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总票房(58亿!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已超去年,流浪地球20亿领跑)
流浪地球总票房文章列表:
- 1、58亿!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已超去年,流浪地球20亿领跑
- 2、流浪地球票房破31亿,冲至中国影史第5,猫眼预测票房52亿
- 3、流浪地球票房逆袭第一!吴孟达:看剧本时,不信是中国人写的
- 4、破14亿!流浪地球票房逆袭,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 5、破14亿!流浪地球票房逆袭,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58亿!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已超去年,流浪地球20亿领跑
今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的总票房出炉。
阿里影业旗下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19年春节档(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六)票房已经累计达到58亿元,其中《流浪地球》累计票房超过20亿,《疯狂的外星人》达到14.5亿元,《飞驰人生》10.4亿元,位列春节档票房前三甲。
截至2月10日晚9时许,春节档票房冠军《流浪地球》获得了20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2018年春节档冠军《唐人街探案2》19.1亿元的票房增长了5%。
周星驰执导的《新喜剧之王》收获票房5.3亿元,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获4.6亿元票房。
而表现不佳的春节档参赛选手有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宣传片火过正片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和港片《廉政风云》,票房分别为1.29亿元、1.12亿元和9485万元。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与口碑呈现正相关关系,《流浪地球》上映后豆瓣评分8分的高口碑一骑绝尘,排片比例也迅速从不占优势的第四位攀升至超过50%。
相较于2018年春节档57.51亿元,2019年春节档整体票房小幅提升,这一变化主要是平均票价提升所导致。
阿里影业旗下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档影片平均票价均不及40元,而2019年春节档综合票房都在40元以上,部分甚至逼近50元。具体到头部影片,《红海行动》的平均票价为39.3元,《流浪地球》平均票价达到48元。
另据灯塔研究院在2月10日披露的数据,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1.3亿,同比下降10%。
流浪地球票房破31亿,冲至中国影史第5,猫眼预测票房52亿
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在全国上映,票房持续火热。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止2月14日19点04分,《流浪地球》的总票房已经冲破了31亿元的大关。
《流浪地球》总票房破31亿,也让它成功超越了口碑神作《我不是药神》的31.00亿元票房,正式闯进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的Top5。
目前《流浪地球》处在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5名的位置,排在它前面的,有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美人鱼》,王宝强主演的《唐人街探案2》,去年的票房冠军《红海行动》,以及排在第一的《战狼2》。
目前《流浪地球》猫眼预测总票房为52.21亿元,预计能够超越《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冲至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的第2位。
最终是否有机会挑战《战狼2》的56.83亿元总票房,大家拭目以待。
流浪地球票房逆袭第一!吴孟达:看剧本时,不信是中国人写的
在几乎被好莱坞“统治”的科幻电影市场中,中国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希望。该片在2月7日大年初三这天,实现票房逆袭,首次拿下单日票房冠军。
演员吴孟达在采访中透露说,在拍摄之前,甚至不相信这个剧本是中国人写的。当时吴孟达抱着很大的怀疑进组,但是公司认为在影视生涯中有机会拍到中国制作的纯科幻片,对吴孟达会有很大好处。在了解到监制等都是中国人后,吴孟达也开始比较有兴趣。
今年65岁的吴孟达在电影中饰演吴京岳父,在片中被设定出生于1999年,是影片唯一一个“95后”,年纪最大,也是全片中唯一一个跟我们现实出生于一个年代的人。毕竟,这故事设定在未来的2075年。
大年初一上映以来,《流浪地球》口碑爆棚,排片和票房都逆势上扬。大年初二《流浪地球》票房环比大涨37.5%,大年初三的排片占比也已居首,这是近年来第一次票房尚未逆袭,排片已经提前调整的情况出现。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的数据,《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截止发稿已经累计票房9.01亿。
不少国外媒体、香港媒体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部电影,并对此评价颇高。《纽约时报》甚至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突破与电影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科幻电影制作的新时代,与太空探索的新时代,都开始了。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2月4日的文章标题相当有趣:《中国电影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将中国科幻电影与今年我国太空探索取得巨大进展联系起来,说,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在电影中,也是科幻小说的后来者,但是,这种情况即将改变。《流浪地球》将成为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开始。
随着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纽约时报》表示,尽管中国太空探索曾经落后美国和俄罗斯几十年,但现在,正有雄心勃勃的计划加入,甚至领导太空探索的新时代。
美国好莱坞新闻前线“deadline”在关注中国贺岁档电影时,提到了韩寒的电影《飞驰人生》,也提到了小孩子喜欢的小猪佩奇,但是文章认为,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十多部影片中,最受期待的是史诗级巨制《流浪地球》,它可能会成为引爆本土科幻电影行业的突破点。
deadline截图
印度媒体“News18”则关注电影情节本身,认为虽然背景设定并没有太大新意,但是对于“把地球带到另一个太阳系”的情节,印媒发出了一声“哇”!
“《流浪地球》的故事是在影迷熟悉的前提下展开的。暗淡的未来,垂死的人性,几位勇敢的战士,尖端的技术和过度使用的梗:所有的准备都必然会遇到系统性的缺陷。但是,《流浪的地球》的故事情节中确实有一个前所未见的元素,正如我们所知,地球正被带进另一个太阳系。哇!”
该文章最后还说,“由于中国的科幻电影仍处于萌芽阶段,宝莱坞肯定能从中得到启示”。
“News18”截图
香港《南华早报》4日的文章更不吝惜夸奖,称《流浪地球》是一部史诗级的中国科幻电影,充斥着各种特效,堪比好莱坞太空大片《星际穿越》和《地心引力》。
中国科技界的风云人物都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称它预示着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黎明。
《南华早报》截图
文章回忆起,过去,中国科幻电影作品质量不高,票房惨淡。根据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发布的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7年中国科幻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30亿元,但中国电影仅占13亿元,即10%。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科幻电影的总票房为95亿元,其中只有8.9亿元(9%)来自中国电影。
2016年,未来事务局合伙人李兆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本土科幻作品在中国的票房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达到好莱坞电影的水平。
“科幻电影在票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本土电影公司和资本不可能将该行业的利润拱手让给好莱坞。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10年。我们相信当地的科幻作品,我们愿意等待。”
曾经10年的预期,《南华早报》认为,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这漫长的等待可能会提前结束。
电影主演吴京说:“中国登上了月球背面,以前没有人这样做过,这些科学成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中国电影制作人制作过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七千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它至少在科幻电影界给七千人培养了基本知识。”
的确,从票房来看,这部中国科幻片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的数据,《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截止发稿累计票房9.01亿,目前猫眼评分9.3分,豆瓣评分8.1分。
猫眼电影2月8日上午10时数据
《流浪地球》预告片视频截图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破14亿!流浪地球票房逆袭,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的数据,截止9日下午,《流浪地球》已经累计综合票房14.63亿元,超越《疯狂的外星人》成为票房第一。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好看?据统计,《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2月5日,导演郭帆发长文《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回顾了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的四年半时间里的点点滴滴。随后,著名导演卡梅隆转发并表示祝贺:
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 更祝福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顺利。
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自《三体》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盼望着所谓的科幻元年真正启航,只可惜《三体》始终没有拔得头筹,于是《流浪地球》就承载了几乎全部的寄托。
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幻电影?
中国的科幻电影在过去并非一片空白,不过在科幻大片的意义上,在能够与好莱坞科幻电影有可比性的范畴里,《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
关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普遍认为起于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该片改编自童恩正的同名小说,那一年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沉寂了许久的中国科幻文学在1980年迎来了一次春天式的爆发,叶永烈、童恩正、郑文光这些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成为当时文学界的新偶像,他们也为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开掘出了一片崭新题材的沃土。
《珊瑚岛上的死光》剧照
但其后科幻文学的式微,令中国的科幻电影始终未能成气候。在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沉默的数十年时间里,我国航空航天的突破一直在继续——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全月球影像图;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2017年,天舟一号进入太空,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
2019年,嫦娥四号完成登陆月球背面,并拍下第一张月球背面全景图。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
(方位投影)
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太空探索步伐始终向前,但遗憾的是科幻电影却没有同步“反哺”中国航天事业。流行文化在航天科技发展中的缺席,看似“无伤大体”,但其实让大众失去了一条与“高精尖”之间的生活纽带,也失去了借助流行文化“仰望星空”的视野——过于切近的焦虑及导致的短视,与对浩瀚宇宙和不可知的未来缺乏兴趣不无关系。
以科幻电影而言,无论是《2001太空漫游》,还是《异形》系列,抑或是《星球大战》系列,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美苏太空争霸期间成为经典——美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不断突破赋予了科幻电影不断的创新想象,而科幻电影在大众领域的流行又鼓励了青少年投身于航天事业——与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有关的太空夏令营如今也成为了很多中国青少年出国短期游学的首选。
《2001太空漫游》
此外,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为西方大众插上的想象力翅膀,也让他们能够在更宏阔、更辽远的视域下审视人类的一系列终极命题——尽管这不并直接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关于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考得以在民间引来更大的回响。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综合猫眼数据、新浪微博、36氪等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破14亿!流浪地球票房逆袭,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的数据,截至9日下午,《流浪地球》已经累计综合票房14.63亿元,超越《疯狂的外星人》成为春节档票房第一。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好看?据统计,《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2月5日,导演郭帆发长文《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回顾了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的四年半时间里的点点滴滴。随后,著名导演卡梅隆转发并表示祝贺:
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 更祝福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顺利。
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自《三体》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盼望着所谓的科幻元年真正启航,只可惜《三体》始终没有拔得头筹,于是《流浪地球》就承载了几乎全部的寄托。
中国的科幻电影在过去并非一片空白,不过在科幻大片的意义上,在能够与好莱坞科幻电影有可比性的范畴里,《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
关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普遍认为起于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该片改编自童恩正的同名小说,那一年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沉寂了许久的中国科幻文学在1980年迎来了一次春天式的爆发,叶永烈、童恩正、郑文光这些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成为当时文学界的新偶像,他们也为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开掘出了一片崭新题材的沃土。
但其后科幻文学的式微,令中国的科幻电影始终未能成气候。在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沉默的数十年时间里,我国航空航天的突破一直在继续——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全月球影像图;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2017年,天舟一号进入太空,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
2019年,嫦娥四号完成登陆月球背面,并拍下第一张月球背面全景图。
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太空探索步伐始终向前,但遗憾的是科幻电影却没有同步“反哺”中国航天事业。流行文化在航天科技发展中的缺席,看似“无伤大体”,但其实让大众失去了一条与“高精尖”之间的生活纽带,也失去了借助流行文化“仰望星空”的视野——过于切近的焦虑及导致的短视,与对浩瀚宇宙和不可知的未来缺乏兴趣不无关系。
以科幻电影而言,无论是《2001太空漫游》,还是《异形》系列,抑或是《星球大战》系列,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美苏太空争霸期间成为经典——美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不断突破赋予了科幻电影不断的创新想象,而科幻电影在大众领域的流行又鼓励了青少年投身于航天事业——与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有关的太空夏令营如今也成为了很多中国青少年出国短期游学的首选。
此外,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为西方大众插上的想象力翅膀,也让他们能够在更宏阔、更辽远的视域下审视人类的一系列终极命题——尽管这不并直接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关于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考得以在民间引来更大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