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陈桥输入法(十大最常用的输入法推荐,你经常用哪个?)
智能陈桥输入法文章列表:
十大最常用的输入法推荐,你经常用哪个?
经历了多次发展与变化的拼音输入法,现以其易用、协作性强、智能联想让打字更容易,一直深受国内用户欢迎。每一款拼音输入法甚至都有自己独特创新的功能,吸引不同的用户。
搜狗拼音输入法(简称搜狗输入法、搜狗拼音)是一款汉字拼音输入法软件,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拼音输入法之一。搜狗输入法下载官方宣称这款输入法是当前网上最流行、用户好评率最高、功能最强大的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为国内现今主流汉字拼音输入法之一,奉行永久免费的原则。
百度输入法是百度推出的智能拼音输入法,支持全拼、简拼和中英文混拼三种模式,支持所有微软系统,百度输入法的先天优势就是借助百度自身的搜索技术,可以最准确的找到互联网的流行词汇,相信不久之后它的词库将是最精准的输入法。
QQ拼音输入法是由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汉语拼音输入法软件,与搜狗拼音、谷歌拼音、智能ABC等同为主流的输入法。qq拼音支持全拼、简拼、双拼三种基本的拼音输入模式。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2012年8月16日低调推出了“英库拼音输入法”的Beta测试版。英库拼音输入法可在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桌面模式中使用(32/64位)。2013年4月8日,微软宣布将英库输入法更名为bing输入法,加入bing大家庭,并正式发布。
阿里巴巴推出的拼音输入法,主要特性:从互联网海量数据中提炼丰富词汇,云计算输入提供更多候选,输入准确率大幅提升;自动发现电脑上的输入法用户词库,输入习惯平滑迁移到阿里云PC输入法;登录阿里云帐号进行同步,用户词库永不丢失;提供多套炫彩皮肤,华丽轮盘轻松进行选择。
华宇拼音输入法是一款免费的老牌国产智能拼音输入法。提供全拼和双拼功能,并可以使用拼音的不完整输入。原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紫光拼音输入法。
谷歌拼音输入法是集丰富的互联网词汇,选词准确率高,支持一键搜索于一体的输入法,可以根据用户在使用时表现出来的输入习惯,谷歌输入法主动为用户下载最合用户输入习惯的语言模型。
拼音加加输入法是智能、流畅的加加输入法是拼音输入法中的最经典作品之一。本版本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精心研发:在继承了加加输入法智能、流畅的输入特点基础之上,采用新发明的智能算法,使之成为更“聪明”的拼音输入法。同时,兼顾到视觉的需求,加加输入法全新设计了换肤功能,使之更加美丽、个性。让您在打字时,充分享受输入的乐趣!
陈桥拼音是建立在智能陈桥汉字输入平台上的拼音输入法,她继承了智能陈桥的全部智能处理技术,并进一步创新了拼音下的陈桥语句技术、输入法的文章库技术等核心技术,这些申请了专利的核心技术奠定了陈桥拼音的独特技术。
智能ABC输入法又称标准输入法,是中文Windows3.2和Windows95/98中自带的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它简单易学,快速灵活。
制作自己的QQ五笔输入法词库
刚开始接触电脑,还是DOS系统,WPS编辑文章,输入法自然就选择了"王码五笔"。后历经"万能输入法""陈桥五笔""搜狗五笔",最终定档在"QQ五笔"。
懂五笔的自然明白,在专业工作领域,五笔输入重码少,准确性高,别字基本不会有(除非码记错了),生僻字,不会读也能打上屏。因工作需要,常要学习古文,一些词组是输入法词库里不存在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制作自己专属五笔词库的想法。各五笔输入法都有自定义词组添加入词库的方法,如个别不多的词组随输随加没啥问题,但大批量的词组添加,还是用:"复制"→"造词"→"确定",就太慢了。
下面介绍一种批量添加QQ五笔词库的方法,用到的辅助软件有:Excel、Word、词组批量添加五笔编码 2.0 。前两个大家都有,第三个网上搜索下。
需要用到的软件之一
制作QQ五笔词库思路:
QQ五笔可导入".TXT"文件添加词组,内容格式是:五笔编码 空格 汉字,如"emao 爱岗敬业",回车,第二个同格式词组。故最终我们的目的是制作出一个如上格式的文本文档。
步骤:
1.找一篇文章,如我找的《腾王阁序》,我截取一部分: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2.将上面的文字复制粘贴到新建的Word文档中,另存为.txt文档。这是为了避免直接新建文本文档后导入Excel时出现乱码。
3.新建Excel文档,在"数据"→"从文本"导入刚才的.TXT文本文档。
点击"加载"后导入。
4.复制A2、A3到到B1、B2,删除A列。
5.用替换的方法,将文中所有标点符号换为"空格"。
6.选中A列,选项卡"数据"→"分列",再"下一步"。
7.注意"分隔符号"选择上"空格",再"下一步""完成":
8.选中所有文字行,选择性"只保留文本"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只保留文本")到一个新建的Word文档中。
9.在Word中,用替换的方法,将空格替换为"段落标记",并另存为.txt文档。可打开此文档,适当调整格式,使每行一个词组,"保存""关闭"。
可手工“回车”把长句变为短词组
10.运行下载的"词组批量添加五笔编码"软件,"为词组批量编码","浏览",导入编辑好的.txt文档,然后点选"编码",完成后关闭软件。注:编码后的文件与导入的文件在同一路径。
11.用同样的方法,在Excel中导入编码好的文本文档,把除A1以外的内容复制粘贴到B列。
12.在C1单元格输入公式:
=RIGHT(B1,2*LEN(B1)-LENB(B1))
在D1单元格输入公式:
=LEFT(B1,LENB(B1)-LEN(B1))
这就将文字与字母分开了,然后分别双击C1、D1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填充公式。
13.在E1单元格输入公式:
=C1&" "&D1
双击E1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填充公式。
14.复制E列数据,按"只保留文本"方式粘贴到新建的Word文档,并"另存为"文本文档。
至此,得到QQ输入法自定义词库的文本文档!
15.打开QQ输入法,"设置"→"词库"→"用户词库"→"导入文本词库",导入刚才制作的词库文本文档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为说明制作过程,可以在第9步,将词组分得再短些,而不是一句一个词组。
好,QQ五笔输入法自定义词库制作方法就介绍到这。限于水平,方法有点繁琐,若条友有更简洁的办法请分享之。
最后补充说明的是,我用Win10系统1909版,曾有段时间,QQ五笔在Excel单元格输入时出现第一个汉字变空格的错误,升级系统补丁后,此问题解决。在错误期间,用系统自带的五笔输入法,把系统五笔的词库替换为:QQ五笔系统词库 自定义词库,也很好用。
如有需要,我以后介绍。
被扭曲的精神思想:中国古代荒谬的避讳制度
乾隆四十三年秋(1778),江苏南通,乌云低垂,阴风凄凄,即将被处斩的徐食田,徐食书兄弟二人,并未能“食田”、“食书”,反因无赖讹诈不成,举报其祖父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悖逆词言”,给徐家带来灭顶之灾。
满门16岁以上男子被判处斩,15岁及以下女子永为旗人奴婢,祖父徐述夔、父亲徐怀祖即便已故去入土,亦掘开棺木,锉碎尸骨,首级留下,挂城门示众,审理此案的部分官员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
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的避讳制度,终于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顶峰。一张由文字织成的大网,在满清庞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下,扑向中原大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等到的是凌迟,立斩,弃市,寸磔,头颅高挂艳阳楼顶。
01
—
避讳现象
现代人类学的调查研究表明,避讳的习俗曾经广泛的存在于世界各大洲一百多个原始部族之中。比如以狼为图腾的蒙古布里亚特人把狼称为“天狗”,鄂伦春族人以熊为图腾,不会在语言生活中直呼“熊”,而是尊称“雅亚”(祖父)、“太贴”(祖母)或“阿玛哈”(舅舅)。西方《圣经》里也有类似记载,“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信徒在读经时,遇到耶和华名的,用“主”来代替。非洲和美洲一些原始部落也都曾出现人名避讳习俗的记载。
这些都表明避讳是全人类各民族所共有的习俗现象,但是像中国这样持续时间至数千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严,变化之复杂,对整 个社会影响之深,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尤其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将其发展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对避讳有一段精准定义:“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比如东汉光武帝名“秀”,时人就讳“秀”为“茂”,“秀才”改称“茂才”。唐肃宗痛恨安禄山,避讳“安”字,全国凡是带“安”字的地方均改名,比如宝安改为东莞,安定郡改为保定,同安县改为桐城。诗圣杜甫父名杜闲,母名海棠,他流传下来的一千多首诗,无一首写海棠,无一首有“闲”字。《水浒传》武大郎卖的“炊饼”是蒸出来的,本叫“蒸饼”,因宋仁宗赵(zhen)之名,祯(zhen)与蒸(zheng)发音相近, “蒸饼”便改称“炊饼”(避嫌名,类似现在的近音字、同音字合称)。明朝人痛恨蒙元,便改“元来、元籍、元任”为“原来、原籍、原任”,沿用至今。
02
—
避讳的历史
王国维曾在《殷周制度论》中说道:“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不论是宗庙,立子立嫡,同姓不婚均开始于周朝,避讳同样如此。
避讳之俗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究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原始部落时期,英国人类学家佛雷泽在《金枝》中写道:“许多未开化的民族把自己的名字看做自身生命的重要部分,从而极力隐讳自己的真名,惧怕被不怀好意的人知道后用来伤害自己 ”周以前,避讳的习俗更多是人与鬼魂神灵之间的巫术关系,原始人类将“名字”看作身体的一部分,避讳则是为了防止他人“画个圈圈诅咒”伤害自己。
到了周代,避讳作为一项礼制得到确认,并设立专门管理避讳的官员。此时的避讳相比前代已彻底变了模样。自此以后,避讳反映的是臣民与君主或者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尊卑关系,它的本质是权威崇拜,并且融入政治体系当中。避讳不再是一种巫术禁忌,也不再是一般的社会习俗。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续朝代都称他为暴秦,嘴上喊着不要,大呼秦法严苛。身体却很诚实,皇帝们不约而同的使用秦制,虽偶有分封之法出现,最终仍未脱离秦制的框架。独断专制的秦始皇在避讳中看到了皇帝独享的威严,避讳制度保留下来。
秦始皇名嬴政,“政”通“正”(一说始皇名“正”),改正月为端月,“端正法度”为“端直法度”。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名子楚,所以讳“楚”,遇“楚”则称为“荆”。这种皇帝及父祖的名字的避讳,被称为国讳,其治下臣民都必须遵守。
秦灭,楚汉相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成功吃鸡建立汉朝。东西两汉均以“义训”(同义字)代替帝王的名字,这个同义字称为“讳训”。比如汉高祖名邦,汉代文书中的“邦”字,就用“国”字代替,《论语·微子》中有“何必去父母之邦”,汉时所刻的石经残碑上都是“何必去父母之国”。
汉武帝“彻”字以“通”字替换,遇到“雉”字均以“野鸡”代替(吕后吕雉)。司马迁著《史记》遇帝王名讳都进行了改字处理,如《史记》引用《尚书》中“恒雨若”、“恒寒若”等语,将“恒”改为“常”,这是避汉文帝刘恒名讳。
避嫌名现象在汉代也开始出现,避讳的范围甚至逐步扩大到皇族和外戚。《水浒传》中的“梁山”原名“良山”,避光武帝刘秀叔父刘良的名讳而改。
东汉大将马援曾寄信给侄子说: “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也”对于父辈之名,耳朵听到都不可以。司马朗九岁时,“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客谢之”。这种子孙不能直呼或者写出父祖之名,与人交往中不能直呼或者写出别人父母祖先名字的习俗叫做家讳(也称私讳),家讳在汉时渐渐兴起。
家讳这一现象到了晋时逐渐广泛,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速度目不暇接,皇权衰落。皇族与世家大族共掌朝政,家讳成为士人社交活动中的必备礼仪, 否则会被时人耻笑。太保王弘深谙世家大族的谱系,在宴席上“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宾主尽欢,被世人传为美谈。
六朝时,很多士族家底雄厚,其权势可与朝廷叫板,他们的家讳也随之水涨船高。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王氏是与皇族司马氏共天下的大族,东晋避其父王会之讳,将“会稽”改称“郐稽”。后来恒温手握兵权,行废立之事,恒温父名恒彝,避其父之讳,将“夷水”改称“蛮水”,可见避讳的主体是随着权力重心转移而变化的。
隋唐时对于避讳的规定日趋严格,并通过法律确立对犯讳的惩罚。唐建立初期,对避讳的要求尚不严苛,唐太宗李世民还大度表示遵循《礼记》中 “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的习俗,不讳嫌名即大家不用避讳同音近音字。二名不偏讳,如孔子母亲名“征在”,只要不是征在二字连用,单独用“征”或者”在”均无问题,所以当时大臣名字中有“世”的,都不需要改名避讳,朝廷六部还有个“民部”。
“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 字不连 续 者,并不须讳”。(李世民)
但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在此时产生了奇妙的闭环,唐高宗李治认为自己父皇不避讳,身位人子,不能真跟他老子客气,不避讳那就是不孝,自此朝廷六部中的民部改为户部,观世音改称观音等等。 高宗之后,唐代避讳渐趋森严,避讳由礼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将避讳的相关规定写进了法律当中。
《唐律疏议》有条例是对如何避讳、犯讳如何处罚做了具体规定,如对犯了国讳者,规定: “诸 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十八,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对犯家讳者,《名例篇》规定,“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 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即子、孙不得担任有父祖名讳的官职。
虽然从法律的规定而言,主要指的是音同字同的讳,但在实际应用时,避讳的范围却被不断扩大,逐渐包括了嫌名(同音字)。如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其父名李晋肃,因“晋”与“进”同音,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无缘仕途。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李贺抱不平,专门写了篇《讳辩》批驳此类避讳的荒谬性,“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父亲姓名中有“晋”字不能考进士,那父名中有“仁”字,儿子是不是连人都不能当了。
唐代还“开创性”的发明了缺笔的办法来应对书写中遇到的避讳字,即缺写原字的最后一笔或两笔,以示回避。
唐末,皇权旁落,藩镇势力大涨,部分地方官吏开始要求下属、百姓避其家讳。避讳的礼仪逐渐从上层慢慢开始向中下层流传,由一种强制性的规定渐变为百姓自觉的遵守。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终结后周,建立宋朝。宋代由礼部太常寺负责避讳之事,老赵家对“嫌名”的避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避讳制度在两宋时期登峰造极。
赵匡胤建国半个月不到,龙椅还没热乎呢,亲自给弟弟高梁河车神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没多久又下令把天下郡县山川地名犯讳的都给改了,比如匡庐山改为庐山,除了讳“匡”“胤”二字,还有筐、框、引、廴等三十七个嫌名字也得避讳。
这还没完,当年九月赵匡胤又追尊自己的四位祖宗高祖赵眺、曾祖赵珽、祖赵敬、父赵弘为皇帝,上庙号,这几位祖宗的名字就是庙讳,也在避讳之列。比如祖赵敬,庙号翼祖,讳“敬”,姓敬的人改姓恭。
车神赵光义即位后,发挥他哥哥的老传统,先给自己弟弟赵光美改名赵廷美。后面真宗赵恒即位更上一层楼,此前宋太祖赵匡胤给他们老赵家抬了四位祖宗当皇帝进宗庙,大孝子真宗觉得还是不够威风,竟然又给他们赵家虚构了一位始祖,名玄朗,还上了一个尊号“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且贴心的给这位虚构的祖宗配了媳妇“天元大圣后”。
为了避这个不存在的圣祖赵玄朗的庙讳,嫌名避讳字又多了四十个。比如玄武改为真武,房玄龄改为房元龄,宋代名将杨延朗改称杨延昭。至宋仁宗时期又下诏规定: “凡府号、官称犯父祖名而非嫌名及二名者,不以官品高下,并听回避。”
因官名犯讳而不作官的情况,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发行为成为朝廷规定的强制行为,也可见士人对避讳的讲究和重视,以及对于这种所谓“孝道”的维护。宋徽宗时期则开始避圣人名讳,将龚丘县改为龚县,以避孔子讳。
公元1127年,江山沦陷,百姓丧亡,徽钦北狩,宋室南渡。和平精英·海贼王·完颜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帝(宋高宗赵构)。赵构在位期间,共为自己设置了五十五个嫌名避讳字,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七龙珠孙悟空的界王拳翻五十五倍,战斗数值是真实提升了的,但高宗赵构或许以为这五十五个嫌名避讳字会给他带来五十五倍的尊崇,实则只有五十五倍的荒谬。
家国沦丧,不思收复国土,却沉迷于整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来给自己的皇位镀金。 处于权力顶端的人物已经是这种货色了,其整个朝廷的志向则不问可知,无愧于“大怂”称号。
崖山之后宋亡,蒙元入主中原。元代因蒙古语没有声调的区别,因而在避讳方面,不怎么重视。虽存在避讳制度,但实际中并未严格执行,在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相对宽松。
明代除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总体而言避讳较为疏略。明朝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道:“惟避讳一事,古今最重而本朝最轻”。
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名字的御讳,庙讳一类并不是很看重,反而对年少时家贫而出家为僧这段经历深以为耻,非常忌讳别人说“光”“秃”“僧” 类以及与此有关的字眼。
某年,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上《正旦贺表》,类似于今天送亲朋好友的贺卡,不过这个是呈送皇帝的。贺表中有 “睿性生知”,“生”与“僧”发音相近,犯忌斩之。朱元璋过生日,有人上《万寿贺表》,其中有一句“体乾法坤,藻饰太平”本是一些歌功颂德的话,朱元璋阅后,认为“法坤”音“发髡”,“藻饰太平”音近似“早失太平”,犯忌斩之,类似例子不胜枚举。皆是某某上贺表,或谢恩诗词一类,朱元璋阅之,大怒,犯忌斩之。
这种贺表一般都是新年或者生辰一类。不上贺表吧,那是大不敬,没将老朱放在眼里。上了贺表又怕稍不注意犯忌被斩。好在朱元璋后来收了此番神通,亲自出手作了一份贺表颁布天下,以后大家遇到庆贺谢恩都使用这套模板。
朱元璋此番“思维联想意识流”操弄文字的神通,自此在明朝绝迹。直到崇祯煤山上吊,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满人又将这一大杀器重新祭起来,更上一层楼。乾隆则是其中翘楚,其操作神出鬼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又法力无边。
为了统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满清统治者深入研读汉族文化,对避讳的严格,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传统的什么御讳、庙讳、圣讳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虏”、“贼”、“夷狄”、“戎”、“胡”之类的字样统统都在避讳之列,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对于这类字全部进行删改,并且极为忌讳“华夷之辩”的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对犯讳的事情一般也就把当事人抓来斩了,满清则嫌不够,往往会掀起大狱,抄家灭门,株连甚广。如康熙朝的“《明史》案”,除主犯被剖棺戮尸外,其余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买书的、卖书的、印刷的等皆被治罪。乾隆时,江南举人王锡侯编纂了一部名为《字贯》的字书,被仇人告发后,乾隆帝认为《字贯》凡例中没有对孔子、康熙、雍 正、乾隆进行避讳,属于大逆不道。
王锡侯满门尽被押解上京,斩首示众。相比清以前朝代,偶有因文字诗词遭祸的,基本都是文人士大夫一类统治阶级的中上层人员。满清则不然,纵观满清一百六十多起起文字狱牵扯人员,上至官员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连精神错乱的疯子都未放过,此等高压统治之下,人人自危。清帝溥仪退位,民国成立,避讳制度方才废除。
03
—
避讳制度下的荒谬
乔治奥威尔《1984》中有一段主角温斯顿与赛麦谈论“新话”,赛麦是负责大洋国编纂新词典的语言学家。他兴致勃勃的告诉温斯顿,“新话”中没有多词一义,有“好”这个词,“精彩”、“美妙”等词则删掉,想表达“好”的程度,则只用说“双倍好”、“加倍好”等,并且有了“好”就不需要“坏”这个词,只需要说“不好”或“双倍不好”就行了。语言学家赛麦最后对主角温斯顿说的话,道出了文字简化与控制的本质
“你难道不明白,新话的全部目的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义都被消除忘掉。”
这段关于文字“新话”的描绘看似荒谬不堪、恐怖绝伦,却曾真切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现实历史往往比小说更加魔幻这句话从不过时。
原始社会的人类认为,对敌人的名字施加巫术,就可以杀死或者伤害敌人。古代对这种法术一般称为厌(ya)胜之术,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中经常有此类巫术的影子,最出名的莫过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父子相残。
文学作品《西游记》对此也有体现,银角大王拿着紫金葫芦大喊孙行者,孙悟空被收入葫芦。早年娱乐圈类似扎小人的新闻不绝于耳,前段时间足球圈姆巴佩博格巴之间的非洲巫术对轰也是精彩纷呈。
这些“法术”大概都没什么实际效果,但也可以看出,避讳习俗是人类免除被伤害,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
如果说处于原始时期的避讳习俗限于人类对 “名实”认知错误联系,但还具有人类历史发展的合理性。那么统治者将避讳纳入礼制,背靠专制皇权进而写入法律,避讳便开始焕发第二春蓬勃发展,扭曲人们的精神、文化和行为。
五代时期五朝为相的冯道,字可道。一日,冯道让一个门客给他讲《道德经》,《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心想,这个“道”字是触犯冯道本人名讳的,于是便改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一时之间,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宋朝有一个大臣叫钱良臣,他儿子既聪慧又孝顺。每当读书的时候,儿子遇到“良臣”二字,便改读成“爹爹”。一天,他读《孟子》,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之句,便在父亲面前大声念道: “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
这些讳例或还可当做调剂的笑话来听一听,可当避讳制度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它不但带了血,还要践踏你的尊严。
以科举为例,考生在书写试卷时要避国讳圣讳,主考官的名字也要避讳,否则便有黜落风险。唐代一考官名高锴,一士子父名“皋”(gao)与“高”同音,高锴便对士子说,你父亲的名讳是“皋”(gao)字,你到我这里来应考,我给你及第,我会一辈子难堪,士子只好打道回府。
唐朝礼部侍郎崔殷梦掌贡举,吏部尚书归仁晦为其弟弟请托数次,扔被崔殷梦拒绝,原来崔殷梦之父名龟从,自己的姓“归”字触犯了他父亲“龟”字。只要他当考官,姓归的就永无出头之日。
为了避帝王之讳,人们有时还得改自己的姓和名。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与契丹主 “恨会面之晚,因论父子之义”,前面追着契丹人当儿子卖了燕云十六州,后脚就让国内百姓避讳自己的名。姓敬的人改姓“文”或者“苟”,姓“唐”的改姓“陶”。吴越国国主钱镠(liu),“镠”与“刘”同音,治下姓刘的改姓金。闽国国主王审知,“沈”与“审”同音,沈姓改姓尤。
古代人对姓和名是非常看重的,姓名中包含着个人的宗族,出身,等级地位,还有个人相貌或志向特征。面对国讳而改姓改名,这里面除了皇帝的尊严,我们看不到其他人的一点人格尊严。
清代因文字狱避讳而株连死去无数人,其他朝代因避讳而丢掉性命的人也是不知凡几。
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符生是个独眼龙因此避讳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 偏 、只等字眼。有一次,他叫太医令程延问及用药相关,程延回答 ‘ 虽小小不具,自可堪用” 。“不具”二字犯大忌,符生勃然大怒 ,先将程延的双眼凿出,再将他杀死 。
南宋时有个名将叫赵范,有个艺妓来投靠他。赵范问她来干什么,她回答:“因求一碗饭,方才到此 。”赵范因为她不仅触犯了自己的名,而且还触犯了父亲赵方的名,一怒之下,竟喝令部下把她推出去斩首了。
04
—
避讳制度的影响
孔融曾言“尊卑有序,以讳为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避讳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还成为了社会生活中都要遵循的伦理规范。
以伦理道德的方式对人的思想意识进行指导,整个天下以皇权为尊,公讳的背后是皇帝的无上权威。“尊卑有序”就是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规划等级关系。
由语言规范到心理暗示,都是再让人潜意识接受封建思想的等级精神。避讳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一个个体之上需要敬畏的对象和他手中的权力。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言:“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即权力”。而中国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以宗法为基础,宗法人伦关系以避讳来规范,政治权力的强化和维护也借重避讳。
皇权至上、人治思想、官本位、专制主义、宗法关系相辅相成,避讳中的这些官讳、国讳、圣讳、家讳则是在这种生态环境孕育出的一种权力话语。
而这权力一旦得到确认,便将它的触手伸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避讳制度背靠封建专制皇权,不但将影响力由上至下扩展至整个社会礼仪,社交,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跨越时间的维度绵延至今。
王建在《中国避讳史》说:“在漫长的岁月里,避讳的发展完成了由文化异化为反文化的过程”。避讳作为一种文化,其本身却又是反文化的存在。因避讳帝王名讳而被篡改的历史典籍,几乎随处可见 。
封建帝王又常常以文字犯禁为由,残害文人,封禁销毁书籍,清朝的文字狱,有不少牵涉到避讳,触犯御名者不是被斩杀就是被灭九族,惩处及其血腥残酷,完全无视法律的量刑标准和尊严。这种高压统治,不仅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也对文化的传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此制度之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开始扭曲。北宋诗人徐积,由于父名“石”,一生不用石器,脚不能碰石头, 过石桥,别人背他过去,绝不用脚去踩石头。宋代的刘温叟,父名“岳”,于是他不听音乐,不去高山。
韦翼 的父亲名“乐”,他更绝,不仅不听音乐,不去高山,甚至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唐朝甚至曾经下令禁止百姓捕鲤鱼,缘由是“捕鲤”听着像“捕李”。宋时,有人为了拍马屁,给皇帝上书禁止杀狗,因为皇帝的生肖是狗,最后因施行太过困难而作罢。
这些荒谬的行为,今日读来颇觉荒唐可笑。我们现代人评述历史,在大局观方面是占了很大便宜的,但也常常会忽略自身当下所处环境优劣。
以后知全能视角发笑嘲讽古人行事迂腐荒谬,指点江山之优越感油然而生。但古往今来,批古是非常容易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才是常态。
每每观史于此,总会想起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民国百姓手中的中交票因时局动荡传闻要贬值成厕纸,继而又传出中交票可以打折换成银元,鲁迅先生以票面六七折的价格去换了银元:“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避讳制度在今天看来 ,当然是很愚昧可笑的。
一直到近代人们才能以较平实的心态对待名字,可时光已过去了几千个春秋。不得不感慨,人在观念认知上的一点点进步竟是如此艰难。
清帝退位,避讳制度在民国被废除,可是当袁世凯搞帝制复辟之时,北京煤铺墙上的“元煤” 二字得涂掉,仅仅因为“元煤”的谐音是“袁没”。而 “元宵”,听来像“袁消”,更不好了,于是将“元宵”改成 了“汤圆”。而当今之世,和谐符号随处可见,哔哔消音之声充盈其间,谐音、字母缩写遍地走,似乎“嫌名”交流才不会触发G点。
新时代的我们既未“颁讳”,却又总会有一些只有天知道的文字被消掉。汉时还有“同训代换”的办法,以近义词替代。唐代书写用缺笔的办法避讳,可我们的输入法目前还未见到避讳的“缺笔”的功能。幸而还有谐音字,以及洋人的字母缩写,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嫌名”昌盛的时代,我们在避讳手法上还是拓展了的,不至于“愧对”祖先传统。
可见有形的辫子易剪,心中无形的辫子剪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因为避讳在将来是否还会存在,不仅在人心,也在权力!
参考书目资料: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 陈垣《史讳举例》 王建《中国古代避讳史》 佛雷泽《金枝》 穗积陈重《实名敬避俗研究》 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司马迁《史记》 顾炎武《日知录》
五笔学习经验+五笔秘籍
有很多人想学五笔,可是又怕太难,不敢下手去学。其实五笔学习很简单,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从拼音转到用五笔,历时不过一个星期。而且这一个星期也没花很大的工夫,而其后带来的打字效率的提高则是非常明显的。
1.学习五笔的必要性。你应该想信,未来你的生活是离不开电脑的。打字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了。打字速度的提高无疑会使你的电脑操作更为高效,甚至可以说是让你的生命更为高效,让生命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延续!
2..摆正心态,五笔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就我个人经历,一个星期不痛不痒就可以完成从拼音到五笔的转换,只要你肯去学,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3.不管你的拼音打的多么快,你必须得相信,五笔绝对比拼音的打速度更快,而且随着熟练度的增加,还会有更大的提高。当初我学五笔时也曾困惑过,心里总觉得五笔不一定比拼音快,拼音从语音上反应,可能会更直接些,而五笔还要去想字形,少按几个键应该快不到哪里去。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用音形输和从字形输只是一种习惯问题,五笔绝对会比拼音快!
4..没有专门的电脑练习五笔并不是问题。正如我当初一样,听说这东西不练习不行。我还真怕自己学不了,可后来还是挺过,就用我自己原来的那一套,在膝盖上打字,效果还可以。当然,上机的体验仍然是必不少的,只有上机练习才能找到感觉。如果有条件,简单的说就是既有电脑,又有时间。用一下专门训练打五笔的软件如金山打字通训练效果应该不错,它绝对比漫无目的的打字要强,不过我当初没用,而是有聊天练的,看着手指在键盘上全按能够应付聊天还是很兴奋的,后来看在别人的机子上试了一下金山打字通,觉得还不错!
5.找一本学五笔方面的书,但绝对不会是五笔字根词典。我们觉得五笔难,是因为觉得它难以下手,找不到突破口。但只要我们明白一点,千变万化的汉字只是由少数的偏傍与简单的字体组成的,而这些偏傍与简单字体则是由一些更为简单的字根组成。因此在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这些简单的偏傍与字体了。而一本好的五笔参考书就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偏傍与字体的拆分代码。不过我当时并没有买书,只是到教育超市去用铅笔摘抄了二三十个有点难度的字体的拆分回来了,觉得效果不错。
6.五笔初期,陈桥智能五笔是一个非常好的帮手。有些不知道怎么拆分的字体用陈桥的拼音打出来后会跟你提示五笔的代码,这对于不的初学者很重要,能够提示我们在拆字中的一些常犯错误。
7.当开始也许你觉得五笔不一定比拼音快,随后就会体验到五笔所带来的高效!至始至终你都必须得相信,五笔要比拼音快!
五笔秘笈
在学习五笔之前,我们应当了解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学习五笔吗?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为什么?因为:
五笔字型是流行的汉字输入法中最快的一种。尽管目前“万马奔腾”,但五笔与拼音却始终是两大主流输入法之一。五笔字型的最大优点在于输入极快,最大缺点在于难于上手,拼音输入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上手极易,而其却点却是输入较慢,虽然目前很多人从技术的角度在解决这一问题,但基于汉语音少字多同音字多的特点以及一个拼音本身输入的键就较多这两个原因,拼音输入在速度上始终难以赶上五笔,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是如此。而且,虽说目前拼音已很普及,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会拼音,这部分人仍然需要学习五笔。
其次:五笔难学吗?
是的,五笔的上手是不如拼音快,但也不是特别难学,个人的感觉,五笔的难学其一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复杂,其二也是因为教学的原因,其实五笔的编码方法是很科学的,但教学者往往没有把五笔中科学的有规律的东西告诉给学习者,造成目前学习者大多靠机械记忆的困局。其实只要掌握一些规律,可以大大减少五笔学习的难度。
好了,下面讨论五笔中的规律这一部分,了解了这些,可以让你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在学习之前,我希望大家忘记以前学习的东西,把自己当作一个从未接触五笔的人来看待,这样,我的某些观念才会深入你心。
五笔中的规律:
一、键盘的区位划分、编号及其与汉字笔画的关系:
这个很重要!
记住,五笔字型输入法的键盘上没有ABCD,只有编过号的25个键!切记,切记!
见过五笔字型字根表的人都会发现键盘上除Z外的字母键上都编有号,但一般人并没有太留心,其实这个编号太重要了。他是五笔字型的基石啊。
在五笔字型中,字的笔画分为五种:横一、直(竖)二、撇三、点捺四、折五。
而键盘也相应的划分为五个区,对应五个笔画,而且五个区中又分别划分为五个位,具体的参看字根表,记住这个位置。
前面说过,这个编号很重要,现在就来解释他为什么重要:
普通人认为五笔字型的难关在于字根的记忆,的确,字根的记忆很难,但五笔是很科学的,字根的编排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少与键的编号有关:
首先,键盘的分区决定着字根的位置,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绝大多数以横开多的字根都在第一区内,即键盘编号上十位数为一的区域内,而以竖开头的字根都在第二区内,即键盘编号上十位数为二的区域内,以此类推,字根开始是什么笔画就相应的归入哪一个区内。
其次,键盘的位(即键盘编号的个位数),决定着字根最后的归属,其规律有二:
一、按字根的第二笔决定,比如,以一横一竖开头的字根,都在12号键(即F)上,字根开始的那一横决定了吗该字根应该归入第一区,紧接着的一竖决定了该字要根应该是第二位,这样,就确定了该字根的键是12号键,即F键,以此类推。
二、如开头几笔是重复笔画的,其重复的次数决定了其应的位,如一笔,是第一位,重复二笔,是第二位,重复三笔是第三位,以此类推,如字根“一”,为11号键,字根“二”(两笔横)为12号键,字根“三”(三笔横)为13号键,以此类推。
最后,键盘的分区决定了识别码的位置,所谓识别码,是当字的笔画较少,拆分成字根不足四键时添加的键,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重码,提高打字的速度,识别码的确定方法是:末笔分区,字型定位,所谓“末笔分区”,就是最后一笔的笔画确定其分区,如为横则是一区,若为竖则是二区,以此类推,所谓“字型定位”,就是左右为1,上下为2,独体为3,区、位组合就确定了相应的键。
好了,要下班了,写到这里先,以后再续!
接着来:
二、字根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五笔字型的关键在于字根的记忆,而恰恰是字根最难记忆,下面我要告诉大家几点字根记忆的要点:
一、熟读字根歌诀,记住哪些是偏旁部首是字根,这很重要。至于哪个字根在哪一键,可以用前面的规律来记忆,刚开始打五笔时,大家可能不熟,不要紧,只要你拆字时拆分字根拆得对,拆分出来的字根可以用前面说过的规律来确定,慢慢的就熟悉了。
二、有一点特别要记住,就是字根歌诀中的字根并不是字根表中的全部内容,有些特殊的字根在字根表中有,但字根歌诀中是没有的,这些字根用的时候不多,但多是一些难拆的字,这一部分在记忆时应该首先在字根表中划出来作为专门的记忆。
总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记住哪些东西是字根,至于这个字根属于哪一个键,除了特殊的以外,都可以用前面提到的规律来确定。因此,不必死记确背。
三、必须明确的概念——不是所有的字都要拆分的。
这里说的拆分,是指按照标准的拆分方法将字拆分成字根。——说明一下先。
看到很多初学五笔的人,发现他们对于很多字,不问清红皂白,一律拿来就拆,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字都是要进行拆分的。
在五笔字型中,字分三种:
一是键位字,就是字根表中每个键盘上那个大字,这个字只要连击四下该键就行了。“键位连击四”
二是字根字,就是字根表中的汉字(不是偏旁部首),当然,要除开键位那个字,这个字的拆分方法是:“挂号一二末”,就是先击字根所在的那个键("挂号"),然后按笔画顺序拆分,取其第一、二、末笔。
三是普通字,就是除开前面两种字的其他字,按照“取大优先,兼顾直观”等口诀拆分成字根,然后再按一、二、三、末的顺序进行输入,不足四码的加上识别码,注意:不是所有不足四码的字都要加上识别码,而是只有需要拆分成字根的字(普通字)不足四码的才加上识别码,这一点非常容易出错。
四、要用简单的方法——谈谈简码
五笔字型的科学之处不但在于字根的设计,而且在于处处为减少码长考虑,因此创造了简码,希望大家都记住,能用简码时尽量用简码,能用词组时尽量用词组,不要字字都硬拆,既耗时又难记忆,真是得不偿失!
首先是二十五个一级简码,“一地在要工,上是中国同,和的有人我,主产不为这,民了发以经”,这二十五个字需要死记,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这二十五个字是汉字中真正的高频字,记住这二十五个字,会大大地提高你的录入速度,特别是在录入文章时更是如此,而且这二十五个字中很多都是不符合一般规律的,所以需要强行记忆,好在内容不是很多,记忆应该不难。
其次是二级简码,这个相对的要多得多,因此不需要死记,只要多看几遍二级简码表,大概知道哪些是二级简码,二级简码都是符合录入规则的,因此,不需要记住他的编码(就是需键入哪些键),只要知道他是二级简码,然后在录入时键入前两键后按空格即可。
最后是三级简码,这个不需要记忆,其实三级简码键三键后按空格与键四键区别不大。而且字太多,怎么记得住?
五、其他的一些经验:
一是五笔字型不要死背,关键是要找准规律,记住应该强行记忆的内容,然后按规律进行即可。
二是五笔字型要长期练,最后到不加思索的地步最好。
三是五笔字型中有些字的码是需要记忆的,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有的字拆得很变态,如傲字,拆成单人旁亻、青头、勹、攵,这个初学者万万想不到,还有“美”字,拆成两点、王、大,最后加识别码U,也不符合一般的书写规律,这种字需硬记,二是有些用得很少的规律,如部首的拆法,单笔画字的拆法等,都难全部掌握,而且应用的字很少,反倒不如硬记住这个字的码来得直接和省事。
四是五笔字型要灵活:
五笔有的字很难拆,我学了十几年了,很多字有时还要慢慢想才拆得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要灵活,比如拆不出字时可以打拼音,大家可以装又可打五笔,又可打拼音的输入法,比如万能五笔,极点五笔等。又比如,有的字实在打不出来,但又知道他前面的一两个码,你就可以打一个包含该的词组,然后把多余的那个字消掉,我就常常用这种方法。其他的还很多,总之一句话,要灵活。
六、总结:
说了一大堆,要点在哪里,告诉大家,两点精华,其一,字根的规律,其二,拆字的三种方法,如学得这两点,五笔学习可轻松很多,“虽不中亦不远矣”
最后,希望大家看过这篇“五笔秘笈”后都照此修炼,最后都炼成“五林高手”!
顺口溜:
五笔字型并不难,
读懂秘笈过难关。
横一竖二撇为三,
点捺四来五拐弯(折)。
键盘五区复五位,
每键区位要记清。
字根首笔定分区,
次笔定位莫相混。
若是重笔数笔画,
几笔就在几上寻(定位)。
哪是字根需有数,
特殊字根要记住。
字分三种最要紧,
切莫字字拆字根。
键位字根最大字,
连敲四下就搞定。
字根键中能识字,(字根字就是字根表中各键中能识别的字,除开键位字外。)
挂号一二末笔成。
普通字需拆字根,
一二三末四码定。
不足四码加识别,
末笔分区位字型。(末笔笔画分区,字型定位)
一为左右二上下,
独体还从三上寻。
五笔要快有经验,
词组简码齐上阵。
一级简码二十五,
高频字需记清楚。
二级简码不需记,
二码空格字便出。
难拆字要死记住,
五笔练成最神速。
传统五笔字型字根助记词:
11 王旁青头戋五一,12 土士二干十寸雨。
13 大犬三羊古石厂,14 木丁西,15 工戈草头右框七。
21 目具上止卜虎皮,22 日早两竖与虫依。
23 口与川,字根稀,24 田甲方框四车力。
25 山由贝,下框几。
31 禾竹一撇双人立, 反文条头共三一。
32 白手看头三二斤,33 月衫乃用家衣底。
34 人和八,三四里,35 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乂儿一点夕,氏无七。
41 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 立辛两点六门病,43 水旁兴头小倒立。
44 火业头,四点米,45 之宝盖,摘礻(示)衤(衣)。
51 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 子耳了也框向上。
53 女刀九臼山朝西。
54 又巴马,丢矢矣,
55 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好书约读丨魏新:这样的水浒不一般
水浒传》中,这一年的年初,高俅走马上任,正月里,王进母子从东京出走,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路过华阴县史家庄,教会史进十八般武艺。
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公元1112年,离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152年,据靖康之耻还有15年。这一年,80万禁军教头王进和母亲奔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正月的风很冷,王进牵缰绳的手冻得通红,年过六旬的母亲坐在马上面,回望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还沉浸在过春节的喜悦之中。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扌求)、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音牙)。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在那座城市里,最让这名深明大义的老人牵挂的,并不是长庆楼的百味羹和煎鱼饭,或酸枣门外岳庙的香火,也不是勾栏瓦肆里张金线的杂剧和封宜奴的小唱,而是老伴永远埋在东京的尸骨。
原本,她觉得,儿子王进能做到80万禁军教头,九泉之下的丈夫应该和她一样欣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她甚至还回忆起丈夫初来东京时的情景,丈夫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男人,沦落到在街头卖拳为生,经恶霸欺压,受无赖挑衅,硬是混出了人样,当了都军教头。谁又能猜到,当年被丈夫揍过的一个小混混,如今成了儿子的顶头上司。当年这个小混混找丈夫麻烦,被丈夫一棒戳倒,如今这个小混混找儿子麻烦,纵然儿子有比丈夫更大的能耐,也只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丈夫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早知如此,倒不如在街头卖拳痛快。
母子二人的目的地是延安。那时候的延安是军事要地,老种经略相公在那里镇守边疆。只要有一身好本领,便能安身立命。王进像八百多年后的那些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忧愤的热血,去同样的一个地方。不一样的只是:后来去延安的人多了一种更能让人热泪盈眶的理想。
这是《水浒传》开头最动人的一幕。李卓吾评点这一幕,说:情景如画。王进母子二人离开东京一个多月后,在华阴县史家庄,遇到了史进。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从史进开始,用金圣叹的话说,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
稗史也是史,《水浒传》既是一部小说,也能当作一部史书。经、史、子。集之中,“小说家”的著录属于史部。
作为小说,《水浒传》是名著;作为史书,虽说其事件多为虚构,地点常有疏忽,年代也并不准确,但内容也多有源头,和史料记载相映成趣。因此,金圣叹说《水浒传》胜似《史记》,并非没有道理。正史局限性大,多为主旋律,与真相存在偏差;稗史零散无序,同样难以考究;小说则可集其精华,反能从其中看出更多内容。
历史上是有王进这个人的,前两年河北出土的北宋文献中有一则记载:北宋的禁军将领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逃到延安,在故人那里守边,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打过仗,皆获胜。后来,王进又在种师道和种师中门下任先锋,这两个姓种的就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史料上,还有一个更可靠的说法: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种师道。但种谔在公元1082年就死了,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才出生,所以《水浒传》中的老种和小种应该指的是种师道和种师中。
史料记载,王进在太原战役中,随种师中力战而死,那是公元1126年,距小说中他和母亲离开东京已过14个春秋。
小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战死沙场的时候,他在史家庄收的徒弟史进也早就死于非命。
真正进入历史的,叫王进,没进历史的,叫史进。
史者是记载从政者的功名勋业、名言嘉行、治乱兴衰……皆大事也;而小说者,乃是相对其“大”而言,市井家庭、细事闲情、新闻异态……以至于个人性情、时代风尚……咸在其间,此二者相对而观之,则虽系一巨一细,却又一“死”一“活”——历史社会的一切情状,在“正史”中是来不及也不屑于写的。于是,“小说”承担了此一职责。
历史就是高清照片,说是真实的,可同样的画面,角度不同内容就有差别,镜头不同效果又不一样,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PS处理,芙蓉姐姐都能变成蒙娜丽莎;小说就是画,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原作,即便是有残缺,也能看出大致风貌。比如给张择端发台八百万像素专业数码相机,断他也拍不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水浒传》70回本的楔子中,从“纷纷五代乱世间”一直到“嘉祐三年”,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几个王朝的变迁。紧接着写到嘉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天下瘟疫盛行,朝廷派洪太尉去请天师祈禳人间,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殿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镇锁着的妖魔,这些妖魔转世变成了梁山好汉。
也就是说,没有瘟疫,朝廷就不会派洪太尉出差,洪太尉不出差,就没机会到龙虎山观光,每个有历史名声的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都是有限制的,很多古建筑一般游客根本不让进,所以,要不是洪太尉的官大,他也进不去伏魔殿,更不可能放倒石碣、掘出石龟,掀开石板,妖魔自然放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梁山好汉。
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禀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
……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土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
浩浩荡荡的梁山好汉来自公元1058年的一场瘟疫。小说中就是这么写的。史料上的1058年,赵宋王朝同样面临着灾害的威胁,一场洪水几乎淹没了东京,这年年初,宋仁宗诏令征发官兵,抽调民夫,开凿永济河,让河水从开封府西边的葛家岗直抵开封城南的好草陂,再让水流向北注入惠民河,汇入鲁沟河。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九个月才完成,从1058年的正月直到入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一年,多少粮食筑成了河堤,多少汗水疏通了水流。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动用的人力物力在当时已足够形成一场新的灾害,这种灾害张天师无法祈禳成功,亲手把妖魔放到人间的不是洪太尉,而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永济河的水也没能通过鲁沟河流进大海,而是流进了“妖魔”未来集会地,汇成八百里水泊。
历史应了《水浒传》中的碣文:遇洪而开。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和两件事有关:一是自然灾害,旱涝或者瘟疫;二是抓壮丁去搞大的工程。
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存在时间最短的两个:一个张罗修长城;另一个操持挖运河。
长城和运河都留下了,始作俑者的名字也留下了,都叫暴君。
人干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绝望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要稳定,要和谐,农民工工资就不能拖欠。那时候又不发工资,硬生生把人赶到工地上,监工的人比“黑砖窑”都狠,每天都有大批累死的同伴,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反了吧!一个个还不抢着响应,振臂一呼的成功率自然高。
否则,都在家好好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别说振臂一呼,你就是把胳膊调到振动上,把人都振没电,也没有谁舍得豁出命去铤而走险。
元亡也和治水有关,修黄河河堤时,发现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揭竿而起。
《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天下是打着红巾军旗号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的天下。
1112年的天下是宋徽宗赵佶的天下。赵佶这个名字用搜狗输入法里面的拼音一敲,出现的第一个词条便是召妓,当然,这纯属巧合,如果他没有那些召妓的传闻,梁山好汉就无法通过李师师吹枕边风,通过招安转型。赵佶可以说是历史上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1112年,他正坐着李逵、刘唐们成天挂在嘴边的“鸟位”,画着炉火纯青的花鸟。
宋徽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翠竹花雀图》、《柳鸦图》、《四禽图》等,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他笔下的中国山水美不胜收,中国的山和水中,却已危机四伏。
这一年的松花江畔,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开始崛起,辽国天祚帝前来渔猎,有位不愿意为他跳舞助兴的女真部落首领,险些成了刀下鬼。
天祚帝那天本来很高兴,吃了不少自己打来的新鲜野味,也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劲,召开了一次舞林大会,所有归属辽国托管的女真部落首领都要亲自出场,跳舞助兴。
偏偏有一个首领不跳。
按说在领导面前跳个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少人想跳还没机会呢。
“不会跳舞没关系,你跟着音乐散步就行。”天祚帝一开始表现得还像一个开明的领导。
“不会。”这个部落首领的态度很坚决。
“跟着音乐——蹦——总会吧?”天祚帝有些不耐烦了。
“不会。”
“咋地了这是?”天祚帝不耐烦了:“咋地了这是?还敢跟我瞪眼,只要我一瞪眼,你立刻就得在松花江消失知道不?”
这个部落首领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直勾勾瞪着天祚帝。
事后,天祚帝越想越恼火,就对大臣萧奉先说:“那天的舞林大会上,那小子太猖狂,得让他灭亡。”
上班族都知道,就算是小事上得罪领导,领导也总会想办法给你穿小鞋。在那时候,一双小鞋就是一条命。
幸好,萧奉先帮这人说了好话,他对天祚帝说:“那小子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不懂礼节,您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言外之意那小子可能确实也不会跳舞,探戈、伦巴啥的都不懂,蹦迪没灯光也不合适。
“那他瞪我知道不?”天祚帝说:“眼珠子挺吓人的,给我抠出来也成。”
“这——”萧奉先说:“都构不成什么大过错,您要把他杀了,怕引起其他首领的不满。”
天祚帝这才取消了杀人的念头,把这口气生生咽了下去。
不过,天祚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打死也不跳舞的女真小子在不久的将来灭了辽国,还灭掉北宋,擒住了著名山水画家兼著名词人兼著名足球爱好者宋徽宗和他的儿子。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说说容易,李逵这个变态杀人狂做不到,刘唐这个混迹江湖的小混混也做不到,真正做到此事的,是完颜阿骨打的人。
历史的舞林大会上,完颜阿骨打跳了一段奇绝的舞,让伴舞的辽国跳到漠北,让领舞的赵宋跳到江南,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名在公元1112年拒绝为领导跳舞的非著名舞蹈演员。
知,吃,诗——边吃边写的快乐生活
作家魏新《吃了吗》读者分享会
时间:2016年10月27日(周四)
19:00-20::30
主讲人:魏新
主持人:赵林云
地点:大明湖国学讲堂尼山书院
报名方式:请加工作人员微信与我们联系:799382445
总想把最好的与你分享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请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约读今晚
头条号:约读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