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五一调休2021(红星观察|法定节假日或将优化,专家建议增设暑期黄金周)

导读五一调休2021文章列表:1、红星观察|法定节假日或将优化,专家建议增设暑期黄金周2、立志航空报国,奋战攻坚一线3、早安武汉︱重要通知!本周六起,武汉地铁乘车有新变化4、新华全媒+|

五一调休2021文章列表:

五一调休2021(红星观察|法定节假日或将优化,专家建议增设暑期黄金周)

红星观察|法定节假日或将优化,专家建议增设暑期黄金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下称《纲要》),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旅游休闲环境,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休闲内涵,促进相关业态融合。

据悉,《纲要》共提出10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发展现代休闲业态、提升旅游休闲体验、推进产品创新升级等内容。其中,关于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的内容,引发社会热议。

“希望放假不调休”“建议加长春节假期”……诸如此类声音受到关注。《纲要》出台后,会如何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红星新闻采访了相关专家。

文旅部官网截图

1

每年近三分之一时间在休假

为何仍感“假期荒”?

实际上,我国节假日天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所增加。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定年节假日为7天;1999年增至10天;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假日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已变为11天,算上周末休息日,每年非工作日总计在115天左右,占比超31%。换言之,中国人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

此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1)》统计,与2019年相比,2021年城镇居民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休闲时间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周末增幅最大、节假日次之,休闲时间分别增加0.91小时和0.64小时。其中,农村居民平均每天休闲时间从3.14小时上升至4.36小时,涨幅达38.85%。

即便休息日超百天,依然有不少人感到“假期荒”,国庆、春节扎堆出游的话题不绝于耳。这背后,真的是放假天数不够,还是放假的“打开方式”不对?

“从总量上看,放眼全球,我认为我国节假日天数并不少,也符合我国国情国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大家之所以觉得假期天数还不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戴斌认为,其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大家渴望有更多的假期来满足自身享受生活的方式;其二,由于现行假期多为集中休假,这造成了居民的集中出游,带来的出行体验感、品质感相对变低,这也构成了人们认为节假日不够用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看来,虽然目前我国休假总天量并不算少,居于世界中等水平,但这也意味着,在假期天数上我们仍有进一步增多的空间。“很多网友呼吁假期延长,我觉得是很合理的需求。”

同时,刘思敏提出,人们之所以感觉“假荒”,是因为现行的休假结构还不够合理。刘思敏解释,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增长,人们精神需求提升,旅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但“风景在远方”,除了国庆、春节两个长假外,其他诸如清明、端午等三天假期,并不足以支撑远游以及长途探亲等较为耗时的安排。

2018年国庆节,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人山人海。红星新闻资料图

2

前挪后凑的调休,合理吗?

专家:从国际上看,还可以加以优化

自2008年开始,我国共设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按照规定,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但网友对调休颇有微词,一项媒体公开的调查显示,在“短假无调休”“长假有调休”和“都行”三个选项中,近80%的网友选择“短假无调休”。

那么,前挪后凑的休假模式,在国际上是否有先例?戴斌回应红星新闻表示,1999年我国实行黄金周制度,连放七天假,实际上是三天假期,加上双周末的调休。这种黄金周制度最早是向日本学习借鉴,国际上也有少数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样的集中休假方式,以实现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但这种方式并不多见。从国际主流来看,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长假并不需要调休,正常该休几天就休几天。”戴斌说。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如美国共设有10个法定节假日,规定将原本固定日期的节日调整为与其最接近的星期一,并以此固定下来。换言之,对于固定日期节日,美国很少调休。举例来说,比如独立日恰好在周中,那么就当天放假;如果其在周末,那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再如日本,共设有16个假期,也同样放假不调休,但会补假。比如假期赶上周末,则在下周一进行补充。

3

增加假期时间,我们真的需要吗?

专家:四类人群急需长假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增加长假期,取消调休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

“我们呼吁增加假日总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合理优化假日结构,换言之,就是我们更需要长假。”刘思敏认为,眼下虽然双休日填充进了假期,但对于四类人群而言,小假期或者双休,并不能满足远距离出行需求。

第一类人群,异地尤其是跨省就业打工者,他们需要长假期来实现远程探亲的需求;第二类人群,即小康白领人群,需要长假来满足中远程休闲度假的精神需求;第三类人群,即中西部旅游业比较有优势的地区,更加需要东部地区客源前往消费旅游,而这同样会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类人群,即我国目前相对“老少边穷”的地区,同样需要额外的客源来实现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刘思敏认为,眼下延长假期很有必要,呼吁增设黄金周,以实现假期结构的优化配置。

节假日,乐山大佛景区拥挤的人群 资料图

4

带薪休假制度

政策落地为何会“打折扣”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始终强调把带薪休假制度贯彻落实。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均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则明确,在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带薪休假确实是基本权利,特别是职工应该享有的权利。”戴斌告诉红星新闻,从现实来看,我国带薪休假制度仍有进一步落实和普及的空间。

对此,刘思敏也表示,从带薪休假的保障上,我们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刘思敏解释称,虽然我国已经施行了带薪休假制度,但是不少企业都会设置工作年限,或者休假起点定为5天,且最多不超过15天,况且并非每一名工作者都享受带薪休假制度。相比之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然能做到平均每月都有额外的带薪休假。

在刘思敏看来,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减少休假前提条件,增加休假时长,扩大带薪休假群体范围,是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不过,主动放弃带薪休假权益的群体,也不在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在北京市有业群体中,2016年有30.1%的人没有享受带薪休假。在这些人中,“工作太忙,没时间休”的占比达45.6%,“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等原因位居其后。

对此现象,刘思敏表示,即便国家强调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同,所以政策落地的效果也会“打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依然供过于求。

“从带薪休假的提出,到落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戴斌分析指出,下一步,我国需要增强国民旅游休闲的观念普及,增加职工的权利意识,用好5-15天的带薪休假。这样一来,结合现有的节假日,一方面可以提供远途旅游休闲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更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国力。

国庆黄金周,拥堵的高速路 图据新民晚报 资料图

5

如何优化法定节假日格局?

专家:适当增加假日总量,增设长假期

实际上,这已不是文旅部第一次出台有关优化国民旅游休闲的文件。2013年3月,文旅部便下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该文件明确要求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等任务。其中包括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逐步实行低票价、打击欺客宰客、城市休闲公园限时免费开放、提高旅游休闲教育质量等保障措施。

上述文件实施以来,我国旅游休闲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旅游休闲内容也持续拓展延伸。

那么,本次新《纲要》出台,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前挪后凑的调休制度,是否会暂停?更多长假是否会应运而生?对此,刘思敏表示:“我个人认为,《纲要》出台后,假期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沿着这个方向改变。但具体怎样去改,改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能判断。”

究竟该如何优化假日分布格局?刘思敏认为:“就是在适当增加假日总量的情况下,重点增设长假期。”他解释称,一方面社会需要更加贯彻落实带薪休假,另一方面就是增加额外的黄金周,或者延长黄金周假期天数。只有增加黄金周长假,才是改善假日分布结构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下释放旅游消费,扶持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策略。

刘思敏还表示,建议增设3~5个法定节假日,并恢复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呼吁在8月增设“避暑黄金周”。

他解释称,人们集中在十月或寒暑期出游,同时人们回家探亲、办婚礼、甚至领略四季风光都成了刚需,但如今却无法彻底得到满足。所以才有了国庆、春节人满为患的局面。

刘思敏建议,或可考虑在每个季度都设置黄金周。他补充说,其实增设两大黄金周,只需新增5个休假日,其中2天放在原有3天休假基础的五一期间,另3天放在8月、连休周末,这样就能让每个季度都有黄金周。

而戴斌认为,优化现有节假日制度,建议把更多选择权交给人民群众,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休闲个性化、多样性、品质化的要求。同时,戴斌也指出,旅游休闲制度的设计、优化也都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过于理想化,既要考虑到人民对休闲的权利的满足和实现,也要考虑到节假日制度调整所带来的成本。

而对于如何合理放假,早在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公开表示:法定节假日假期长短的设置,需要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假期增加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实习生 李想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立志航空报国,奋战攻坚一线

10年前,一位英雄倒在了胜利时刻。10年来,他的精神不断激发出奋进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腾空而起、成功降落,令世界瞩目。两天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突发疾病、不幸殉职。

英雄逝去,精神长存。10年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系统累计成立1.5万余支“罗阳青年突击队”,覆盖科研、生产、试验、试飞、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等各个岗位,共有37万余人次参加,有力推动了各型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进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累计成立1969支“罗阳青年突击队”,在罗阳战斗过的地方,队员们擎起航空报国的旗帜,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攻坚克难、建功立业。近日,4位队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如何让青春在建设航空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方文墨——

把小事做到极致

20年前,一名身高1.88米的大个子走到机床前,引得旁边老师傅直摇头:“这个头儿,和操作台高度不匹配,干钳工估摸干不出什么名堂。”

用了10年时间,这名大个子夺得了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冠军。他还创造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精度——“文墨精度”。他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沈飞公司标准件中心钳工方文墨。

方文墨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工人家庭。19岁时,他从技校毕业,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沈飞公司工作。

方文墨所在的分厂承担着为飞机操控系统加工零件的重要任务。飞机要安全飞行,一个铆钉都不能出问题。从工作第一天开始,方文墨就立志“做全国最好的钳工”。他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工作室,一有时间就埋头苦练。酷暑时节,汗珠顺着他的头发滴落,衣服被汗水浸透。他专注于手中的零件,常常10多个小时不吃饭,只靠喝水补充体力。正常情况下,钳工一年大约会换10把锉刀,方文墨一年却换了200多把。

教科书上手工锉削精度的极限是0.01毫米,而方文墨的加工精度能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5,被称为“文墨精度”。

这样的精度,是如何做到的?“精密加工过程,是靠着平时的勤学苦练,掌握一定的肌肉记忆后才能完成,我们把这项技能叫作‘人刀合一’。”方文墨告诉记者。

2013年,沈飞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班组——“文墨班”,这让方文墨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次,厂里把一项紧急加工任务交给“文墨班”,这个任务难度大、风险高,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零件报废。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方文墨当机立断,把自己正在攻关的一项技术成果“移植”到此次加工任务中。制订方案、方案评估、开展论证……数十轮攻关后,方文墨带领大家确定了最佳加工参数,试制件一次加工成型。最终,总体任务比预计工期提前5天完成。

方文墨是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文墨班”的许多成员也陆续加入了突击队。在沈飞公司标准件厂二楼的练功室内,操作台下的木质地板被脚印磨白了,旁边的不锈钢工作台上留下一处处汗渍。“文墨班”成员就是在这里苦练钳工技能。

凭借精湛技艺,“文墨班”成了全公司的“排障特种部队”。有一次,沈飞公司成品件厂来了二三十人,他们拿着两个装配不上的部件,搞不明白问题出在哪。“文墨班”的杨国心站了出来,经过详细诊断和锉制,他和同事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

10年间,“文墨班”攻关课题150余项、协调工艺问题40余个,破解了一批航空产品高精度加工难题。方文墨常说:“把产品当作工艺品去对待,把职业当作事业去看待,把小事做到极致,每个人都会成为大国工匠。”

王刚——

专治“疑难杂症”

他加工的铝片能达到薄如A4纸般的0.1毫米;他加工的铣床铣削达到0.005毫米;他的小孔铰削技术能达到0.002毫米的精度极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沈飞公司数控加工厂铣工王刚,工作20多年来不断挑战技术极限。

王刚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边长大,经常奔跑着追逐天空中飞机的轨迹,稚嫩的心里逐渐萌生出“航空梦”。1999年,从沈飞技校毕业的王刚,如愿以偿进入沈飞公司,成为一名铣工。他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岗,刻苦钻研技术,很快成为了技术能手。

在一次交流会上,王刚得知,国外一家公司能实现最小加工壁厚0.25毫米的精加工,而当时沈飞公司只能达到0.3毫米的精度。王刚心里暗暗较起劲来:“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超过他们。”

紧接着,王刚开始进行紧锣密鼓的加工实验。近百次尝试后,他把加工壁厚挑战到只有0.1毫米。但王刚并不满意,又经过不间歇的反复实验,他迎来了自己技能新高度——铣床铣削加工的手工精度达0.005毫米。“只有苦心钻研,勤加锻炼,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才能在平凡中创造神奇。”王刚向记者说。

凭借着绝活,王刚成为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他痴迷于解难题,专治“疑难杂症”,被称为生产线上的“妙手神医”。

有一次,某新研制的飞机进入最后装配阶段,安装人员却发现,连接轴就是插不进装配套中,生产被迫停滞。在紧急关头,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王刚。

王刚急匆匆赶到现场,径直爬上高大的飞机机身,不时用手指敲击零件并细致辨听,最后,他的目光停在装配套周边区域的几处零件上。他把这些零件做了简单修整加工,终于,机翼与机身顺利完成对接,战机展现出威猛的外形。

20多年来,王刚带动一大批青年职工成长成才。2010年,沈飞公司成立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王刚班”,承担起大量攻关任务。2011年,沈飞公司又成立“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为科研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对技能骨干进行深造培养。

田芳——

绷紧质量这根弦

在沈飞公司部装厂,要问厂里唯一的一位女班长是谁,没人不知道答案。一头利落短发,一副黑框眼镜,一身蓝色工装,胸前别着一枚党员徽章,她是田芳——飞机铆装工高级技师、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班组长。

2004年,18岁的田芳以技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沈飞部装厂,成为一名铆装工。“其实我在学校学的是钳工,钳工是单一工件的打磨、精修、加工,但铆装工需要把所有零件组装在一起成为部件,属于飞机装配领域。”田芳告诉记者,为了离“造飞机”更近一些,她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图纸更为复杂、工具多达几百种……面对以前从没接触的全新工作,田芳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全面“补课”,白天跟着师傅边干边学,晚上下班后还要把笔记带回家继续消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就这样,田芳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领,一般人从学徒工到独立操作需要8个月到1年,她只花了3个月时间。2005年5月,田芳成为部件班班长。

田芳坦言:“作为一名女班长,年纪又比较小,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她给自己定下小目标:成为生产线上的多面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田芳全面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掌握了全班工序。此后,无论班组里哪道程序遇到困难,她都能帮助处理。

有一次,在装配某型机时,班组发现这种产品材料极其特殊,并没有合适的加工刀具。田芳就带领大家翻阅资料,挑选不同种类的工具,尝试各种各样的角度,终于解决了特制材料的制孔装配问题。还有一次,一个重要部件无法安装,若要重新回炉制造,成本高不说,还会耽误生产节点。田芳主动向上级请缨:“让我来试试。”她和工友们一起,将60多个零件全部分解出来,一一测量,再重新组装,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装配任务,一个零件也没有浪费。

对“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田芳来说,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是“家常便饭”。“其实,铆装的特点就是常常要处理各种装配误差,这份工作极其复杂,需要耐心、细致。”田芳说,面对棘手问题,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迎难而上,“生产节点和周期就是军令状,我不能让生产停在我的手里。”

多年来,无论是来回搬运、反复安装几十斤重的零组件,还是为了完成型号任务连续加班几个月,田芳从不退缩。在装配生产线上工作18年,田芳始终绷紧质量这根弦,未出现过一次产品超差问题,优良品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质量标兵”。她所带领的班组,也分别在2015和2017年度两次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回首10年前,在歼—15研制中,田芳和团队成员连续在单位吃住了好几个月。一天晚上11时左右,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看望大家。“我清楚地记得罗总在现场说的一句话:‘将来舰载机成功试飞,你们在场各位都是英雄!’”田芳说,这句话她一直铭记于心。在她看来,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创新,也离不开工匠精神。未来,她还要带动更多青年骨干参与进来,将技术创新落实到生产线上,打造出更多高精度产品,作出更大业绩。

孙志强——

尝到创新的甜头

“空中没有停车场,试飞没有后悔药。”熟悉孙志强的人都知道,他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沈飞公司的一名装配工,孙志强主要负责飞机操纵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作。用他的话说,这份工作就好比飞机制造的神经外科医生和循环内科大夫,一旦哪根电缆短路、导管堵塞,都会直接威胁飞行员和飞机的安全。

对待工作,孙志强严谨认真,多年来一直保持做记录的好习惯。“我负责的电气调试,有很多用目视方法检验不到的问题,除了使用测量仪器,也需要积累大量经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次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孙志强说,起初只有他一个人在记,后来整个班组都养成了这个好习惯。现在,班组里每个人都有两三本记录本,遇到难题还能分享经验。

36岁的孙志强已是工友眼中的“老师傅”。10多年来,他参与完成了多种型号国产战斗机科研生产的课题攻关和技术攻关,总结提炼出7万多字的讲义和150多张手绘“零误差装配简图”。

阻尼件是舰载机独有的一种杆类装置,一直以来,阻尼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堪称“老大难”。大家开玩笑地说:只要在厂房看到10个以上的人聚集,不用问,准是在安装阻尼件。

为何这样说?孙志强告诉记者,阻尼杆又重又长,约有200公斤,需要至少10个人以托举方式来进行安装调试。由于人力长时间托举很累,隔一段时间得歇一会儿,因此一般需要1天才能装上。同时,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测量行程数值,原本采用的目视手工画线方式,效率和精度都很低。

面对这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孙志强主动担当作为。他带领“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现场查看阻尼件的原有装配及调试流程,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内容,充分听取操作者的建议想法。收集完这些信息后,孙志强组织队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是否可以将手动划线改为间接确定刻度?气体的填充量怎么控制?经过激烈讨论,他们提出引进“飞机阻尼件安装调试驾车”以及“阻尼件缓冲支柱压缩行程测量仪”两种设备的设想。成员们发挥所长、协同作业,结合数模装配仿真分析的创新方法,制造完成了驾车和测量仪。

在现场实践中,操作者数量下降到3人,安装的效率大大提高。“小试牛刀取得成功,让我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孙志强说。

孙志强坚持用工匠精神装调一架架“大国重器”,2021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孙志强说:“每当看到自己参与制造的战鹰神勇起降,我感到无比骄傲!”

王刚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早安武汉︱重要通知!本周六起,武汉地铁乘车有新变化

“五一”假期

武汉地铁运营时间有变!

↓↓↓

2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获悉,为保障“五一”假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工作,武汉地铁制定出详细行车方案: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首日),轨道交通1、2、3、4、5、6、7、8、11号线运营时间为6:00至23:00,轨道交通16号线、阳逻线运营时间为6:00至22:30。

5月1日至5月4日,轨道交通1、2、3、4、5、6、7、8、11号线运营时间为6:30至23:00,轨道交通16号线、阳逻线运营时间为6:30至22:30。

5月7日调休上班,轨道交通1、2、3、4、5、6、7、8、11号线运营时间为6:00至23:00,轨道交通16号线、阳逻线运营时间为6:00至22:30。

节假日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轨道交通7号线按单一大交路(园博园北—青龙山地铁小镇)组织运营。

福利来啦

节假日期间,武汉地铁联合第三方持续开展多重乘车优惠活动最低0.1元乘车!

与此同时,为期近2个月的“地铁读城·阅见武汉”第十届读书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市民乘客可前往指定站点打卡8条读城线路,领取护照、集盖印章。详见>>>

快转发收藏

告诉你的好友吧

(采写: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李丹 张可)

武汉成立首个“刑事辩护百人团”

为构建我市刑事辩护领域储备军,我市首个青年律师“刑事辩护百人团”正式成立。26日,武汉市司法局、武汉市律师协会与武汉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定向培养计划书,依托高校对执业律师进行回炉培训。

武汉城市低保每月涨至910元

近日,武汉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及其他困难人员救济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870元提高至9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至780元。本次提高后的新保障标准从4月起施行。详见>>>

武汉华星光电t5项目主体

提前封顶

26日,武汉华星光电在汉投资150亿元的t5项目主厂房提前封顶。该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6月实现量产,将在现有5.5万片/月的基础上,新增加4.5万片的产能,使武汉华星光电这一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生产工厂得到进一步扩产。

阳逻港1/3集装箱卡车

都是电动的

26日,4台崭新的纯电动集卡车在阳逻二期码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阳逻港三个码头已经投入20辆纯电动集卡车,占集装箱卡车总数的36%。一年下来,20台纯电动集卡车能为阳逻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90吨。

洪山区公布小学新生入学政策

记者从洪山区教育局获悉,今年小学新生入学政策已确定。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于4月28日—5月12日完成网上登记。详见>>>

新一轮降水又要来了

“今天七彩祥云到处飘,我拍到了其中一朵!”26日中午,家住东西湖万科四季花城小区的市民曾女士向长江日报报料,在天空中看到了七彩祥云。这是因阳光折射所产生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名为“日华”。

市民曾女士拍到的七彩祥云。

“春无三日晴”,今天又有雨,白天我市天气转阴,局部有阵雨;今晚到明天白天,有一次降水过程,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明晚到后天白天,降水结束。受冷空气影响,我市北风增强,气温将有所下降。

武汉市天气预报

4月27日白天:多云转阴天,局部有阵雨,19℃~26℃,偏北风2到3级转3到4级,阵风5级。

4月27日晚上到28日白天:阴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13℃~23℃,偏北风3到4级,阵风5到6级。

4月28日晚上到29日白天:小雨转多云,12℃~20℃,偏北风3到4级。

五一假期全国收费公路

对部分车辆免收通行费

今年“五一”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具体免费通行时段为4月30日(星期六)0时至5月4日(星期三)24时。交通运输部建议旅客在出行前提前了解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并做好出行路线规划。

新修订《机动车登记规定》

5月1日起实施

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将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再推出5项便利机动车登记新措施: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申请资料和档案电子化、部门信息联网共享核查。

中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

连续两年跻身全球前十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承载了7亿多人的就业基本盘。

李金早一审获刑15年

2022年4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受贿案,对被告人李金早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百万元;对李金早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辽宁男篮夺得CBA总冠军

辽宁本钢队手捧冠军鼎庆祝。新华社 发

26日晚,2021—2022赛季CBA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辽宁男篮战胜广厦男篮,横扫对手夺得本赛季CBA总冠军。总决赛中发挥出色的辽宁球员赵继伟获得FMVP称号。

关于新冠传播

美国曾拖延一个关键信息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日前报道说,大量政府文件显示,2020年底美国密歇根州发生新冠病毒疑似从水貂传播给人的事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此知情,但延迟至少3个月后才对外公布,并且没有公开发表声明,只是“悄悄”在其网站更新了相关信息,以至于未引起广泛关注。

4月26日下午4时,武汉市盲童学校的老师邹时勇,牵着他的导盲犬六六缓缓走出校门。作为武汉市第一只持证上岗的导盲犬,六六已陪伴邹时勇三年。随着大众对导盲犬的了解,导盲犬能进入的场所越来越多。遇见导盲犬该怎么做?记得“四不一问”——不抚摸、不呼唤、不喂食、不拒绝,在有时间和能力时,主动上前询问视障人士是否需要帮助。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导盲犬,会和它打招呼吗?

六六陪伴邹时勇坐地铁。记者何晓刚 摄

制图|张莉

统筹|陈智 制图|赵健 整理|实习生 蔡羽甜

(长江日报出品 来源:长江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新华全媒+|这个五一,看最美劳动者如何炼成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书写华章。人生的竞技场上,他们用小小的工具,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用智慧和汗水诠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五一前夕,记者走近5位最美劳动者,聆听他们锻造“最美”的初心故事。

一台笔记本电脑:释放劳动创造的潜力

“我是幸运的,能够在我国航天事业上释放劳动热情和创造潜力。”记者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的数控机床旁看到23岁的胡兴盛时,他刚刚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胡兴盛在工作中检查故障问题。(受访者供图)

维护数控机床维修工,除了活用传统老钳子、螺栓、扳手工具外,更多依靠一台笔记本电脑,排查端口、信号故障。

数控机床操作对精度要求高。在几何精度检验、几何精度补偿等环节,他和同事进行过成千上万次的演练,使机床操作更加精确,以满足工件生产的要求。不仅如此,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还研制了多项设备。

其中一项石墨套管自动打磨装置,突破了现有生产瓶颈,使无人自动打磨生产效率提升80%;改变现有人工涂脂方式,实现轴承自动涂脂,将生产效率提升了200%……

2021年,他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数控机床装调工”项目的选拔赛,并获得第一名。随后的全国同项目赛事中,他斩获该项目全国一等奖、赛项全国冠军,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比赛中,他完成的零件加工,将精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胡兴盛说,用技能报国,力争成为更高水平的技能领军人才。

一把漏勺:执着锤炼专注

做一名好厨师,刘洋坚持了18年。

刘洋正在吊汤。(受访者供图)

记者来到重庆渝中闹市区的一家餐厅,总厨刘洋正忙着张罗一锅汤。“我从小就爱烹饪,努力熬好一锅汤,顾客认为鲜美可口,我也甘之如饴。时光也仿佛氤氲在汤味里。”

“一碗好汤,能暖世人胃”,一把漏勺,是他最心爱的工具。每天天刚亮,刘洋到后厨,几百斤水、20余斤牛肉,历经几个小时熬制,随着漏勺的搅动,汤底清澈透亮,鲜香扑鼻。

没有执着,难锤炼出专注。他做吊汤一度失败,唯有总结规律、不断尝试,甚至彻夜工作。

深耕于熬汤,又不止于熬汤。刘洋博采众家之长,捕捉体验式消费趋势,开发出多款新菜品,真空烹饪煮制开创业内先河。他参与186道重庆川菜的创新与改良,推动了重庆饮食文化发展。

今年,刘洋收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饮食承载了中国文化,坚持做好每道菜品,要让顾客感受到美食背后人文力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一台显微镜:微观世界里的精度

一台显微镜,一块4平方米的工作台。林玉登缔造的精密零件世界,小到手表机芯研发,大到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林玉登在工作台上制作调试模具。(受访者供图)

49岁的林玉登是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高级技师,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从一名普通模具钳工到技能大师,每一天都在与精度“死磕”。

从技校毕业,车间里的老师傅现场给他车了一枚戒指,精巧、光滑,仿佛有生命一般,给林玉登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开启了他的“工匠人生”。

在精密制造的世界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完成CH31计时跑秒机芯模具的研发制造时,108个不同的尺寸,精度要求达到正负5微米,前后试验了18次。历时3个月,林玉登和团队终于啃下难题,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

“中国天眼”巨型望远镜上的1.9万多根桁架结构轴,出自林玉登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之手。“每个都不重样,没有捷径可走,一边摸索一边不断微调。”“天眼”落成,那一刻他自豪不已。

20多年来,林玉登带领团队设计与制造了200多副模具、100多个品种、1万多张模具设计图纸……“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这句来自师傅的教导,常被林玉登引用,“只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再小的工作,也能闯出一番广阔天地。”

一把手电筒:照亮“工匠魂”

手拿手电筒,满手矿浆,在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常常一身汗。

谷安成通过手电筒照射判断矿浆颜色。(受访者供图)

这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选矿厂一选作业区生产乙班班长谷安成,作为一名浮选工的工作常态。

平均每个班,谷安成都要跑到取样点十几次。捞起矿浆,用手电筒仔细查看矿浆颜色,再用手捻一捻,感受矿浆的粒度,分析物料品位,最后做好记录。23年里,这套动作他做了4万多次。

在时间的淬炼下日渐坚定,“匠魂”在反复的捞起、观察与捻搓中慢慢沉淀。

2015年,鞍钢矿业公司立项的浮选柱工业试验在齐大山选矿厂一选作业区处于试验初期,指标迟迟达不到预期效果。谷安成细心观察与潜心研究,提出改进设备运转速度与优化给矿粒度等措施,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小小手电筒也能完成大理想。10余年来,谷安成荣誉等身。对于未来,谷安成已做好打算,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让“匠心”薪火相传。

一支画笔:画出奋斗者的幸福人生

一支画笔,简单勾勒,泥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活灵活现。这是山西黎城县雕塑技师张学义做了20年的工作。

张学义在制作泥彩塑。(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他就喜欢黎城当地传统戏曲服饰、脸谱。当戏曲遭遇冷落,张学义有了将戏曲脸谱做成泥彩塑的想法,“让戏曲脸谱以工艺品的形式流传。”

当时市面上彩绘颜料六七种颜色,而画脸谱需十几种色彩,张学义就摸索制造颜料,花费他两年多时间;刚开始彩绘时,每天在画桌前坐上十几个小时,一支毛笔常常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得更换;画人物像最关键的部位是眼睛,他养成了“见面就盯着别人看”的习惯,有人打趣他是不是给人看面相。

坚持终有回报。他创作的《百幅上党戏曲脸谱》《黎侯虎》等极富地方民俗特色的泥彩塑作品多次获奖。

黎侯彩雕制作技艺,2017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创建非遗技艺创新工作室,手把手地培养、传授徒弟及员工,带着乡亲们一起创业。泥彩塑远销,更多人认识了黎城当地传统文化。

今年,张学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说,“人生像一支画笔,精彩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记者:邰思聪、黄兴、吴剑锋、白涌泉、刘扬涛

编辑:聂焱

海报制作:朱舜

四川新闻联播|扎根一线 以静致远

今天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风采》,我们一起走近两位党代表,一位从事文物修复,一位专注技术研发,他们都把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这两天,在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正在清理一件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的青铜人头像。从今年4月份开始,余健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对3到8号坑新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进行清理修复,确保2023年底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时,这批文物能顺利上展与观众见面。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 余健:它(上面)有很多的附着物,这些面上是一些泥土,同时,在它的表面还有一些附着的一些象牙的骨渣。

2004年大学毕业后,余健就进入了三星堆博物馆工作。18年来,余健参与修复了包括青铜神树在内的3150多件文物。今年除夕夜,他还前往北京把参与修复的青铜大面具一路护送到了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扎根三星堆,以传承中华文明为信仰。余健18年如一日地投身文物保护工作中,让一件件文物“复活”,绽放千年前的光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 余健:作为党员我们肯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文物修复,我们还是怀着一颗很敬畏的心,通过我们保护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发挥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作用。

而来自达州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张光辉,在钢铁企业干了30年的研发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行业重大课题。平时,他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实验室。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方大集团达州钢铁达兴能源公司化工研究所所长 张光辉:研发最大的困难还是面对着很多的风险,研发一个是投入,投入过后还有产出,这个里头还有很多新的技术在里头,如果稍微不慎重,稍微不注意的话,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大,这个压力是最大的。

研发不容有失,这个压力张光辉一扛就是30年。30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钢铁联合企业碳(氢)素流价值高效化利用、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生产甲醇技术及甲醇制清洁含氧燃料等一系列行业重大课题,先后获得省、市、行业科技成果及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方大集团达州钢铁达兴能源公司化工研究所所长 张光辉:内心来说还是想自身搞点东西出来,搞点实实在在对企业有用的东西出来,(这样)企业绿色转型又多了一个产品。

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让张光辉在2014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他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荣誉,张光辉说,自己是搞研发的技术人,30年来就做了研发这一件事,身为省党代表,他会一直关注技术研发,让更多人、更多企业重视技术,让中国制造更有底气。

来源:四川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