送伊芙琳转移。但是伊芙琳在途中暴走并摧毁了遇难船,米娅和她落在了路易斯安那州并被贝克一家带回。当晚伊芙琳便感染了杰克和玛格丽特,被感染的人会看到伊芙琳的幻象,听到伊芙琳的声音,渐渐丧失自己的意志,最终伊芙琳会闯入被感染者的心灵,使其无法还击,沦为伊芙琳控制的傀儡。
至此贝克一家被伊芙琳感染,开始袭击和绑架宅邸附近的游客,引发了7代的事件。
在剧情的后期,“岳父”残存的意识才将事情的缘由告诉伊森
7代的故事很好地表现了目前的《生化危机》的主基调,故事往往会利用比较经典的恐怖元素来塑造恐怖感,但仍然会在根源上回归系列的母题:生化病毒带来的灾害。游戏刚开始可能会感觉和生化题材拉不上关系,深入剧情后玩家才会发现整个故事情节其实还是围绕B.O.W——Bio Organic Weapon的缩写,也就是有机生物兵器来展开。
换言之, 现在因美艳的身姿让玩家们迫不及待进游戏过两招的蒂米特雷斯库女士,很有可能也是一个B.O.W或者B.O.W的衍生物。
问题来了,她是个啥?
3
从她的衣着大概能判断她的年龄,蒂米特雷斯库女士身着纯白色的丝绸长裙,佩戴白色内衬的黑色礼帽,这种样式的礼帽在欧洲的婚礼上比较常见;点缀浮华的珍珠饰品和优雅的胸花,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她那1930年代风格的短卷发。
蒂米特雷斯库女士浑身散发着上世纪贵妇气息
换言之,如果蒂米特雷斯库女士选择保留着她“冻龄”前的妆容和着装,她的实际年龄很有可能超过80岁,毕竟《生化危机7》的主线故事发生在2017年,而《村庄》的故事则是7代的数年后,很有可能就是2021年。
至于她“冻龄”的手段,拜托,这里可是《生化危机》,我想不到“病毒感染”之外的其他选项。
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她感染了哪一种病毒,《生化》系列时间线比较早的“始祖病毒”实验也要到1967年才开始
蒂米特雷斯库是一个撒旦信徒,可能是为了维持生命而信奉吸血鬼和血祭。她从1950年代定期从事“吸血鬼”活动,并在1958年之前成功诱变了三名女性,也就是她的三位“女儿”。这也说明了她具备通过某种方式感染和同化他人的能力。
蒂米特雷斯库还和一位名为“母神米拉达”的上级交流,谈论关于“仪式”的事宜,疑似是他们的教派的高层
蒂米特雷斯库的家庭密切与贵族勾结成联盟来控制附近的村庄,这种控制使蒂米特雷斯库的家人残酷地统治着城堡,并定期雇用村民,从中选择受害者绑架到城堡的地牢中,以受害者的血液创造出一种浓烈的红酒,叫做Sanguis Vrginis(拉丁语意为“少女之血”)。
PS5独占DEMO《MAIDEN》中,玩家可以在城堡发现贮藏红酒的房间
她的姓氏Dimitrescu是希腊血统的名字,不过采用了斯拉夫语的版本,可以翻译为“ Dimitr之子”。“Dimitr”是希腊语“Demetrios”的斯拉夫语译本,意为“ 德墨忒尔的追随者”,而德墨忒尔是希腊神话中丰收和肥沃的农业女神。名字Alcina则代表“意志坚定”之意。
农业女神德墨忒尔
这个名字有很重的讽刺意味,以“农业女神的追随者”为名的女人实际上是盘踞在城堡中的“吸血鬼”。
长年居住在古堡里、容貌永驻的女性,绑架村民用人血酿造红酒,有明显的饮用血液的习惯...诸多设定都让蒂米特雷斯库女士在《生化危机》——一个比较强调科幻色彩的故事里展现出了“吸血鬼”的诡秘气质,结合《生化危机:村庄》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东欧某地,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设计原型很有可能参考了中世纪欧洲著名的“吸血女伯爵”,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巴托里·伊丽莎白。
?
哦不对放错了,是这个:
这位臭名昭著的伯爵夫人是匈牙利著名的连环杀人犯,巴托里伯爵夫人和她的四个共犯被控告虐待及杀害上百个处女以及年轻女性,真正被杀害的人数有多少,无法得悉。
据说伊丽莎白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后仍继续虐待农民的女儿,据考证她三年之内至少虐死589人,有人说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这种做法可能出于一种受虐后的报复心理,另一种说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代的美貌渐渐离她远去,1599年时39岁的伊丽莎白开始讨厌镜中的自己,原本她对自己的美貌信心满满,然而在生下八个孩子后,皮肤出现了斑点和皱纹,她为此烦恼不已,一直苦于找不到改善的方法,她企图以化妆品和昂贵的服饰来掩盖自己失去青春后的容貌,但这样依旧遮挡不住那日益增加的皱纹,之后她从中寻找永远保持青春美丽的方法。
依据其中一种已不可考证的传说,她让人给少女放血,然后用这些鲜血沐浴,或者喝掉。巴托里伯爵夫人一开始的目标都是附近的农女,由于城堡内的佣人待遇很好,所以不少的少女就被吸引到城堡内工作。她虐待的方式包括:长期殴打致死、火烧手、脸、下体、切断手、将身体的肉咬下、冷死、饿死、以及性虐待。
试玩DEMO中,城堡的地下牢房里也堆满了类似的刑具,地牢中找到的字条显示城主会将村民“囤积”在地牢里
换一个角度来说,惨白发青的肌肤,超乎常人的身高,可以从指间长出利爪作为攻击手段,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目前展现出来的一些特质确实和《生化危机》中最出名的B.O.W之一——“暴君”存在部分重合。当然, 大多数暴君都为了保证可控性而人为降低了智力,而蒂米特雷斯库女士显然维持着相当高水平的智力。
另外,我们已知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三个“女儿”都是由她来进行诱变,而这三名女性都出现了嗜血,精神错乱的状态并且具备驱使昆虫甚至将身体分解成昆虫移动的能力,蒂米特雷斯库女士作为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些能力从哪种病毒感染而来?这些都需要到5月游戏发售后去寻找答案。
预告中还有一个细节,城堡上空出现了疑似带翼状的人形生物,根据此前黑客泄露出的开发中画面,玩家将会在流程中遭遇这种敌人,并且似乎和蒂米特雷斯库女士有密切的联系
个中细节需要到游戏发售后才能知晓,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蒂米特雷斯库在游戏后期必然会展露出B.O.W的不同形态,因为按照《生化危机》的系列惯例,这些身材姣好性感优雅的女性反派到最后都会变成诡异的变异生物。
比如5代和威斯克一起行动的妖艳女反派艾克塞拉,被威斯克注射了响尾蛇病毒之后变成了一滩巨大的黑色触手;6代利用C病毒特性“复刻”了艾达王外貌的反派卡拉,最后变成了裹满白色粘液的畸形生物;《启示录》CG里就被变异怪物杀死的FBC特工瑞秋,在后来的流程里被T深渊病毒感染变成了滴漏者,最诡异的是它身上还保留了一些“性感”要素,后来还被做成了DLC成了突击模式里的可用角色...
艾克塞拉变异前
艾克塞拉变异后
滴漏者瑞秋
现在如此多的玩家这么喜欢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设计,甚至由此产生了“希望她来捉我”这种影响恐怖气氛的念头,到时候游戏正式发售,玩家们进入城堡和蒂米特雷斯库女士欢乐地玩耍,结果一不小心打出了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的其他形态...不知道那时玩家们会报以怎样的情绪...
不过,当我把这份疑虑告诉一位最近整日观赏蒂米特雷斯库女士同人图的朋友,并把此前系列里诸多变异后的“美女”形象展示给他看,暗示他蒂米特雷斯库最终也会变成类似德行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这不是更好吗?!”
......
果然人的XP有着无限的可能,但愿他在5月7日游戏正式发售后能和蒂米特雷斯库女士玩得开心。
FGO英灵集 伊丽莎白·巴托里〔万圣节〕
角色相关
1560年诞生于匈牙利的名门、以龙牙作为纹章的巴托里家。龙娘是卡米拉女王的同时空异位体。卡米拉以大量虐杀平民而闻名,但这和此时的龙娘并没有关系。
——但是,作为从者被召唤的是她尚未犯下罪行之前十四岁的姿态。虽然是邪恶的反英灵,却同时也是向往恋爱的少女。性格外向、强势、充满主动性,但胆小的部分简直是灾难,结果上要么是帮了自己人,要么就是放跑了敌人,会在关键时刻“哎,怎么说也是个英灵嘛”地发起善心来。
但她很讨厌被人说“其实是个好人来的吧?”之类的话。
言行上很享受折磨别人来取悦自己,但伊莉莎白与其说是抖S,更贴切点说应该是天生且纯粹无垢的施虐狂。由于当时出生的的贵族似乎都倾向于根本不将贵族以外的人类考虑成「人类」,所以伊丽莎白根本没将对方视为同一生物。对她来说「伤害人类」一事跟呼吸没什么两样,折磨人类(下层民众)既是自己的义务也是职责。她称得上是贵族主义一词的具现。
完全不明白别人的痛苦,不如说她是看见别人在痛苦才能认识到「这个生物是人类」的精神病患者。以猪、松鼠、兔子等将人比作低等动物的蔑称来称呼别人。主人公为男性时会称他为「小猪」,女性时则是「小栗鼠」。FGO中咕哒男是小狗,咕哒子是小鹿。在邪龙百年战争中和清姬一起被召唤,被召唤后用蔑称小狗/小鹿崽子称呼了劝架的主人公,其后被主人公反讽「总比爬行类好。」或「哺乳类更高级。」后和清姬联手与主人公敌对然后被轻易击败。
尽管没有一般人的道德观念,又因为技能“头痛”不把别人当人来看的伊丽莎白,这次也因为有所改悔、或者说是有所成长的关系,在本作成了还算懂事的乖乖反英灵。
似乎特别喜欢万圣节,将其当成类似丰收祭的节日——虽然万圣节原本是凯尔特传说中的收获祭和主题公园之类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那种事情和伊丽莎白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吧?
在万圣节活动中捡到圣杯的碎片,因而作为Caster职阶登场,邀请了主角享受仅仅一夜的万圣节的美梦(在这之后因为回不去英灵座,和主角签订了契约留了下来)。在初次圣诞节活动中给海上的弓兵三人组送去特别演唱会(读作毁灭性音波武器)。在空之境界活动中,她黑暗的半身作为敌人留在了大楼内,被击倒后真身莫名觉得异常舒畅,冲进厨房做了饼干非要送给达·芬奇吃。
作为吸血鬼卡米拉原型的鲜血伯爵夫人……
因技能『无辜的怪物』的关系被魔人化……
但又因偶然捡到的圣杯而附带了万圣节属性。
好吧真是莫名其妙。为偶像文化所倾倒的同时,
追加了城堡中的做梦小公主属性,真是属性满载的从者。
身高/体重:174cm·44kg
出处:史实
地域:匈牙利
属性:混沌·恶 性别:女性
※身高包括帽子。
万圣节原本是凯尔特的收获祭,和主题公园毫无关系,
但对伊丽莎白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她开开心心地做起了南瓜派(剧毒),
坚信着只要有浪漫十足的祝福,充满戏剧性的烟花景观,
就一定能让人感到满足。
龙女:
或许是因为巴托里家的家族纹章上的龙是有意义的,
伊丽莎白拥有隔世遗传的龙之因子,通过成为从者,
这种因子表现了出来。
看上去像是在万圣节出没的恶魔,但她拥有龙的角和尾。
虎牙貌似也不是吸血鬼之牙,而是龙的牙。
『无辜的怪物』是通过生前所作所为给人留下的印象,
扭曲过去和存在方式,令能力、样貌发生变化的技能。
拥有同样技能的还有弗拉德三世。他是因其死后,
在小说家的创作下才沦落到怪物的下场,
而她则是因为生前的所作所为,才受到了这样的对待。
『鲜血极致魔女』
阶级:E- 种类:对人宝具
(Bathory Halloween Erzsebet)
伊丽莎白以此宝具召唤她一生支配的城堡——
监狱城恰赫季斯,作为展现自我的舞台。
名字略有变化,但内容并没什么改变。
对尖刺拷问铁处女的逸话用一句
『和我完全没关系啦』弃之不顾,
武器由枪改成叉子的伊丽莎白。
由于魔力过剩,所以就算没怎么学过魔术,也能行使攻击魔术。
本人完全不清楚其中原理为何。
虽然隐藏着过剩的才能,却完全不知道怎么运用,
这点确实很有伊丽莎白的风格。
南瓜圣杯
伊丽莎白·巴托里醒来时,
发现自己的职阶变成了Caster。
「哎? 为什么?
我可不懂什么魔术啊……整人节目?
啊,但经常听说从偶像转职成
报导员(Caster)呢……
说长篇新闻也不会咬舌头的知性派偶像……
嗯,能行!」
正当现成魔女在搭配服饰时,
背后的南瓜圣杯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可别掉以轻心哦,蜥蜴啊……你的艰难困苦,
挫折辛酸才刚开始……”
伊丽莎白〔万圣节〕(Caster)装备,且自身在场时,己方全体弱化耐性提升30%
穆夏:从先锋艺术回归民族传统
作者:舒梦(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近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展出了阿尔丰斯·穆夏(又译作“慕夏”)的作品,也探索了穆夏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艺术与设计以及插画与漫画作品的深远影响。此外,穆夏的“永久展”在中国成都穆夏美术馆落户。馆内陈列了180余幅穆夏经典作品,包括承载“穆夏风格”的戏剧海报、商业广告、插画、装饰板等。无独有偶,在捷克布拉格最大的展览馆——布拉格城堡骑术学校中,“穆夏:情感(iMUCHA:eMOTION)”开展。在此展览中,穆夏的代表作《斯拉夫史诗》以数字化的形式——巨大的3D投影以及激昂的管弦乐伴奏,给观众带来多感官的情感体验。两个展览均在今年6月28日开展,中国和捷克遥相呼应。
阿尔丰斯·穆夏资料图片
莎拉·伯恩哈特资料图片
1穆夏的艺术命题
穆夏的一生颇为传奇。1860年,他出生于南摩拉维亚(今捷克境内)伊凡契茨小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宫廷侍者,母亲是磨坊主的女儿,家庭收入微薄。早年的穆夏表现出绘画和音乐天赋。1878年,穆夏未被布拉格皇家美术学院录取,开始在维也纳环形剧院从事舞台美术的工作。1881年11月,一场大火烧毁了维也纳环形剧院,他不得不离开维也纳。1885年9月,穆夏来到巴伐利亚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后来,在库恩·柏拉斯伯爵的资助下,他前往巴黎深造。1890年,穆夏在巴黎创办工作室以设计插图谋生。1894年,34岁的穆夏因给巴黎当红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的歌剧《吉斯蒙达》设计戏剧海报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的插画艺术家。此后,他设计的商业广告、插画、装饰板等逐渐形成独特的“穆夏风格”——用优雅的曲线描绘女性波浪形的头发和飘逸的衣服,并配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图案的装饰。此后,穆夏为伯恩哈特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海报,并且随着伯恩哈特在美国的巡演,这些海报影响了美国的海报设计风格。1906年,穆夏造访美国,为上流社会女性创作肖像画,并曾在纽约、芝加哥和费城的大学任教。1908年,他还为纽约德国剧院内部装饰创作了三幅新艺术风格的大型寓言壁画,分别代表悲剧、喜剧和真理。在美国,他遇到了日后的赞助人——美国企业家查尔斯·克莱恩。1910年,50岁的穆夏放弃了商业绘画带来的优渥生活,回到故乡布拉格。在那里,他绘制完成了布拉格市民会馆内市长大厅装潢壁画以及著名的《斯拉夫史诗》系列主题油画。
穆夏在艺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早期极具先锋意味的“穆夏风格”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以及晚期呕心沥血创作的《斯拉夫史诗》系列油画。如果“穆夏风格”代表着其在“新艺术运动”中的先锋典范,那么《斯拉夫史诗》表达了穆夏艺术从抽象回溯到写实,从名利双收的商业浪潮回归纯粹艺术,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主义回到民族历史的现实主义,展示了一位在“美好时代”收获了名利的先锋艺术家在晚年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艺术姿态。
“世纪末”的现代派艺术家都面临着传统的摹仿—再现机制不能反映现实的困境。譬如现代派文学批评语言危机,认为语言不能充分地再现现实,与此类似,现代派绘画批评视觉再现危机,批判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焦点透视的方法和严格的比例也不再有效。为了尝试解决危机,他们都开始了对各自艺术形式的探索。
穆夏是“新艺术运动”的先锋。“新艺术运动”的形式探索,首先是观看方式的改变。日本浮世绘的单线勾边、块面平涂的装饰手法和摄影技术的发明与完善,改变了艺术家观看世界的方式,从立体转向平面。其次,“新艺术运动”倡导“回归自然”,采用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从植物和花卉形态中提取抽象的装饰图案,以有机连贯的曲线取代机械化的直线等等。不同于19世纪末装饰艺术所表现出的颓废和悲观情绪,“穆夏风格”洋溢着一种充满活力和动能的自然和明朗。作为现代装饰艺术的一次革新运动,“新艺术运动”突破了传统的纯艺术和应用艺术的界限,打破了平民艺术和贵族艺术的严格区分,装饰艺术品高雅精致却平等亲民。这是第一个将普罗大众当作艺术接受者—消费者的艺术运动,穆夏的先锋艺术也借助印刷技术支撑的大众传媒成为大众艺术。艺术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艺术、家具、玻璃艺术、纺织品、陶瓷、珠宝和金属制品之中。穆夏在巴黎时期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却比“新艺术运动”本身走得更远。
《托斯卡》资料图片
2戏剧海报:“穆夏风格”的古典与现代
穆夏是靠一张戏剧海报声名鹊起的。戏剧海报往往取材于戏剧中某个场景定格的“姿态”,用演员在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静止永恒的画面凝缩了舞台上的叙事动能和变化,暗含着创作者和社会的观点与立场。正如意大利当代哲学家阿甘本所说,“在姿势中,力量与行动,自然与习俗,偶然性与必然性变得密不可分”。戏剧海报具有媒介之间的互文性以及各种观点的冲击和张力。
1894年12月26日,法国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打电话给勒默西耶出版公司的经理布伦霍夫,计划为歌剧《吉斯蒙达》订购一张新的戏剧海报。这部戏剧此前在文艺复兴剧院演出时大获成功。显然,伯恩哈特对第一张海报不满意,决定为作品重新制作一张海报,为圣诞假期后的重演做宣传,并且要求在1895年元旦之前出稿。然而由于圣诞假期,出版社无人可用。伯恩哈特打来电话时,穆夏正好在出版社校样,而且他曾经为伯恩哈特的舞台剧服装制作过一系列插图。因此,布伦霍夫要穆夏尽快为伯恩哈特完成新海报的设计。这张海报于1895年1月1日出现在巴黎街头,立即引起轰动。伯恩哈特订购了4000张,并与穆夏签订了6年的合同,穆夏随后成为法国炙手可热的海报设计艺术家。
《吉斯蒙达》戏剧海报高达两米多,海报上的伯恩哈特身着一袭拜占庭贵族的金色长袍,头戴鸢尾花冠头饰,身披植物纹样披肩,手持棕榈枝。歌剧《吉斯蒙达》讲述的是中世纪希腊女公爵吉斯蒙达和平民的爱情故事。海报描绘的是戏剧高潮场景中女主角吉斯蒙达拿着棕榈枝参加“棕枝主日游行”的一个瞬间的姿态。海报的创新之处是吉斯蒙达脑后华丽的彩虹形拱门,像一个光环,让光线聚焦在女主人公的脸上。唯一的背景装饰是吉斯蒙达脑后的拜占庭马赛克瓷砖,其余部分均为留白。与当时典型的鲜艳繁复的海报不同,这张海报具有韵律化的线条、简洁的轮廓线,以及高雅内敛的色彩。海报的顶部带有标题《吉斯蒙达》,底部简洁地呈现了戏剧的演出信息:文艺复兴剧院。简单的构图突出了演员的主体地位,将真人大小的人物放在拱形轮廓中,突出了吉斯蒙达的尊严和个性,同时也符合伯恩哈特的戏剧理念。她曾说:“舞台上最为至关紧要的是我们,是演员。这种类型的垃圾(过于繁复的舞台布置)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19世纪90年代的法国剧场,布景和服装都开始追求现实主义风格,戏剧演出中也增加了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而伯恩哈特的戏剧理念对当时的戏剧思潮来说,是独特且先锋的,与21世纪著名的戏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的“贫困剧场”理念相似:舞台布景扼杀了戏剧的本质——演员和观众。
19世纪末法国政府取消演期的限制,而戏剧演期的长短可以衡量一个作品是否成功。在19世纪末,商业海报也开始大量使用石版印刷工艺,弥补了传统手绘不能批量化生产的缺陷。同时政府放松了对海报这种大众媒体的管制,因此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艺术家们设计的各类海报。在这样的背景下,穆夏因为一张戏剧海报,职业生涯发生了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转变。穆夏的艺术成功一方面是对古典艺术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有赖于现代技术。海报作为一种“复制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同时戏剧海报作为戏剧的衍生品,反过来为戏剧扩大了观众的范围——戏剧演出具有现场性,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其观众的数量往往是有限的,然而戏剧海报的流行却提高了戏剧的大众性。
穆夏此后为伯恩哈特设计的戏剧海报都是她所出演的角色,《茶花女》《洛伦扎乔》《美狄亚》《托斯卡》和《哈姆雷特》无一例外。歌剧《茶花女》源于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于1852年搬上歌剧舞台。伯恩哈特于1896年9月30日首次演出新版本《茶花女》,穆夏在海报中将女主角描绘成一个身着精致礼服的现代巴黎淑女。这幅海报不仅颠覆了《茶花女》昔日的古板形象,还对当时的时尚潮流产生了影响。法语版本的《哈姆雷特》于1899年5月首演,伯恩哈特扮演男主角哈姆雷特。穆夏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由凯尔特风格图案装饰的拱形背景,映衬出哈姆雷特茕茕孑立的身影。特别精彩的是,镜像中有一个雄姿英发、英勇果断的背影,与主体犹疑不决的“延宕”王子形成了对比。
除了海报,穆夏还为伯恩哈特设计了戏剧节目单、布景、服装和珠宝等,作为画家的穆夏和作为戏剧演员的伯恩哈特是互相成就的。伯恩哈特极有天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演员”以及圣女贞德之后最有名的法国女性。在19世纪70年代——“美好年代”的初期,伯恩哈特在法国就以舞台剧表演而出名,随后驰名欧美。她在一系列早期剧情电影中担任女演员并获得成功,人称“神选的莎拉”。在大众媒体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伯恩哈特的成功除了源于自身精湛的表演,还有赖于她较早懂得利用摄影和现代印刷技术来展现自我,提高在受众中的知名度。
《吉斯蒙达》资料图片
《茶花女》资料图片
《哈姆雷特》资料图片
《伊凡契茨的兄弟团学校》资料图片
3《斯拉夫史诗》:穆夏作品的历史与现实
穆夏曾给朋友写信说:“……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装饰着最上层社会的美术沙龙。我看着这些书籍,它们画满了各种传奇的场景、花卉和花环,刻画着女性的优美与柔情。我的时间,我最宝贵的时间,都消耗在这些作品上,而我的祖国就像一潭渐渐干涸的死水。在我的灵魂深处,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罪恶地挥霍着本属于祖国人民的那些东西。”1910年春天,穆夏回到家乡布拉格,在1912年至1928年这十余年间创作了一系列大型历史画作——《斯拉夫史诗》,描绘包括捷克在内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时代一直到19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最具纪念性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其中10幅是关于捷克人的历史,还有10幅描绘的是其他斯拉夫民族。
《斯拉夫史诗》的第一幅画作《原乡的斯拉夫人》讲述斯拉夫民族在4至6世纪的历史。此时的斯拉夫人是居住在维斯瓦河、第聂伯河、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沼泽地的农业民族。他们的村庄不断受到来自西方日耳曼民族的侵略,侵略者经常烧毁他们的房屋并偷走他们的牲畜。画面中,远处村庄被烧毁,画面下方手无寸铁的夫妇躲在灌木丛中,脸上是恐惧和脆弱,似乎在恳求观众的帮助,展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和丰富的情感。象征防卫与和平的两个年轻人抬起牧师向神明祷告,以求结束侵略。散落在背景中的星星和星火隐喻希望和战争,预示着只有通过抵抗获得独立,斯拉夫人民才能获得和平与自由。
穆夏在《伊凡契茨的兄弟团学校》中描绘了故乡伊凡契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勤劳的人们聚集在印刷机周围,检查印刷的书籍。在前景中,一个年轻的学生在给一位老人朗读。他们相信教育是真正信仰的关键。在小镇伊凡契茨,学者翻译了《新约》的捷克语译本,它成为捷克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
《斯拉夫史诗》的高潮是最后一幅《斯拉夫人的崇拜》,它描绘了斯拉夫人于1918年最终摆脱侵略者得到解放的历史场景。穆夏在这幅压轴的绘画中试图将《斯拉夫史诗》之前19幅画中涉及的所有主题汇集在一起,并庆祝斯拉夫民族的独立。这幅画由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域组成,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斯拉夫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画面右下角的蓝色代表斯拉夫历史的早期;右上角的红色代表中世纪胡斯战争中流下的鲜血;下方阴影中的数字代表侵略者对斯拉夫民族的反复践踏;最后,中央的黄色灯光照亮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归来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士兵,预示着奥匈帝国的瓦解和斯拉夫人民新时代的曙光,小男孩挥舞着绿色的树枝向他们致敬,画面中央的人是独立共和国的象征。1928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十周年之际,穆夏和查尔斯·克莱恩正式把完整的《斯拉夫史诗》系列捐赠给布拉格市政府。穆夏在致辞中说:“我坚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民族根本,持续、有序地稳步壮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深入理解过去的历史对于维护这种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怀揣着这样的希翼:人类各民族将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互相理解,才能使这个愿望更易实现。如果我能为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至少,在我们斯拉夫民族中起到一些作用,我将为此深感宽慰。”
穆夏在西欧的现代艺术舞台和商业领域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却能悄然转身回到斯拉夫故乡,从唯美和抽象回到苦难和写实,以现代眼光重新阐述传统,画笔从一个个丰腴柔美高贵的贵妇,转移到圆润温和朴实的斯拉夫妇女,在“世纪末”的现代派艺术浪潮中可谓一种离经叛道、特立独行,却成就了他内心的艺术理想。从艺术形式探索看,穆夏从现代派的先锋形式回到了现实主义油画,但是穆夏的现实主义绘画却利用了现代技术和戏剧因素。在《斯拉夫史诗》的创作过程中,照片发挥了重要作用——穆夏在俄国拍摄了大量的纪实照片,基于“第一手观察”绘制作品,并且穆夏为每一个场景都设定了一种连贯的戏剧性,场面调度呈现出更强的建构性。
正如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所认为的,现实主义是一种不断变革的精神,它以一种开阔的思路,揭示了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揭示了作家、艺术家在审美上把握现实的无限可能性。现实主义在于美学是否作用于现实,是否在政治、历史、社会中产生了影响。早在1902年,穆夏就呼吁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建立自己的民族身份,从而摆脱“维也纳、慕尼黑和巴黎”等外国模式。穆夏《斯拉夫史诗》的历史叙事的确从艺术场域中建立起了民族身份认同,成为象征斯拉夫民族团结的纪念碑,在个体、社会、文化三个维度上都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穆夏在用艺术的方式参与民族独立运动。史诗不仅仅记录过去、反映当下,也指向未来。个体的生命都将终结,只有在日常生活短暂的记忆中建构长效记忆,生命才能在文化和历史中生生不息。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5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