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也的意思(1960年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果断下令:用7万发炮弹迎接欢送)
勿谓言之不预也的意思文章列表:
- 1、1960年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果断下令:用7万发炮弹迎接欢送
- 2、美国炒作台湾话题传递错误信号,台独分子明年八月或强推独立公投,非和平手段被迫启动?
- 3、纪检监察报:撂荒责任田 定会挨板子
- 4、中国近代3次与外国开战,每次决定打仗前,都会说同样的警告
- 5、法理台独迈出关键一步,明年八月或举行独立公投!台海面临摊牌危局
1960年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果断下令:用7万发炮弹迎接欢送
1960年6月18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专机从菲律宾起飞,抵达台北松山机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访台湾的美国总统。
面对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毛主席果断下令“按照单日打炮的惯例,在6月17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前夕和6月19日艾森豪威尔离开台湾的时候,在前线举行武装示威,打炮欢送!”
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
二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派副总统华莱士作为全权代表访问重庆与蒋介石会面。1953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亦曾窜访台湾,受到蒋介石高规格的接待。而此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窜访台湾,在两岸局势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无疑给蒋介石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了表达对艾森豪威尔来台访问的重视,蒋介石命人精心策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窜访台湾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6月18日,艾森豪威尔的专机抵达台北松山机场,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早早就等候在机场,迎接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此时,台北机场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艾森豪威尔从专机上下来后,与蒋介石、宋美龄一一握手,寒暄,简短的机场欢迎仪式后,随即坐上早已安排好的专车,驶往台北圆山饭店。
为了显示“史无前例的隆重”,蒋介石发动了五十万台湾民众在机场到下榻的圆山饭店之间夹道欢迎。沿途人声鼎沸,民众高举双手,艾森豪威尔与蒋介石同坐无蓬汽车,不断地向两旁的台湾民众挥手示意。
六十年代的台湾岛,人口不过1000万,却能动员50万的民众参与这次盛大的欢迎仪式,蒋介石对这一次艾森豪威尔的来访可谓是“空前的重视”。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大费苦心”迎接艾森豪威尔来访,全因为他当时的处境实在是“朝不保夕”。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台湾问题,几十万人民解放军陈兵闽浙沿海,随时准备发起渡海解放台湾战役。
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在任内积极推行反苏反华政策,继续坚持着杜鲁门遏制共产主义的想法,因此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时候的中美关系非常紧张:他不仅孤立和遏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阻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政治上也不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种行为都充满了对中国的敌视。
美国在朝鲜战场被我军打到谈判桌时,远在美国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颜面尽失,尽管我国因为朝鲜战争而推迟了解放台湾的时间,但当时的美国已经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不仅把第七舰队拉到台湾海峡,更是出钱出武器大力扶持台湾的蒋介石集团。
对于美国的军事挑衅和暗中扶持台湾蒋介石集团,毛主席在1954年7月于《人民日报》发表了坚定强硬的社论“一定要解放台湾!”
而后周总理也在政府会议上强调了台湾问题不允许他国干涉,这些举动在艾森豪威尔眼里,成了宣战的苗头,他怀疑中国很有可能要准备来解放台湾了。
看到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心异常坚定,艾森豪威尔坐不住了,如果人民解放军真的渡海解放台湾,以当时台湾国民党残余兵力根本无力抵抗,而蒋介石所能做的就是不断请求美国出兵支援。
如果美国真的以武力介入,那么中美之间必将会引发战争,刚刚在朝鲜战场领教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非凡战力的艾森豪威尔,此时尚不敢公然介入台湾问题。1955年2月13日,面对紧张的两岸局势,为避免事态扩大,美国政府施压让蒋介石部队从大陈岛撤退,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陈岛,这次台海危机也基本平息。
正是在艾森豪威尔的支持下,蒋介石才胆敢增兵大陈岛,甚至亲往大陈岛督战,试图借助美国人的力量打一场提振士气的胜仗。面对蒋军频繁浙南沿海,给当地的军民带来极大的威胁,忍无可忍的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发起解放大陈岛战役。艾森豪威尔害怕解放军在大陈岛会携胜直追,急忙让蒋介石的部队从大陈岛撤退,全力防守台湾本岛。
金门炮战,敲山震虎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使入侵台湾海峡的美国军队取得合法地位,并增加兵力,扩建军事基地,继续给予台湾当局大量军事援助并制造“两个中国",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5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单方面禁止对中国的一切贸易,并且还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援助,这让蒋介石又一次有了“反攻大陆”的念头。
我人民解放军从厦门、泉州两个方向发起金门炮击
面对美国的嚣张气焰,与蒋介石集团沆瀣一气,阻扰我军解放台湾,毛主席决定进行炮击警告。而选择的炮击地点正是位于台湾海峡,原属福建但尚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控制中的大小金门和马祖岛。
金门、马祖作为台湾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前哨据点,经国民党军多年设防,到50年代中期,已构成坚固筑垒地域。1957年底,金门设有防卫部,胡琏为司令,辖6个步兵师和特种兵部队共8.5万余人,其中有炮兵31个营又2个连,火炮380门。
1958年8月23日,集结在福建沿海前线的地面炮兵36个营、海岸炮兵6个连共450余门火炮,在福州军区政委叶飞的统一命令下,朝对岸的金门日夜不断发射了数以万枚的炮弹。
至10月5日炮战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共进行了数十次大小规模不等的炮击,外加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伤舰船27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惩罚。炮轰金门极大地威慑了困守台湾岛的国民党当局,同时也表明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严正立场。
进入台湾海峡的美军第七舰队
面对人民解放军密集性的大规模炮击,蒋介石预感这是解放军登陆台湾作战的前奏,于是急忙向华盛顿告急,艾森豪威尔眼看着台海局势再一次紧张起来,便命令距离台湾最近的美国第七舰队火速驰援。
9月3日,毛主席宣布暂停炮击三天,美军抓住这个喘息的间隙,开始护送国民党军开往金门的物资运输船队。9月8日,对金门岛的大规模炮击再一次开始,毛主席为了不把内部问题扩大,宣布“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这天早上,国民党军四艘登陆舰在美舰的护送下,停靠在金门岛卸载物资,人民解放军的多个炮兵营精准定位,数千发炮弹密集倾泻在金门岛,国民党军登陆舰被命中起火。而此时的美国军舰却立马退出了炮击现场,并没有与国民党军“并肩作战”的意思,而是躲在远处的海域徘徊,冷眼做看客。
这个画面不仅让我方解放军战士们扬眉吐气,还让国民党军气的咧嘴大骂起来,这算哪门子护航。
在我军炮火的绝对压制,国民党军4艘登陆舰中一艘被当场击沉,另外三艘也中炮起火仓皇逃离,直到这个时候国民党当局才若有所悟,美国政府似乎并不是真的想要帮助台湾。
大陆如此高强度的炮轰金门,却并没有进行登岛作战,这既是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警告,也是种武力威慑。艾森豪威尔似乎嗅到了什么,他致电蒋介石,认为金门、马祖已无死守的必要,应当将主力退到台湾岛,美军到时候可以协助防守本岛。但蒋介石并不想放弃金马,作为拱卫台湾岛最后的外围防线,怎么能轻易说撤就撤。
其实艾森豪威尔的心思毛主席早就看穿了,让蒋军撤离金马,美海军第七舰队则只需游弋于台海,而不用直接介入战争,同时,台湾岛与大陆的距离将会扩大到200多公里,两岸会完全受海峡阻隔,如此,更有利于艾森豪威尔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局面。
《告台湾通报书》
毛主席对此是见招拆招,10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这样紧绷的战况得到缓解,国民党军得以正常休息,两边展开的炮战此后也是打打停停。直到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人民解放军才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性炮击。
金门炮战结束后的次日,即1958年10月6日,由毛主席亲自撰写,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署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在《人民日报》,文告中明确的指出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是两岸领导人共同的原旨,也是两岸人民心中共同的坚持,大陆和台湾同胞的敌人只有美帝国主义,台湾同胞应该认清事实。
毛主席运筹帷幄,让这一场差点引发台海更剧烈危机的军事行动转变为一场政治和外交上的斗争。艾森豪威尔的如意算盘落空,但他不会就此罢休,台湾是他政治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颗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让台湾沦为一颗“弃棋”。
毛主席果断下令:用7万发炮弹迎送
在艾森豪威尔任内的最后一年,仍然试图巩固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关系,而此时的蒋介石其实也在翘首期盼着艾森豪威尔来台湾访问。金门炮弹打的国民党军一蹶不振,士气低落,蒋介石用兵无方,当初频频叫嚣着“反攻大陆”,后面却始终龟缩不出,反而解放军多次进攻,让国民党军频频吃瘪,蒋介石的威望一时跌到了谷底!
艾森豪威尔选择此时窜访台湾,就是要给蒋介石吃一颗“定心丸”,叫他放心,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而蒋介石亦希望能通过与艾森豪威尔会面,扭转颓势,重树威信。
执行炮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炮兵
艾森豪威尔将要访台的消息传至北京,毛主席对此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并对与会的同志们说到:“好得很嘛,艾森豪威尔是贵客,我们不仅要迎接,还要欢送咧,我老家湖南就有燃鞭迎客的习俗嘛,我看福建前线,在艾森豪威尔到和走的时候,打7万发炮弹,也算尽地主之谊嘛。”
1960年6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发表了《告台、澎、金、马通报书》,里面提到将按照逢单日炮击的准则,在艾森豪威尔抵达台湾的前夕和离开时进行炮击,提醒民众都躲在安全地带,以免误伤。
6月17日下午17时许,人民解放军炮兵在厦门、泉州沿海将炮口对准大小金门方向发起了炮击。一声令下,万发炮弹如雨点一般倾泻在金门诸岛,400多门火炮,发射炮弹3万多枚。
6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出:“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伥,胆敢扰乱伟大的反美武装示威,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就是说我已经提前告诉你了,你要来,那就别管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你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先礼后兵”的传统,艾森豪威尔明知自己此次访台必会引起大陆反弹,却仍执意要去,既然这样,那他就要接受大陆给予他特殊的欢迎礼了。
而得到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消息后,艾森豪威尔内心极为恐慌,他特意避开台湾海峡,选择绕道基隆港,于18日上午抵达台北松山机场。
尽管沿途有50万台湾民众“夹道欢迎”,艾森豪威尔也给足了蒋介石面子,一路上不停地朝民众招手示意,表现得颇为亲民。但是金门愤怒的炮火声还是把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总统吓得心惊肉跳,在紧张无比的外部环境刺激下,艾森豪威尔在台湾仅仅停留了一天,便匆匆结束了这一次访台之行。
19日一早,人民解放的炮弹再一次倾泻在金门岛上,来欢送艾森豪威尔总统离开。两天的炮击金门,总计打出了7万发炮弹,由于事先通知和解放军精心观测和射击,弹着点都在滩头、水洼和阵地之间,未造成伤亡。
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仅一天便匆忙返回美国
艾森豪威尔此行窜访台湾可谓是来去匆匆,与蒋介石的会面并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作为一个即将卸任的总统,他铁定无缘下任选举,能够行使总统权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倒是蒋介石,对这次与美国总统的会面期待满满,他仍然寄希望于艾森豪威尔在任内最后一年能扩大对台湾的支援,以期能早日“反攻大陆”。
不过,艾森豪威尔已经感受到了大陆方面对于他这次访问台湾所爆发出的愤怒,炮击金门不是单纯的示威,其所带来的威慑力,已经让这位总统打了退堂鼓,前有朝鲜战争惨败的教训,现在就更不可能再与新中国正面对抗。
而我们的七万发炮弹也再次证明了毛主席的一句话:“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看上去唬人,其实不足为惧!”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历史性的突破。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台湾当局妄图借助美国势力“反攻大陆”的幻想沦为泡影。
美国炒作台湾话题传递错误信号,台独分子明年八月或强推独立公投,非和平手段被迫启动?
杨昆福 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最近,台湾“独派”激进分子再抛“玩火”新动作,引发两岸高度关注。4月30日,“深绿”分子指标性人物辜宽敏旗下的“台独”组织“台湾制宪基金会”向台湾选务机构正式送交所谓“制宪公投”的提案书,试图开启意图制定新的台湾宪制性规定的程序。这一政治动作极具宣示性与敏感性,被认为是台湾“深绿”分子推动“法理台独”的挑衅和玩火举动。
按照台湾相关规定,若提案书通过第一阶段的审核,第二阶段联署也将随之启动,而假若跨过联署门槛,明年8月底便将举行所谓的“公投”。届时,两岸势必风起云涌,台海将面临摊牌的危局。“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很有可能被迫启动,民进党当局难道真的能承受得起吗?
从去年以来,在民进党的政治操作之下,绿营群魔乱舞,不断搅动岛内民粹,形塑“两岸敌对意识”,升高“两岸敌意螺旋”。而近来在疫情之下,民进党更是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地炒作“反中抗陆”的岛内舆论氛围,加剧台湾社会的民粹化程度。显然,民进党因之前不断制造两岸纷争,贩卖虚假“芒果干”,将不少台湾民众尤其年轻选民绑上“意识形态战车”,而在今年初的台湾“二合一”选举中渔利甚多。
食髓知味的民进党为掩盖施政无能,“拼经济”无方,当下不断借由各种涉陆议题继续进行大肆炒作,让台湾民粹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而达到转移关注焦点,缓解施政治理乱无章法的质疑,同时让沉渣泛起的岛内民粹营造出的所谓“支持度”能够继续维持“恒温”状态。
在当下的时局当中,一贯以“切香肠式”暗中推动“柔性台独”的蔡英文在近期也可能会放任,甚至推波“深绿”分子的激进挑衅动作。一方面,台湾岛内民粹营造出的虚假人气,在较大程度上让已无连任压力的蔡英文顾影自大,在其第二任期会更加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美国即将在今年11月初举行总统及国会换届选举,为争取支持并扩大赢面,特朗普不断操作“以台制陆”的戏码,接连狂打“台湾牌”,营造各种“撑台”景象。在岛内民粹高涨及美国不断传递信号的“双重加持”之下,蔡英文当局若误判形势,低估大陆“反独促统”的决心,台海很有可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深绿”分子的激进举动,在本质上只是绿营或民进党继续搅动岛内民粹,借机转移施政无能的手段而已。在笔者看来,“深绿”分子推动所谓“制宪公投”通过台湾选务机构第一阶段审核的几率并不低,但若真正进入第二阶段联署,民进党当局势必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切割”,毕竟所谓“制宪公投”的挑衅动作,无疑是在逼迫大陆动用“非和平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这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之内,民进党可能会继续放任甚至推波助澜,而到了真正要摊牌之际,很快便会退缩和切割。而另一方面,“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是美国一贯宣称的立场,短期之内“反中抗陆”会继续加温,但若台海局势失控,未必符合美国的利益。再者,若台海出现“非和平手段”现象,美国未必会真正出手“挺台”。
清代的李宝嘉在其撰写的《官场现形记》的第19回这样写道:“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其中的“勿谓言之不预”意思是说,“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前不久,大陆《环球时报》社评曾引用过“勿谓言之不预”,引发台湾岛内纷纷解读与揣测,如今台湾“深绿”忘情于岛内民粹“同温层”,而推动所谓“制宪公投”,可能引发的后续政治效应,无疑于“作死”自取灭亡之举,蔡英文当局真能直视后果吗?(责任编辑:唐华)
纪检监察报:撂荒责任田 定会挨板子
“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组织5批共40人次公款出国观光旅游,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造成不良影响。时任滇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增雄履行主体责任不力,滇投公司三任纪委书记陈昌勇、潘文明、马跃基未制止和纠正滇投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错误行为,不坚持原则,而且在纪委意见栏内签批‘同意’。”在云南省纪委监委近日通报的5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典型案例中,这一起顶风违纪案例尤其值得关注。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六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无不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抓手,持续抓抓出了成效,扎实改改变了陋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定期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相关数据,充分展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坚定决心,持续释放了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而“公款出国(境)旅游”,正是查处问题类型中的重要一种。作为滇投公司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不会不清楚组织员工公款出国观光旅游是违纪行为,不应不明白纵容这些错误行为是失职失责。但事实却是,滇投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出现多批次公款出国观光旅游问题,而且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持续四年多屡犯不究,问题严重程度可见一斑,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可想而知。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无论是兑现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承诺,还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知责明责履责尽责,都离不开党委纪委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如果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党委不愿不敢不能承担起主体责任,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违纪问题长期存在,迟早躲不过被问责的那一天。如果负有监督责任的纪委遇到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碰到矛盾绕道而行,只想当“老好人”、不愿做“打铁人”,那么滇投公司这三任纪委书记受处分被通报的案例就是前车之鉴。撂荒责任田,定会挨板子,勿谓言之不预也!
教训应当记取,责任必须上肩。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把党的领导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之中,不能当“甩手掌柜”。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落实“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落实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只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对得起党的信任和人民期待,才能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宗齐)
中国近代3次与外国开战,每次决定打仗前,都会说同样的警告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战争的危害,于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希望以协调的方式解决各种国际问题。联合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上的紧张局面,新中国就是其中一员,而且还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部分影响国际局势的联合国政策,必须经过中国同意才能够通过。
世界各国基本上保持和平状态,就连美国和苏联在相互争霸的时候,都没有爆发全面战争而是用冷战的形式,进行军事和科技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过世界各国并没有彻底平和,在局部地区时常发生战斗。期间,中国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先后参与了三次战斗,分别是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1969年的珍宝岛反击战和1979年对越反击站。
从这几场战斗的称呼中不难看出,中国基本上都是在合法利益被侵犯的情况下,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中国跟其他国家交战的主要目的,不是跟他们一决雌雄,而是把他们强行带到谈判桌上,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1963年2月19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中南海收到中印战争汇报的时候,就曾评价说:我们这次打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中国进行反击战之前,印度的气焰非常嚣张,见识中国的实力之后才老实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历史上中国3次跟外国开战前,都说过一句相同的话。1962年9月22日,中国官方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结尾有一句话: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出自《官场现形记》,意思是说,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这句话相当的霸气,也就成了中国跟外国开战的信号。后来中国的国际局势有所稳定,这一警告性用语才没了用武之地。
法理台独迈出关键一步,明年八月或举行独立公投!台海面临摊牌危局
杨昆福 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最近,台湾“独派”激进分子再抛“玩火”新动作,引发两岸高度关注。4月30日,“深绿”分子指标性人物辜宽敏旗下的“台独”组织“台湾制宪基金会”向台湾选务机构正式送交所谓“制宪公投”的提案书,试图开启意图制定新的台湾宪制性规定的程序。这一政治动作极具宣示性与敏感性,被认为是台湾“深绿”分子推动“法理台独”的挑衅和玩火举动。
按照台湾相关规定,若提案书通过第一阶段的审核,第二阶段联署也将随之启动,而假若跨过联署门槛,明年8月底便将举行所谓的“公投”。届时,两岸势必风起云涌,台海将面临摊牌的危局。“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很有可能被迫启动,民进党当局难道真的能承受得起吗?
从去年以来,在民进党的政治操作之下,绿营群魔乱舞,不断搅动岛内民粹,形塑“两岸敌对意识”,升高“两岸敌意螺旋”。而近来在疫情之下,民进党更是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地炒作“反中抗陆”的岛内舆论氛围,加剧台湾社会的民粹化程度。显然,民进党因之前不断制造两岸纷争,贩卖虚假“芒果干”,将不少台湾民众尤其年轻选民绑上“意识形态战车”,而在今年初的台湾“二合一”选举中渔利甚多。
食髓知味的民进党为掩盖施政无能,“拼经济”无方,当下不断借由各种涉陆议题继续进行大肆炒作,让台湾民粹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而达到转移关注焦点,缓解施政治理乱无章法的质疑,同时让沉渣泛起的岛内民粹营造出的所谓“支持度”能够继续维持“恒温”状态。
在当下的时局当中,一贯以“切香肠式”暗中推动“柔性台独”的蔡英文在近期也可能会放任,甚至推波“深绿”分子的激进挑衅动作。一方面,台湾岛内民粹营造出的虚假人气,在较大程度上让已无连任压力的蔡英文顾影自大,在其第二任期会更加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美国即将在今年11月初举行总统及国会换届选举,为争取支持并扩大赢面,特朗普不断操作“以台制陆”的戏码,接连狂打“台湾牌”,营造各种“撑台”景象。在岛内民粹高涨及美国不断传递信号的“双重加持”之下,蔡英文当局若误判形势,低估大陆“反独促统”的决心,台海很有可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深绿”分子的激进举动,在本质上只是绿营或民进党继续搅动岛内民粹,借机转移施政无能的手段而已。在笔者看来,“深绿”分子推动所谓“制宪公投”通过台湾选务机构第一阶段审核的几率并不低,但若真正进入第二阶段联署,民进党当局势必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切割”,毕竟所谓“制宪公投”的挑衅动作,无疑是在逼迫大陆动用“非和平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这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之内,民进党可能会继续放任甚至推波助澜,而到了真正要摊牌之际,很快便会退缩和切割。而另一方面,“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是美国一贯宣称的立场,短期之内“反中抗陆”会继续加温,但若台海局势失控,未必符合美国的利益。再者,若台海出现“非和平手段”现象,美国未必会真正出手“挺台”。
清代的李宝嘉在其撰写的《官场现形记》的第19回这样写道:“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其中的“勿谓言之不预”意思是说,“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前不久,大陆《环球时报》社评曾引用过“勿谓言之不预”,引发台湾岛内纷纷解读与揣测,如今台湾“深绿”忘情于岛内民粹“同温层”,而推动所谓“制宪公投”,可能引发的后续政治效应,无疑于“作死”自取灭亡之举,蔡英文当局真能直视后果吗?(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