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地下大厅的深处(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微子的世界,每秒都有无数中微子穿过身体)

导读地下大厅的深处文章列表:1、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微子的世界,每秒都有无数中微子穿过身体2、玻璃大厅的秘密小说3、二十大时光|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向前进——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

地下大厅的深处文章列表:

地下大厅的深处(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微子的世界,每秒都有无数中微子穿过身体)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微子的世界,每秒都有无数中微子穿过身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微子充斥其间的世界。当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由于中微子善于穿透任何物质,因而被科学家称之为难以捕捉的“幽灵粒子”。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也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粒子,仅次于光子。中微子有一个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尽管中微子神秘莫测,来无影去无踪,科学家却能通过巧妙的方法发现它们的踪迹。就算它们“玩失踪”,科学家也能知道它们改头换面成什么样子了。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了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他们的贡献就是找到了“失踪”的中微子,发现了它们“变脸”的秘密,并以此证实中微子有质量。

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

无处不在的“幽灵粒子”

对于中微子的存在与否,始终存有争议。早在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就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但预言者自己都将信将疑。直到1956年,美国两位物理学家马丁·佩尔和弗雷德里克·莱因斯才成功地探测到了中微子的存在,宣告了这一“幽灵粒子”的真实存在,该成果在1995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何为“中微子”呢?其实中微子的“中”不是指大小,而是指电中性,即这种粒子是不带电的;而“微”字倒是说它很小。所以有科学家建议,为了避免人们误解中微子的意思,可以称它为“微中子”。

由于中微子比原子、电子都小得多,其质量小于电子的万分之一,小于原子的千万分之一,因此,它微小到难以损伤你身体内的细胞或细胞内的任何有机物质。所以尽管数以亿计的中微子源源不断地穿过我们的身体,我们却不会产生“万箭穿心”的感觉。

正因为中微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很难和普通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一度被科学家称为捉不住的“幽灵粒子”。后来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并非完全不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家通过探测它们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微弱闪光,就可证实中微子的存在。只不过这种作用的概率十分微小,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1个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探测起来非常困难,诺贝尔奖委员会称这种探测“相当于在整个撒哈拉沙漠中寻找一粒沙子”。

解开中微子“失踪”之谜

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斯观测到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然而,他测量到的中微子数量仅有理论预测的三分之一。这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在确认实验和理论计算都无误之后,科学家推测,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发生了振荡现象。也就是说,它们发生了如同川剧中的“变脸”现象:从一种中微子变成了其他中微子。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是电子中微子,自然界还存在另外两种:“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

难以捕捉的中微子

然而,当时对于中微子的“变脸”现象仍然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直到更加复杂的大型设施投入运行之后情况才开始有所改观。在地下深处,巨大的探测设施昼夜不停地搜寻着中微子的踪迹。之所以将探测设施建设在地下,是想要避开来自宇宙射线以及自然环境中天然放射性衰变过程的影响。即便如此,要想从数以十亿计的干扰信号中识别出少数几个真实的中微子信号,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甚至地下矿井中的空气,以及用来作为探测器的矿物材料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发生的衰变过程等都会干扰实验的结果。

加拿大物理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为了观测到太阳中微子,他们甚至需要钻到几千米的地底下。麦克唐纳说:“尽管这样的观测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但这似乎是能够找到太阳中微子的最好的方法。”尽管太阳中微子振荡现象难以捉摸,它还是被麦克唐纳用实验验证了。

麦克唐纳验证中微子振荡采用的是重水中微子探测器。

这种探测器安装在一个2000多米深的废弃镍矿中,该矿已被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购买。这种探测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直径12米的球形容器,里面装有1000吨重水(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相对分子质量20.0275,比水H2O的分子量18.0153高出约11%,因此叫作重水。),容器壁用丙烯酸树脂制成,容器的周围安装了9600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微量中微子遇到重水后辐射的光子。麦克唐纳利用重水探测器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的证据。

来自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在地球大气层中也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它们被称为“大气中微子”。1988年,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在分析数据时发现,能够检测到的中微子比预期少,一部分中微子似乎也神秘地失踪了,这被称为“大气中微子反常”现象。

梶田隆章用超级神冈探测器验证了大气中微子也会发生振荡现象。这个探测器位于日本岐阜县一个深达1000米的废弃砷矿中,其主要部分是一个高41.4米、直径39.3米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满水,容器的内壁上安装有1.12万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微量中微子遇到水后辐射的光子。

那么,中微子振荡为什么又和中微子的质量扯上关系呢?因为曾经的理论预测认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按照这个理论,中微子就不可能产生振荡现象。假如中微子有质量,而且不同中微子存在混合的话,中微子就能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另一种,有时还能变回来,像波一样振荡。

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中国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提出设想,利用我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区别于麦克唐纳和梶田隆章的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并提出了实验和探测器设计的总体方案。早在2012年,他们终于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概率为9.2%。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美国领导,有俄罗斯、捷克、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科学家共同参与。整个项目建有总长3千米的隧道和3个地下实验大厅。三个实验大厅共放置8台中微子探测器,每台探测器高5米、直径5米、重110吨,均置于10米深的水池中。早在2015年11月8日,“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在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近10年内十大科学突破中,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学》杂志对此的评价是:“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中微子振荡有啥用

研究中微子振荡究竟有啥用?当科学家不知道中微子存在质量的时候,很难将它们放入理论模型中去研究,并得出关于物理学的基本结论。所以这个发现不仅改善了物理学理论标准模型,也让我们有渠道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宇宙进化的过程。

梶田隆章表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研究,不是那种马上会有什么用处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属于满足人们好奇心的研究,为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能提供一定的线索。历史上很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发明都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每个科学发现或许起初缺乏实际用途,但从长远来看都会对现实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麦克唐纳则认为:“幽灵粒子中微子研究将有助解释宇宙的演变进程。中微子是我们不知如何进一步细分的基本粒子之一,探索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宇宙的演变进程,而证明它们具有质量将会帮助我们揭开那些宇宙奥秘。”

有关中微子的研究还有利于揭示太阳能量之谜。科学家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核心区的核聚变;核心区产生的热能要经过10万年,才能传递到太阳表面,变成我们能感知的光和热。要验证这个理论机制,似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人类的探测器连地心都不可能抵达,更不用说太阳核心了。然而,中微子可以轻松地从太阳核心穿过,通过探测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就可以想办法揭示太阳核聚变之谜,有利于将来更好地在地球上实现人工核聚变。

宇宙射线穿越大气时会产生大量中微子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称:梶田隆章与阿瑟·麦克唐纳的研究成果促成了人们对“粒子世界的一次认识蜕变”。两人的发现同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内层运作的看法,并将验证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目前,全世界围绕中微子展开的种种实验与研究才得以继续热烈地进行下去。逐渐涌现的成果让我们相信,中微子即将带来的发现,将改变人类对于历史、科学乃至整个宇宙未来命运的认识。

玻璃大厅的秘密小说

作者:流水流远

热血随着刀一滴一滴往下流,怀里死死地抱着那一个笔记本,仿佛抱着她所有的秘密一般小心,灵魂在漂荡,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总能看透我,而我认为的蠢人竟然是……

秃头鱼,怎么拉旮个脑袋啊,老大怎么说?

什么怎么说,他屁也没放,我刚提聚会他就让我滚出来。不知道谁招他了。

哎呀,那今晚还去不去啊?

鬼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老大来了。

好了,去吧!

兄弟们就等着他捞这一把了。

行了,别啰嗦了!

这次行动有一定风险性,因而纵然是亲兄弟我也不能全然相信,在他们身上安了窃听器,以便掌握整个动态。纵然说烧杀抢掠,吃喝赌玩女人不在话下,这也是众多兄弟引以为乐的职业,平时大大咧咧地没管那么多,但谁又能保证谁不背叛谁呢!人性复杂常使我产生远离这个世界的想法,和兄弟们在一起时,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唯有一个人的空间里才能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而那时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不满意。

本应该是一个愉悦收获的晚上,一封邮件的出现却将整个计划打乱。邮件是老爸失踪五年后发来的,老妈应该有看过却没有告诉我,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留下去了国外,本应该是幸福的家庭在一瞬间崩塌,从这以后我就患了比忧郁更为严重的疾病——蔑视人类。

老爸是一个工程师,二十年前说是离家不远的地方开工,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十五岁变成孤儿的我开始用老爸老妈留下的那笔资金养了一个集团,表面上从事化妆品业务,实则是夜袭银行,不分时间地点地偷。当然这些人不是白养的,都是经过精英培训过的,所以至今没有失过手。为何以化妆品作为幌子?人啊,有太多的欲望以致于每一张脸孔都是扭曲的,贪婪的他们不化妆连死了让鬼都害怕。而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我从那个女人离开后就不愿将真实的自己呈现给这个世界。对于人性的丑陋看得太多之后,人就会失去原本所有的灵魂。

不用窃听器也知道外面兄弟们愤怒声一片,有人还试图进来劝说一番,却被老三阻止。老三是我最信任的,有时候想在车里静静想想事情,就会麻烦这个家伙担任我的司机!在车上细细地想了想邮件上的内容:太水,秘密。失踪了五年的老爸发了一封只有四个字加一个逗号的邮件,这也太奇怪了。

太水是距离这个城市不远的一条河,可谓清澈见底,是至今保护得最好的唯一一条河流。那条河会有什么样的秘密呢?“老三,停车”“怎么了?老大!”“我要去另一个地方。”“我和你一起去。”“不用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去透透气而已。”

开车直奔太水,沿着这条河开始了征途,除了清水之外什么也没有。回忆老爸失踪前曾亲着我的额头说爸爸工作地方很近,所以不要调皮,不然我会立刻回家打你屁股。不会太远那就不应该开车经过这么远的河堤而什么也没发现啊!在这个城市的这条河堤来回走了三次,什么异象也没有发现。下车后朝河下面又走了二个小时,还是一无所获。在草丛里找河的流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影在晃动,走上前去,原来是一个妙龄女子,相貌简直是人间少有。郁闷的心里突然有所触动,逗女人的心理开始发作了。

开车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挂了个电话给老三,让他在XX饭店等我。

老大,这儿,这么晚找我什么事?是不是按照那个照计划进行啊?

不是,你点菜了没?我饿死了。你说我们是什么?我边脱外套边问他。

老大,呵,不会这么晚叫我出来就问这个吧?

回答我!

我们,呵,当然是人啊,那还能是什么,玩女人时就是禽兽了,哈!

可有人说她不是人,是人类。

真他爷爷有病,这人和人类不是一样嘛。

嘣......

你给我滚。从今天起我不想见你,通知兄弟们:任何人不得因任何事打扰我。

迷失自我时间太长了,以致于害怕醒来。而这两天连续发生的怪事似乎让我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醒过来了,想想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真是可笑到了极点。而我却因一个女子的一句“人类是善良的,而人是丑恶的!” 话而动手打了我最信任的兄弟。我到底是醒了还是沉睡得更深,自己也不得而知了。

那个妙龄女子确实不应是凡间所有,凡间的女子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我的灵魂如太水一般清澈,透过她的眼你可以看到一个没有任何争斗没有任何贪欲没有任何杂质的世界。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而是以超脱之人来对待一个如此让我心动的女人。难道真如她所说她并非生活在人间而是生活在神秘的透明玻璃大厅里。

老爸,工程师,太水,玻璃大厅,秘密,女子,人类,人!这些词语在脑子里打转。浑浑噩噩地睡去了。

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在太水边度过,那个奇女子均是在黑夜里出现。后来得知她来太水边是为了倾听人的声音,她说人有太多的苦恼。而我想的是想不到现代人居然还有这种玩希腊神话中的小把戏,将纸放在瓶里顺水漂流的蠢人。

“自己也不清楚在哪一个瞬间闪过了那样的一个念头:怕,怕那黑黑的洞,怕那没有亲人陪伴孤独的身影,怕失去朋友们的苦痛;想,想那些陈旧观念,想那高高的山崖,想雾中的那个身影。太迟了,太迟了,太迟了,这个声音一直在回响,仿佛她是不用休息的,怕累了,想累了,睡了吧。也许明天我还会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也许明天我将会在长廊中找寻一位老人。”

心中的阳光足以消融冻结的流水

一天疲乏终被笑声所掩饰

梦神亲吻着我的额头

轻声说"晚安,美梦在等你"

维纳斯调弄着琴丝

使人跌落以至沉沦

醒来痛恨自己

从悲怨升起还要跌入悲怨

灵跎举起嫉妒的匕首刺进自己的心脏

梦神沉重的脚步跌落在我的眼皮上

春天以冰冷的手剥光了我脸上的笑容

黑暗之魔在我心中称王

可是我却还活着

活在没有天气变化的另一个世界

那里什么也没有

只有美丽痛苦的回忆

“黑暗,吞噬了空虚的心灵,拥有自由,抛弃了信念,无忧无虑,一切都处在空冷的边缘,让人感觉灵魂远离自己而去,不忍却又是那么的无力。我要把你踩在脚下,让你做我的奴隶。”

这是她给我看她捡拾到的其中三份,我对她所感兴趣的这个人没有什么兴趣,我只对她有兴趣。但她只肯对纸上的那个家伙花时间和心思,而对于她自己的情况则较少提到。后来我被要求帮她分析纸上所透露的信息,没想到她比我分析地更透彻。她说这是一个失去亲人失去爱人的人写的,而自己对于未来则是充满了很多的迷惑。还说可能是在亲人离开前而自己没有及时赶到因而留下的了这么深的伤痛。我问她我怎么没有读出这些呢。她说因为你是人,所以你不愿花时间去读懂别的人,因而人也会因知音少而痛苦。我说你不是说你不是人吗?怎么会那么懂人的内心呢?她说因为我会静下心来深入地分析他所写的每一个字啊。可以说我不太服她,但骨子里却觉得她分析得挺在理,隐隐觉得她分析的这个人和我有很多相同之处!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都会在夜里发现她在那儿呆呆着等着那样的瓶子。而我在这一年里发现了一件怪事:太水,在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水量突然间减少了一半,而在其大概8000米之外水量又恢复正常。我有问过她知不知道为什么,她说她不知道!这以后我就一个人开始琢磨这个水量的问题。

我将我所有能记得的事都告诉她了,她带着宽容的微笑静静地听我述说对于人性的看法。她能看透我的灵魂,有她的陪伴,我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在她面前我可以不用戴面具生活,那种生活可真好!可能是我所说的和她姥姥所说的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她对我是另眼相看。取得她的信任之后,她终于决定带我进入她居住了二十年的透明玻璃大厅,于是神秘之旅拉开了帷幕。

我和她从一个洞里穿过,而后走过很多曲折黑暗小道,她还不停地说你要跟着我的步伐走,不然你会受到伤害。我简直不能明白,就现代人所居住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危险性。等我看见一个透明的世界时,我说了一句哇,这儿的阳光真好。她说什么阳光,我们是不能见到阳光的!我很惊奇地说,什么?你们不能见到阳光,那你们是什么……鬼吗?哈哈,她说姥姥说了我们是人类,不是你说的那个什么!结果我发现自己满身是血。

思绪在这一个时刻因收音机(对于她的思念让我远离了社会,而在一个森林里搭了一间木屋,而唯一能收到外界信息的就这台收音机了)的信息而终结,新闻报道正提到我兄弟的名字,原来他们熬不下去了,因而在最近一个月抢银行,因集团里出现了卧底而全被抓获。而那个卧底居然是老三。人心之不可测竟然可以达到这个地步。然而此时的我不再怪任何人,我因父母的离开而蔑视人类,因为她的出现而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的离开让我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她的存在就如一沟死水,永远不会再有什么激情!

是我不相信她的世界的存在,认为她姥姥所说的她不能见阳光那是骗她以达到让她永远呆在那个所谓的玻璃大厅里,永远不接触人以及人间的一切!而这一切毁了她也毁了我。

快乐时光再也不可能再回来了。而我对于她的唯一一次欺骗竟让我永远活在了她的记忆里!

这是一个梦,是一个幻境,不可能是存在的?但我欺骗不了自己,就象我想让她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的愿望一样的不可达成!

多想再到那个玻璃大厅去看看,可是那该死的地质勘测队将这一切都毁了!

等我和她来到她所谓的家时,玻璃大厅已经出事了,她姥姥她大人(她爸妈)都已经自杀了!而在一旁则有一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不管你是谁,请保护你看见的这张照片上的女孩!不然你将受到世上最严厉的诅咒。

而我确实没有保护好她,因而我受到应有的诅咒,一生都会在痛苦中度过,没有人懂我,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没有人愿意看我的脸与眼睛,那里面充满了杀气,即使是我最温和的时间里也一样!

不久后人们将会发现,一个人死死地抱着一个笔记本死在了这个森林里,也可能没有人会发现,就这样我会被树叶所消耗!

笔记本里记载了那个玻璃大厅建立的时间,原因,构造,他们快乐生活记录,女孩身事及死后预料!

原来玻璃大厅曾住有一对曾名扬世界的科学家夫妇,以及一个大学教授即她的姥姥,还有那女孩和她的小弟(那只狗)。科学家夫妇因为看透了人间的丑恶,人性的淡漠,他们不想让这个孩子接触到他们所认为的丑陋的世界,而后邀请了众多正直的工程师花巨资在地下修了一间面积达100亩的透明大厅。而这个女孩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不认识的一对因故意杀人罪而已执行死刑的夫妇所留下的!而里面有两间实验室,一个小花园,一个蔬菜园,一条河,一个透明棺材。里面的阳光是他们自主研究出来的,没有紫外线的,因而没有任何伤害。他们所研究的很多东西都是现代社会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如在这以前他们就破译了古代人尸不化的原理而将她姥爷放在厅中最中间处,而一家人说话总是细声细语怕打扰了沉睡的老人。他们对她的教育则是以真善美为前提,不让她接触人间的哪怕一丁点不良之处。难怪她的眼睛是那么的清澈!

他们意识到了这个大厅已经面临着毁灭,而他们也已经没有能力再帮这个女孩远离这个社会了。于是在地质勘测队器械进入这片神秘土地前,他们就做好了离开人间的准备,却不肯让她看到这样的惨境,因而将大厅大部分烧毁,而他们也随火一同离开了人间。而当初我所认为的地质勘测队竟然是他们。笔记本里有一份君子协定:二十年后那些工程师可以从国外回来找这个他们当初所修的大厅。工程师完工之后必须离开中国,可将妻子带走,但唯独不可以将这一切告诉孩子,因为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科学家夫妇担心这玻璃大厅过早毁灭,女孩过早接触人间。而这周围的环境已和二十年前相差很大,以致于他们要用这种方式来找寻当初那个让他们费心修下的地下大厅。

原来父母并不是有意扔下我,而是出于无奈。人间,也许还有真爱存在,而我已没有精力再去探测。

他们也有明确说,在这个大厅生活二十年的人,不能接触现实世界的阳光的,因为现实的阳光具有伤害性。而我却以为他们是在开玩笑,骗她离开了那个大厅,在阳光中狂奔!

笔记本最后一页是:幻想中的生活可以不为生活奔波,而现实中的生活不奔波你就不能生活。她属于社会,而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她是人类,我们害了她。因而请你善待这个没有一点杂念的女子。

热血随着刀一滴一滴往下流,怀里死死地抱着那一个笔记本,仿佛抱着她所有的秘密一般小心,灵魂在漂荡,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总能看透我,而我认为的蠢人竟然是……

世纪语文乐园:有喜欢写作的初中孩子们的作品,有愿意与学生坚持一周一稿的老师的作品,有实践后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

二十大时光|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向前进——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向前进——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

新华社记者

金秋十月,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如同村民们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活。16日一大早,村委会委员唐虎就走家串户,组织村民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

10月17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村民在整理苹果。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从首都北京传到这个小山村,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蓝图催人奋进,赢得胜利唯有奋斗。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到科研一线……全国各族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脚踏实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

开创发展新局面

河南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盾构总装车间里,一台四五米高的盾构机已经挂上出厂标识。这是中铁装备首台出口德国的盾构机。

这是10月16日在河南郑州拍摄的中铁装备首台出口德国的盾构机。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我们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铁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华说,“我们将努力占领世界掘进机技术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装备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

在广州市南沙区,不时有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行驶在城市路面。这个区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路测政策。

这是10月17日在广东广州南沙区拍摄的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租车。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南沙落地。南沙将全力以赴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新平台。

福建晋江,华宇铮蓥集团第五经编车间内,一排排经编机正在高速运转,AGV物流机器人不停穿梭其中。

10月16日,在福建晋江华宇铮蓥集团智能化车间,AGV物流机器人在搬运经编成品。新华社发(赖进财 摄)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备受鼓舞。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坚守实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行业转型探索更多经验。”苏成喻说。

在湖北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监控显示屏上,一头体长近1米的江豚幼豚正在水中追逐小鱼。郝玉江副研究员说,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随着长江沿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显著改善。

10月18日,在湖北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长期从事长江江豚保护研究工作的郝玉江副研究员(左)在向学生讲解江豚行为习惯。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江江豚保护中,携手共绘大美长江生态画卷。”郝玉江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又是一年南繁育种季。在海南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副主任彭军忙着为各科研团队统筹安排用地,做好科研资源保障。

10月17日,在海南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副主任彭军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感到肩上的重任。”彭军说,“我们要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懈奋斗,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吉林长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栋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最近他和同事在对年底即将发射的19颗卫星进行测试。

10月17日,在吉林长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栋在卫星总装测试大厅内。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让我们创新创业的底气更足了!”王栋说,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有70颗卫星在轨。“我们明年计划完成138颗卫星在轨运营。”

脑科学研究是重要的前沿战略领域。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说,十余年间,我国的脑科学研究取得显著进步。

10月17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前)在实验室为学生示范立体显微注射操作。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罗敏敏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让我们科研工作者非常振奋。“我们将继续吸纳全球优秀人才,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在重要领域有重大突破,在转化应用方面有实质推动,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天山脚下,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公路边巨大的白色风车迎风转动。走在熟悉的巡检线路上,金风科技天翼达坂城试验风电场场长张新旺感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如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我们每个人心中。”

10月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金风科技天翼达坂城试验风电场,场长张新旺(右)和同事一起工作。新华社发(周凯 摄)

10年里,张新旺先后发明十多项专利,解决了设备安装、维护方面的难题。“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向前一小步,汇合起来就会是中国创新发展向前迈的一大步。”他说。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一下子就想起10年前总书记冒着严寒来村里看望我们的情景。”骆驼湾村村民顾宝青说。

当时,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骆驼湾村,村民们守着大山熬日子。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真贫,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

发展高山林果种植和食用菌产业、引进旅游公司打造特色民宿旅游业……骆驼湾这个昔日贫困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正朝着美丽休闲乡村迈进。

骆驼湾村村委会委员唐虎说:“总书记的报告让我们更有干劲儿了!今后,我们要把村里的产业发展好,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10多元一顿,方便又实惠”……说起养老服务站提供的餐食,住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的老年人纷纷“点赞”。

10月16日,在贵州贵阳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安春燕(右)与居民交流。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我们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安春燕说,社区工作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我们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的果园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正查看柑橘长势。“‘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总书记的话语说到了我们心里。”他说。

10月16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自家柑橘园中查看柑橘长势。新华社记者 李晓婷 摄

下庄村曾是个被高山绝壁合围的“天坑村”。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8公里长的出山公路,也凿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毛相林说:“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我们要在党的带领下,继续苦干实干,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努力。”眼下,村里350亩撂荒地已经开垦出来,用于扩大柑橘产业规模,还要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更多游客进村。

驱车穿行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城镇乡村,黑土地上“丰”景如画,各族群众房前挂着五星红旗,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10月17日,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西社区居民杜文娟(左)和家人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16日上午,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西社区居民杜文娟一家身着节日盛装,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

莫力达瓦在达斡尔语中意为“马岭”,以前境内山高路险,只能乘马翻越。如今的莫力达瓦已有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当年的茅草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和楼房。

“我们一家四口由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组成。”杜文娟笑着说,“小家的幸福,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把祖国大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强大。”

慎点!广州一女子外地返家后,推开房门看到这样一幕……瞬间崩溃

受疫情影响,

广州的宾女士一直待在外地。

4月22日晚,

她和家人回到广州,

没想到推开门一看,

整个人瞬间崩溃了……

女子推门崩溃:家中“屎漫金山”,污水最深达20厘米

家里的地板全部都是污水,

最深处达20厘米。

大厅、房间的墙壁

和天花板都长满霉菌,

场面不堪入目……

宾女士表示,

邻居也曾出现同样的问题,

只是没有她家这么严重。

物管:暂未确定何种原因导致污水涌出

随后,宾女士和记者找到了小区物管。物管公司的金经理回应称:“现在还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污水涌出来,到底是管道堵塞,还是楼上住户使用不当,谁都无法确定。”

宾女士告诉记者,物管方面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请清洁人员为其清理屋内的污水,再让管道工人来疏通管道。由于该方案仅针对现场清理而未涉及赔偿事宜,宾女士对此并不满意。

律师:双方可通过第三方进行鉴定评估

记者就此咨询了律师。

律师建议,双方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对事故责任方及财产损失进行鉴定评估。

鉴定结果出来后,业主可以向事故的造成方进行经济上的追偿,第三方鉴定的费用也应由事故责任方垫付。

决胜兰渝线:6年掘进173米,8年打通地质博物馆

【编者按】

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修一条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铁路;

1996年,甘肃宕昌县杨尕女女士在自己家的土墙上用炭枝画下自己的愿望——一列火车;

2019年,兰渝铁路全线首开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这条横亘甘肃与四川的铁路,穿越黄土高原区、秦岭高中山区的区域性大断裂带10条、较大断层87条、大的褶皱43个,被称为穿越“地质博物馆”的铁路。

跨越千里空间的兰渝铁路背后,是百年设想变成现实的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是数百名工程师和上万名工人摸索出的中国技术。

这条铁路,用226座隧道、396架桥梁,链接起13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和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将这些地区和中国更广阔的土地上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同步。

2019年7月7日,甘肃省定西市,一列复兴号动车组“绿巨人”从胡麻岭隧道驶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长报道】

羊肠小道埋没在群山深处,现代文明来到陇南,却找不到入口。连接西北腹地的空间与人心,答案是整整8年时间,用226个隧道、396座桥梁实现,这是属于中国铁路的故事。

这条连接线是兰渝铁路,自兰州至重庆,全长850公里,在2009年进入全线开土建设。那一年,中国铁路总里程逼近9万公里,毛细血管一样的线路在广阔陆地铺开。

孙中山先生早在100年前《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修建一条铁路,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漫长的等待背后,是这一区域复杂的地理环境限制,修建兰渝铁路,要穿越黄土高原区、秦岭高中山区的区域性大断裂带10条、较大断层87条、大的褶皱43个,被称为穿越“地质博物馆”的铁路。

“有的地方挖隧道,像在豆腐脑里打洞;另一些地方,开挖要承受的压力,相当于蛟龙号下潜到2700多米的状况,而且压力还没有海底那么均匀。”兰渝铁路总设计师黄彦彬回忆。

兰渝铁路2017年全线开通运营,2019年全线首开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成为京广线、京沪线之外的第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这意味着西部内陆省区首条南北向出海通道打通,从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连接,“一带”和“一路”实现握手。

滚滚车轮带来经济要素的快速涌流。回归到铁路本身,这是数百名工程师和上万名工人摸索出的中国技术,“只有中国人能修得出来,只有中国人吃得了这种苦,”这是修筑胡麻岭隧道8年给工程师夏荔带来的感悟,“工程里的核心技术问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

2019 年7月3日,甘肃省兰州市,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调度所大厅,兰渝铁路调度台。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延迟两年才喝上的庆功酒

山里的风格外硬,呼啸拍向每一个来客,胡麻岭正迎来数年未有的喧嚣。它位于甘肃定西大山深处,是兰渝铁路的必经线路。2009年,兰渝铁路公司在这里举行开工动员大会。

时年22岁的夏荔是参与者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修建胡麻岭隧道的工程队伍。夏荔至今记得,根据工程要求,胡麻岭隧道从兰州入口、重庆出口方向及4个斜井等6处同时施工,原计划4年时间完成修建。

这条隧道全长13.6公里,是兰州到重庆方向的第一条长大隧道,夏荔是其中2号斜井的工程师。和他相距几里地,父亲夏付华在1号斜井内工作。父亲大半辈子都在工程上,俩人见面的机会不多,夏荔“存了私心,想多见见父亲”,选择来到了胡麻岭隧道。

到了胡麻岭他才发现,隧道不通,要绕行十几公里的山路才能见到父亲。而工程是24小时不间断施工,父子二人施工期间几乎见不上面,“和在老家相隔几千里地没区别。”

隧道早一天打通,夏荔就能早一天见到父亲。它打通后组成的兰渝铁路线,将成为全国第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辐射区人口近5000万人。

修路要什么?要资金、要技术。彼时,中国铁路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7400多亿元投入铁路建设,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投产新线最多的时期。

“在2000年前后,中国已经把能修的铁路基本修完了,剩下的就是攻坚战。”兰渝铁路总设计师黄彦彬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位曾参与过青藏铁路线的资深设计师,自2004年就加入兰渝铁路前期勘探工作。

黄彦彬介绍,兰渝铁路工程设计团队中,主要负责人就超过40人,组成设计工作组、成立勘察指挥部,按照惯例“谁勘探 谁设计”,以保证设计人员对线路掌握更充分。

勘察过程就是给兰渝铁路具体选址的过程,勘察人员在沿线提取柱状岩石,根据岩性研究之后的设计思路。经过“地质博物馆”的铁路沿线,显然并不容易,兰州-广西的212国道是设计团队勘察的必经之路,当时有一种对这条路的调侃:要想经过212,只能“21、22岁的小伙子,开着北京212吉普(一种性能较好的越野车),每小时最多21、22公里的时速。”

从四川广元到甘肃洛塘,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黄彦彬的团队3天都没有开过去。

勘察在艰难中展开,到2008年初,基本勘察工作已经完成。同年5月,汶川发生8级地震,黄彦彬团队面临复查线路甚至要修改设计方案的新难题。

“兰渝铁路很大一部分,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点上,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因挤压造成地质构造改变,相应的设计方案都要考虑到这些。”黄彦彬告诉新京报记者,汶川大地震后,设计团队从甘肃渭源方向向下,对超过350公里的线路进行重新勘察,最后在秦岭一带80公里的线路作出了新的设计方案。

勘察伴随着余震进行,一般是7、8辆车同时出发,黄彦彬记得,当时有辆刚买1个多月的路虎,是团队里最好的越野车,被开下去勘察,“好钢用在刀刃上”,当时距离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月左右,“开在山路上,石头掉下来砸在车窗,新车啊,玻璃被砸得稀烂。”

到了晚上,为了躲避余震,20几个人在酒店院子里搭帐篷,有几个胆子大的睡在酒店3层,“半夜听到轰隆隆响声,像重型卡车开过来,地面都在抖”,黄彦彬回忆,大家惊醒后意识到是余震,几个睡在酒店的哭着跑出来,事后,他们才知道那场余震4.9级,震中离居住地仅4公里。

考虑到复杂的地质特征,最终决定采用“分段开通”的方式,进行兰渝铁路建设,2009年进入全线开工建设。“按当时的勘察结果,现有的技术条件可以修建兰渝铁路”,黄彦彬解释,以盾构机为例,这种进行隧道掘进的绝佳工具,始于英国,问世近200年。2007年,中国北方重工以绝对控股方式成功结束了与国外企业的并购谈判,使北方重工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系列隧道盾构机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中国铁路建设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先进水平。

庆功酒已经备好,但兰渝项目团队迟了整整两年才喝上。延迟意味着不顺利,新的困难产生,德国工程师给出定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项目在又一个两年后才被拿下,最后一只拦路虎叫胡麻岭隧道。

2019年7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火车站。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6年掘进173米

世界隧道看中国,中国隧道看西部,西部隧道看兰渝,兰渝最难的隧道在甘肃,胡麻岭就是兰渝铁路上最后一道“鬼门关。”

承建胡麻岭隧道的是中铁十九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这支组建于1949年的队伍,曾经出色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被誉为钢铁之师,历史上累计完成1700多公里隧道施工。在先后承担了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施工后,昔日的钢铁之师,在胡麻岭面前,停了整整8年。

“胡麻岭属于弱成岩的砂岩,成岩年龄在200万年左右,而一般的岩石在400万年左右,”黄彦彬分析,“胡麻岭这里的岩石太‘年轻’,非常不稳定,不扰动的时候非常坚硬,一扰动就成了豆腐脑,岩石不到一小时就变软,工程队来不及采取措施。”

如此“多变”的岩石是中国乃至世界工程师们第一次遇见的情况,“青藏铁路难,但我们准确知道怎么对付它(高原冻土),兰渝难就难在像是蒙着面的敌人,不知道它的底牌,也不知道下一个会遇见什么问题。打通胡麻岭,难道我们要再等一个200万年吗?”

这是此前的勘察中没有发现的问题,直到2011年,工程进行两年,继续掘进受阻严重,问题显现。“你挖一锹,它来两锹;你挖两锹,它来四锹,就像在稀饭里打隧道,一挖一锅粥,根本就挖不赢”,工程师夏荔想起那段岁月,忍不住哽咽。

针对胡麻岭隧道难题,黄彦彬回忆,团队开了13次大型专家会,“高铁院士”王梦恕亲临现场。先后有美国、意大利、德国工程师来到胡麻岭,又相继离开。最后走的德国工程师留下一句话,“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工程”。隧道里只剩下中国的设计施工队,守着一地黄泥汤,他们面对的是“国内罕见 世界难题。”

国外科学家的离开,反而激起了工程师的斗志。“最初国外专家来的时候,我们很好奇、想听听他们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夏荔回忆,直到国外工程师们相继离开,他们感到失落,但很快又燃起斗志,“没有外人能帮我们了,必须自己咬着牙干下去。”

艰难时刻,工程师们会用关角隧道的事例来激励自己。于1958年开工建设的老关角隧道,位于青海省境内,隧道全长4010米,平均海拔3600米,受自然环境和当时施工条件制约,工程建设于1961年被迫停工。直到1974年工程复工建设,1977年隧道主体完工,当年的铁道兵参与修建隧道时,最先进的机器就是风钻,其余全是依靠洋镐、大锤、钢钎、抬筐等辅助设备,由人工完成。

上一辈修桥架隧的经验,让夏荔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核心工程技术问题,终归要靠自己解决。

只剩最后173米,包括夏荔在内的数十位工程师们一遍又一遍尝试新方法,“我们从来没想过退缩,只要国家支持干,咬着牙也要干下去,直到打通。”。

记不清画了多少图纸、记不清试了多少方法,6年一晃而过,只为攻克这最后的173米。终于,新的方案研制出来了:先采用地表深井降水的方法将岩层中的水抽走,然后通过注浆的方式将水泥打入岩层固化,再通过“九宫格”的开发方法抢时间掘进,相当于先把岩石变硬、再抢时间掘进。

隧道工程“怕软不怕硬”,要打通隧道,先要把水抽出来。但当时工地现有的抽水设备能经受的埋深(从山顶到隧道口距离)有限,超过150米,由于承压等原因,“打一眼废一眼”,工程队和当地某军区协商,对方借出先进的抽水设备,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抽水”设备。

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抽水”设备持续往外排水,但检测出岩石的含水量并未降低。1小时过去、1天过去、1星期过去,就在大家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第15天,水终于降下去了。这时候的工程师们才进一步了解到这种岩石的特性“就是要等这么久才能降下去。”

把水抽出来,还要把岩石“固化”变硬,隧道才能打通。这些“年轻”的岩石像人会出汗一般,大约2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表面渗水现象,远远低于水泥固化时间。工程队们又多番实验,在水泥中注入水玻璃(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加速水泥凝结,精确到10秒之内完成初凝,使水泥初步固化。

突破隧道的“至暗时刻”,在抽水固化后,还要和这种不稳定的岩石抢时间,“九宫格”是工程师们研究出的和时间赛跑的新方法。他们将施工小队分为9组,以“井”字在隧道口分隔,如果出现出水涌泥,只会推一个格,别的不会受影响,施工队24小时不间断作业,应对可能出现的泥沙回涌。

意外不可避免。那是2017年初,离隧道贯通还有40多米,凌晨3点,胡麻岭隧道灯火通明,工人们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突然,隧道中钢架陡然变形,这意味着随时都有塌方危险。已经是2号斜井总工程师的夏荔,紧急命令全体工人与工程师撤离隧道。

夏荔独自在隧道里,扭曲成麻花状的钢架撑着隧道面,像人的骨头从身体中突出、变形,隧道又倒退了,想到刚刚接到上级询问进度的电话,兰渝铁路其他段都已开通,只剩这几十米的胡麻岭,他点了一根烟,在隧道里看着钢架,直到天色泛白。

在这里,时间以另一种尺度计算,抗衡岩石先天缺少200万年沉淀的,是上万名工人和工程师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整整八年。每个月掘进几米,对夏荔的团队来讲已经是好消息。虽然方法掌握了,但还是不可避免偶尔的泥沙回涌。

岁末冰融,山峰回暖,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全线贯通,兰渝铁路全线贯通。

夏荔和他的伙伴们,抱成一团,在隧道中忍不住大哭,他们脚下及至膝盖的黄泥汤还在流淌,顺着这条路蔓延,850公里的铁路连成一线,沿线近5000万人因之受益。

2019年7月5日,甘肃省陇南市,一列火车驶过白龙江3号特大桥。兰渝铁路白龙江3号特大桥全长10.9公里,是兰渝铁路全线最长的一座铁路桥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一带”和“一路”握手

躺在金山上受穷,捧着金饭碗要饭,这是兰渝铁路沿线诸多山区的真实写照。

13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和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静静躺在兰渝铁路沿线,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包括黄芪在内的诸多中草药最大的种植基地也在这里。然而,富饶的产出在贫瘠的道路面前,一无是处。

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条件,这里的人们只能守着几亩薄田度日。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显示,兰渝铁路途经的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中有1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未超过温饱线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约占当时全国贫困人口的七分之一。

夏荔记得他第一次去胡麻岭的情况,住在村民家里,一位阿姨给他们每人做了碗面条,而等到他们吃完揭开门帘,里屋的老百姓只能啃馕,“有些已经发霉了,那边盛产土豆,他们用来充饥,没有口粮和菜。”

在封闭的大山里,修出一条铁路来,这是开创性的工程。另一场缓慢的变革,正在更广阔的中国大地悄然展开。早在兰渝线开工两年前,中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提速,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长度超过2万公里。

大山深处的人们,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出行方式。山,只能一重一重去翻越;走到最外侧,才能看到公路。火车,开在人们的想象中,也开在杨尕女家的墙壁上。

杨尕女是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农民,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杨尕女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一半是石头山,她只得常常抱女儿到周边县城乞讨为生。

她盼着一辆火车载全家人到富裕的地方去,盼着火车把家变成富裕之地。低矮的土坯墙上,炭条画的火车穿行而过,一家人把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画在墙上,1996年一位记者拍摄下这一幕。

同时期,争取兰渝铁路尽快立项的工作正在徐徐展开。陇南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办科长杨春梅称,他们想尽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力量。

“兰渝铁路沿线的25个县(市、区),不少是革命老区,出了不少红军老英雄,为了加快立项,我们联络这些老红军写建议信,以引起最高层领导的重视。”杨春梅回忆,有位同事在四川省南部县找到一位重病在床的老红军,她的家人将她扶起来,握着她的手签下名字,3天后,这位老红军去世。杨春梅称,共有105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在这份言辞恳切的“建言书”上签名。

兰渝铁路会把盼望变成现实,它在兰州和重庆之间画了一条线,处于这条线中心地带的陇南,会从一个“死角”变为交通“枢纽”。素有“千年药乡”美誉的宕昌,将会借助铁路把近700种中药材运往各地。

在这之前,相比于昂贵的公路运输,这里的铁路运输线路“稀缺”,往往费时费力。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王大林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排队”的根源在于空车率。

“西北一带往外运的主要是原材料类,而流入的往往是成品或半成品。比如,十车的原料产出一车成品,列车是成对运行、有来有往,西北地区货物运进来一辆车、运出去往往要十辆车才能满足,整体运营来看,空车率太低”,王大林解释,“原来主要通过天水站获得空车,每天5、6列,现在有了兰渝线,在羊木站每天接入空车数在20列左右。”

兰州与重庆、兰州与成都的货物运输距离分别缩短5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运行时间缩短近1天,综合运输成本比过去降低10%至15%。

甘肃省陇西县新建大型中药材市场,就坐落在兰渝铁路一侧。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黄芪种植基地,年产黄芪3万吨,原先只能靠汽车运输,每吨物流成本在600-700元左右;经兰渝铁路,每吨物流成本降低为300元。

兰渝铁路通车后,货运能力每年达到5000万吨。它与现有的渝黔铁路相连,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南北向的纵向大动脉,也成为京广线、京沪线之外的第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既是西北到西南,以及东南地区的连接线,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连接线,从此,“一带”与“一路”借兰渝铁路实现了互联互通。

2019年7月8日,翻拍旧照片:胡马岭隧道贯通后,工程师夏荔与父亲见面拥抱。

一辈子的荣誉

跨越千里空间的兰渝铁路背后,是百年设想变成现实的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

早在1919年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修建这样一条铁路,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

1994年,四川省苍溪县梨都宾馆4楼,一块“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协作会秘书处”的小牌子,拉响了申请修建兰渝铁路的汽笛。彼时,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中国铁路正步入高速化时代。

2005年3月13日,原铁道部与甘、川、渝三省市就建设兰渝铁路举行会谈,签署了《关于兰渝铁路建设的会谈纪要》。至此,兰渝铁路项目一槌定音,与100年前设想的距离,还隔着一个“中国式吃苦与技术创新”的过程。

夏荔记得修建胡麻岭隧道的最后几个月,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塌方,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整天不离隧道,饭就在隧道里吃。这里阴暗、潮湿,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岩石、泥沙一层层掉落,“不知道碗里什么时候会出现泥巴,开始大家像防贼一样,吃一口捂一口,后来习惯了,一大碗饭三五下就扒拉干净。”

在隧道里工作几年,包括夏荔在内的很多人,染上了风湿病。水从后背进来,隧道里像每天在下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穿的雨衣不透气,隧道温度高,只穿工作服,湿气进入身体。

夏荔的肩胛骨进了湿气,连续半年时间都是趴着睡觉,一躺就疼,“没时间去外面治疗”,夏荔解释,为了和岩石泥沙回涌抢时间,团队24小时、365天不间断作业,“工人可以轮班,但我们技术管理人员,掌握着隧道生死,方案可行,就往前进;不可行,就得马上调整,需要根据掘进变化,随时分析,一刻也不敢离开。”

从22岁加入胡麻岭隧道,到30岁隧道完工,年轻的工程师夏荔在这里度过整整8年时光,娶妻、生子的人生重要事项都在这时期完成。妻子常程程也是胡麻岭隧道上的工程师,深知工程不易,两个人默契的约定是,“(夏荔)结婚必须在场,生孩子必须在场。”

夏荔曾经希望31周岁生日时,带着妻子、女儿坐一次兰渝铁路线,“我以后会跟女儿讲修筑胡麻岭隧道的故事,像我的父亲以前教我一样。工干程不容易,但总得有人来干这件事。”

他的愿望没能实现,生日那时候,他已经跟着另外一个工程去往别处。除了铁路贯通那天,夏荔至今再没机会坐兰渝线,但这条线烙印进每个参与者的生命,“我夏荔,干过胡麻岭,说出去就是一辈子的骄傲。”

在铁路完工后的一次研讨会上,设计部门等讨论兰渝铁路的技术难度,“当时提出这是中国已建、在建的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有人提议要不要加个‘之一’”,黄彦彬回忆,“最后我们一致通过,没有‘之一’,兰渝铁路确确实实是中国已建、在建的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

这条横亘甘肃与四川的线路,用226座隧道、396架桥梁,链接起13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和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从此,它们将和中国更广阔的土地上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同步,走出贫穷,互连互通的局面深入西北腹地,“一带”与“一路”在这里握手。

列车在兰渝线上飞驰,沿途的油橄榄长成绿色的河,一代铁路人在这里相聚又分离,他们留下的这条线路将会见证中国铁路又一个100年——这条穿越地质博物馆的铁路,被国外工程师认为“不可能”的铁路,使用年限将会是整整100年。

【亲历者说】

我叫夏荔,是中铁十九局的一名铁建工程师,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兰渝铁路项目,参与胡麻岭隧道工程,直到2017年隧道贯通,整整8年时间。

胡麻岭隧道被称为兰渝铁路上的“鬼门关”,全长13.6公里,计划4年完工,前两年相对顺利,但是在最后的173米,我们却整整用了6年。

当隧道贯通还有173米的时候,隧道的前方涌出了大量的泥沙,经过地质勘探学家探测,这种地层属于我们国家的六级危岩,稍有不慎隧道就会出现变形、塌方,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邀请来的国外专家都以失败告终,德国专家在离开我们工地的时候给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工程。

我们当时崩溃了,胡麻岭隧道已经挖了十三公里,难道就这样让废弃吗?兰渝铁路已经修了八百多公里,到了胡麻岭怎么办?飞过去吗?如果飞不过去,我们就必须要把这条隧道打通!

地层里面全是粉细砂,我们就往里面注入化学浆液固结它,隧道里面全是水,我们就进行抽水排水。最终,以每个月五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虽然慢,但是我们的隧道还是在挖着,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把隧道打通。

我的父亲大半辈子都在铁路上,是胡麻岭隧道的测量人员。我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来到胡麻岭隧道做工程,2015年我们有了女儿。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没能陪伴女儿,但是我相信,我的女儿会理解我,就像我理解我的父亲一样,工程不易,但总得有人去做。

【同题问答】

中国,我想对你说:

从外国人殖民时修建第一条淞沪铁路,到中国人自行完成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到复兴号、再到现在国家铁路规划“八纵八横”,并把高铁修到国外,这背后代表的是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昌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挺起腰板最坚实的力量。

新京报记者 韩茹雪 甘肃兰州、陇南、定西报道

编辑 曹林华 校对 李立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