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农场中文版(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
经营农场中文版文章列表:
- 1、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
- 2、农民评职称遭冷嘲热讽?
- 3、远山的回响|来当新村民!名校学霸:乡村是一幅大画布,任你去创作
- 4、浠庝繛鏁忔椽鐨勩€婅璧扮殑浜虹敓銆嬪埌鍗′鸡鐨勩€婅蛋鍑洪潪娲层€?,"video_count":0},"image_detail":[],"is_wenda":0,"item_id":7115766533917835783,"media_user_id":602989191499272,"origin_image_list":[],"thumb_image":[],"title_image":{"title_image_night_url":"https://p3-sign.toutiaoimg.com/113e00006abfd9a0ea794~noop.image?_iz=31825&from=article.detail&x-expires=1705494926&x-signature=osbmZpcmQ6kFaDLlJJ6t351BGEw%3D
- 5、绚烂夺目!日出厦门·20新带你一路追光奔赴未来
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
序言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同岛国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地方等20多个领域。中国向岛国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实施了100多个援助项目,提供了200多批物资援助,为岛国培养各领域人才约1万人次。中国已向岛国派遣医疗队600人次,26万人次民众受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累计向岛国提供近60万剂疫苗,各类抗疫物资超过100吨。中国和岛国之间已结成22对友好省(州)市关系。
2014年、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南太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开启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202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应邀访问南太并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这是中方致力于同岛国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扩大合作、深化友谊的又一体现。
当前,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谨以此文,回顾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照亮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合作
政治
目前,中国同10个太平洋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再次同建交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将双方关系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密切。斐济、汤加、萨摩亚、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巴新、库克群岛、纽埃等国均有多位领导人访华。双方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政党等交流合作蓬勃发展。
双方对话合作机制不断完善。2006年,双方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这是中国同岛国在经贸领域最高级别对话机制,迄已举办3届。2021年10月,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发表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联合声明》。疫情发生以来,双方举行了两次应对疫情副外长级特别会议。
双方还建立了经贸联委会、农业部长会议、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双多边对话机制,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库、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等一系列合作机制。
安全
太平洋岛国的防务和军队高层曾多次访华,并参加北京香山论坛、加勒比和南太地区高级别防务论坛等活动。2015年9月,斐济、巴新、汤加、瓦努阿图应邀派代表团来华参加或观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14年、2018年访问斐济、巴新、汤加、瓦努阿图,开展巡诊、赠药等活动,受到岛国各界热烈欢迎。
近年来,双方执法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86届国际刑警组织大会上关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警务能力建设的庄严承诺,2017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共为太平洋岛国执法机构举办23期能力建设培训,总计490名执法人员参加。
地区事务
1989年,中国成为太平洋岛国论坛(PIF)正式对话伙伴。1990年起,中国连续31次派政府代表出席论坛会后对话会,加强了中国同论坛及其成员国的合作关系。2000年10月,中国政府捐资设立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合作基金,用于促进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每年向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SPREP)提供资助,支持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于2004年加入南太旅游组织(SPTO,2019年更名为太平洋旅游组织)。
二、经济和发展合作
贸易投资
太平洋岛国位于“一带一路”倡议南向延伸地带,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同10个建交岛国均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巴新、瓦努阿图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双方贸易不断扩大。据中方统计,1992年至2021年,中国同建交岛国贸易总额从1.53亿美元增至53亿美元,年均增长13%,30年间扩大了30多倍。建交岛国政府和企业踊跃参加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双向投资稳步推进。据中方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建交岛国直接投资27.2亿美元。
多年来,中资企业秉持互利共赢理念扎根岛国市场,推进项目本地化经营和本地化采购,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双方海关检验检疫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06年以来,中国同斐济、汤加、萨摩亚、巴新等岛国就动植物卫生、食品安全、产品准入等签署多份合作文件。
发展合作
双方经济技术合作持续深化。中国长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岛国发展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岛国实施了道路、桥梁、码头、医院、学校、体育馆等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岛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巴新独立大道、瓦努阿图塔纳岛和马勒库拉岛公路、汤加国家道路改造、密联邦波纳佩州二级公路等一批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岛国互联互通。
2021年10月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期间,中方宣布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中国积极帮助岛国开发人力资源,为岛国培养各领域人才约1万人次,涉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教育等领域。
三、抗疫和卫生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向岛国派遣医疗队600人次,服务当地患者26万人次,开展巡诊义诊上百场,并捐赠大量医疗设备和药品,改善了当地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2014年,中国援建的斐济纳乌瓦医院启用,惠及周边3万多居民。
2016年1月,中国—澳大利亚—巴新三方疟疾防控合作项目在巴新正式启动,有效提升巴新疟疾防治能力。2017年10月,中国深圳市政府在巴新基里维纳岛援助实施清除疟疾项目,帮助当地民众摆脱了疟疾困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双方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中国同建交岛国举行了10余场双、多边卫生专家视频会,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中国积极向岛国提供疫苗、抗疫物资以及现汇援助,帮助岛国修建隔离病房等设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岛国提供59万剂疫苗,各类物资超过100吨。
四、海洋、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海洋与环境保护
2017年,中国举办主题为“蓝色经济 生态海岛”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萨摩亚、斐济、瓦努阿图、纽埃等4个太平洋岛国高级别代表与会并发言。会议通过并发布《平潭宣言》。
中国根据岛国需求,帮助岛国深入了解中国环境保护建设的经验做法,提高岛国环境管理能力。近年来,多次安排岛国官员来华参加环境保护与管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专题研修班。
气候变化
中国高度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特殊处境和关切,致力于帮助岛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22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中国山东省正式启用。
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三期面向太平洋岛国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南南合作培训班。中国还向岛国援助了多批应对气变物资。
中国重视同岛国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支持中资企业参与巴新、斐济等国水电站项目建设。
防灾减灾
自2006年起,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开启地震减灾合作,协助萨摩亚、瓦努阿图、斐济等岛国建设地震台网,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2021年12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在中国广东省正式启用。
中国第一时间就岛国自然灾害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灾援助。2022年1月,汤加火山大规模爆发,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紧急驰援,成为全球首先向汤方提供援助的国家。
五、农渔业合作
中国在巴新、斐济、汤加、密联邦、萨摩亚等岛国实施了多个农业技术援助项目,通过派遣农业专家、建设示范农场、培训示范农户、推广作物良种、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岛国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中国在斐济建立了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和巴新开展菌草技术援助。
2009年以来,双方先后举办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合作论坛,有效促进双方农业政策和企业的交流,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农业经贸合作。
2019年,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在斐济召开,会议发布《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楠迪宣言》,规划了新时期双方农业务实合作方向。
2021年,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在中国广州市召开,会议发布《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广州共识》,深化了双方渔业合作。
六、教育、旅游与文化合作
教育
中国已与斐济、巴新、萨摩亚、汤加、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基里巴斯等国签署了教育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向岛国提供政府奖学金,支持岛国优秀青年来华留学。中国在巴新、萨摩亚、汤加、密联邦、瓦努阿图等国援建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一批学校项目。
应当地高校自愿申请,中国支持斐济、巴新、萨摩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等国高校共建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2021年,中国与瓦努阿图签署《关于合作开展瓦努阿图中小学中文教育项目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文教育正式纳入瓦国民教育体系。
双方积极开展合作办学。2018年,中国教育部同汤加教育部签署《关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支持建立聊城大学汤加学院,协助汤加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联合开展海洋科学与研究以及太平洋岛国研究。
旅游
2019年是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载有2300多名中国游客的邮轮从天津出发,分别停靠巴新、瓦努阿图、汤加等10个岛国和地区。
2005年以来,中国每年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向太平洋旅游组织提供免费展位,邀请成员国旅游部门负责人出席交易会,大力协助岛国在华推广旅游资源。
开放岛国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目前,除纽埃外的9个建交岛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
文化
2015年12月,斐济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成为太平洋岛国地区首个中国文化中心。
近年来,中国组派艺术团赴斐济、库克群岛等岛国举办演出、展览、影片放映、教学培训等活动,重点打造“欢乐春节”、“天涯共此时”、“中国文化周”等品牌项目。
2021年2月,斐济博物馆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为首个大洋洲成员。
七、民间和地方友好合作
妇女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妇女友好交流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19年10月,“汤加妇女经济能力建设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2021年5月,全国妇联举办中国—所罗门群岛“妇女与减贫”视频对话会。
中国还邀请太平洋岛国妇女机构和组织参加在华举办的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妇女与城市发展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五周年论坛、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等活动,交流妇女发展经验,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
体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同岛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岛国派运动员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等国际比赛。双方开展了教练员交流、体育器材援助、体育人才培训等合作。
2015年,中国与斐济签署《体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与巴新政府、巴新奥委会、巴新乒乓球协会共同筹建中乒院巴新训练中心。
地方
双方已结成22对友好省(州)市关系。
近年来,中国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省市同岛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项目。
展望
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同处亚太地区,同为发展中国家。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始终是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好朋友,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好伙伴,相知相亲、互学互鉴的好兄弟。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局势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各国前途命运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和太平洋岛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深化合作、共创未来。
中国愿同太平洋岛国一道,按照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巩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共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来源:外交部网站
农民评职称遭冷嘲热讽?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今年10月,河北石家庄的李永平、于江通过职称评审,成为当地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则消息公布后,激起了社会关于农民职业发展路径的讨论。
于江领到的职称证书。红星新闻 图
根据人社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消息,李永平所经营的农场周边带动500余户,辐射面积1200多亩,更新推广品种20多个,增收达到110多万元。于江的农场托管区域辐射56个村,服务面积5万亩,1.75万小农户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农民成员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
他们所在的石家庄,此前出台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该方案设初级、中级两个层级,凡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新型农民都可以申报相应的技术职称。方案还明确,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的人员,在优先享受新技术培训,优先承接新品种、新工艺的实验示范等政策的同时,涉农部门各类农业项目、强农惠农奖补政策也将向其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倾斜。
“‘农民评职称’的落地生根,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上,农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上升通道。”11月3日,安徽媒体《市场星报》评论文章指出,这样的职称评定与政策支持具有极大的示范价值。因为,此前很多地方都呼吁给农民更有尊严的政策、更有力度的帮扶,但多数地区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实在在的利好。置于这般现实语境下,石家庄的“落地”就能带来一定的示范价值,那就是既然石家庄可以,那么别的城市应该也可以。或者说,各地可以照抄石家庄的“作业”。这样的做法,既是对农民这一职业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农民成为更有奔头的职业”的积极探索。
文章还提到,我们期待“农民评职称落地”能提高覆盖面,除了在职称评定上有更多肯定,还能在物质激励上有更多倾斜,更能在社会保障上有实质提升。只有从全方面的保障入手,才能真正让农民成为更有尊严的职业。只有让这一职业更有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来,也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红星新闻评论文章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文章指出,除了石家庄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在给农民评职称的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常规和标签,不以学历、专业、论文或科研成果等为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给真正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又有能力通过创业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提供更多切实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懂得技术、擅长管理、积极触网的新农人,才能在乡村社会稳得住、扎下根。
通过评定职称,可以提升优秀务农者的社会地位,而适当有力的奖补政策,还能促进技术的传播扩散,迭代升级。这些具有热情和能力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们,将会发挥示范拉动作用,让更多人享受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惠,搭乘上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互联网 农业等快车。
在舆论场上,也有网友认为,农民评职称并无必要,这也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还有人调侃,农民嘛,还是种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对此,《新京报》文章表示,多年来,在职称评定问题上,人们郁积了太多的情绪,也有很多沉痛的体验。不过,一码归一码,对农民评职称可以理性探讨,但不该抱着冷嘲热讽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农民评职称话题的严肃性。
文章称,可以说,当下农民评职称,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有了职称的激励,农民也有动力持续提升技能,打通了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同时,此举也会吸引很多大学生等外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文章也提到,当然,也要看到,城市化背景下,当下农村仍处于人口净流失的状态。如何为农村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确实是一个大课题。农民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荣誉加持。高级职称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给予农民更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机会,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远山的回响|来当新村民!名校学霸:乡村是一幅大画布,任你去创作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
第三季《你好!新村民》
记录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从农场到王婧居住的小院,要走一段乡间小路。
清晨,走在路上,会看到薄雾随太阳升起一点点褪去,闻到微风沾着青草、泥土的清香。
“脚踩在乡村的土地上,会有一种真实、踏实的感觉。”王婧说。
北大法学系毕业的王婧,曾在一家国际组织工作,公司坐落于北京繁华的市中心。朝九晚五的工作,化精致的妆、喝咖啡、组织各类会议是她习惯的生活。
但日复一日的重复也让王婧心底开始有了其他的“渴望”,能不能干点更有意义的事儿?多年食品与环保方面的工作经验,能不能创造更多能与他人连接和分享的价值?琢磨、酝酿、再琢磨……“打造一个生态农场,向人们呈现一种从土地到餐桌的绿色生活方式,带动乡村发展”的想法诞生了。
后来,在旭日初升与落日余晖的时序更换、春生夏长和秋收冬藏的四季交替中,她渐渐感受到土地与自然生发的力量。
建一座有面包窑的农场
夏日的农场充满色彩与生机。一进大门,便是满眼的绿色。黄色的金盏菊、粉色的凌霄花、紫色的牵牛花……点缀其中。城里来的七八个孩子“撒欢”地跑,荡秋千、走原木、玩沙子。院子里充斥着蝉鸣、鸟叫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一棵椿树矗立在主屋前,树下萱草茂盛。王婧戴着一顶卷边的小草帽站在树旁,目光追随着嬉闹的孩子们,笑意盈盈。
她留着短发,素面朝天,能看到脸上的小雀斑。“以前没有,可能这些年总在外面晒的。”宽宽松松的裤脚处沾了些泥土,她随意拍了拍,笑着说:“穿着舒服,防晒。”
王婧带我们穿过篱笆栅栏,来到农场的水循环生态营地,池塘的高低深浅处生长着不同生物。不远处,大片玉米葱郁排列。
眼前这片错落有致、搭配相宜的农场位于北京密云水库南岸的金叵罗村。金叵罗村村域面积7.83平方公里,3000多名常住居民,是密云山前平原地区大村。因村庄周围低丘环绕,形似笸箩,又盛产小米,小米成熟后整个山谷金灿灿的,故名金笸箩。后演变为“金叵罗”,沿用至今。
残垣断壁的砖墙,一人多高的杂草,简易的彩钢板房顶和白墙是这块地留给王婧的第一印象。“之所以选这个村子,就是看中了村里的合作社连续7年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我们来这个村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秉持之前的职业习惯,去检测了水和土,发现这里的环境接近自然保护区的标准。”王婧说。
打造基座、铺平炉床、建造拱顶、砌砖头、排线……陌生的工作使王婧焦头烂额。工人的工作方式更是给王婧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尽快建成理想中的农场,从天亮到夜晚,王婧和她的伙伴几乎住在“工地”。
王婧苦笑着说:“农村的工作跟我们每天有清晰计划的上班是不一样的。你会发现一个工人干了两天活,突然就不见了,因为要回家收麦子。我们也尝试每天给工人开项目会,但后来发现,这不是他们所习惯的工作方式。”
乡土社会总是从熟悉里得到信任。为了工期按时完成,王婧努力摸索他们的工作习惯,逐渐与工人们熟络起来,并请来村合作社的带头人监工,在磨合与碰撞中完成了建设。
王婧在使用“罗马面包窑”烤面包(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农场的麦田旁,建了一座罗马式面包窑。这种用石头垒成的面包窑,利用果树剪下的树枝晾干成柴火,再通过热能让食物沾染上柴火香气。
因为刚开始对天然酵母的发酵掌握不好,面团总是发酸,王婧经常连夜重做。“我记得那是8月的盛夏,我在农场储藏间的地板上睡了不到5个小时,每隔2小时就要起身检查一遍重新发酵的面团。”王婧回忆道。
现在,王婧已经可以熟练使用窑烤,还教会了从村里聘请的面点阿姨。每一批次面包都经过超40小时的发酵制作,最后通过网络订单销往全国。
“我们的农场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20多名在农场工作的村民,我还是挺骄傲的。”王婧说。
在碰撞中融合的“新老村民”
“能折腾”是王婧留给村民的第一印象。因为坚持生态农业理念,王婧要求农场的土地要符合检测标准,除草尽量用人工,防虫不喷农药,剪枝种树用科学的方法……村民经常问王婧:“树就跟人一样,人得病要吃药,树不打农药不就死了吗?”
最开始,种田新旧理念的冲突时有发生。村民们看着得了病虫害的树,得克制住自己不要打农药,采取一些原始手段进行干预。但随着时间长了,村民们也渐渐认同和理解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理念。
事实上,近些年来,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多次强调农业的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重视农业生态环境效益。
农场蔬菜园里的西红柿成熟了(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在农场工作的文文是附近村的村民,她说,能亲眼看着以一种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的方式让生活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好,会有一种幸福感。
张姐今年60岁了,来农场工作前一直在外打工。她在酒店干过保洁,餐厅当过服务员。“现在多好,家就在旁边,在农场忙完就可以回家了。”张姐边除草边说,带着朴实的笑容。
待的时间久了,王婧对这些村民也有新的认识。
3月是修剪果树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金叵罗村的村民都在自家院里忙着给樱桃树剪枝,盼望丰收的一年。
2003年,金叵罗村从山东引进500亩樱桃品种,建成了樱桃采摘园。一颗颗饱满的红樱桃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让乡亲们科学种植、增加樱桃产量,王婧和她的伙伴邀请来有机樱桃的种植专家李立君,请他开春后给村民们做樱桃修剪培训。
当天一大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就开始预告了。刚开始,这些半辈子都与泥土打交道,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大爷大妈们对王婧邀请来的专家半信半疑,觉得就是一个空有理论的大学生。
但当李老师拿起剪和锯,娴熟又专业的操作和娓娓道来的理论知识让乡亲们对请来的这个专家刮目相看。
村民们纷纷举手提问,培训结束后又拉着李立君去自家的果园提意见,几十辆汽车、拖拉机、电动车拉着请来的老师在各家果园来回穿梭。
“他们有自己做农活的一套经验,但对于新知识也非常愿意学习。”王婧这样评价村民们。
不论是修剪花草的大哥还是在农场做面点的大姐,王婧觉得,相处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农民身上那种最朴实的情感。他们工作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生活本身,因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农场充满了烟火气。
乡村清晨的市集,周边农户早早就把地里现摘的野葱、香椿拿出来卖。王婧走在熙攘的集市,停下来,在菜农的摊前买一把青菜、挑几斤小酥梨。
那一刻,王婧觉得自己就是金叵罗村的一员,这里人人亲切又寻常。
“十一队”与“新农村”
“农妇们加油,我在村头儿等你们。”在农场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下,一家花园民宿的创始人梁晴给王婧留言。
梁晴也是金叵罗村的“新村民”。2015年来到金叵罗村后,她在这里打造了一家精品民宿。
留言里的“村头儿”是村大队日常开会的场所,也是“十一队”成员碰头开会的地方。大家经常聚在这里,为村子的发展出谋献策。
金叵罗村原编有十个生产队,后来,村委把来村创业的“新村民”列入建制,称为“金叵罗十一队”。
“十一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开民宿、经营农场、做农业教育,盘活了村里的闲置住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增收,将城乡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从2012年到2020年,金叵罗村的人均年收入从1.5万元提升至2.6万元。全村实现旅游年收入2000万元,旅游就业人数近320人,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王婧与村民在农场的玉米地(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金叵罗村第一书记伊书华曾说:“乡村自身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以开放心态,引进城市资源,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王婧眼中的金叵罗村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乡村建设贯彻着共建共享、融合创新的意识。
“农场建设初期,村合作社集体入资,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等建设,村民们也发挥他们对果园管理的优势,对果树进行维护。每年做完财务核算,合作社会拿到四成利润收益,大家一起建设、一起致富。”王婧介绍道。
2018年,刚和村里合作签署协议,王婧与伙伴就以“我要回农村”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活动期间,吸引了上万市民前来参与,农场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实现农民增收120万元。
在王婧看来,吸引城市中更多人来到乡村,农场的蔬菜和水果只是副产品,在田野里度过的时光才是主产品。
八月的玉米长得挺拔又严密,大片的青绿覆盖了农场。一位城里来的客人走在清晨的田埂,一深一浅。
“我想起了故乡,这个季节的玉米地青纱帐,凉风和轻雾在大平原上升起,能听到‘吱呀吱呀’人们挑着扁担去井边打水的声音,还有奶奶在外间拉着风箱做早饭的喘息。”客人写道。
王婧相信,生活在这片土地,山川河流、城市乡村,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自己有关。农场唤醒的不只是乡村“沉睡”的农田,还有来到乡村的人那一抹记忆深处的时光。
小女孩River在农场长大,今年四岁了。
两岁时最爱唱《送别》这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每当唱到此句,女孩总喜欢缠着大人问:“什么叫夕阳山外山?”
王婧说,这时候女孩妈妈就会拉着她的小手,走到农场餐厅外,指着层层叠叠的远山和夕阳的金光说,“那就是夕阳山外山。”
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未来在孩子美好的想象里,也在宜居宜业的乡村里。
来源:央广网
浠庝繛鏁忔椽鐨勩€婅璧扮殑浜虹敓銆嬪埌鍗′鸡鐨勩€婅蛋鍑洪潪娲层€?,"video_count":0},"image_detail":[],"is_wenda":0,"item_id":7115766533917835783,"media_user_id":602989191499272,"origin_image_list":[],"thumb_image":[],"title_image":{"title_image_night_url":"https://p3-sign.toutiaoimg.com/113e00006abfd9a0ea794~noop.image?_iz=31825&from=article.detail&x-expires=1705494926&x-signature=osbmZpcmQ6kFaDLlJJ6t351BGEw%3D
鏈€杩戣淇炴晱娲猏u003c/span>鐨勩€奬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5575076" qid="6579858211933787395" mention-index="0">琛岃蛋鐨勪汉鐢焅u003c/span>銆嬶紝鍏朵腑涓€绡囨枃绔犺鎴戝緢鎰熷叴瓒o紝杩欑瘒鏂囩珷鐨勫悕瀛楀彨銆婂崱浼﹀簞鍥殑缇庝附涓庡搥鎰併€嬶紝璁茶堪鐨勫簞鍥富浜哄崱浼β峰竷鍒╁厠妫殑闈炴床鐢熸椿锛岀寮€闈炴床浠ュ悗鍐欎簡銆婅蛋鍑洪潪娲层€嬭繖涓皬璇达紝澶氬勾浠ュ悗鍚屽悕鐢靛奖涓婃槧锛屽苟鍗氬緱涓€鐗囩編瑾夈€俓u003c/p>
瓒佺潃鍦ㄥ叴澶翠笂锛屾垜涓嬭浇浜嗚繖閮ㄧ數褰憋紝瑙傜湅杩欓儴鐢靛奖寰楄€愬緱浣忔€у瓙锛屽苟涓嶆槸鍥犱负褰辩墖鏈?50鍒嗛挓闀匡紝鑰屾槸鍥犱负鏁撮儴褰辩墖骞舵病鏈夎穼瀹曡捣浼忕殑鍓ф儏锛屼粠褰辩墖寮€濮嬪コ涓讳汉鍏嚜杩扳€滄垜鍦ㄩ潪娲叉湁涓啘鍦猴紝鍦ㄨ础鍢庡北涓嬶紝绉嶅挅鍟¤眴锛岀粰榛戜汉灏忓娌荤梾銆傛垜鍦ㄩ潪娲查亣瑙佷簡涓鸿嚜鐢卞涓嶉【韬殑鎯呬汉鈥︹€︹€濅粠寮€濮嬶紝鍒版渶鍚庡崱浼︿箻鐫€鎮犳偁鐨勭伀杞﹀湪榛勬槒鐨勫闃抽噷缂撶紦鍦扮寮€锛岄兘鏄偅涔堝钩闈欒€屾煍缇庛€俓u003c/p>
鍗′鸡鐢ㄩ噾閽变拱鏉ョ敺鐖靛か浜虹殑澶磋锛屽苟闅忎笀澶埌闈炴床鑲湴浜氫竴璧风粡钀ュ挅鍟$妞嶅洯銆傜劧鑰岋紝浠栦滑鐨勬€ф牸绉夋€у苟涓嶅悎閫傦紝涓堝か甯稿勾涓嶅湪瀹讹紝鍦ㄥ闈㈡劅鏌撲簡鎬х梾骞朵紶缁欎簡鍗′鸡銆傚崱浼﹁櫧鐒舵不鎰堜簡锛屼絾涓€鐢熶笉鑳界敓鑲插皬瀛┿€傚湪涓庝笀澶湁鍚嶆棤瀹炵殑濠氬Щ瀛樼画鏈熼棿锛屽ス鐙嚜涓€浜烘寚鎸ュぇ瀹剁粡钀ュ啘鍦猴紝涓庨粦浜轰竴璧峰伐浣滐紝缁欎粬浠不鐥咃紝鏁欏瀛愪滑璇讳功銆傝繖鏃跺€欏ス涓庢浘缁忕煭鏆傛帴瑙︾殑涓瑰凹鏂簰鐢熸儏鎰紝浠栦滑鍦ㄩ潪娲茶繖鐗囧箍琚ょ殑澶у湴涓婄旱鎯呴┌楠嬶紝鑽夊師锛屾.鏋楋紝澶╃┖娌欐哗锛岄兘鐣欎笅浜嗕粬浠殑瓒宠抗銆傛晠浜嬩竴鑸湪缇庡ソ鐨勬椂鍊欏嚭鐜拌浆鎶橈紝瀹冧篃涓嶄緥澶栥€傚簞鍥捣鐏鍊虹疮绱紝涓瑰凹鏂潬鏈鸿韩浜°€傚崱浼﹀紑濮嬪彉鍗栧簞鍥殑璐骇鍋胯繕鍊哄姟锛屽苟涓烘浘缁忓伐浣滅殑鍦熻憲榛戜汉浜夊彇浜嗕竴鍧楃敓娲荤殑鍦熷湴銆傛帴浜岃繛涓夌殑涓嶅垢闄嶈惤鍒拌繖涓コ浜鸿韩涓婏紝鍑轰簬鏃犲鍗′鸡鏈€鍚庣寮€浜嗛潪娲诧紝骞惰嚦姝讳篃娌℃湁鍥炲埌闈炴床锛屼负浜嗚〃杈惧濂瑰闈炴床鍦熷湴鍜屾亱浜轰腹灏兼柉鐨勬€€蹇碉紝濂瑰啓浜嗚繖鏈€婅蛋鍑洪潪娲层€嬨€俓u003c/p>
鍗′鸡鐨勭編涓芥紓浜笌杩欎釜鍝€鎰佺殑缁撳熬褰㈡垚浜嗗法澶х殑鍙嶅樊锛屽湪鎴戠湅鏉ュ崱浼﹀緢鍕囨暍銆傚ス鎯宠寰楀埌鐨勪笢瑗匡紝濂逛細涔夋棤鍙嶉【鍦颁簤鍙栥€傚ス鐑埍閭g墖鍦熷湴锛屽ス浼氭斁涓嬭韩浠藉悓榛戜汉涓€璧峰伐浣滐紝骞惰耽寰椾簡浜轰滑鐨勭埍鎴达紱濂硅拷姹傜湡姝g殑鑷敱鍜岀埍鎯咃紝濂归€夋嫨绂诲骞朵笌涓瑰凹鏂繃鐫€娌℃湁濠氬Щ鐨勫悓灞呯敓娲伙紱濂规€€蹇垫浘缁忕殑鐢熸椿锛屼細涓嶉【鐥呯棝鐨勬姌纾ㄥ啓灏辫繖鏈紵澶х殑钁椾綔銆俓u003c/p>
鏃堕棿鍜屾満浼氾紙澶ч儴鍒嗭級瀵逛簬姣忎釜浜洪兘鏄叕骞崇殑锛屾湁浜哄仠鐣欏湪鎯崇殑闃舵锛屾湁浜哄湪锠㈣牏娆插姩锛屾湁浜哄凡缁忕潃鎵嬭鍔ㄤ簡銆傛斁涓嬮【铏戯紝灏戠偣鎶辨€紝鍚戠潃鐩爣鍑哄彂锛乗u003c/span>
鈥媆u003c/p>
绚烂夺目!日出厦门·20新带你一路追光奔赴未来
海上初日 壮阔磅礴
山间朝阳 大气蓬勃
闽南古厝 骑楼老街
在绚烂晨光中交相辉映
厦门的日出
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
都美得令人震撼
而当太阳东升
城市苏醒
总有奋斗者奔赴在路上
带着旭日初升的热血
擘画人生 筑梦时代
12月12日起
厦门卫视推出年度系列短视频
《日出厦门·20新》
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新展望、新启航”为主线,以“新”为立意点,结合“日出厦门”时间意向,让人们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感受实实在在的新收获。其中展现的既有新的行业、新的生活方式;也有新的梦想、新的展望。
——精彩看点——
港开万里 智引八方
24小时运作 早晚两班倒
自动化远程操作员潘凤娟
见过厦门港任何时间的模样
工作十年
她也见证了这座港口的“技术革命”
从全国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到国内首座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
厦门港以智慧引领创新发展
助力书写海上丝路新辉煌
海上美容师
心系蔚蓝 “智”理海洋
“海上美容师”
让无处安放的海漂垃圾“浴火新生”
点亮万家灯火
跨越海峡的“三代”接力
从海峡东岸到西岸
从客居他乡到安居乐业
三代台青接力经营农场二十多年
“留厦来”的新厦门人
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都市新农人
筛选植物 表型鉴定
查询信息 杂交花粉
花卉育种师
重组生物多样性
用基因绘就新花色
让“花花世界”更加缤纷多彩
探城寻味
一碗沙茶面 一道海蛎煎
舌尖上的厦门让人流连忘返
探店博主
通过美食拍摄和沉浸式吃播
让更多人品味到了小巷深处的城市味道
烈日下的“赶路人”
每人日均派件100多 收件50多
厦门超1.4万的快递员
支撑着上亿件包裹的流动
这群辛勤的城市“小蜜蜂”
从早到晚用微笑和汗水
配送温暖 传递幸福
砖上花开
儿时在地面打滚 夏天赤脚纳凉
对于很多老厦门人而言
花砖是温暖了记忆的元素
从零开始 寻找文献
反复实验 打造多元手工花砖
找回旧时光中的美好回忆
种梦科学
科学不是枯燥的理论
而是有趣的启蒙游戏
用科学的目光
感受生活中的声光力电热
通过“玩”激发求知欲
在孩子心中播下创新创意的种子
12月12日起
日出厦门·20新
全新上线!
20个日出而作的拼搏故事
带你感受新时代里的新气象
迎接新一年 启航向未来
让我们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