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恐怖庄园的秘密攻略(消失的古城:庞贝最后几个小时经历了什么?)

导读恐怖庄园的秘密攻略文章列表:1、消失的古城:庞贝最后几个小时经历了什么?2、云南、湖南热气球坠亡事件背后,夺命网红游玩项目还有哪些?3、洗脑、性虐、酷刑,邪恶庄园里的罪行,曾真

恐怖庄园的秘密攻略文章列表:

恐怖庄园的秘密攻略(消失的古城:庞贝最后几个小时经历了什么?)

消失的古城:庞贝最后几个小时经历了什么?

很久以前,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聚居在一起,经济、文化及社会特性便开始涌现。聚集地的民众建造起用于居住、宗教敬奉及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定居点、村落和城市便发展起来了。这些城市往往坐落在毗邻自然资源的地方,比如水源、耕地或用于畜牧的空地,或者贸易路线附近,以便向外拓宽视野,并从遥远的国度运来当地没有的各种商品。随着商贸不断发展,他们也不断获取利润,积累了财富。

今天,失落的古城仍充满着神秘、冒险与浪漫;有人痴迷于淘金或探宝,有人陶醉于个中文明。这些文明消亡的原因不得而知,有些曾经盛极一时,却由于某种原因衰落或者直接消失。毕竟,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存在过,它的废墟就会存留在之前的位置上。也许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搬离了他们曾经生机勃勃的家园。

失落古城的现象存在于各种境况下。有的城市仅仅是因为住在那里的人们遗弃了它,去往其他地方生活,并且没有留下记载。因此,他们早先离开的城市,就成了失落之城。换言之,他们的后代与其一无所知的城市没有任何联系。有些失落古城以某种方式被保存了下来,至少存在于神话、学说或推测中。最佳的保存方式是书面记载:关于某个地方或人们的故事在历经数个世纪后流传了下来,甚至还留下了诱人的线索。一座城市曾经在那里生机勃勃,历经岁月,如今只在废墟中留下了曾经的繁华,丛林藤蔓、洪水流沙,遮蔽着昔日的秘密。

庞贝古城大多数建筑物的第二层都被摧毁。《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古城失落的原因有很多种。自然灾害、饥荒、洪水和火灾都有可能让它们成为牺牲品。疾病、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及战争的摧毁,导致大量居住地被遗弃,随后人去楼空。有时,古城的失落原因完全无法解释,或者某座古城的存在实际上不过是传奇故事的素材,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世界里。

庞贝古城最后的几个小时是何种情境?古城又为什么被遗弃?我们知道有关庞贝古城的一切吗?公元 79 年,愤怒的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发,汹涌的火山灰和熔岩淹没了庞贝古城。熔化的岩石如洪水般流向街道,将惊恐万分的人们生生埋葬,有些人就这样被冻结在了时光里。附近的城市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可谓是难兄难弟,也遭遇了相似的命运。

失落的古城一直充满着神秘、冒险与浪漫,更有曾盛极一时的文明突然消失的难解之谜。在《失落的古城》一书中,记录了从特洛伊、巴比伦、庞贝到佩特拉、吴哥和马丘比丘这些迷人古城的兴衰史,让我们得以在今天一窥古城的昔日风貌。

以下内容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莎拉·班克斯所著的《失落的古城》一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文作者丨[英]莎拉·班克斯

摘编丨安也

《失落的古城》,[英]莎拉·班克斯编著,李国强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8月。

庞贝古城末日倒计时

在超过24小时的时间里,维苏威火山给庞贝带来了灭顶之灾,大火、火山灰和闪电吞噬了整个城市。

公元 79 年 8 月 24 日

上午 8 点

坎帕尼亚(Camp-ania),地面震动了一周多,但是由于震动太频繁而被人们忽视。终于,剧烈地震的那一晚来临了,地震强度在次日早上 8 点达到顶点。许多生活用品和家具被掀翻。

下午 1 点

火山爆发前的那个上午平静得可怕,随后维苏威火山以惊人的力量喷发,喷出的火山物质形成的云团在山的四周扩散开来,并在空中上升了 14 千米,随后火山灰降落沉积。

下午 3 点

火山持续喷发。当它在大气中冷却时,凝固成火山砾,变成坚硬的熔岩,如雨点般从庞贝的上空撒落。大多数人逃离了古城,而有一些人,包括老人和孕妇,则留在了这里。

庞贝古城内部。《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下午 4 点

火山岩又密又大,如冰雹般不断撒落,萨尔诺河和附近的港口开始被碎片堵塞。岸边的船只被困,海上的船只亦无法入港。冲击波震动了整座城市,一些建筑物开始倒塌。

下午 6 点

大块浮石(一种火山岩)从遮天蔽日的火山云中落下。庞贝古城的街道被浮石、火山砾和火山灰掩埋,建筑物在重压之下土崩瓦解。

公元 79 年 8 月 25 日

凌晨 1 点

人们继续逃离,他们的转移之路一片漆黑,偶尔会被快速划过的闪电照亮。滚烫的泥浆顺着火山流下,淹没了附近的赫库兰尼姆。火山灰、火山砾和浮石继续从庞贝古城上空

不断坠落。

凌晨 4 点

从维苏威火山上升起的火山柱轰然崩塌,火山碎屑流(过热的火山灰和气体)顺着斜坡流下。第一拨岩浆冲进了赫库兰尼姆,将所有尚存的生命悉数消灭。

凌晨 5 点

第二拨更大、更炽热的火山碎屑流掩埋了赫库兰尼姆。随后,浮石和火山灰有所减弱,然而,由于火山灰的厚度和气体的弥漫程度,城里和周边地区的人们呼吸开始变得困难。

上午 6:30

更多的火山碎屑涌向庞贝,摧毁了这座城市的北墙。一拨拨有毒气体和令人窒息的火山灰横扫了整个城市。留在庞贝古城的人都被残忍焚烧,甚至活活窒息而死。

上午 8 点

最后一拨超级毁灭性的冲击波袭击了庞贝古城,摧毁了城内几乎所有建筑的顶部。这股冲击力量如此强大,以致波及了斯塔比埃,甚至还有那不勒斯的部分地区。幸运的是,它在到达美塞努姆之前开始变弱。

上午 9 点

一场火灾和闪电风暴紧随其后,在最后一次喷发之后,维苏威火山的峰顶被炸开。云开始散开,但庞贝古城的景观较之过往已经天壤之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了一切。

……

随着火山灰云层的遮天蔽日,庞贝人发现在黑暗中已无法逃脱。《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庞贝古城竟然有大约 200 个酒吧

在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前, 庞贝古城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繁荣的人类定居点。公元前 6 世纪左右,它由意大利中部的奥斯坎人(Oscan)建立,很快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置身科马(Cumae)、诺拉(Nola)和斯塔比埃(Stabiae)之间,它成为该地区人类活动的中心。庞贝古城还建造了一个大型港口,港口昼夜繁忙,为整个那不 勒 斯 湾 (Bay of Naples) 及更远的地方提供服务。庞贝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是古罗马的中心,它首先帮助古罗马形成了前罗马文化,然后发展了罗马社会,这一点从今天的废墟中仍然可以看出来。

虽然庞贝最为人所知的是它的灭亡如何惨烈可怕,但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生活的城市。对庞贝古城的图画仍旧在拼接过程中。得益于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考古学家的辛苦工作,今天我们正在冲洗这座城市过去生活风貌的快照。

一个基本的观点认为,庞贝古城几乎拥有罗马人希望的重要定居点应当配备的所有元素:市场、酒吧、寺庙、剧院、公园、浴场、游泳池、赛马场、葡萄园、办公大楼、铁匠铺、面包房、餐馆、图书馆、学校、军械库、别墅等都应有尽有,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数量还都不少。

的确,古城的挖掘给了我们例证,比如我们知道了古城竟然有大约 200 个酒吧。三个主要浴场被发掘出土,廊柱大厅和其他建筑物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铭文,记载了古城人民出售、购买或者交换的东西。庞贝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城,从贸易公司到洗衣店,从酿酒师到酒店,这里应有尽有,它由一个盛大的议事会管理,有许多知名寺庙的众神守护。

庞贝古城周围的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火山爆发前,这里的土地极其肥沃,众多农场里产出了大量的农产品,如大麦、小麦、橄榄等。位于萨尔诺河河口的这座城市极其繁荣,也是众多庞贝人的家园。当时,庞贝是一个人口相当稠密的古城,有 10000~12000 人居住在它的城墙内和附近地区。城里生活着各行各业的人,有贵族富豪、普通男女商贩、劳工及工匠,有条件的孩子上学读书,没条件的则跟随父母沿街做活,当然,也有很多奴隶 , 这是一些异常富有的罗马上流社会阶级成员的配置。

庞贝古城遗迹被厚厚的火山灰完好地保存下来。《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考古学家在城墙内发现了一些蔚为壮观的住宅遗迹,在当时,这些住宅居然还可以欣赏到令人惊叹的海景,并配备了无与伦比的花园、庭院和餐厅。其中一处名为“农牧神之家”(House of the Faun)的著名住宅占地 0.75 英亩,还有一些美妙绝伦的马赛克镶嵌画,覆盖在成千上万块石头上面,另外还有描绘男人、女人和神灵等雕刻复杂的雕像。

虽仍有争议,但是对庞贝穷人或普通人生活的发现的确最有启发性,它揭示了庞贝古城原来的生活面貌。

通过仔细观察庞贝古城的公共浴场 , 考古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了庞贝人如何通过成百上千的陶灯来采光 , 通过研究阿波坦查大道(Viadell’Abbondanza)沿街的众多小商店 , 他们明白并演示了古时庞贝人晚上如何使用百叶窗防止被外人打扰。不难想象,庞贝古城家家户户的主人在那个夜晚睡前锁门时也拉下了百叶窗。

庞贝人昔日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从一些考古挖掘发现的物品中也可以窥见。在一处较大住宅发现的“洞穴里的狗”的标志,现在被翻译成“当心猛犬”,而在酒吧里发现的一系列图片展示了赌客们过去玩的各种骰子游戏。华丽的镜子和梳子,证明了庞贝富裕居民对外表的重视,而对庞贝人民服装和文化的记录,则显示出庞贝不仅仅是一个典型的古罗马城市,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庞贝古城甚至在正式成为古罗马城市后的 150 年里,还一直保存着其前罗马时代奥斯肯(Oscan)的根脉特点。

古城最后的几个小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正是这座曾经生机勃勃、屹立于阳光下的庞贝古城驱动着这一领域的考古学家和学术研究人员不断前行。多亏了著名的罗马律师和作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详细记录,我们才有了庞贝陷落的详细记述,以及他的叔叔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当时是如何毅然大步踏入灾区,试图帮助该地区的落难公民离开庞贝的故事。正是有了这些记录,我们才能想象出古城最后的几个小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庞贝古城。《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一位受人尊敬的军事指挥官,也是一位令人敬畏的自然科学家,收到信的时候,他正在庞贝湾外的美塞努姆(Misenum) 监督海军舰队。普林尼的朋友瑞提娜(Rectina) 在信中告诉他,火山爆发使平原上的一切都无法逃离,并请求他作为海军舰队长官立即前来营救他们。普林尼向来行动果断、充满社会责任感, 他命令舰队的战舰立即准备出动。他对瑞提娜信中描述情况的严重性表示怀疑,但同意无论如何都必须采取行动。相比之下,他的手下根本不认为此时应该采取任何向维苏威火山进发的行动。

有人说这是一次自杀使命,而另一些人则担心这是神的愤怒,他们相信火山爆发就是神的意志的展现,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普林尼很快就打消了这些顾虑,并提醒士兵们,他们有责任来保护这个地区的人民,并命令他们火速执行援助任务。

舰队迅速出发,向海湾驶去。当普林尼从主舰的船头往外看的时候,目光所至,所有区域都被火山的巨大云层久久笼罩。唯一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海上的其他船只都朝着相反的方向航行。海湾的海水波涛汹涌,但绝非无法航行,普林尼在考察了穷人聚集区和富人庄园后,做出判断:他们很快就能在斯塔比埃找到可以通行的地方。

普林尼和他的舰队很快抵达港口,在落石与火山灰中拥抱了前来迎接他的朋友庞波尼亚努斯。有趣的是,在普林尼看来,庞波尼亚努斯似乎真的吓坏了。他告诉普林尼,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一连串的地震、火山爆发和坠落的碎片雨一直折磨着这座城市的居民,不计其数的房屋被毁。他担心他的家人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 他们的房子会倒塌,把他们全部压扁。

他们逃亡到了斯塔比埃,进入波波尼亚努的人迅速行动起来,帮助那些房屋倒塌的人、那些被倒塌的砖石建筑困住的人,或者那些与家人失散的人及那些手推车陷在火山灰和岩石里的人,并多次阻止了抢劫行为,这种抢劫已经开始在大街上的一些商店出现。这就是普林尼前进的方向。他打算先稳定斯塔比埃,然后前往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等其他城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在艰难的条件下维持好法律和秩序。

第二天一大早,普林尼就在一片混乱中醒来。没人遵从指挥,整座房子的人都彻夜未眠,只有他自己睡了一觉。他很快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 这是件好事,因为他不知道,落石掉落的频率已经急剧增加,进入他房间的庭院几乎全是石块和碎片。事实上,要不是有个人过来叫醒了普林尼, 他可能就无法逃出自己的房间,被困其中。当普林尼穿过院子向其他人问好时,巨大的地震突然开始袭击整栋房屋,墙壁剧烈地摇晃着,天花板的碎片掉落到地上。

普林尼推测,由于事态日益严重,谋取任何工作进展都是不可能的。他立即开始策划一项新的计划,那就是尽快乘船离开,在海湾的更深处靠岸,并加大在内陆的救援力度。风险有二:或被外面如雨点般落下的石头击中;或被里面掉落的砖石砸到。比较完毕,这群人决定留在室内。有人甚至建议他们把枕头放在头上,用布条固定, 以防受伤。

由于庞波尼亚努斯和他的同伴们拒绝离开住所,普林尼意识到,必须把他们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们必须迅速行动,因为普林尼看到,火山的愤怒远没有消退的迹象,而且还没有达到喷发的顶点。普林尼召集了他手下最优秀、最勇敢的士兵,向海岸进发。他们躲开落下的岩石,用灯和火把照亮了道路(即使在白天,由于云层遮住了阳光,依然十分黑暗),普林尼决定,如果条件对行动部署有利的话,他就会全力以赴,然后立即离开。

热度和湿度持续增加,而且强度越来越大。根据普林尼的理解,山上的云状物似乎捕获了所有散发出来的热量和气体,再加上黑夜和火光, 形成了一种闷热、幽闭而又恐怖的气氛。就在这时,普林尼感到他的喉咙发炎了,这是他从年轻时就有的老毛病,他很快发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 呼吸急促,速度比平时要快得多。

当普林尼终于到达海岸时,他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因为虽然风不像之前那么猛烈了,但仍旧对着海岸狂刮,海浪汹涌得令人生畏。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便叫来几个跟他一起来的人,要他们给他铺一条毯子,好让他喘口气。他还再三要求给他送些冷水来,他坐在海岸线上凝视着大海,把冷水喝了个精光。

然后,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来自内陆的火山爆发了,硫黄的气味像巨浪一样袭击了普林尼。他的随从人员开始四散逃跑,跌跌撞撞。普林尼掀开毯子慢慢站起身来,奔腾的烈火好似黎明时分的阳光洒向海面,把他的全身照亮。

两天后,当日光终于回到该地区时,老普林尼被发现已经死在岸边。他的尸体被发现时完好无损,仍然穿着衣服,看起来就像他已经进入了平静的睡眠之中,而不是遭受暴力而亡。人们认为他是死于窒息,一方面是由于致命的大火中喷出的气体密度太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脆弱不堪的气管。

不幸的是,写信给普林尼的瑞提娜未被救出,没有关于她是否在灾难中幸存的记录。

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夷平了赫库兰尼姆、庞贝和斯塔比埃等城镇,这些城市的人口基本消失, 一度令人自豪的宏伟建筑也被摧毁。人们在灾后很快就返回了该地区,竭尽全力开始修复及重建。然而,由于灾难的规模巨大,这三个遗址在学术上消失了 1500 多年,直到 1599 年才首次在历史记录中被重新提及。

维苏威火山喷发。《失落的古城》内文插图。

今天,那片区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有数百万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庞贝古城,这个曾经繁荣的人类文化中心。它的故事是关于人性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在阳光中还是在阴影下。

庞贝古城最伟大的发现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壮观而又给人以启发的文物,这些文物生动地揭示了庞贝古城曾经的生活风貌。

色情艺术

在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许多色情艺术品,展示了大量情侣亲昵的场景。它们提供了展现庞贝人的生活面貌的诸多额外资料,以及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的珍贵细节。

帕奎乌斯·普罗库洛(Pa-quius Proculo)肖像

这幅壁画可能是庞贝古城中发现的最重要的壁画,壁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庞贝中产阶级男子和他的妻子。他身着托加袍,手拿一个圆轴,表明他参与了公共事务;妻子拿着一支铁笔和蜡板,表明她受过教育,有文化修养。

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

这幅马赛克镶嵌画是在庞贝的“农牧神之家”发现的,它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和波斯大流士三世军队之间的战争。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因为它是现存的最著名的亚历山大描绘之一,也是展示古罗马镶嵌画工艺的一个很好范例。它也提示着世人,庞贝的前罗马起源。

随葬雕像

这个随葬的雕像不论尺寸还是艺术性都令人赞叹,富裕的庞贝家族将它放于家族坟墓中用于装饰。它的目的是告知活着的和已故的人这个死者的功勋和美德。它也让考古学家知道,这个家族很重要,而且很富有。

铭文

在整个庞贝,有许多启发性的铭文被刻在石头上。这些铭文帮助考古学家进一步拼凑出庞贝古城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的生活。这座城市的大教堂里有铭文写道“Lucilla ex corpore lucrum faciebat”,翻译过来就是“露西拉靠她的身体赚钱”。

维提之家(House of Vettii)

庞贝古城中最著名、最奢华的居所,曾为两个自由人所有。得益于挖掘工作仔细谨慎,其大部分房屋结构、物品和壁画得以完好保存。该遗址非常重要,因为可以据此了解庞贝人如何生活及他们的住宅结构和布局。

人类遗骸

多亏了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 意大利考古学家朱塞佩·菲奥雷利(Giuseppe Fiorelli), 他为庞贝古城的遇难者制作了石膏模型,我们才能清晰地还原当年火山爆发时无数庞贝人丧生的可怕场景。这些痛苦的死亡阵痛已经成为庞贝的形象,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

庞贝古城内部有什么?

发掘这座著名古城的关键区域,既为了曾经在那里定居的庞贝人民,也为了今天勘测其遗迹的考古学家。

1 居民区

对于今日的考古界来说,刻画出一幅灾难来临前庞贝古城居民的照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不管是挖掘平民百姓的住所,还是宫殿般的府邸,都很重要。坐落在这里的“悲剧诗人之家”(House of the Tragic Poet),被认为是庞贝居民住所的一个典型范例。

2 购物街

东西走向的阿波坦查大道贯穿整个庞贝古城,并与很多道路相连。这是一条很大的商业街,沿街商户云集,还有酒吧、浴场、办公大楼、庙宇等。

3 庙宇

众神是罗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纪念他们,庞贝人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庙宇。维纳斯神庙(Temple of Venus)和朱庇特神庙(Temple of Jupiter)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座,时至今日,也都是考古界最重点研究的两座庙宇。

4 酒吧

不出意外,酒吧是庞贝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发现了 200 多间酒吧,阿波坦查大道上很多酒吧甚至还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及酿酒厂。

5 体育场

体育场是庞贝人另一个重要的场所,场内配备有游泳池的巨大绿地,周边被柱廊环绕。体育场是本地居民的锻炼场地,也是军事训练所在地。

6 广场

罗马城镇的一个重要建筑就是广场,它是本地政府所在地,周围建有众多政府办公大楼。在庞贝古城,广场朝向北方,即朱庇特神庙(众神之王)的方向。

7 浴场

罗马人非常重视洗浴,在庞贝古城同样如此。古城中有三座主要浴场,一个在这里(斯塔比埃),一个在广场,一个在城镇中心。

8 中央食品市场

庞贝的中心市场,是庞贝人日常生活的中心。从考古学的观点来看,在中央食品市场有很多发现——从食物、日用品到墙画等。

9 露天圆形竞技场

罗马人另一项重要的消遣活动就是去竞技场观看搏斗体育项目。在这座宏大的竞技场上,观看内容既包括角斗士、战车比赛,也包括处决犯人。今天,很多演唱会及公共活动都在此地举行。

10 剧场

不同于竞技场,剧场是古庞贝人特别爱去的地方之一,可容纳 5000 人。

原文作者丨[英]莎拉·班克斯

摘编丨安也

编辑丨张婷 罗东

导语部分校对丨王心

来源:新京报

云南、湖南热气球坠亡事件背后,夺命网红游玩项目还有哪些?

蓝色天空中,正在上升的热气球的绳子上,一个人影快速地往下坠落。高速下坠长达 10 多秒后,只见那人重重地摔落在地。看到这惨烈的一幕,在场的路人受到惊吓,发出阵阵尖叫。

这是 11 月 30 日发生在云南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的一起热气球坠亡事故。事后,腾冲文旅局工作人员称:事发在当天中午,死者为景区工作人员。目前公园已经成立了工作组,由应急管理局和当地乡镇政府着手处理这件事,相关善后事宜正在处理中。

云南腾冲热气球故障致 1 人坠亡,旅发委:死者系工作人员

距离上一次引发舆论关注的热气球坠亡事故刚刚过去两个月不到。今年 10 月 2 日,湖南株洲,悠移庄园热气球飞行营地内,一名大三学生从空中热气球摔落,最终因抢救无效身亡。

近两个月,在国内就发生了两起类似的高空热气球坠亡事故。原本轻松休闲的游玩体验,却成为人们难以预料的"夺命"项目。这些事故不幸又惨烈,令公众难免对当下的热气球游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项目的安全性,究竟由谁保障?

腾冲的情况

在坠亡事故发生后,腾冲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称,2020 年 11 月 30 日上午 11 时 25 分,火山景区内"云南飞火山通航空俱乐部"经营项目——热气球活动结束后,在 3 号飞行场地外侧约 10 米处的旅游道上,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收起热气球时突然刮起大风,导致热气球被风吹起再次升空,1 名地勤工作人员未及时放手,被带到空中后发生坠落。经医护人员现场确认,坠落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据当天的现场目击者回忆,从热气球上不幸坠亡的系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对于事故原因,其称掌握的情况是在热气球收尾工作时发生,"当时已经准备收回热气球了,已经快到地面,但没扣好,突然起风热气球就又飞起来了。"

而有过当地游玩经验的网友表示,腾冲的热气球,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旅行项目。腾冲火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内现有 97 座火山体和数级熔岩台地,也是探索火山地貌的最佳目的地。因此,乘坐热气球观赏,在高空俯视火山口,美不胜收,体验也很特别。

但是再美好的体验与生命安全相比都不值一提。在最新的腾冲热气球坠亡事故发生后,很多网友表示真怕了,第一反应都是——再也不敢在景区乘热气球了!

那些"夺命"的网红游玩项目

今年 10 月 2 日,湖南株洲悠移庄园热气球飞行营地发生一起坠落事故。相关视频显示,有人双脚悬空,手抓在升在半空上的热气球上,坚持数秒后掉落在草地上,之后不治身亡。

事后,当地负责该热气球项目的航空俱乐部工作人员回应,出事男子是一名兼职大学生,没有按培训规范操作。

事发当天上午,兼职的大学生们到达飞行营地,此后,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培训,讲述各个注意事项。到了 11 点半时,一名飞行员坐在热气球上,热气球向上升起,该负责人称,"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就教授了这个过程,但他没有按培训的方法办,就是说当时大家都没有压篮子、都松手了,但他好像没注意,还抓住这个篮子,然后跟着热气球升上去了。"

无独有偶,一年前的国庆假期同样发生了这种不幸事件。2019 年 10 月 1 日,在烟台马家沟景区,一对母子在乘坐热气球时悲剧发生,双双坠地身亡。当时媒体报道显示,两人乘坐的热气球固定钢缆突然脱钩,氦气球在飞向空中后破裂坠落,气球上的母子二人最终坠亡,女子 31 岁,孩子年仅 3 岁。

在该景区,原本让人游玩的氦气球,通过钢缆与地面固定,每次可以乘坐两名乘客。乘客搭乘后,最多上升到钢缆的最大长度,整个过程也只有几分钟时间。按正常流程,乘客被钢缆拉回地面,再换人继续。

而事发当日,当一对母子乘坐氦气球后,地面拉着氦气球的固定钢缆竟然脱落!导致了氦气球一直上升,最终在高空中破裂,使母子二人坠亡。

除了高空热气球,近年来国内更是一窝蜂涌现了各种高空"网红"游玩项目,高空索道、高空秋千、高空玻璃滑道等层出不穷。然而,伴随这些项目的除了刺激,各种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

就在今年 9 月 18 日,重庆万盛奥陶纪景区一名工作人员乘坐景区速滑线拍摄宣传片时发生意外坠亡。据悉,重庆万盛奥陶纪于 2017 年正式开放营业,因"天空悬廊"迅速走红,后又相继开放"悬崖秋千""空中玻璃吊桥""高空速滑"等项目,成为重庆旅游景点中惊险、刺激、恐怖的代名词。

就在坠亡事件发生之前,该景区的安全隐患已经引发过关注。2018 年,一个视频中,一名游客走过一个位于高空中"极限飞跃"项目游玩时,身上保险扣突然脱落,幸好这位游客最终安全抵达终点。

惊险刺激的"网红"旅游项目,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游客,成为人们向往的"打卡"胜地。但频繁发生的旅游事故,也多出现于这些网红景区里。

今年 8 月 19 日下午,辽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虎谷峡景区内,部分游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因突降暴雨、滑速过快,导致发生人员碰撞,造成 1 人死亡,多人受伤。

今年 5 月 25 日,三名游客到江苏徐州平山路九里山北"幻影星空"蹦床馆玩名叫"人体炸弹"的项目。场地有一个高大的气垫,站在高处的人用力蹦,另一端躺在低处的人就会被弹入旁边的海洋球池中。但有一名女游客被弹起后,头朝下猛地摔进了海洋球池内,当场动弹不得,最终"完全性截瘫"。

5 月 24 日,辽宁大连,一名 11 岁女孩在棠梨乐游谷"步步惊心"项目游玩时,不慎脚踩空,安全带脱落后坠落。所幸经救治,伤势趋于平稳。

高空项目"步步惊心"

对于这些安全事故频发的旅游项目,其实全国各地消防部门在平时都推出相应安全提示,比如游玩高空项目要刺激更要安全;对待热门而有明显危险性的高空项目应更加提高警惕。

但是,真正想要减少悲剧的发生,仅仅提醒游客出行时"不要上头"显然不够。在上述一些事故中,遭遇不测的很多都是景区工作人员。这直接反映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运营的不规范和混乱。

不论是高空热气球还是高空栈道,对于"网红"景区的运营者而言,如果不能守住最根本的生命线,项目看起来再刺激都是徒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民周刊

洗脑、性虐、酷刑,邪恶庄园里的罪行,曾真实上演过!

法国电影《尊严殖民地》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政变动荡中的智利。丹尼尔被智利独裁军政府的秘密警察绑架到“尊严殖民地”,丹尼尔的女友莉娜跟踪他们来到这个封闭的集中营,智利独裁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尊严殖民地》电影海报

  刑讯、囚禁、人体试验,电影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剧情紧张阴郁,军政府武装借此地进行大量的刑讯工作与秘密人体实验,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活着逃出过这里。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而影片《尊严殖民地》里的首领保罗·沙菲尔将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的形象,经过精神控制,不断洗脑,所有的信徒对他惟命是从,自小出生在这里的儿童更惨遭他的侵犯。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影片在阴郁的气氛中推陈向前,一个柔弱美丽的女性为了爱情,将自由与生命做赌注,用勇气和智慧将男友救出。然而,这样的影片却不单是是影片,而是基于一定的事实。

  没错,《尊严殖民地》所展示的故事情节曾真实地上演过一个邪教组织残酷虐待控制信徒的罪行。

  戏剧性的情节,细扒之下可以发现《尊严殖民地》里毫无尊严,这块“庄园”实际上是一个袖珍型的“纳粹德国”,而这个袖珍“纳粹德国”就是一个邪教组织残害信众的大本营。

  这个袖珍“纳粹德国”到底是个什么组织,会让电影故事情节如此惊心动魄,视觉刺激强烈,莱娜、丹尼尔又是如何在魔窟里生存且涉险过关的?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影片中的首领保罗·沙菲尔其原型就是原德国纳粹分子保罗·沙法尔(Paul Schafer)。保罗·沙法尔曾是前纳粹党卫军的一名下士,并且是希特勒军队中的一名军医。战后,沙法尔出乎意料的没有受到任何指控。为了永远逃避责任,沙法尔成为一名基督教牧师,在德国锡格堡(Sieburg)经营起一家孤儿院。然而,没过多久,孤儿院便传出了沙法尔虐待儿童的丑闻,沙法尔受到指控。

  1961年,沙法尔带着数名追随者及他喜爱的儿童逃往智利。在那里,依靠南美地区纳粹地下组织的资金,他购买了安第斯山脉脚下的大片森林和农田,建立起了一个邪教组织——“尊严殖民地”,残存纳粹追随者的“世外桃源”。

▲“尊严殖民地”里的教主保罗·沙法尔及其庄园

  在“尊严殖民地”组织里,沙法尔就是“元首”“上帝”,是信徒们“永远的叔叔”,他的话就是“圣旨”,信徒们必须绝对服从。

  被精神控制的信徒对他顶礼膜拜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连最隐私的生活也要由他来决定:谁该结婚了或谁该娶妻或嫁给谁,甚至连何时做爱也要经过他批准。

  信徒们的着装都要统一,“男人们穿着羊毛短裤和吊带裤,女人们则穿着土布裙子,戴着头巾”。男女不准生活在一起,而是各有宿舍,捣乱会受到惩罚甚至虐待,沙法尔的核心教义就是忏悔,他鼓动信徒们彼此忏悔。

▲“尊严殖民地”的成员合影

  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都有信徒在食堂门口的黑板上写下罪人的名字,大家就位后,沙法尔会在一张小桌前面对大家坐下,他的那帮手下吃饭时,他用扩音器读着黑板上的名单,每个罪人被要求站起来忏悔。拒绝承认错误将是极大的冒犯,信徒间不乏见风使舵者,他们善于当场编造各种罪恶。

  成年人受罪不说,几个月大的孩子也是他严格掌控的对象。沙法尔命令组织中的孩子们必须接受集体抚养,所有居民的孩子出生不久便要交给他们,在统一的地方抚养。

  事实上,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一个肮脏的目的——继续他恋童的嗜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亲自为每个孩子洗澡,选择出他喜欢的孩子与他同眠,然后趁机性虐待。

▲“尊严殖民地”的孩子们

  与此同时,沙法尔每晚都会强奸年轻男孩,此种虐待行为持续多年。由于恐惧,没有人会表示出不满,由此可见在“尊严殖民地”中,儿童最为悲惨。

  第一批逃离那里的孩子,现年已50多岁的沃尔夫冈·米勒克服恐惧和报复心理,在1997年打破沉默,将他的经历告诉了调查人员,沙法尔流亡智利继续性虐待儿童之事才曝光于天下。

  随着施虐行为的继续,和纳粹头子希特勒一样,沙法尔具有无限的权力,他是这个准“国家”的最高“首领”。为了便于控制,沙法尔命令手下用铁丝网把整个领地围起来,“边境”地带建造了岗楼、配置上探照灯,这个袖珍“纳粹帝国”简直就是个人间地狱。

  沙法尔还创建了一个奇怪的专制体制,为了使他的教徒同外部世界的接触最小化,他下令将各个家庭隔离开来,父母不能同子女说话,甚至连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谁也不知道。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为了控制信众,沙法尔及其追随者还囤积了大量武器。智利警方后来在“尊严殖民地”及周边地带发现非法武器仓库,仓库内有机枪、自动步枪、火箭发射器、手榴弹,甚至还有主战坦克。

  在“尊严殖民地”男女之间不能互相握手,电视、电话和日历本均被禁止使用,性生活遭到严禁,一些人不得不靠定期服用药物来缓解欲望——电影中出现强制男女主角夜里服食“蓝色小药丸”,不吃都不行。白天是无休止的工作,烈日炎炎之下,一不小心就会被鞭打。“武装党卫队”带着狼狗四处巡查,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当事人将受到严惩;拷打和折磨普遍存在,“教主”沙法尔认为惩罚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是赶走身体里的魔鬼。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他们像是被圈养的牲口,除了无休止的劳动,其他一切权利都被剥夺。

▲《尊严殖民地》电影截图

  “尊严殖民地”除了营造沙法尔的“千秋帝国”外,主要被用于关押反对智利独裁政府的政治犯。据统计,当年在智利有超过1100名失踪者,其中大多被押往沙法尔的邪教“庄园”,很多人在那里遭受拷打,甚至被杀。

▲死难者后人在白骨坑边摆放的照片

  真爱能战胜一切,哪怕是魔鬼统治的地狱,逃走才是幸福的未来。电影中,机智的莱娜和丈夫丹尼尔在机长的帮助下,不顾地面指挥强行飞上天顺利逃脱险境,两人才得以将在“尊严殖民地”内拍下的照片公之于世,邪教的罪行才得以暴露。

  现实中的沙法尔在警方即将逮捕之前逃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2005年3月,警方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发现了他,并将他引渡智利。2006年5月24日,沙法尔被智利政府判处入狱20年。2010年4月24日,沙法尔死于狱中。他的追随者也陆续受到审判。

▲2005年,智利头号通缉犯沙法尔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捕后,阿根廷警察将他押往警局

  如今的尊严殖民地,一些移民仍居住在该地,目前变成一个主题周末度假地。智利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帮助他们融入到社会。但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尊严殖民地”中的一些信徒已经出现了精神问题。

▲如今智利军警控制下的尊严殖民地旅游景区

  美国邪教问题专家瑞克·艾伦·罗斯(Rick Alan Ross)对“尊严殖民地”邪教这样形容说:“我想在美国很少有人知道南美洲还有这样一个邪教存在过,它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城市,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规模还相当大,信徒多达数万人。”

  如果没有像莱娜和丹尼尔这样不畏邪恶的勇敢者将真相带出并公之于众,魔鬼的罪行还会继续施虐,不知又有多少无辜者遭受伤害。

  参考资料:

  1.中国反邪教网:《智利邪教“尊严殖民地”骨干在德国获刑5年》

  2.凯风网:《智利邪教“尊严殖民地”受害者有望昭雪》

  3. 青年参考:《在南美建恐怖“世外桃源”纳粹军官逃亡50年终被判刑》

  4. 快哉风:《 一纳粹士兵战后逃到国外,建了个独立邪恶王国,逍遥36年》

  5.历史教室:《尊严殖民地——纳粹在南美的顽强续命!》

浅间山庄事件50周年:时代、性别观念冲突视角下的事件重探

苦琴酒

引言

联合赤军事件发生至今已有五十个年头。五十年前的1972年2月19日,日本新左翼派系联合赤军的五名成员为躲避警方搜捕,进入长野县轻井泽地区名为“浅间山庄”的企业别墅,将山庄作为防守堡垒,以管理员之妻为人质,运用携带着的枪支和管炸弹为武器,与警察、机动队展开了持续9天的攻防战。山庄最终在攻方的强行突入中陷落,五人全数遭到逮捕,该事件后被称为“浅间山庄事件”。对事件的关注在日本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局面。电视媒体对事件的连日直播,至今维持着史上最高的收视纪录。事件标志着日本新左翼运动走向悲壮终局,也在日本战后史和同时代人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浅间山庄之受到异乎寻常的瞩目,除却事件本身的奇观性,部分也是因其蒸腾起了社会大众在1960年代这个“政治的年代”中尚未燃尽的满腔热血。与后来的印象不同,多数日本民众在当初并非将事件看成恐怖分子的极端暴行。相反,事件发生时,社会舆论中涌现出了大量抗议政府暴力围剿,支持联赤成员抵抗的声音。在相持期间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日本民众把据守山庄的五人看作学生活动家,认为需要将他们区别于普通的罪犯来加以对待。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举行大规模集会,学生们奔走街头并散发传单,呼吁大众支持抵抗者并反对暴力镇压。面对体制方成千上万的武装部队,五位势单力薄的左翼青年学生负隅顽抗,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枪一弹的场面,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共情。在刚刚过去的1960年代里,政府对美军越战的支持、为建造成田机场等设施而进行的强制拆迁、官方背景化工企业造成的公害污染等种种问题,引发社会上强烈的反体制情绪,社会大众即便没有直接参与反对斗争,也难免会对这些怀抱社会变革理想、公然反抗权力的左翼青年怀有同情。在山庄最终陷落后,对事件的积极认识不减反增。遭到逮捕之际,被高压水枪淋得不成人形的五人被大量警察架着抬出,却仍然怒目金刚地保持抵抗姿态。这一形象经过媒体转播而为人们所熟知。被劫为人质的管理人之妻在事发期间得到妥善对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拒绝作出任何不利证词。这使得人们更加信任这些学生运动家们的正直和真诚。然而审讯阶段中暴露出的一件可怕事实,令社会舆论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1972年2月28日,警察部队在高压水枪和大铁球的辅助下对躲藏于浅间山庄的联合赤军成员展开总攻。

从警方的调查中人们获悉,自去年年末开始,包括五人在内的联合赤军29名成员为接受武装抵抗所需训练,进入群马县榛名山建设山岳基地开始共同生活。然而在此期间,共计12名成员在遭到其他同伴的暴行后丧生,死因包括长期虐待、被缚于室外而冻死,以及短刀、冰镐刺杀或是绳索绞杀。这一连串的集团内部暴力事件后来被称作“山岳基地事件”,与浅间山庄事件一起统称“联合赤军事件”。在其极度恶劣的负面影响之下,1960年安保运动以来汹涌澎湃的政治运动能量迅速走向冷寂。联合赤军事件彻底改变了日语中“左翼”一词的色彩,普通民众自此开始谈“左”色变。许多原来的左翼青年逐渐放下变革理想,开始沉溺于消费社会和泡沫经济时代的纸醉金迷。时至今日,只要有如同SEALDs【1】那样青年学生的社会参与,种种保守人士便会从四面八方出现,宣称他们马上就要重演联合赤军的暴行。然而回顾该事件集体记忆的形成过程便会发现,彻底改变人们对左翼运动态度的并非浅间山庄的攻防战,而是后来逐渐铺展开来的那副山岳基地中的地狱图景。

此事之所以造成一整代人的集体创伤,首先当然是由于它深深伤害了人们的善良情感,觉得此前的摇旗呐喊全都白白错付。事件似乎无情地揭露了这样的真相:无论理念何等崇高和真挚,都不抵其极端激化所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如果后现代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自我瓦解,那么联合赤军事件“从梦想到破灭”的呈现过程,便可谓是后现代思想的一次具像化。社会学家见田宗介以大众观念中对立于“现实”之物的变迁为标准,将日本战后分为“理想的时代”(1945-1960)、“梦想的时代”(1960-1973)和“虚构的时代”(1973-)三个阶段。1960年的安保斗争之后,战后初期温和的市民参与理想被渐次小众化的激进变革之梦取代,而联合赤军事件的恶劣现实则无疑宣告了梦醒时分,把陷入犬儒的大众从行动领域驱赶到能指符号无尽的差异化游戏之中。

然而与此同时,事件的影响之所以挥之不去,也源于其个中究竟仍为层层迷雾所笼罩。乍看之下这非常奇怪:在对成员们的公开审判中,公诉方向公众详尽披露了事件的调查结果,而永田洋子、坂口弘、植恒康博等主要成员也都出版了自己版本的回顾,资料的详实程度在过往各类秘密组织事件中实属罕见。然而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尚未就悲剧原因达成共识,也未能说清这些普遍毕业于高等学府,且本该具有革命同志般情谊的人们之间,为何会发生这等骇人听闻的虐待和杀戮。这种认知和心理隔阂感形成了未知恐惧,而恐惧则进一步阻碍着走出创伤。半个世纪过后,联合赤军的幽灵仍然徘徊于日本社会上空,并持续成为各类社会变革驱力的阻碍。

尽管如此,围绕事件所展开的过往研究确实揭示出一些线索,来帮助我们多少拨开云雾,把握一系列将故事推向最坏结局的暗影。透过联合赤军成员们那些晦涩的革命语言,山岳基地中的冲突呈现出了另一幅面貌——一场发生在本该和衷共济、同仇敌忾的男男女女之间的认同争端。而这一情形绝非什么陈年往事,而是在改头换面后反复上演直至今日。本文将尝试对关于事件的部分既有研究作一番介绍,以期能够承前启后地推进对该事件的反思。本文将尝试对关于事件的部分既有研究作一番介绍,以期能够承前启后地推进对该事件的反思。

一、“总括”活动及其暴徒

为开展进一步分析,首先有必要对基础事实进行一些简略回顾。联合赤军结成于1971年,由“赤军派”与京浜安保共斗革命左派(简称“革左派”)联合而成。在当时的众多新左翼派系中,两派同属采取武装斗争路线的最激进派系行列,虽然奉行“世界革命”的“赤军派”与主张“反美爱国”的“革左派”在斗争目标上有所不同。在合并之前的1970年前后,两派便各自组织了一系列引发关注的斗争。“革左派”成员先是从海上游泳潜入羽田机场投掷燃烧瓶,以阻止外交部长访美,后又袭击派出所和枪支商店,以抢夺武装斗争必须的枪械弹药;而“赤军派”则是为了筹集资金,对银行、邮局实行了多起抢劫活动。这些都促使警方加强对派系成员的地毯式搜捕,导致包括两派领袖盐见孝也与川岛豪在内的众多成员遭逮捕入狱。此后两派便在继任领导者——“赤军派”的森恒夫与“革左派”的永田洋子、坂口弘主导下合并组成联合赤军。在保留合法部门的同时,联合赤军的核心成员自1971年12月份开始潜入地下,在长野县榛名山的无人地带建设潜伏基地,并以即将展开的武装斗争为目标组织联合军事训练。然而在随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便发生了12名成员连续惨遭杀害的事件。

对成员们的迫害是在被称为“总括”的组织活动中进行的。“总括”是日本新左翼运动中的惯常用语,词义大致相当于“总结”或者“复盘”。“总括”一般在一些集体作战之后举行,内容一般会包括成员的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以此反思作战成败并展望下一步工作。而在山岳基地里,联合赤军的最高领导人森恒夫给“总括”赋予了“使成员克服自身弱点以实现“きょうさんしゅぎか”,以尽快转变为能够参与武装斗争的士兵”这一全新内涵。为此,一旦某个成员被要求“作总括”,其他成员都有义务协助他进行自我变革,而这便包括了对其的殴打和凌辱。用森恒夫的话来说,这是为了使人“通过承受打击摆脱小资产阶级习性,进而觉醒成为战士”。成员们被要求坦白自身缺点或是过去行动中的种种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加以克服,其他成员将对其施以拳脚,末了将其捆绑在严寒的室外进行反省。被要求“总括”的成员,大都是在暴力与严寒的双重打击下丧生。一些被判定为罪大恶极、已然无可救药的成员,则直接使用绳索、刀刃或冰镐予以“处决”。

(1971年若松孝二拍摄的纪录片《赤军-巴解人阵:世界战争宣言》中,PFLP(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成员Leila Khaled讲述了自身作为无产阶级一员参与战斗的思考。)

毫无疑问,促成“总括”发生的并非其主导者森恒夫、永田洋子的某种私人仇怨,而是基于一种协助成员们快速成长变革的逻辑。另一方面,迅速告别软弱的自己而成为真正的战士,这也符合决意上山的激进成员们的自身期待,因而无论是“总括”要求的对象,抑或是被要求协助的其他成员,几乎均未对实施“总括”表现出什么抵抗,然而这依然令人不解:武装斗争或许确实要求参与主体的变革,但为什么一定要做到杀人的地步?

由于成员间不存在明显纠纷,我们似乎只能把惨剧归因于某种集体动力学的结果。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至死的意识形态——日本赤军派》中,美国社会学家帕特里西娅·斯坦因霍夫便将分析的重点定位于组织形态及基地生活的环境因素。在她看来,“总括”类似于一种“自我意识增强活动(consciousness raising)”——共同在场的成员进行有组织的自我和相互激励,以期实现精神力量的提升。这一做法在欧美社会中的互助戒毒戒酒协会、病友会乃至减肥小组中都有广泛的运用,然而如果使用不当,自我意识增强活动将会逐渐失控,并最终导致可怕的后果。斯坦因霍夫认为,存在着三方面的因素,导致这样的失控无可避免地发生在了山岳基地之中。首先,主导者缺乏此类活动的组织经验。以森恒夫和永田洋子为首的领导集团在高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要求对象进行更深刻、更彻底的自我反省,而其他成员之中也没有任何踩刹车的角色,暴力程度走上了不断激化的单行道。其次,其总括目标内涵过分模糊,缺少借以判断达成与否的客观标准。在实际事件中,森恒夫未曾认可任何人通过了“总括”的试炼而成功实现目标,因而一旦被要求“总括”,基本便等同于下达了死亡判决书。第三,山岳基地的封闭性环境也推动了事件的长期持续。愿意抛下世俗羁绊、参与山岳基地的成员们普遍高度忠诚于组织。即便中途出现脱逃者,也没有人在事发之前自首或告密。因而山岳基地的环境是彻底与世隔绝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可能介入以阻止异常状况的持续发酵。

(岩波现代文库版《至死的意识形态——日本赤军派》封面)

除此之外,斯坦因霍夫还基于与美国的对比,指出了日本那种重视协调、强调服从的组织文化如何使情况一再激化。这些分析捕捉到了互动形式和环境因素如何最终促成了连环杀人惨剧。然而,这些分析却并未揭示在采取如此极端的斗争形式时,成员们究竟是在与自身和彼此间存在的何种事物进行对抗,而这又是基于怎样一种强制性的理想或观念。日本著名思想家柄谷行人曾积极参与过“社会主义学生同盟”(简称“社学同”,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下属的学生组织,而赤军派即是从共产同中分裂出来的派系)的活动,在受到联合赤军事件冲击后,他曾写下《论麦克白》一文,探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念和价值,如何会逐渐外化并进而成为左右人之行为乃至生命的牢固枷锁。然而与《至死的意识形态》这个书名恰恰相反,斯坦因霍夫并未真正探索那种将成员性命玩弄于鼓掌间的理念究竟为何,因而也难以帮助人们反思自身是否同样仍处在这些无形的牢笼之中。

(文库版《她们的联合赤军——亚文化与战后民主主义》封面)

二、过早上演的认同冲突

这一问题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部分克服。不同于斯坦因霍夫那种组织社会学和比较文化学视角,文艺评论家大塚英治在1996年的著作《她们的联合赤军——亚文化与战后民主主义》中,将目光投向事件中隐含的时代与性别冲突。大塚尤其将关注重点放在了领导集团中唯一的女性成员永田洋子身上。作为“革左派”的一把手,永田在联合赤军结成后成为仅次于森恒夫的二号人物,并积极支持和参与了森所主导的“总括”活动。在后来对案件漫长的审理合判决过程中,由于森恒夫于1973年初次公审前在狱中上吊自杀,在后来对案件漫长的审判过程中,永田便成为大众舆论中所有指责的最大承受者。在媒体报道和大众文化中,永田被塑造为一个性格歇斯底里,且对自身容貌有着自卑情结的女性。这种认识的形成尤其产生于她对第一位总括对象远山美枝子的攻讦。远山是老资历的赤军派成员,且与核心干部重信房子私交甚笃。根据成员们的回忆,永田在两派的联合军事训练后严厉批评远山,指责她将训练视如儿戏,且在山中依然保持涂口红、化妆的习惯,甚至在开会时摆弄头发,丝毫没有成为革命战士的精神自觉。在大众舆论的解读下,永田的行为是出于她对远山在容貌上的嫉妒乃至仇恨。事实上,这种对原赤军派成员的指责,包含着作为原革左领袖的永田试图在激进程度上与对方派系暗中较劲的成分。然而在这样的“胆小鬼博弈”中,森恒夫也绝不愿意让步半分。他旋即决定开展对远山的总括,并自此开启了十二条生命通向死亡的道路。

(若松孝二的电影《联合赤军实录》中永田(后排左二)批判远山(前排左一)的场面)

在大众媒体对事件的种种报道中,“丑恶善妒的女魔头永田”与“美丽善良的天真妹远山”这一对立形象变得深入人心。乃至身为公权机关,本应采用中性语言的审理法院,也在永田的死刑判决书中使用了“具有女性特有的固执己见、恶毒本性及施虐癖好”的语言来形容后者,并立刻遭至女权主义者团体的抗议。大塚则通过对公开资料的细致探究,对这一永田形象提出了质疑。

大塚是从永田的著作《续十六的墓标》中收录的插画谈起的。这些插画均为永田的狱中手绘,除了日常风物之外、也包含了对大和和纪的漫画《源氏物语》及往昔浮世绘作品的摹写。身兼漫画评论家的大塚指出,这些作品普遍体现出纯真可爱的“少女风格(乙女チック)”,画风像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花之二十四年组”少女漫画作品。这样充满女性气质的画作,竟然出自极左组织领袖、参与杀害12名成员的“女魔头”之手,这样巨大的反差令人大惑不解。那么,人们的认知究竟是在哪一环出了差错?

(永田著作中的部分插画)

大塚指出,在其成长历程中,永田虽然一方面受左翼激进革命理论熏陶,却也与同年代的萩尾望都、竹宮惠子等“花之二十四年组”漫画家们有着类似的成长环境,那便是经济高度成长、物质快速繁荣的六十年代日本大众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父权共同体束缚,在市场的消费活动中获得独立与性别意识觉醒,并进而有机会投身左翼运动。因此,七、八十年代遍地开花的少女漫画中体现出的奔放张扬的女性性,其实早已在永田、远山等新左翼女性成员的意识中生根发芽。

在《找“自己”游戏(「私」探しゲーム――欲望私民社会論)》一书中,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记载过一幕历史影像:1970年,曾有某位激进派女学生在参与街头斗争时遭到警察逮捕,照片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引发民众热议。不同于人们对学生活动家可能会有的刻板印象,当时遭逮捕的这位运动学生带着一副蛤蟆镜、脚跨及膝长靴、下身着一条超短裙,而腋下夹着的则是当时刚创刊的女性时尚杂志《an·an》,俨然是位流行尖端的弄潮儿。在上野看来,这种装束诚然可能有刻意成分,或许是为了混入街市而做的伪装,但当事人无疑也是对这些流行事物乐在其中的。这便是山岳基地的女性成员所共享的那种时代心性。

在大塚看来,性别问题在引发事件的因素中占有极大比重,其程度或许要超过当事人自身所意识到的程度。与成员多来自精英名校、雄性气质强烈的“赤军派”不同,永田所率“革左派”多有来自医药、护理学校的女性。参与山岳基地的19名原“革左派”成员中多达9名为女性,而10名原“赤军派”中则只有远山一名。在意识形态方面,“革左派”的思想中也明确包含了对女性自立的追求。然而无论哪一派的女性成员,事实上都已然经历商业文化洗礼,并基于此形成了自我认同,只不过她们当时并不拥有为其命名的语言,而是基于革命理念认可了组织上对这一“小资产阶级习性”的压抑。因对自身外表(涂口红、摆弄发型)的关注而遭到“总括”要求的远山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其他几名受总括致死的女性成员的情况也如出一辙。从其他成员陈述的个人印象来看,这都是些性格“可爱(卡哇伊)”,给人以强烈“少女感”印象的女性,却也正因此而成为受激烈攻击的重灾区。如小岛和子在自我批判时坦白了自己过去遭到强奸的经历,被森恒夫指责说了太多当时的周遭风景,语调过于少女趣味。而大槻节子则是因为坦白了“曾动用募集来的活动资金私自买了喇叭裤”而被要求进行“总括”。这些支撑起女性自我认同觉醒的举动,在山岳基地的语境里,被视为需要克服的消费社会习性。而由于缺乏正当化其自我意识的话语,女性成员们自己也承认问题在于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故而鲜有对总括要求的抵抗,这样围绕着观念的自我与相互纠葛,导向了虐杀惨剧的反复上演。

如果说对“小资产阶级性”的批判压抑了觉醒正当时的女性自我意识,那么森恒夫对她们的批判也并不能单纯视为为“灭私奉公”,而是包含着对女性性的嫌恶与排斥。两派联合之后,森在受到“革左派”所主张的女性主义思想刺激后,也曾在会议上公开表示要“反思自己至今没能充分思考过的女性问题”,然而旋即却立即申明,“可是女的月经时会流血啊,那不是很恶心吗?”并且进一步认为“月经带也没必要带,流经血的时候用报纸擦擦就行了。”这样对经血之厌恶的直白表达,暴露了森恒夫的厌女深深植根于生理层面。

在大塚看来,与浸润了全新时代心性的女性成员们类似,森恒夫独特的厌女也呈现出他不同于以往的男性性。联合赤军中多数男性成员对女性的歧视表现为轻视其人格,并将她们矮化为单纯欲望对象的身体。体现在对女性成员的“总括”中,便是会在“援助总括”时以性关联的猥亵语言对其加以凌辱(这会遭到永田的严厉斥责),而森恒夫则由于对女性怀有生理层面上的畏惧和厌恶,因而拒绝接受那种“作为性欲身体”的女性性。森在主张其总括目标时所试图加以排除的不仅包含上述那种消费社会习性,还包括了具有性欲的女性身体。

基于这一点,大塚认为森恒夫正是一位过早地具有80年代御宅族式异性观念的人物。与森恒夫类似,御宅族并非是将女性物化为性欲对象,而是恰恰相反,他们对真实存在的女性往往心怀畏惧。当他们热衷于消费常带低俗趣味的动漫作品时,他们毋宁说只是在封闭的符号空间中满足自己的私人趣味罢了。到了90年代,二次元已成为泛滥着露骨性元素商品的亚文化领域,而这也引发女权主义者一次又一次的批判。然而在大塚看来,这样的批判并未理解御宅文化得以成立的精神结构。在山岳基地中,在森“排除作为性欲对象的身体”的“总括”目标与女性成员们“反对物化女性”的要求之间发生了完全的错位,而这正是后来那些“宅男VS女权”对立事件的原初形态。

三、对大塚研究的质疑及反驳

大塚的研究不满足于停留在组织形态层面,而是直击引发冲突对立的理念和心性矛盾。且这一分析框架涉及到不同时代(“政治的年代”与消费社会)、性别乃至同性别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呈现出事件所包含的重重面向。在后续的讨论中,虽然也时有对这本著作的批判,但以笔者管见,这些批判都没有准确把握大塚研究的丰富内涵。比如小熊英二在《1968》中指出,大塚把“总括”的起因归于女性成员内化的消费文化,但12名死亡成员中只有4人是女性,且大塚也没有分析“总括”致死的男性成员是否出于同一逻辑。然而,大塚并未声称两性文化心态的对立是造成事件的唯一因素。并且在大塚的分析中,时代转变与性别意识的作用并非仅限于四名女性的“总括”死亡,而是形塑了森恒夫和永田洋子,正是他们两人主导了对全部12名成员的总括活动。上文已经介绍了森恒夫过早出现的御宅族式异性观特点。至于大塚对永田洋子的分析,可能还需要再补充几句,以应对另外一些批判。

在近期一次题为《从革命到“拉姆酱”》的座谈会上,评论家东浩纪将永田洋子的性格特点与其他开朗、“可爱(卡哇伊)”的女性成员区别开来。东浩纪认为永田生性认真耿直、在异性面前不善言辞。永田的文章中总是坦言自己对爱情的不了解,并会将最私人的恋爱问题直接联系上抽象的革命话语。因而东浩纪用自己常用的术语,将永田称为一位“世界系”人物。这是因为东浩纪对于“世界系”作品的定义便是,典型如同《你的名字》那样,其中刻画的私人恋爱关系,会不经由中间项(社会)地与关乎全体的“世界危机”、“人类终结”问题直接相连。永田回忆了自己在参与运动时期围绕女性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对那些驯服于父权秩序的“可爱”女性成员心怀忧虑。东浩纪因此批评大塚的研究没能察觉永田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性。然而,这同样是对大塚观点的误读,且暴露出东浩纪只会将对象纳入自身固有的思考框架,而无意真正走出去尝试理解他者。事实上,大塚的著作中花了大量篇幅分析永田特有的性格特点,而那便在于其中存在着“成功志向”对“少女志趣”的凌驾与压抑。永田成长于评论家江藤淳曾分析过的典型战后日本家庭,由一组“没出息的父亲”和“不开心的母亲”所构成。由于丈夫在社会竞争中的失败,妻子对丈夫灰心绝望,并转而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出人头地之上。永田便是在其母“不要变成你爸那样”的唠叨声中长大,被寄予厚望地送往聚集着上流子弟的私立高中就读,逐渐形成了争强好胜、不让须眉的性格。这既将她引向了激进的社会变革理念,却也同时形成她对自身意识中逐渐觉醒的女性认同之压抑。这一矛盾性格造就其在事件中的悲剧性角色,也即处处不甘人后、给“总括”的暴力程度层层加码。虽然在观念上无法认同森对女性气质的全面否定,但那种认为“好女不输男儿”的求胜意志,使永田必须表现出对“きょうさんしゅぎか”改造的积极支持,并对显露出弱态的女性成员们恨铁不成钢,因而积极参与了总括活动。

尾声

从今天这个被宣告为已然“告别革命”的时代中回望,联合赤军事件正由于其语境的陌生化而显得愈发难以理解。然而正如本文回顾的研究中所体现的那样,这其实是一场我们自己时代的事件。其悲剧性结局的当代启示,正在于我们该如何才能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认可彼此参差多态的存在方式。诚然在紧随其后来到的时代里,消费社会彻底改变了价值领域,建立起一套基于符号消费而成立的认同系统,或者说是一系列以“为信仰充值”之对象而得到区分的平行宇宙。在其中,联合赤军式的冲突似乎无需发生,各种认同观念得以相安无事地同时存在。然而事实上,这种局面所带来的是不同价值体系间割裂的加剧与对立的极化,并且会间歇性地引发类似“女权”VS“宅男”这样的认同冲突。大塚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对立早已在山岳基地中发生,只不过独裁的组织模式和缺失的女性认同话语,使冲突最终走向了“左翼战士”对“小资产阶级情调”,或者是“男性性”对“女性性”的全面压抑。

但或许认同冲突也并非什么在所难免之事。时至今日,我们或许有机会反思消费市场所塑造的认同体系,该体系总会将个体设想为先天地保有某种认同或曰偏好,而不是能够在民主的对话之中动态地形塑自身观念的存在。然而如果我们基于开放、平等与尊重的原则来重塑讨论和实践空间,或许便有可能创制出一种所有群体都能借以推进相互理解与自我反思,并推动普遍性文化变革的替代机制。

【1】(全名为“自由民主主义学生紧急行动”,是成立于2015年的学生政治团体,成员大多为各地高校的在籍大学生。SEALDs基于立宪民主主义的活动宗旨,反对安倍晋三政权违背宪法精神的信息保密以及军事化法案,并定期在首相官邸前组织抗议游行。2019年解散。)

责任编辑:伍勤

曾月亏数千万的游戏,如今因为太火爆,居然限制新玩家注册

向死而生。

文/灰信鸽

鲜有哪款游戏的长线数据,能像《最终幻想14》这般反常。

这款日式MMORPG端游诞生于2010年。在这个端游衰败的年头,它的势头却越来越猛,数据年年攀升。

前不久,《最终幻想14》(以下简称:FF14)制作人吉田直树在直播中提到,游戏全球注册玩家数已突破2300万——《FF14》成为目前玩家数最多的端游MMORPG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中的国服(盛趣代理)玩家数也占到了重要部分。

《FF14》的历史堪称传奇。

2010年上线的1.0版本,因为体验糟糕,连带着「最终幻想」IP的评价一起变差。Square Enix自然不舍得「最终幻想」这个招牌,于是死马当活马医般地邀请当时在「勇者斗恶龙」组的吉田直树来担任制作人。接手后仅一年时间,吉田制作人便掏出2.0「重生之境」救活了濒死的《FF14》。玩家与媒体纷纷给出好评。

游戏后续推出的版本也愈发出色。2019年发售的5.0版本获IGN评价:「进一步巩固了《最终幻想14》作为史上最伟大《最终幻想》游戏之一的地位。」而今年已经开启预售的6.0版本,因购买玩家太多,SE官方商店还曾出现短暂的服务器故障。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国服也曾经历过同样的毁灭与重生。

2014年《FF14》国服上线之初,预约爆棚,游戏数据却在开服后出现断崖式下滑。「开服之前激活码卖的很好,谁也没想到,数据直接腰斩再腰斩,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在线玩家数直接跌到了开服时的10%。」国服制作人丝瓜卡夫卡对葡萄君说。

盛大(现盛趣改名前的名称)上下对这一状况几乎束手无策。

负责该项目数据分析的黎湘艳,在其撰写的《数据驱动游戏运营》中对此有所提及,「上线4个月后,游戏的活跃用户仍在流失,没有稳定下来。」后续推出的各类活动,也没能有效阻止数据的下滑趋势,「哪怕是新版本带回的数据,也会在不到10天内再度下滑。」最糟糕的时候,游戏的月亏损额一度高达数千万元。

最后的通牒是在2015年下半年下来的。

包括丝瓜在内的高层与日方SE开了对接会议,双方除商量对策外,盛大内部给到建议:如果半年之内游戏数据仍然没有起色,国服将关闭。

这个状况下谁都不好受。对当时的盛大,这是公司的战略级产品,前期已经投入了相当的成本;对SE,如果《FF14》在中国关服,不仅会损失一大块潜力市场,IP的负面舆论也难以避免。

最不好过的是项目组。自数据失控腰斩后,曾前来支持的众多部门撤掉人手,部分组员也见势转岗,项目组现在的活动策划钧桓回忆,「之前公司上下百来号人一起推的项目,只剩丝瓜他们一小撮,不到10个人还在继续做。」

但就像2012年吉田直树努力救活《FF14》那样,国服也奇迹般地从绝境中走了出来。

游戏不仅在2017年营收翻正,玩家数量也已持续2个大版本大幅度增长。今年,国服即将顺利迎来它的第7个年头。项目组为避免来年6.0版本人数太多,挤爆服务器,甚至给游戏里的两个大区做了「绝育手术」。玩家开玩笑说「现在学乖了,5.0炸服后,知道提前准备了。」

回忆起国服当年的劫难,丝瓜说当时因为不断亏损,项目组已经没有任何预算,于是他决定「把所有资源都拿来服务现有玩家」。

就是这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决定,让《FF14》国服起死回生。

01 「人都没了,但必须坚持」

2014年8月25日,《FF14》国服正式上线,这款盛大倾注大量资源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注册用户数百万的成绩。

可繁荣只是一时的。那时后台便显示,游戏公测投放来的新用户留存明显比封测时低。这种状况下,后期获客成本上去,投放收紧,本就不牢靠的新进数一旦下滑,和流失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活跃用户减少只是时间问题。

早期版本

颓势最先从内部显现。公司逐步缩减项目预算,各部门也见势撤掉资源。仅8个月的时间,上百人参与的项目仅剩下数十人,就连几个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也开始转岗离开。

「刚来的时候多少能听到一些声音,大家都想往好的项目奔,谁会留在自己看不到希望的项目组嘛?」当时从外部调来的钧桓,便是来接手无人处理的客服工作——原本需要数人、每人每天成百上千条处理的客诉,冷清得只剩零星的几十条。几个月后,因为有成员转岗,他又接手了GM(游戏管理员)工作。

客服是站在一线的人,玩家流失的原因其实在这些客诉中便有所显现。

一般游戏里,找客服的玩家无外乎三种,开挂被封的,账号被盗的,过来骂街的。但《FF14》不同,90%找过来的玩家都是来问下一步该怎么操作。

「游戏开服时,玩家刚做两个任务就过来说,游戏有BUG,任务完成不了。」钧桓回忆,「一个是因为里面的奖励是N选一,你得选了之后再领。还有个任务,要求玩家佩戴5级的装备,但是当时很多玩家不知道在哪儿获取......其实卖装备的NPC就在附近,过去买一套穿上就行......诸如此类的设计,换别的游戏里,基本都是一键解决的。」

任务完成后的4选1奖励

刚上线的《FF14》就像个需要解密的单机游戏,难度很单机,操作也很单机,这就和当时国内玩家理解的网游有很大差距。

黎湘艳书中有所指地提及当年《FF14》流失严重的原因:「这款游戏并不受大众用户喜欢,甚至不被目标受众接受......在成功回访的807名流失玩家中,有43%的用户反馈:地图太复杂、任务繁琐、目标指引不清晰、任务不会做。」

内部的颓势也很快体现到游戏当中。

之后又接下活动策划工作的钧桓,做了「与GM一起挖宝」的促活活动:运营组会邀请本服在线的玩家一起挖宝,参与的玩家能获得一些小奖励。但因为严重的用户流失,许多服务器连一个8人的挖宝小队都很难组满,「一些服甚至仅剩1人在线。人都没了。」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留下来的人也还在坚持——不光是项目组,还有喜欢《FF14》的玩家。

2015年9月5日,《FF14》国服办了一周年「FANFEST」活动。天气不太好,下着小雨,活动在上海老码头的一幢二层洋房办的,参加的玩家大概有100号人。

吉田直树为那场活动特地从日本赶来。在下午的制作人演讲环节,他坐在台上,放着「还挺震撼」的宣传CG,给大家介绍3.0新版本的内容。下面的玩家们紧凑地坐在大厅,满满当当地刚好塞满整个屋子,静静地听着吉田制作人的讲解。

这是钧桓第一次参加玩家聚会。「你能感觉到,还在的玩家们真的发自心底地爱着这个游戏,那年头本可以高高在上的制作人、运营团队,走到玩家中间,大家开心地交流着。」

2015年上海一周年FANFEST

他站在最后排,望着前面玩家们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游戏肯定能成。」

02 「忽视」带来的误判

一周年举办的时候,《FF14》国服刚结束连续的数据腰斩。

对比开服峰值,当时的用户留存跌至近10%的谷底。在那之后的一年里,数据仍止不住地小规模下滑。

负面舆论也在步步紧逼。

2014年10月30日,国服把CDK典藏版中的「肥鸡坐骑」给拆了出来,标价888元放在商城里售卖,左下角还用小字标注了「原价998」。

这是一套国内免费游戏惯用的付费设计。然而惯性思维让他们都产生了误判——这套本在国内跑得轻车熟路道具付费思路,在《FF14》面前完全失灵。

项目组陷入激烈的声讨。玩家怒不可遏,把事直接捅到SE那边,信写得很重,其中一句是:「好不容易能玩国语版的《FF14》......实在接受不了这种卑劣的运营手段。」盛大当晚便将获取方式紧急修改成「在线30小时即可获得」,现在,玩家也能低门槛地在积分平台兑换「肥鸡坐骑」。

「888肥鸡」好歹是能够补救的问题,最可怕的是那些难以挽回的误判。在丝瓜的描述中,国服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产品本身。

误判几乎贯穿始末。前期的大手笔营销下去,封测内测很是火爆,「那时候我们的内测激活码是挂39元卖的,别家直接免费送。39元的作用就是设个门槛,但激活码放出不到十秒就被抢空,连公司内部也到处托人找我们要。」

游戏热度持续发酵,彼时盛大内部对《FF14》的产品评级也拉到最高。

2014年8月25日,游戏上线,这份自信推着盛大飞快开服,短时间内从3个大区30个服务器,堆至4个大区40个服务器。传统游戏运营理念就是先把用户堆上去再说,IP有保障,海外有成绩,谁都没有怀疑《FF14》的国服承接能力。即使产品玩法可能会水土不服,后续只要套上盛大跑通的本地化运营就好。

但就像没人预料到测试能如此火爆一样,《FF14》又发生了一样无法预测的断崖式数据下滑。速度之快,丝瓜他们甚至来不及砸钱去拉新补救。

2014年12月19日,项目组开放了转服功能,希望借此重新规划服务器资源。问题是在第二周显现的。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大服,大量小服务器变成鬼服。有玩家在论坛提起那场变动:「短短3天,好友栏132位活跃好友只剩3个活人,部队300多人只有7个没跑。」问题愈演愈烈。

经历这些事件后,运营出身的丝瓜开始试着不看营收,甚至不再每天盯着运营数据。

因为《FF14》太特殊了。它骨子里是正儿八经的JRPG,却在糅合美式网游的设计后,整体平衡出独特的游戏体验。它没法简单地被归类成传统MMORPG,即使放在同IP系列单机作品下对比,也算是异类。

盛大将《FF14》嚼碎了细细分析,IP是有影响力的,品类是有空间的,用户是有基础的......唯独忽视了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FF14》本身,没有关注2.0版本的特殊性,而这些恰恰是让当时国内玩家最为陌生的。在玩家尚未适应时,却硬上国内激进的运营手段,问题便被进一步激化。

后来的用户画像便佐证了这一点,「最初瞄准的IP受众,他们的最终转化率基本没法看。运营到现在,游戏里有50-60%的玩家,《FF14》是他们玩过的第一款『最终幻想』游戏,甚至当中还有不少是第一次玩MMORPG。」丝瓜说。

《FF14》开测后不久,盛大员工大会的提问环节上,有员工直接在所有人面前向高层提问,「FF14已经失败了,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引进其他大作产品?」丝瓜就坐在下面,一时低头无言,他没想到内部其他人这么快就对游戏盖棺定论。

回到组里,他脑子里反复出现的只有三个问题:《FF14》要怎么活下来?什么才是适合这款游戏的内容?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运营?

03 活下去

用户流失最严重时,《FF14》的月净亏损额能高达上千万元。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

丝瓜在内的高层与日方来回沟通。双方最终敲定下来,国服短期内不会关服,继续撑着,日方需要快速拿出合服工具,来降低国服的服务器成本,缓解盛大的支出负担。另一方面,盛大内部也提出建议:再观望半年,如果半年内数据仍无起色,那么将会考虑关闭《FF14》国服。

最后的通牒止步于高层会议。钧桓回忆,其实大家都能感受到董事会肯定是不满的,「不过沈总可能扛了董事会(的压力),丝瓜又扛着沈总的,到我们下面这帮人几乎都感受不到上头的施压。大家更多是好好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宽裕的空间让钧桓甚至有了莫名的自信,他说那时他自己定了个目标,想重新把游戏在线人数做回开服时的状态,「最好再翻个倍。」

这种毫无道理的自信,在那时看来更像是挣扎。难题不会因为挣扎而消失。

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合服。问题是琐碎的,例如合服无法迁移玩家的房产,本就脆弱的部队也要被拆开。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合服工具上。

「那个工具的效率非常低,1分钟就转1个账号。毕竟日方以前没做过这类东西。」钧桓回忆,「我们也想把所有数据转走,但低效率下必须得做取舍,所以当时做了个挺艰难的决定:优先保障核心玩家的体验。没满级的账号暂存3个月,我们只转满级50级的账号。」

2015年9月25日,项目组宣布开启合服计划。之前的4大区40个服务器,将在11月13日统合成4大区7个服务器。当日,合服持续了10几个小时,房屋被拆,部队被拆,玩家们收拾细软流离失所。《FF14》中毁灭1.0版本的灾难叫「第七灵灾」,玩家称那场合服为「第八灵灾」。

事后有人统计,当时国服总角色数约为137.7万,而拥有满级职业角色的账号数量为71876个。换句话说,当时的活跃玩家数仅占总量的5.2%。数据跌倒了最低谷。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玩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钧桓觉得「要是回到2015年再去做那个决策,(我们)还是会做一样的事,大家不希望它以那样的方式死掉。」

在「合服灵灾」结束半年后,丝瓜他们又陆续在不损害玩家的前提下,合并大区,开发组也引入「跨服招募」的功能,让本散布于各个服务器的玩家,能与同处一个大区的其他玩家聊天匹配。

项目组的运营方式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官方微博和玩家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丝瓜干脆自己开了个号下场,接受玩家的指责,也与玩家天南地北地聊,「像朋友一样」事无巨细地给玩家交代此后项目组要做的所有事情。

「从那时候开始,拂晓组真的给到一直支持《FF14》的老玩家们很多回应,做成了很多的事情。」有老玩家事后回忆。

丝瓜他们还将项目组的名称改成「拂晓组」——名字来自游戏内玩家们的归属组织「拂晓血盟」。一系列举措对外传递出明确信号:重视现有玩家。

希望是缓慢出现的。长达近2年的小规模数据下滑终于止住,人数不多,但起码证明游戏是能留住人的。

「单看那两个月其实也没啥起伏,但一旦拉长了看,你能隐约看到3.4-3.5版本冒上去一点点。」那时的钧桓也刚接触到核心数据,他拉出2-3年的数据做了对比,更加坚信《FF14》活了过来。

这个微小的数据抬头,让盛大高层撤掉了关服的决定。

4.0版本的主题曲叫《Revolutions》(革命)

2017年9月26日,游戏4.0版本上线,它对国服来说意义非凡。游戏逐步优化了此前许多反网游常识的设计,操作变得更加人性化,剧情也走向小高潮——此前漫长的2.0几乎都是铺垫。

拂晓组此前「服务核心用户」的策略起了作用。从3.4版本开始,老玩家持续对外的口碑传播让游戏在4.0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用户新增。最重要的是,长达3年的亏损终于结束,《FF14》国服首次迎来了营收翻正。

拂晓组难得好好庆祝了一下,拿到了久违的奖金。但所有人心底里更开心的是,《FF14》国服活了下来。

04 服务核心用户

上海夏天到晚上7点多时,窗外几乎黑尽,丝瓜起身准备做宣传5.45版本的直播活动——每次上线新版本前都会有这样的环节。

直播的房间在办公室最里面,需要穿过狭窄的过道,进门处堆放着一些杂物,屋子怎么看都像是用仓库改造的,里头稍微宽敞一些的地方用一张巨大的《FF14》5.0海报当作背景板。

这是丝瓜做了7年,第63回的直播节目。可他在镜头前仍有些青涩,说话时十指交叉,和观众交流时身子忍不住地向前倾斜,笑眯眯地看着弹幕,好像这些玩家真站在他面前一样。

一些老玩家会感慨丝瓜在直播中的变化。

《FF14》国服最早的直播活动可以追溯到2014年9月29日,这场Live在独立的直播间中录制,那时丝瓜一头干练的短发,带有一些权威感地介绍着2.2版本的活动内容。

而在2016年的第二十三场直播中,独立的直播背景变成了偌大的办公室,不时能看见其他员工埋头加班,远处挂着Love Live的角色背景板。有次丝瓜和豆油油(与丝瓜一起直播的运营)正做着直播,保洁阿姨从远处路过打扫卫生,冷不防「嘣」地一声关上办公室的微波炉。正与玩家闲聊的二人吓了一跳。

丝瓜变得爱「闲聊」起来。他会在直播间或者微博上和玩家聊天,「掏心窝的那种」,时而介绍版本,时而回应玩家质疑的负面舆论,毕业季时还给过应届生入行建议。

准备《FF14》国服五周年「FANFEST」期间,他没像正经市场那样做宣发推广,而是一五一十地给老玩家们做报告,办这样一场活动会有哪些步骤,甚至具体去解释为什么大家入场时的手环颜色有所不同。「我希望能和玩家保持一个沟通,让大家知道我们很重视他们。」丝瓜说。

此前《FF14》受攻击的回应

起初这么做不是因为觉悟多高,主要还是没钱。

高层尽管相信《FF14》还有机会,不再关服,可削减开支是必然,「当时我们手头的资源非常有限,要是继续拉新导量,可能会让我们赚一波钱,但这就是在弄死《FF14》。我们不想这样。」丝瓜告诉葡萄君。

他们抛掉以前的思路,借鉴吉田制作人他们在海外的做法,重新制定出一套拂晓组的运营策略:一是所有资源仅服务于现有玩家,二是所有内容都向现有玩家坦诚。「运营这东西要是脱离游戏和玩家,你把它当作随处可以套用的东西,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在那之后,他们围绕那批留下来的玩家做了能做的一切。游戏内,一切道具都会放在可完成任务当中,只要玩家稍微花点时间基本都能拿到;付费模式配合《FF14》「想玩就玩」的体验设计,国服一直保留着点月卡双行的时长购买。

游戏外,玩家想要日本那边的《FF14》手办,丝瓜就和日方谈下周边销售,没多的预算,就拂晓组上下一齐打包给玩家寄周边;海外玩家每个大版本都有一次「FANFEST」的粉丝节活动,国内玩家也得有,哪怕是2015年只有100人的小会,他们也还是把吉田直树请了过来。

某种意义而言,拂晓组是参考了吉田制作人为玩家做游戏的思路,来为《FF14》在国内做运营。简单来说,它不是一味地满足玩家要求,而是设计出一种能让玩家得到满足的体验。

线下活动排队就是一个案例。起初,拂晓组做线下活动按着传统思路来,玩家为了玩到想玩的内容,得一个个排队体验,有时一排就是一天。后来他们参考日本的预约券制,修改了排队规则:玩家可以线上报名,提前预约来体验这个展位的具体时间,到点拿着预约券直接过来玩就成,还能拿到纪念品。

这是一种类似「寿司店」的逻辑。「日本很多寿司店不会开分店,每天也只会招揽固定数量的食客。宁愿舍弃量,也要保证质。即使很多人说吃不到,要排队,但店家也要保证坐在店里的顾客有很好的就餐体验。」丝瓜解释。

这种体验并不好拿捏。2019年《FF14》5.0正式上线。国服无限制地引入新玩家,让服务器压力激增。最严重时,单服务器登陆上线有超8000人排队,玩家需要排队超10小时才能进入游戏。

问题出在服务器结构和容量上。SE为了保证服务器稳定运行,《FF14》的服务器不会将所有玩家一下子全部导进去,而是慢慢一个个地放进去。大量排队不仅会给服务器带来巨大压力,可能出现数据丢包的情况,而且在线容量一旦达到上限,服务器将无法塞进任何玩家,后面排队玩家只能等到里面的人下线后才能进去。

最终,拂晓组还是做出了对服务器做拆区的决定。即使会再一次让许多玩家经历2015年合服时的灾难,甚至出现流失,他们还是判断服务器过载所引发的长期排队体验,会更加严重。

2019年的拆服也引发了严重的负面舆论

前不久为迎接6.0,拂晓组给2个大区做了「绝育」,不再让新玩家进来。一些其他项目组的同事听闻跑来打听,怎么会有不让玩家进来的操作,「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5.0的服务器爆炸,我们肯定不希望再发生一次这种事情。你每多一个玩家,数据是好看了,可那些一直在里面的玩家怎么办?」丝瓜说。

现在筹备新版本是丝瓜和拂晓组主要在忙的工作。本地化和年底的线上「FANFEST」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情是稳定住6.0玩家的回流与新进。

《FF14》本身的回流就很恐怖。每个大版本会有当时活跃用户数量40-50%量级的回流,丝瓜他们预计这一次的增长会更高。而且6.0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版本,它是《FF14》自2.0开始以来一个完整故事的完结。

时隔7年,丝瓜觉得他们现在敢有些野心。拂晓组想趁着6.0高规格的游戏内容,拉来更多玩家体验这款游戏,理想的话,最好达到2014年时百万玩家的峰值数据,「但这些玩家的厚度肯定与7年前不同了......肯定不一样了。」

05 继续前进

一个说法是,「游戏运营」是整个行业门槛最低,也是上限最高的岗位。丝瓜对「游戏运营」的定义又有些不同。他认为「运营」应该分拆成两个部分:「运行」和「营销」。前者是给游戏找到营收数据的底线,后者是突破品牌影响力的上限。

此时再回头来看,丝瓜顶着「国服制作人」Title,做的工作不是将游戏本身改造得多么本地化,而是将「最终幻想14」的品牌本身当作一个产品来做。无论是「不做激进的国服本地化处理」,还是「服务好现有用户」,二者都留出空间让拂晓组建立起与产品调性相同的运营策略。

《FF14》国服的重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运营匹配了产品调性,《FF14》本身也在不断优化玩家在游戏中的体验——即使到了5.0,吉田直树仍在调整2.0时期设计的操作系统。

产品与运营互相匹配的同时,双方也在一齐寻找核心玩家们最舒适的体验区间在什么地方。对《FF14》的产品与运营来说,所谓上限,就是寻找到与当下玩家对话的语言。

二者相辅相成,又如此相似,哪怕是重生的故事都有重复走一遭的意味。

2013年,《FF14》2.0「重生之境」日本准备上线,吉田直树正赶往发布会会场,电车上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走过来,悄声问他:「您是吉田先生吧......真的祝贺2.0发售!我是《FF14》的玩家!」

2017年,《FF14》4.0「红莲之狂潮」国服正式上线,丝瓜正前往广州漫展的游戏活动,地铁上一个玩家认出了他,走过来悄声说:「丝瓜?赶紧回去搞搞你们的服务器!」

多年以后,吉田直树准备用6.0为《FF14》光之战士的第一段冒险故事画一个句号,而丝瓜准备借6.0为国服自2014年以来漫长的挣扎画一个句号。

钧桓到现在都清晰记得2019年国服5.0时举办的5周年「FANFEST」。

那场活动遇上了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台风,大家都担心活动会出岔子,结果6000名玩家依然从各地赶来,活动也如约举办。

丝瓜在台上问「2015年来的那100个玩家还在吗?」台下近百人举起了手——三周年时他们也在场。

晚上是大家最期待的「蛮神音乐会」。夜幕降临,钧桓摸黑巡查着,走到观众席时,远远望去,上千名玩家手里摇动着荧光棒,而舞台中央回响着《FF14》的音乐,他恍惚地站在玩家中间,与大家一起静静地享受着。钧桓说那一刻感觉「无憾了。」

游戏葡萄招聘产业记者/内容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详情

上海人才战|成都人才战|白夜极光

摩尔庄园发行|二次元美术内卷|防沉迷困局

二次元抽卡|中国做不出赛马娘|自研困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