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军陆战队(教科书级别的CQB,绿色贝雷帽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开展联合演练)
皇家海军陆战队文章列表:
- 1、教科书级别的CQB,绿色贝雷帽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开展联合演练
- 2、美媒评出全球海军陆战队五强:中国上榜但排韩国之后
- 3、英派遣未来突击队引领北极行动
- 4、美国拍长津湖,陆战一师被志愿军10多个装甲师围困,最后还突围了
- 5、英国一支王牌特种部队要来南海:代号SBS,擅长划小船
教科书级别的CQB,绿色贝雷帽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开展联合演练
近距离战斗训练
2022 年 9 月 22 日,来自45突击队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及来自第10特种部队(空降)的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在德国格拉芬沃尔训练区进行“室内近距离战斗训练”(CQB)。这次由特种部队领导的演习旨在提高他们在危机时期与英国突击队合作的能力。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RM),属于英军的轻装步兵,并兼为两栖作战或海陆空协同作战部队,及雪地作战、山地作战专门部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共同组成女王陛下海军。 身为英国快速应变部队主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是一支能够全天候、独立行动的突击部队。
美国绿色贝雷帽
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隶属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肩负六大任务,包括非常规战争、反叛乱、特别侦察、直接行动、拯救人质及反恐怖主义。其中非常规战争和在敌占区进行游击战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最主要任务。
桌面推演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在德国格拉芬沃尔训练区进行近距离战斗训练前,正在进行桌面推演。
转角射击姿势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进行了包括各种近身格斗技巧、枪械的配备、装备佩带、人员编组、战斗位置、火力配置、走位、队形、通信等方面的配合训练。
入门示范
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以小队的形式进行入门示范训练,他们以战斗姿势碎步前进,视线和枪口前后和上下扫视,保证扫过门内大部分空间,达到门口时,快速跨过大门,分守大门两翼。发出进攻信号后,两名队员快速突入至房间两侧角落,同时开枪压制敌人并检查角落是否也藏有敌人对目标进行快速射击训练,他们在训练中配合默契,战术完成度高。
穿越示范
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进行穿越训练时,速度快,动作非常谨慎,不会发出任何声响,整个身体处于战斗状态,准备随时随时干掉出现的敌人。当遇到转角时,立即切换成转角射击姿势,脚下小步横移,以弧形移动配合火力压制敌人,逐步扩大安全区,压缩危险区,直至消灭敌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动作非常标准并且熟练,战斗素养比较高。
掩护队友移动
通过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的这次联合演练,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特种部队“室内近距离战斗”(CQB),也感受到了外军特种部队在应对反恐作战,以及城市狭小环境作战等方面极高的战术素养。当然我国特种部队近几年在应对反恐作战方面也突飞猛进,中国特种部队也正在赶超世界一流特种部队。
美媒评出全球海军陆战队五强:中国上榜但排韩国之后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日评出了全球最强大的五支海军陆战队。
第一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该部队在人数、武器配备等方面拥有优势。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18.6万名现役队员和约3.8万名预备役士兵。有人估计,这相当于排名第2名至第11名国家海军陆战队人数的总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在接受连续13周的训练后,将接受长达54个小时的战场演习测验。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装备了最新式的M27步枪。此外,它也是美军中士兵最年轻的部队,加入时队员一般需要在28岁以下。
第二名是俄罗斯海军步兵,它扮演着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角色,尤其擅长登陆作战。俄海军步兵被部署到世界各地,并在叙利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与相关方面作战,这使得俄海军步兵成为一支训练强度大、具备实战经验的高效作战部队。俄罗斯海军步兵第61旅被视作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排名第三的是英国。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只有约7000名士兵,以营为单位,每个营的作战任务都不同,包括寒冷季节作战、海岸攻击和突袭、海上作战等。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通常装配灵活度高的轻武器。该部队很快将进行重大重组,将设置更多小规模拥有特战能力的小型分支部队。
排在第四位的是由美国训练的韩国海军陆战队,该部队士兵人数2018年达到2.9万,主要任务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为韩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军事行动提供战略预备力量。2016年,韩国海军陆战队宣布组建一支3000人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在爆发冲突的情况下,这支部队能够在24小时之内部署到朝鲜半岛的任何地点,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国。报道称,在2017年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约有1万人,之后增加到3万人。它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军部队,在海军舰船和基地执行防御和作战任务。随着中国最近在吉布提建立了海外保障基地,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与俄罗斯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海军陆战队也已经亮相。(王晓雄)
英派遣未来突击队引领北极行动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未来突击队”在北极地区遂行军事任务。
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国防部宣布派遣海军陆战队“未来突击队”,执行在北极地区的濒海作战任务。近期,英国高调发布“北极战略”,并积极参加该地区大规模联合演习,相关举动凸显其意图扩大北极地区影响力的野心。
精英部队引领行动
英军此次决定派遣“未来突击队”引领北极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以精干兵力为先导,不断增强其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建设。
“未来突击队”于2020年组建,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现代化转型的“先头打击部队”。2021年,英国国防部提出,将在4年内投入4000万英镑(1英镑约合8.9元人民币),将“未来突击队”规模提升至4000人。“未来突击队”下辖南、北两个濒海反应群。其中,北濒海反应群负责大西洋和北冰洋区域。按照英军设想,北濒海反应群将在北极地区常态保持4个连规模,部署约1500人执行北极地区战略任务。
为在北极地区遂行军事任务预做筹备,“未来突击队”成员积极参与北约“寒冷反应”联合军事演习。该突击队在演习中重点演练长途机动、引导打击、两栖登陆等课目,意在增强其在北极地区极寒条件下的两栖作战能力。
战略报告高调出炉
随着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英国不断强化并宣示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以便在日后的地区战略博弈中分一杯羹。近年来,其积极出台相关战略和政策,意图为行动提供法理依据。
2013年,英国发布《应对变化:英国北极政策》报告,由此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2018年,英国政府出台《北极防务战略》和《超越冰雪:英国北极政策》等战略文件,表明英国政府对相关北极地区事务的立场,并列举参与北极事务的系列措施。2021年,英国发布《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将北极防务内容作为其重要阐述部分。今年3月,英国国防部发布《英国在高北地区的防务贡献》报告,宣称北极地区对英国国防至关重要,强调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
实际上,英军已经根据相关战略,逐步扩大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一方面,加速装备部署。近几年,英军不断向北极地区派遣作战力量。包括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台风”战机等主力装备,都曾参与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未来,英国皇家海军将通过升级和采购军舰,为在北极执行战略任务的北濒海反应群提供支撑。英国皇家空军将派遣E-7预警机和“守护者”无人机,支援北极地区任务。此外,英国国防部还将增加太空领域资金投入,加强对北极的侦察监视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与盟友合作。除参与北约牵头的北极地区联合军事行动,英国国防部还积极发挥主动性,通过北约框架下的“英国远征军联合部队”开展大规模军事训练。未来,英军还将增强与美国、挪威、荷兰等国军队的联合训练。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英国通过多种举措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但外界对英国北极行动的具体实施持怀疑态度。
一是行动缺乏自主性。作为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在北极防务安全方面话语权有限,所有军事活动都需要以北约盟友的身份进行,未来“北极战略”也只能“看盟友脸色”,在其他国家的支持与配合下推进,战略自主能力不足。
二是战略缺乏持续性。美国将北极视为“国家第一道防线”,俄罗斯将北极视为“国家核心利益”。与美、俄等国的北极政策、战略指导和实际行动相比,英国的“北极战略”略显单薄且未起到推动作用,未来可能随时为配合美国行动作出调整。
三是措施缺乏可行性。作为英国实施“北极战略”的核心,其军事实力并不乐观。目前,英国皇家海军仅有20艘水面舰艇处于战备状态,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规模结构都处于“惨淡”状态。在国防预算捉襟见肘、战备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英国“野心勃勃”的“北极战略”能否产生实效令人质疑。(王昌凡)
来源: 中国国防报
美国拍长津湖,陆战一师被志愿军10多个装甲师围困,最后还突围了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讲过,由于中国拍摄《长津湖》、《水门桥》大获成功,使美国人很受伤,为抢夺在朝鲜战争上的话语权,美国也拍摄了一部有关长津湖的电影,名字叫《忠诚》。
《忠诚》剧照
美国拍摄《忠诚》,需要得到美军的协助,而且美军还需要审查,由于美国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是一个黑人,为了展现黑人的光辉形象,《忠诚》用一名黑人飞行员当主角。
美国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拍摄长津湖?就是因为美国输掉了朝鲜战争,被志愿军由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附近。
所以美军没法拍朝鲜战争,难道要拍美军输吗!也正因如此,朝鲜战争是美国电影的禁区。现在美国拍《忠诚》,只能赶鸭子上架,胡编乱造了。
有人认为胡编乱造很容易,其实并不是这样,所有的电影情节都有内在的逻辑在里面,就如我们看神话科幻电影、玄幻小说一样,大家明明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还爱看,就是因为有内在的逻辑体系。
美国为了拍摄《忠诚》,还是花费了一番功夫的。
所谓美国大片的关键点,就在一个大字,那就是场面壮观,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亮相,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美军拍摄《珍珠港》、《中途岛》等电影都是这样操作的。
美军拍摄的二战电影多数都是这种套路,因为美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展示绝对的力量,展示绝对的强大,展示美军高大威猛的形象,本身就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目的。
但在长津湖战役中,这种拍摄方法行不通,总不能展示完美军的高大威猛,结果被志愿军痛揍了一顿,这不相当于打自己的脸。
不过这也难不倒美国人,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反映美军的战斗精神,从微观视角来突出主题是美军常用的手法。
比如美国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从微观视角来反映美军精神的典型代表。
不过用微观视角来拍长津湖也比较难,因为与历次战争相比,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优势非常大,结果被手拿简陋武器装备的志愿军给合围了,还损失惨重,如果把真实情况拍出来,美军的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如何让美军输得不窝囊,而且还输得漂亮,输得合情合理,输得顺理成章,美军开始大胆地胡编乱造,那就是提高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水平。
一是大力提高志愿军的机械化能力。
1950年12月4日,趾高气昂的美军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地区,结果被志愿军10多个装甲师包围了。而实际情况是,当时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装甲师。
在长津湖地区,参战的为美军第10军,
第10军辖陆战一师、步兵7师31团战斗群、步兵第3师、韩1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等,总兵力10.53万人。
美军部队机械化程度高,火力非常强,比如被围的陆战一师,拥有坦克85辆,105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108门,75毫米以上口径迫击炮和战防炮共132门。
美军用运输车运送炮弹,所以弹药充足,仅第一天就发射压制火炮炮弹6000多发,是我们整个战役用量的4倍。
我方参战部队为志愿军9兵团,下辖20、26、27军,每个军下辖4个师,共12个师,大约15万人。
不过这些师都是步兵师,既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一辆装甲车,火炮数量也不多。
9兵团下辖的3个军,每个军都有炮兵团,3个炮兵团共装备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75毫米野炮54门,共计99门压制火炮。
除军属炮兵外,师属火炮也有一些,平均每个师大约有9至12门。整个兵团大约有250门压制火炮。
我军火炮数量虽然不少,但实际参战的并不多,因为我军缺少运输车,长津湖地区道路条件差,火炮根本运不上去。
比如27军一共只有45辆运输车,出动一次被美军炸毁39辆,只剩下6辆车,又要运弹药,又要运粮食,根本不够用。
也因如此,我军的炮弹补给十分困难,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9兵团的压制火炮一共发射不到1500发炮弹。
手拿简陋武器的志愿军官兵
美军形容,志愿军的火力弱得可怜。
装备简陋的部队,竟然被美军硬生生提升到装甲师。
二是大大提高了志愿军的防空火力。
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被志愿军包围后,令美军指挥员大吃一惊,陆战一师可是美国的脸面,一旦陆战一师被歼灭,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不攻自破。
美军指挥部立即出动空中力量,对陆战一师进行空中支援,美军黑人飞行员布朗驾驶飞机到达长津湖地区对志愿军进行轰炸。
结果布朗的飞机遭到了志愿军大规模战斗机群的截击,志愿军密集的防空火力就像放烟花一样,一下子就将布朗的飞机击落了,布朗跳伞后落入了志愿军的防区。
此时长津湖上空完全被志愿军封锁,制空权落入到志愿军手中,美军一看志愿军的空军和防空火力太强大,无法再派出飞机支援,只能靠布朗发挥洪荒之力完成任务了。
这一情节也是扯淡的,因为此时志愿军根本没有空中力量,也没什么防空火力,尤其是在长津湖地区。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对三军,也就是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并没有空海军。
此时人民空军组建尚不到一年,只有2个歼击航空兵师,2个轰炸航空兵师,1个强击航空兵师,各型作战飞机不足300架,多数破烂不堪,根本不能使用,当然也就不具备多少作战能力了。
而且飞行员也奇缺,只好从陆军青年连排干部中选拔,由于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仅有陆军作战经验,并没有航空作战经验。
考虑到实际情况,前几次战役并没有志愿军空军参战。
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首次战斗的时间为1951年1月21日,此时长津湖战役已过去1个多月。
就地面防空火力而言,当时全军只有一个高射炮兵团,编制36门高炮,另外还有20余挺高射机枪。
因为缺少防空武器装备,为了躲避美军轰炸,志愿军只能利用夜间实施机动,白天则对人员、车辆和物资实施隐蔽、疏散和伪装,以避免和减少美军空袭造成的损失。
不仅是作战部队时常受到美军的轰炸,就是志愿军的指挥机关也不安全,志愿军总部由于受到美国轰炸,直接导致毛岸英同志牺牲,从中可以看出志愿军防空火力的薄弱。
如果志愿军有强大的防空火力,美国飞机就不敢那么猖狂了。
其实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始终对志愿军造成很大的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战场的作战飞机最多时达到2400多架,始终占有制空权。
而苏联空军后来只在朝鲜北部开辟了一道狭窄的米格走廊,但也仅拥有部分制空权,志愿军空军直到后期才参战,但仍然处于劣势。
由于美军飞机威胁大,志愿军缺少防空火力,现有火力很难击落美军飞机,为此志愿军总部特地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向美军飞机射击。
美军飞机
一方面是射击效果不佳,不但很难打下美军飞机,而且还会暴露我军位置,引来敌军的轰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是节省弹药,由于志愿军缺少机械化运输手段,弹药携带非常不方便。
而美军为了凸显布朗的勇敢,竟然让美军飞机穿越由数百门防空高炮齐射形成的弹幕,最后布朗竟然跳机成功,落入了志愿军的防区。
三是将志愿军与美军的战术对调,也就是志愿军只会正规战,不会游击战,而美军不太会正规战,游击战则是强项,完全是颠倒黑白。
在《忠诚》中,布朗发现落入志愿军的阵地,却不慌不忙,仿佛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度假的,在欣赏长津湖美丽雪景的时候,竟然轻松发现志愿军防守的薄弱环节,并运用游击战术在志愿军的防区自由穿梭。
要知道我军是从游击战起家的,游击战的本质就是找到敌军的破绽,充分利用地形对敌实施打击。
我军打游击战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部队规模小,而且武器装备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火力,只能以机动性来弥补火力的不足。
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主要以轻武器为主,缺少重武器,志愿军经常实施小分队作战,深入敌后袭击敌人。
而美军刚开始根本不会打游击战,因为游击战需要不断翻山越岭,需要忍饥挨饿,所以美军根本受不了。
不过美国将我军的游击战术用了一个高大尚的名字:特种作战。具体的方法是套用了我军的三三制原则。
所谓三三制原则,就是将一个9人制的班,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3个小组成三角形排列,分别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变换。
由于各小组之间有一段距离,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也成三角形排列,而且是分散战位,所以伤亡非常小,敌人一发炮弹根本不能干掉一个小组,如果能炸到一人就算不错的,所以面对美军密集的炮火,我军仍然进退自如。
各个小组在战斗中,用口语或者手语来传达战术指令。
三三制战术非常高超,需要各个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相当的智慧与勇敢,缺一不可。
在三人小组中,两个战士在前面,组长在后面,当一名战士倒下时,另一名战士就会迅速补位。
这种战术在外人看来不成章法,还非常松散,感觉志愿军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漫山遍野都是人,那是因为人员分散的缘故,以美军强劲的火力也不可能全面覆盖整个阵地。
所以美军感觉志愿军像潮水般进攻,到处都是志愿军,火炮也无法发挥作用,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打,于是便用人海战术来形容解放军。
而当志愿军撤退时,很快消失不见,美军根本无法阻止。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经常会遇到美军的坦克,志愿军没有火箭筒等反坦克武器,当遇到美军坦克时,志愿军一般采用集束手榴弹从侧面进攻。
当接近坦克后,前方两名战士向坦克炮塔的结合部扔手榴弹,后方的狙击手负责锁定炮塔,敌人一伸脑袋就爆头,以防备敌人机枪射击和逃跑。
美军坦克手说,在欧洲战场,不怕和德国坦克互相射击,大不了抛弃坦克向后逃跑,可是在朝鲜战场,一旦被志愿军小分队瞄上很难逃跑,而且由于长津湖地区地形特殊,不利于坦克行动,但却非常有利于志愿军打伏击。
这也是志愿军一个连,往往就能阻止美军数辆甚至数十辆坦克冲锋的重要原因。
《忠诚》中的黑人飞行员布朗
不过在电影《忠诚》中,原本属于志愿军的三三制战术,却被美国移花接木到布朗身上,身为飞行员的布朗对三三制战术非常精通,要知道空军战术和陆军战术完全是两码事,但是布朗却无师自通。
而《忠诚》中的志愿军就像傻子一样,面对美军几个人的小分队竟然毫无办法,志愿军坦克被布朗炸掉,火炮也被布朗炸掉,而布朗就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战场上活蹦乱跳。
后来美国导演直接调过来10多个志愿军机械化师来围剿布朗几个人,到处都是手持自动步枪的志愿军在搜山,山下则是志愿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不时有汽车在运输弹药和粮草。
而布朗带领的小分队,利用几支步枪和手榴弹,运用志愿军的战术,不仅消灭了大量的志愿军步兵,还炸毁了好几辆坦克和装甲车,并且夺取了志愿军汽车。
最后布朗被志愿军密集的炮火击中身负重伤而亡,但是使志愿军的包围圈出现了缺口,美军陆战一师也顺利从水门桥突围并逃离。
总体上看,美国导演将志愿军的装备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但是却将志愿军的战术以及智慧降低了好几个档次,以凸显美军的机智勇敢与忠诚。
这部胡编乱造的影片,虽然是历史虚无主义,但是美国军方应该是满意的,起码通过了美军的层层把关。
美军为塑造其光辉形象,无所不用其极,虽然这种行为令人不齿,但是美军却无所谓,因为美军认为过程并不重要,历史是否真实也不重要,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
撤退中的陆战一师
这就是美军,这才是美军,这也是最真实的美军。
英国一支王牌特种部队要来南海:代号SBS,擅长划小船
7月17日英国媒体《泰晤士报》披露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军官马克·托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透露英国特种部队正将任务目标转向对抗某些国家,其中重点就是俄罗斯与中国。马克·托顿表示现阶段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正在接管部分英国特种部队的任务分配,例如英国特种空勤团以及英国特别舟艇中队的相关任务,这些部队未来任务将上升至国家对抗层面,同时相关任务很可能会带有政治性质,例如训练南海地区部分国家海军以应对中国“威胁”等等。这是英国军方首次公开承认,将涉及南海问题以及对抗中俄两国。
▲英国特别舟艇中队训练画面
虽然相较动辄派出各型军舰抵近相关地区“耀武扬威”,英国特种部队可能看上并不起眼,但英国军方这次曝光的新动向带来的潜在威胁却更贴近实战,对南海地区潜在影响可能也会更大,这绝非危言耸听。从马克·托顿披露的信息来看,英国特种空勤团以及英国特别舟艇中队将很有可能执行相关训练任务,而这两支部队作战能力不容小觑,尤其英国特别舟艇中队更是具备一等一水下作战能力。
▲二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海上突击队只能依靠皮划艇
英国特别舟艇中队,英文名称Special Boat Service,代号SBS。虽然相较英国特种空勤团在公开层面亮相不多,但二者实际水平却不相上下,只不过任务目标有所不同。翻看历史,SBS可追溯到二战初期,在二战初期英国面对德军强大攻势,失去了正面对抗能力,为此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要求英军组成精锐部队,在德军占领区内进行游击作战,1942年12月7日,英国皇家海军刚刚抽调组建的一支32人海上突击队发起了代号“弗兰克顿”突袭行动对德军占领的波尔多港口进行突袭。虽然该行动最后只有2人得以幸存,但作战能力却得到英军高层重视,二战结束后,英军保留了这支小队建制并在此基础上正式组建了英国特别舟艇中队。
▲阿富汗战场的英国特别舟艇中队
虽然二战结束,但英国特别舟艇中队使命却刚刚开始,由于行动绝密,相关信息并不算多,但可以确定在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爆发的马岛战争中,英国特别舟艇中队参与其中,该部队对南乔治亚岛进行登陆侦察,并摧毁了阿根廷军方无线电台,同时为英军两栖登陆奠定了基础。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也都有SBS身影。长期经历战争洗礼,该部队实战经验异常丰富,尤其是水下作战能力,极为突出,而这一特点如果被英国加以发挥与使用,对相关南海国家进行培训,我国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英国特别舟艇中队组织架构
单从战术角度来看,SBS主要就是潜入收集水文地理信息,渗透抵近侦察,水下偷袭爆破等相关任务,这些任务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威胁程度却一点不小,相关国家在经过英国培训之后完全有可能对位于南海的中国海军利用蛙人进行抵近侦察,从而有效掌控我军舰只动向,性能等一系列关键信息。同时最可怕的还是对相关军港的渗透侦察,虽还不至于直接放个炸弹引爆,但至少可以通过渗透找出弱点,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情报收集,一旦爆发冲突,这些弱点便将被无限放大,届时威胁程度并不亚于派出一支航母航母打击群。
而且不要忘了,相关情报信息很可能被相关国家进行共享,这也意味着英国,甚至美国都极有可能掌控有关情报信息,如果相关港口,基地水文地理信息被英美两国获取,以两国海军水下能力,完全有可能派出潜艇利用掌握的水文地理信息悄无声息潜伏进入南海相关海域,这种威胁还小吗?
▲此前英越两国就军事合作达成协议
由此来看,对于英国此次非同寻常的举动,必须要引起注意,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谁会成为英国选择合作的目标?结合目前信息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越南与菲律宾,首先,毋庸置疑,在南海问题上,这两个国家最为活跃,虽然近年来有所收敛,但对南海觊觎之心并未改变,其次,这两个国家在军事层面与英国存在合作可能,以越南为例,2017年,时任英国国防国务卿豪厄尔在访问越南期间,双方就培训、训练等方面达成过一致意见,并对外透露,英国已经展开了相关培训工作。菲律宾,2016年时任英驻菲大使阿西夫•艾哈迈德便表示英菲两国将签署防务合作协议,加深两国军事层面交流,可见与英国进行军事合作,菲律宾也非常欢迎。
南海能够保持目前的相对稳定本就非常困难,今日英国又来插手,并且选择点极为敏感且具威胁,很难说南海局势不会受到影响。当然,无论如何,加强戒备,捍卫主权这一点何时也不会变,也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