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电影乱码在线观看(遇到这样的字幕君,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中文字幕电影乱码在线观看文章列表:
- 1、遇到这样的字幕君,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 2、快速制作视频字幕,推荐这款可视化字幕软件给你
- 3、讯飞AI同传被指造假:同传译员亲自揭发,讯飞用人类翻译冒充AI
- 4、4K蓝光播放机开博尔K9体验记:拯救硬盘里的电影
- 5、STN快报:在三重现实冲突之间游走
遇到这样的字幕君,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阅片无数,总结出了一个真理: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字幕君永远是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群(dou)体(bi)。他们好像很容易受刺激,一旦被惹毛,马上变身!
下面,就让大家感受一下那些让人笑抽筋的字幕君。
1扯淡式字幕君
字幕君,你说!本山大叔和小四偷偷塞给你多少钱!这么努力的植入无痕广告?
2脑残式字幕君
字幕君,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不识字的小编都看到了那是1934年!
3贱萌式字幕君
这堆乱码是火星文?字幕里那个卖萌的大眼睛表情又是什么鬼?
节目叫《火星情报局》,所以字幕贱萌指数不仅能上天,足够上火星了,是酱紫吗?这个字幕君,卖得一手好萌,撒得一手好娇,纵观整个节目组,字幕君绝对是独领风“骚”。
4懒癌式字幕君
火星情报局特工杉原杏璃用日语介绍一瓶洗发水,字幕君的翻译是酱紫滴。
宝宝我阅片无数,看到火星字幕君的翻译,也实难做到心中无码啊!翻译这种事果然还得靠自己领悟…
比起这个,前面那个火星字幕君看来还只是懒癌初期……(怎么突然有一种想表扬火星字幕君的冲动?)
突然想到一个特别贴切的比喻:如果上面那些画面是“卖家展示”,那些字幕君就是“买家秀”,其中深意都在下面的图里了↓↓↓
他们总是能给我们带来莫名的喜感。
只想说,像这样有态度、有腔调的字幕君,我!喜!欢!再多一点也无妨。
“阅读原文”里就有你想看的节(字)目(幕)
快速制作视频字幕,推荐这款可视化字幕软件给你
大家平时在使用诸如pr,会声会影,或者爱剪辑等视频编辑软件制作字幕时会不会觉得很麻烦,一点都不方便呢?亦或是大家苦苦寻找,却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字幕制作软件。
那么到底有没有即高效又方便快捷的字幕制作软件呢?
当然有,下面,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一款字幕制作神器——Arctime。
简单介绍
Arctime是一个全新理念的可视化字幕创作软件,可以运行在Mac、Windows、Linux上。借助精准的音频波形图,可以快速创建和编辑时间轴,还可以高效的进行文本编辑、翻译。
支持SRT、ASS外挂字幕格式,并可以通过交换工程文件或与伙伴协同工作。字幕编辑完成后,仅需单击“视频转码”按钮,即可轻松完成字幕压制工作。
下载安装
可以直接进入官网进行下载。
网址:http://arctime.org/
界面介绍
Arctime的界面十分简洁,共分为预览区,内容面板,文本区,以及时间轴。
功能介绍
字幕的制作
制作前的准备
视频文件:需要进行字幕制作的文件
字幕稿(文本文件):需要使用到的是txt格式的文件,在Word中将字幕稿写好之后直接保存为纯文本格式就好。
普通字幕制作
准备工具:Arctime,视频文件,字幕稿(文本文件)
操作步骤:
导入
打开Arctime,导入视频,导入字幕稿。
视频文件导入:在菜单栏>文件>导入音视频文件,导入成功后可以在预览区预览视频文件。
字幕稿导入:在菜单栏>文件>导入纯文本>选中文件>打开,然后会出现文件预览框,检查没有乱码格式后,点击继续。如果出现乱码,可以更换文件编码。
开始创作字幕
Arctime有两种创作字幕的方法,拖拽法和按键拍打法。
拖拽法
在时间轴上方>快速拖拽创建工具(快捷键D),选择成功之后箭头后面会有字幕稿的第一句。
然后就可以进行拖拽,来到时间轴,开始播放视频,并且进行拖拽字幕。
按键拍打法
在时间轴上方>J/K键拍打工具(快捷键D),选择成功之后箭头后面会有字幕稿的第一句。
然后来到时间轴,点击播放视频,就可以开始进行字幕的创作了。
按下即为字幕的入点,松开时即为字幕的出点。J/K键单独使用时完全等效。
双语字幕制作
我们在剪辑视频时可能需要会制作双语字幕,如果只单纯地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的话,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准备工具:Arctime,视频文件,字幕稿(中英文隔行)
操作步骤:
导入文件
打开Arctime,导入视频,导入文本。
视频文件导入:在菜单栏>文件>导入音视频文件,导入成功后可以在预览区预览视频文件。
双语字幕稿导入:在菜单栏>文件>导入双语字幕文稿>选中文件>打开,然后会出现文件预览框,检查没有乱码格式后,点击继续。如果出现乱码,可以更换文件编码。
第一语言的选择,第一语言就是显示在上方的语言,一般来说我们习惯性地将中文显示在上,那我们就可以选择双数行为第一语言。
创作字幕
然后选择上面的拖拽法或者按键拍打法进行字幕的创作。
但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两种语言的字幕是重叠在一起的,所以接下来你需要在上方菜单栏>语言处理>双语字幕切分为双轨道。然后你就会发现两种语言被切分在两个互不干涉的轨道了。点击预览就可以看见两种语言是分开的。
保存与导出
保存
我们将字幕制作完成之后需要保存起来,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工程并生成字幕(快捷键Ctrl+S)。保存成功之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后缀为.ass的外挂字幕。
导出
我们也可以直接导出字幕,在菜单栏中选择导出>字幕文件,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自由选择格式。
压制
字幕压制就相当于将字幕嵌入视频文件当中,将字幕与视频合为一体。
我们将字幕制作完成之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导出>快速压制视频,然后会弹出一个窗口进行参数的设置。
首先有两种模式供大家选择,一种是CRF恒定画质模式(视频画质),另一种是ABR平均码率模式(视频大小),一般推荐CRF恒定画质模式。
在CRF恒定画质模式下,有两种参数需要了解一下,第一个是CRF参数,CRF数值越大,视频的清晰度越高,一般设在16-24之间就好。第二个preset,确定压缩速度,一般设在4-8之间就好。
ABR平均码率模式主要使用于对文件大小比较精确的情况下,ABR平均码率越大,画质越高对应的文件越大。而下方的preset的大小则确定编码速度,编码越快,画质越差,反之则越高。
更多进阶功能(需要开通特权)
无损转换视频格式
相信大家用过剪辑软件的都知道,很多情况下我们下载的视频格式根本就导不进去剪辑软件中,比如mkv格式,rmvb格式,或者是flv格式等,那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转换视频格式,但是转换出来的视频也许会导致清晰度降低,或者音频损坏。所以Arctime的无损转换视频格式在这个时候就起了大作用了。
首先我们导入需要转换的视频,然后在菜单栏>导出>高级视频输出。
自动打轴(支持多语种)
Arctime的语言识别功能将准备字幕稿和做字幕合并成了一个流程,只要将视频文件导入至Arctime中,就可以实现自动添加字幕。
首先导入视频文件,菜单栏>语音识别>自动切分时间轴(高级)。然后系统就会自助分轴。
分轴成功之后就可以开始批量语音识别,菜单栏>语音识别>批量语音识别。然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字幕了。
Arctime的功能还远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或者是分享其他好用的字幕制作工具
讯飞AI同传被指造假:同传译员亲自揭发,讯飞用人类翻译冒充AI
郭一璞 乾明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018年9月,人类的AI技术就已经可以实现同传了?
一场国际会议上,的确出现了“AI同传”,来自知名语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
但会后,会议现场的人类同传译员不干了:
哪有什么AI同传,明明是剽窃我这个人类同传译员!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真同传,假AI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王姓同传译员,知乎名字叫做Bell Wang,我们叫他Bell同学吧。
9月20日,Bell同学来到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做现场同传。女搭档告诉他,这场会议要直播,两人便精神紧绷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这个会场的大屏幕被分为了三个区域,中间是分会场的名字和介绍,两边则是演讲嘉宾的PPT,PPT下方有字幕,左侧是中文,右侧是英文,两侧的字幕上方都带着讯飞听见的logo,让人觉得这些中英文都是讯飞的作品。
第一位外国嘉宾上场了,是日本科学院院士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
日本教授的英语果然比较酸爽,讯飞听见了,但是讯飞听不太懂。
英文的语音识别只好随心所欲的往上加读音差不多的词,正常人并不能看懂这段“英文”到底是啥。
但是左侧的中文,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简直流畅到逆天啊!
这讯飞听见是怎么在听不懂英文原文的情况下,如此流畅的翻译出日本教授的英文演讲呢?难道这个AI会读取意念吗?
当然不,所有的中文翻译,都是Bell同学女搭档现场翻译的。这里压根没有人工智能翻译,都是人类智能翻译。
像图中的“就是猿猴的移动”这句话,Bell同学直接点出来了:
“就是”这种词,是我们同传译员在顺句子的时候用来联系语句的,机器译文不可能说“就是”。
想一想,那些回答不上老师问题的同学,是不是总是“就是……就是……那个……那个”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机器怎么会紧张?
讯飞听见露馅的地方不只“就是”,在女搭档说的英译汉译文中有“步态”这个词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不太”;在Bell同学的汉译英译文中有“Davos Forum”(达沃斯论坛)这个词的时候,屏幕上写的是“Devils Forum”(魔鬼的论坛)。
毫无疑问,屏幕上的译文是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了人类译员说出来的译文,而且识别得还不太准。
意识到这一点,Bell同学感到非常恶心,但是毕竟会议得开,工作得做,演讲得翻译,他还是继续认真的翻译。虽然一度想说一句“本次翻译由同传译员Bell Wang提供”来揭穿一下事实,但考虑到讯飞毕竟只是在打擦边球,没有明说“是我们的AI同传”,Bell同学忍下了。
石锤!石锤!
但是当天下午,石锤出现了。
Bell的女搭档发现,这个会议在知领直播的页面上,写明了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而且知领直播中的同传,是把他们二人的同传翻译,换了一个机器的声音读了出来!
现场演讲嘉宾说可以挖掘数据,然后放入图表,女搭档翻的是”I can mine this data and put it in charts”,但讯飞错误的识别成了”minus data”和”put it in charge”,之后,视频直播中的机器人毫不犹豫地按照错误的识别文本读了出来。
直播中的那个“智能翻译”完全是按照识别出的女搭档说的话来读,读声音的机器人也没有断句。
现在,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科大讯飞“AI同传”是怎么一回事了:
嘉宾说话
↓
人类同传译员翻译,说出译文
↓
讯飞识别人类说出的译文
↓
译文被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
直播中投放语音合成的人声
所以,“智能翻译”压根不存在,机器识别人类说出的翻译,再用机器声音说出来,这怕不就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一直在说的“人机耦合”吧?
同传圈子议论纷纷
Bell同学声明,科大讯飞事前没有告知他和搭档会场有语音识别的字幕,也没有告诉他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二人翻译文稿,没有征得二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
而后,更多的同声传译工作人员发声了。
有人觉得,AI同传没那么容易,这是剽窃同传译员的工作成果:
还有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学了那么多年的同传,被一个冒充的机器耀武扬威,非常心寒:
不过,也有站讯飞,觉得讯飞听见本来就是语音识别产品的人:
讯飞往事
其实,这不是讯飞第一次被人指责“剽窃”了。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在去年的时候,科大讯飞就被曝光在会议现场同传作弊。
情况是这样的:
科大讯飞的作假方式就是在大型会议上,表面上看现场使用的是讯飞的机器同传,实际上讯飞机器起到的作用,只是把现场译员的话识别出来,实时发到屏幕上而已。看上去是不是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同时,更多的人在微博和知乎“me too”了科大讯飞:不只Bell同学,他们也找过我做类似的事!
AI同传
科大讯飞被指责的体无完肤,其他口口声声要替代人类同传的AI同传是什么情况呢?
一句话:
不在大会上出点问题,都不算是搞AI同传的了。
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腾讯的同传AI着实被diss了一番。当时,最大的窘态是换着花样去翻译“一带一路”:
还有给出一堆乱码的情况,好好的同传,突然成了“结巴”。
就在当天,还出现了腾讯急找同传救场的传言。但后来被证实,这不是腾讯AI同传团队干的。
同样,还有号称“让同传失业的”搜狗,放一段给大家看看吧。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等着我们所以。就是这样。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把整个情况弄到他们的上面。所以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有很多恐惧,现在,针对这些窘态,腾讯和搜狗都各有各的解释,但不能否认技术上仍旧不完美。
事实上,大家对这一点都心知肚明,对新技术的容忍度也挺高。
但对这些新技术的“浮夸风”,以及刻意制造出来的恐慌,都不是十分待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跳出来打脸这些AI同传的急先锋,好多都是专门做同传的。
毕竟,谁让这些AI动了他们的饭碗呢~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4K蓝光播放机开博尔K9体验记:拯救硬盘里的电影
【智能电视网,众测频道,用户评测分享】
【1.客套的前言】
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和普及,曾经火爆的智能网络播放器市场空间却愈发狭小,在不少厂家纷纷撞上南墙之后,作为在蓝光影碟机叱咤多年的老品牌开博尔,开博尔终于在回归蓝光的路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结合互联网应用和蓝光解码的功能,带来不管普通用户还是极客玩家都能“被满足”的产品——开博尔K9。
开博尔K9是基于开博尔Q9的次世代进行软硬件优化升级的影院级4K蓝光播放器,1999元的售价也说明了开博尔K9是影音发烧级产品。那么开博尔K9将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艳表现呢?体验一下呗。
【2.老套的开箱】
开博尔K9延续了高清机的大个头,相比较现在流行的诸如小米盒子这样的网络机顶盒,K9显得硕大无比,外包装还是家族式的“1”字盒。
基本上K9的功能都被在包装盒上介绍了个遍,纸盒底部还有芒果TV标签,内置芒果TV播控平台,很好的展现了垂直资源的软实力。内盒包装比较实用整齐,上下两层设计,上面是主机,下面是配件,塑料衬盒对产品做了较好的区分和更好的保护。
随机配件方面,开博尔K9比较简单,只配备了一条HDMI线、12V/2A的电源适配器以及50键遥控器,当然说明书保修卡之类的必备就不说了,这次HDMI线展现了开博尔在线材方面的优势,高品质2.0版的HDMI线,镀金接口,在信号传输上面的速率上更好。
此外,在遥控器方面开博尔K9也带来了一些升级,全新的50键背光式摇控器在夜晚也非常好用,为了强化本地播放体验,遥控器上也设置了可以一键调控的功能按键,如字幕、音轨等的设置,比12键遥控器专业性更强。
【3.外观之我见】
对于开博尔K9的第一眼印象,肯定会觉得非常眼熟,因为K9延续了Q9次世代外观设计,方正刚硬,当然,考虑到手感和视觉效果上的不突兀,K9的边角过渡采用了圆角处理。K9采用铝合金机身,双高增益天线,K9的三围是200×160×66 mm,净重0.6kg,硬盘仓装上硬盘后,整机越重1.2kg。
前置面板带LED显示,除了传统的时间外,还可以显示包括分辨率、外接设备(USBHDD),网络连接状态(LANWIFI)、播放状态……在前置面板的右侧还有五键操作区域,左侧则是开关键,因此K9完全可以脱离遥控器使用。
机身采用金属一体成型工艺,加上拉丝工艺,质感非常不错,金属机身除了带来更好的坚固性,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机身散热,保障机器持久稳定运行。
作为高清机的标配,硬盘仓设置在了开博尔K9的右侧,采用推拉式设计,支持常见的3.5寸SATA硬盘,最高支持6TB容量。据官方消息称,开博尔K9的连接器可以支持10W次无损插拔。
接口方面,开博尔K9包含一个HDMI、一个USB2.0接口、一个USB3.0接口、LAN千兆网口、YPbPr色差端子接口、COAXIL同轴接口、OPTICAL光纤接口和复合视频输出接口。基本上能满足市面上所有的电视设备或者是电脑显示器的输出需求。
作为新一代的4K蓝光硬盘播放机,它的HDMI 2.0传输速率高达18Gbps,最高可带来4K@60fps的高动态响应画质和7.1声道输出(支持杜比和DTS),同时它也兼容老电视,支持AV输出。此外,开博尔K9还支持光纤音频输出、同轴音频输出,可以算是声色俱全。
考虑到内置硬盘的散热问题,开博尔K9在机身背面集成了散热风扇外,辅之底部散热孔和金属机身散热,确保稳定运行。
毫无疑问,开博尔K9定位高端蓝光播放机,从产品本身还是很好的体现了其高端的定位,用料、做工还是接口配备都为在当前的播放器中处于领先地位,硬实力可见一斑。
【4.耳目一新的KIUI 9.0】
KIUI 9.0是开博尔基于Android 5.1智能电视系统深度定制的全新系统,架构和界面都进行了重塑,轻量化的设计让运行更加流畅,UI界面层级逻辑更加清晰简单,卡片式模块的轻快界面,视觉效果更简洁生动,仅需两重切换,就可更轻快便捷的打开应用,使得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都得到了提升。
KIUI 9.0的主页有五大板块,本地(本地播放)、音乐(无损音乐)、芒果TV(在线视频)、应用(APP管理)、设置(系统设置)。光标上滑可调出影库功能,下滑为二级目录。左上角是开博尔和芒果TV的logo,而右上角是时间和天气。在背景图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千与千寻》、《教父》、《V字仇杀队》、《罗马假日》等典电影海报的影子,也更好的契合了产品的主题,高清播放器。
除了这五大板块,下滑后还可以自定义应用,方便用户设置快捷键,更便捷的找到我们常用的软件。
说说设置,看似安卓原生设置的它还是做了一些精简和优化的,针对性更强了,对于播放器而言,也确实不需要太复杂的设置。
应用方面,KIUI9.0依然是很好的体现了安卓本质,兼容性不错,一般的应用都可以兼容。
从主页的本地进入,可以进行系统文件管理,内置存储、SATA硬盘、USB移动存储以及支持samber和NFS协议的局域网内容,用户可以进行诸如复制、删除、粘贴等操作,非常方便,这也说明了它支持局域网播放。
【5.不得不说的影库】
开博尔K9支持开博尔独家研发的影库功能,全新的海报墙软件可通过连接外接存储设备和局域网访问方式导入本地影片,可在线抓取影片海报、豆瓣评分、简介等信息,也可如在线播放器那般分类检索本地影片,图文结合形式使抽取影片十分方便直观。这让我们很多散落在影片各种角落的片子又有了绽放青春的时刻。
影库功能的使用非常简单,在上移光标进入影库后,我们就可以在设备中扫描本地电影,也可以局域网哦,这对于NAS玩家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消息,机器会自动联网匹配信息,并且通过海报形式展示电影。
由于影库功能主要依赖文件名匹配,对文件名准确度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也会出现匹配失败的情况,我们可以手动进行匹配矫正,按下编辑可修改文件名,按下更新可重新匹配。
匹配好的影片信息中有豆瓣评分,影片介绍等内容,非常详尽。此外,影库还支持手机助手,让用户操作更加便利。
对于那些影片藏量众多的“老影迷”来说,开博尔K9的影库让我们告别了过往进行本地播放时,无法检索的困扰,实现了对本地影片检索、分类和抓取影片信息的功能,显得十分人性化和实用便捷,那些老电影、小电影们,也终于又开始傲娇了。
【6.播放那点小事】
作为新一代的蓝光旗舰,开博尔K9在配置上搭载了影院定制级八核智能芯片、PowerVR G6110图像处理器,全新支持次世代源码音效输出,拥有百万级的像素填充能力,可硬解H.264/H.265真4K@60帧影片,支持蓝光原盘ISO/BDMV、TS、M2TS等无损音视频格式播放。
同时,K9内置的播放器还拥有出色的播控界面管理,独家支持一键在线字幕下载功能,可谓在业内领先。不过目前字幕下载还有一些小BUG,偶尔的乱码和下载失败也说明,开博尔还需要继续对该功能进行优化。
播控界面分为播放列表、3D-2D切换、字幕选择、音轨设置、屏幕宽高比、播放模式五大块。让用户可以更加简单的需要设置的内容进行操作,结合了专业化与便利性。
此外,开博尔K9也支持无损音频解码播放,还支持CUE列表功能,在播控上,K9支持单曲循环、列表播放、随机播放、顺序播放四种播放模式和正常、爵士、古典、舞曲、重音、摇滚、流行、柔和、金属、摩登等十种音效,并支持在线歌词下载,功能非常强悍。
至于它的解码能力多么出色?撸主做了一个小汇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首先是跑分软件的结果。
实测的结果: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解码能力还是支持度上,K9都比较出色,大部分4K片源也能过顺利解码播放,而且非常流畅。数据速率在20MB/S左右4K片源电影一般不超过50G,这对于K9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1080P的片源就更别说了。
除了强悍的本地解码,开博尔K9的在线资源同样丰富,拥有七大版权商之一芒果TV正版授权,带来了大量的正版高清内容,海量电影、电视剧,湖南卫视金牌综艺《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的全网独播。
当然,在线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等内容,海增加了如H.265、逗爸等个性化内容,连现在流行的网络直播也被加入了。
正版资源看上去就是爽,真的很清楚!不过正版的痛点也很明显,就是最新内容需要VIP权限,没有权限的K9还是给用户观影带来了一些影响,作为一款旗舰高清机,或许赠送一定时长的会员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显然,开博尔的播放实力还是可以被认可的,至于在线这块,或许没有VIP是最大的短板吧。
【简单总结几句】
定位高端的开博尔K9带来了金属机身和精湛工艺,丰富的接口配置为发烧友做足了准备,硬盘仓的设计更让很多下载客有了24小时下片的动力,至于配置瑞芯RK3368,辅以2GB内存和16GB闪存可以算是当下主流,虽不至于惊艳,但确实不差。独创的搭配影库功能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基于Android 5.1系统的KIUI 9.0,让高清和智能接轨,OTT应用的扩展也带来了更多可能。
因此客观来说,开博尔K9的表现不差,甚至可以说还是非常给力的,那么问题来了,值得买吗?
在小米199元当道的当下,要撑起1999元的售价还是难度颇大的,而K9带来开博尔十余年影音技术积淀,海报墙和蓝光、无损也是影音极客的大爱,如果您是追求高端的发烧友,相信K9一定会让你觉得满意。
但如果你只是喜欢流连于互联网应用,那么或许廉价的诸如小米也不会让你失望,至于K9,你确实没有太多必要花那么多钱看个网络视频。个人感觉,开博尔K9虽好,但既然定位高端,必当注定小众。
(以上内容均转载自智能电视网)
STN快报:在三重现实冲突之间游走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款游戏……”
在一期关于《彩虹六号》的视频结尾,STN说完这句话后照例停顿了一下,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就是熟悉的广告环节了,弹幕也开始刷过“防不胜防”“来了来了”。结果这次stn没有打广告,只是缓缓说:
“也许就是下一部《彩虹六号》了。”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7月的一期视频《战术!射击!游戏!6!》中,当观众意识到被“涮”后,弹幕比以往更加密集,其中有一位观众发弹幕说,“没有广告才是真正的防不胜防。”
一
在中国游戏行业,stan和他的脱口秀节目《STN快报》已经是一块响亮的招牌。STN自身的解说和主持风格、让很多粉丝二刷的胡逼英文字幕,乃至防不胜防的广告,这些构成了节目的标志性要素。stan很擅长玩梗,打广告这件一直以来内容创作者们比较头疼的事情,在stn这里也变成了粉丝们喜闻乐见的环节。
从2015年4月的第一期节目开始,STN快报已经做了近三年。 2017年9月5日,STN快报放出了一期只有几分钟的特别篇,作为Bilibili总播放过亿的纪念。
在这个特别篇节目里,stan重新戴上了2015年录制第一期时带上的Minecraft头套,向过去致敬。
时钟拨回五年前,那个时候stan还不是stan,这个真名叫做区建儒的死大学生,第一次踏入社会。
二
stan是广西人,在桂林度过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少年时光。大学时,stan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但毕业后他并不打算去做一个程序员——从小,stan就对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玩游戏最钟意的是剧情,喜欢架空世界,《指环王》和九州系列都是他的心头所好,九州里,他最喜欢的作者是今何在,因为他的小说留出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读得多了,自然开始尝试自己写作,初中时,stan开始写小说,背景是西方魔幻题材,他细心地做了世界观设定,还为自己的小说画了世界地图。
Stan当年自己画的地图
转眼到了大学时代,由于课业繁忙,写作暂时搁置。毕业后,stan原本计划读研,他英语水平不错,加上涉猎广泛,他选择了翻译硕士。但最终考研失利,专业课没问题,折在了政治上。
他当时可能不会想到,这次考研失败,为他的人生开启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
考研失败后,stan将自己的简历投向了多玩。
他从小爱看《大众软件》,一直觉得游戏编辑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职业。加上自己大部分天赋也都点在写东西上,本来想做一个以笔杆子为生的职业。
但到了真正需要找工作的时候,文字编辑已经不再吃香,游戏平媒的时代也已经终结。多媒体变成了网络娱乐的主流,AB站的崛起带来了原创视频内容的繁荣。
当时多玩“视频编辑”招聘的要求有三条,一英语要好,二有过文字作品,三要喜欢玩游戏。stan一看心想“这不就是说我吗?“2013年,stan离开家乡桂林,来到广州加入了多玩。
多玩有个游戏文化类的视频栏目,叫做《有看点》。恰逢原本节目的制作人离职,领导给了stan两个选择:一个是到《英雄联盟》那边做一个叫做“大神陪玩”的产品,另一个,就是去做《有看点》。没经验加上不喜欢做运营,stan自然而然选择做内容,就这样,他一只脚正式踏入了游戏视频的领域。
也是从《有看点》开始,他开始以“stan”的名字为人所知。
三
从第4期开始,stan接手了《有看点》的制作。和现在STN快报追求搞笑抖包袱的风格完全不同的是,stan最初的视频走的是相当清新的文艺路线。
Stan接手第一期的视频开场白
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有看点》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以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视角,在对世界发问的感觉。这也符合stan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心态,这个社会的一切都让他觉得不那么如意,离开象牙塔,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对现实的惶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和思考,都在视频中展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看点》就是stan的个人独白,在舒缓音乐中,stan低沉的声音喃喃自语,没有起伏,偶尔插入一些冷幽默梗,娓娓道来。往往以游戏为饵,探讨的核心则是stan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大家这么浮躁?”“莫忘初衷”“为什么要高考?”总结而言,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成这样”。很难说有多深刻,但却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在当时,不仅在多玩吸引了一大票粉丝整天催更,在AB站,每期视频也能获得十万上下的播放。
截图来自《有看点·加速世界》 ,stan早期的视频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发问
《有看点》之所以能如此个人化,融入这么多主观看法,也跟当时领导没给压力有关。这个栏目变成了他精心经营的小后院,短则两周一更,长则两月一更,虽然慢,但也有足够的时间,让他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放进去。
很多人把stan的视频叫做“满分作文”系列,但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觉得单论文字,其实感染力一般,这个东西之所以吸引人,还是因为一些音乐和素材插得恰到好处,能调动情绪,看他的视频,话题之间的跳跃,未必逻辑严密,但往往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意识流的状态,沉浸感很强。
对于stan的这种风格,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则完全戳不到点。在他制作的第一期视频《烂片当道,是谁中出了快乐》的评论中,有人问:“大哥,你想表达什么?”还有人说:“不知所云啊,是我智商捉急吗?”也有人说,“看完有种久违的失落感。”
这一期视频后来反而成了稀缺资源。也许是觉得不尽如人意,stan并没有将它上传到AB站,多玩的原页面视频已经丢失,两年后,还有人在贴吧里求这期视频的资源。
四
stan在多玩待了一年零三个月。当时不仅纸媒已经衰落,门户也开始走下坡路,大环境不再像以前那么吃香。
2014年底,多玩高层变动,stan面临选择,要去哪一边?他觉得好像去哪儿都不太好,于是就离开了多玩。
在离开前,stan在多玩发布了第22期,也是名义上的最后一期《有看点》——一部分人先疯起来。
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最后一期《有看点》。在离开多玩一个多月后,stan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发布了《有看点》第23期——为什么玩游戏,为这个系列画上了真正的句号。
《有看点》第23期的完结代表stan一个阶段的结束,在结尾的《长大》中,反光镜乐队唱到:我应该,把握时代的节拍
这期视频没有收录在多玩的有看点栏目中,只能在外站看到,在23期的末尾,反光镜乐队的BGM《长大》响起,伤感而惆怅的音乐声中,过往20期视频的标题一一闪现,有人问,“这是年终总结吗?”其实这是整个系列的总结,但当时没人知道这就是最后一期。
就这样,stan的一个阶段告一段落了。就像那首长大里唱的一样,stan开始脱离青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stan又开始找工作了。
五
他给腾讯网易等大公司都投了简历,但多玩的经历使他明白一个道理,大公司给个人的自由度低,而且腾讯网易并不是做内容的公司,终究是要围着产品来转的。他还是更希望能有一个随心所欲做内容的地方。
恰好当时一个叫做小卡的朋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觉得在创业公司能获得更多的自由,2015年3月,stan从广州辗转来到武汉,加入了当时刚创业不久的武汉沃达。
武汉沃达的前身是wodota视频网站,以dota视频起家。2014年年中,沃达文化正式成立,主营业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视频后期业务,一部分是培养平台主播。
stan加入后,首先经历了一段迷茫期。
刚开始加入沃达时,公司也在尝试拓展各种业务,stan最初领到的任务,是去做一个手游节目。2015年,正是手游发展的黄金期,整个游戏行业的风口都汇聚于此,做游戏的赚到了钱,周边送水的也吃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大家都在往里扎。
然而手游节目让stan做得很痛苦。“当时我觉得,手游节目好难做。你说玩家玩完手游之后,到底他有什么理由来看我这个手游节目呢?”stan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找不到答案。
当时的手游缺乏沉淀,也缺乏相应的玩家文化,同期的爆款游戏还是《刀塔传奇》,后期的《阴阳师》也好,《王者荣耀》也好,这种具备一定大众话题度的游戏都还没有出世,在尝试做了一期手游节目后,stan觉得自己做不下去了。
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手游这个方向,去尝试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个游戏类的美式脱口秀节目。
这个节目,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史丹利快报》。
六
经过三四天的简单筹备,《史丹利快报》第一期开拍了。
筹备第一期时的stan
第一期节目的配置十分简陋,可以用寒酸来形容。拍摄时没有像样的桌子,只有一张绿幕,一把椅子,后期在屏幕下方加了一道字幕条遮挡,伪装出了桌子的效果。不合身的衬衣和领带是临时找人借的,因为对外貌不自信,加上参考当时《暴走大事件》的形式,希望营造一点神秘感,stan也戴上了头套——用的是Minecraft里的方块头。
没有任何表演经验,让第一期的节目效果并不出色。略显尴尬的棒读和有点拼凑的台本让后期加入的笑声非常突兀。Stan后来回忆说,“第一期众望所归地做砸了”,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差评。
在2014年的最后一期《有看点》之后,stan已经沉寂了小半年,失踪人口回归让一些老粉惊喜,但没人想到他以这种形式回归,不少人在弹幕中评论说:“屎蛋,我们回去做有看点好不好。”
第一期《史丹利快报》的播放量当时在B站大概有5万左右,还没有之前做《有看点》时的一半,stan有点受打击,他打算放手一搏,再做两期,如果三期都没有起色,那可能说明自己确实不适合,回家卖橘子。
于是在第二期,stan摘了头套,露脸了。
七
尽管现在观众们对stan的脸已经不能更熟悉,不少人因为stan的鼻孔颇有特色,亲切地叫他“温斯顿”或者“沙河马”,但在当时,还没有人知道stan到底长啥样。
对stan来说,当时属于破罐子破摔,心想反正再烂也不会烂过第一期,所以他摘了头套,买了一套西装,就上了。有人劝他,说就你这个条件,不大适合脱头套,但stan还是决定脱,最后没想到自己的脸化点妆遮掉痘子其实还挺上镜,节目放出去后,弹幕清一色“这个帅比是谁”,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从第二期开始,观众逐渐接受了他。一个比较大的转折,发生在第三期。
当时有一个台湾妹子吐槽男友玩游戏的视频非常火,stan如法炮制,拍了一个短片,标题是《当女朋友不让你玩游戏的时候,你要这样说》,从男生的角度做了一个反击。第三期节目本身点击不算高,但那个短片单独放出来后,非常受欢迎。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视频里面这个一脸傲娇操着台湾口音、戴着飞机头假发的奇怪男人,在做一档游戏脱口秀节目。
在这个视频里,stan初次展现了自己逗比的一面
也是从第三期开始,桌子有了,适应了摄像机的stan在镜头前慢慢变得收放自如了,节目的品质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观众口碑逐渐稳定了下来。《史丹利快报》进入了快速上升期。
从第二季开始,《史丹利快报》有了独立的场地,stan租了一个200平的写字楼空间,拆成两半,一半用来做演播室,另一半用来做办公区。有了新的演播室之后,节目的质感又上了一层楼。
在鼎盛时期,stan手下大概20个人,《史丹利快报》也变成了沃达文化的一个核心项目。老板让stan多开点节目,好拿出去卖,最多的时候,《史丹利快报》名下有5个节目同时制作。
八
商业化是所有内容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尤其是相比粉丝数量级差不多的B站UP主,很多个人UP主只需要养活自己,但stan需要养活的是整个团队。
尽管在广告形式上,防不胜防已经深入人心,但瓶颈也是显而易见,一期节目的广告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同样的梗用得太多观众也会厌倦,而国内厂商与玩家的割裂现状,也导致为国产游戏打广告要承担一定的舆论风险。
stan小心地控制着节目广告植入的频率。他们也不得不把商业化的压力转移到《屎屎看》《屎O说》这些制作相对更简单的栏目上去。但其中一些节目后来停掉了,stan觉得团队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数量众多的节目,他仍然希望保住质量。
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提升,武汉的地缘劣势体现了出来。stan喜欢美式脱口秀风格,希望能在节目中加入采访环节,但这里远离北京上海的互联网中心,采访极不方便,让他时常感受到和圈子的距离,一种边缘感油然而生。
2016年3月,stan开始计划将演播室搬到上海,但由于场地装修进度的问题,一直拖到10月才成行。
上海的新演播室成为了《史丹利快报》的第三个演播室,第三季《史丹利快报》的后几期在这里录制,在上海录制的第三期节目,他邀请游戏媒体人火狼来到节目中做了一期访谈,两个新老游戏媒体人凑在了一起,stan得以实现了理想中的节目形式,可以请一些嘉宾,聊一些行业内的话题。他没想到的是,这成了《史丹利快报》的最后一期。
《史丹利快报》第三季11期, 搬到上海后,stan开始如愿在节目中加入采访环节
那期节目刚播出,stan得到了一个消息,沃达要破产了,公司要倒闭了。
九
我采访过stan两次,第一次正是那个时候,他刚和公司闹掰,遇到了低谷期。
当时他刚到上海不久,住在宝山区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区里。因为和公司的矛盾,原本上海这边新租的摄影棚施工到一半不能用了,他就在公寓的客厅里自己搭好摄像机和打光板拍摄,然后传给武汉的团队伙伴们后期制作。那几期叫做低配版史丹利快报。
在这个客厅里,stan制作了四期低配版史丹利快报
采访那天是周五,我上门拜访,他忙着审片,定的外卖到了,放在一边没吃,凉了。前一天他在摄像机前跳了一支极乐净土,放在了这期视频末尾,作为给他支付宝打钱支持的股东们的回报。
此前他在微博公开了自己的支付宝,向粉丝发起了一次众筹,多亏了来自粉丝的支持,让他们有了重新开始的资本。stan不会跳舞,身形笨拙,不过节目效果达到了,粉丝们看着都挺开心。
从一开始,stan和公司走的就是两条独立的路线。stan没有用到太多公司的资源,度过初期后,自己招人,自己找场地,自己谈合作,整个团队始终保持收支平衡。
而沃达一直以来希望发力直播经济,公司招募了大量主播,解说部最高峰的时候有七八十人,但始终未见成绩。当时沃达在wodota时期的老本行后期业务和stan带领的栏目部还算出彩,但已无力支撑公司庞大的体量。
在前两轮的5000万融资烧完后,沃达的第三轮融资遭遇了困难。老板找到stan,希望将《史丹利快报》和沃达的后期业务拆分出来,成立一个新的公司。经过一番思考,stan做出了一个不太困难的决定,他不想玩复杂的资本游戏,决定退出,自己独立出来,与沃达脱离关系。
就这样,在四期《低配版史丹利快报》的过渡后,《STN快报》正式诞生了,从“史丹利”到“STN”,改名是为了与沃达划清界限,避免商标上的纠纷。
2017年3月8日,上海史诞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十
我第二次采访stn,已经是2017年底,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stan有了自己的公司和独立办公室,新的办公场地刚刚装修完毕,空间宽敞,团队人数扩张到了20多人。
团队在VGL的 合影
采访那天仍然是周五,他们刚拍完新一期的STN快报,我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看到电脑上列了一些新闻,他在给下一期的节目找选题。
周更的压力让stan时常感到疲惫。《STN快报》每周二拍摄,之后转入后期制作,周四最后核查精剪,周五出街。早期《史丹利快报》的节目组当时共有6人,其中有两个编辑,每周上一期刚刚录完,编辑交上下一期的初稿,需要stan在周二拍摄前定稿。
每个周一往往是他最焦虑的时候,尤其是嫌交上来的稿子太差,需要大改的时候。后期他有了小德作为得力助手,播稿方面的压力才有所减轻。
每期视频播出后,stan会一一浏览所有的弹幕和评论。他是一个希望得到其他人认可的人,有时候看到负面反馈会低落,看到正面反馈和支持会振奋,他偶尔也闪过撂挑子的念头,但他不想回去过那种日子——就像在多玩做有看点的时候,那种你能过得很安稳没什么压力,但你想要的东西始终在远方的日子。stan说,“我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stan有野心,他希望自己的小伙伴能过得更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壮大,希望创建自己的国度。他开始用企业家的身份思考问题,但这也时常让他矛盾,他是一个站在台前的脱口秀主持人,一个内容创作者,这个身份消耗了他太多精力,让他难以顾及公司层面的发展。
有人建议stan去看看郭敬明的发家史,他真去看了。如果他跟观众说“我想成为郭敬明”,他可能会被人喷至渣,但他觉得郭敬明和自己在某些地方确实有些相似,郭敬明创造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商业模式,stan也想过,如果公司想要更长远的发展,不可能永远只做一档《STN快报》,他也希望能以自己为中心,去孵化更多的艺人。
这一步已经在实施了,公司旗下的虚沧与水蛭,还有一个新来的小姐姐,各自带了新的项目在做,已经放出了Demo,他希望这些新的节目能在3月陆续上线。
不过和stan不同,新的项目将不再局限于游戏,而是延展到动漫、电影甚至一些亚文化领域。尽管一年来,他们在B站的粉丝数增长了一倍,已经逼近100万,在B站的播放数也已经超过1.4亿,但stan深知相比其他的文化领域,对内容创业来说,游戏仍然是一个小众领域,拥有明确的边界。
十一
一直以来,国内游戏界有着非常明确的玩家分层。
嗓门最大,在社交网络上最为活跃的抱团群体,往往都是核心玩家。这个群体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或许是最为小众的,但掌握最大的话语权。而真正的大众玩家是沉默的,他们是中国千亿游戏市场的基石,但他们几乎没有声音。
在两者之间,还有着为数不少的中间层玩家,这些玩家往往处于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游戏不是最为核心的纽带,但他们或多或少拥有游戏经历,也对游戏有着基本的审美和常识。
玩家群体的现状决定了,针对核心受众制作的内容,尽管可能迎来喝彩,有不错的口碑,但播放量很难上去。
最早的《STN快报》,其实就是一个做给核心玩家们看的节目,这吸引了一部分的忠实观众,但很快stan发现瓶颈所在。
为了吸引更多大众玩家,《STN快报》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往更加娱乐化、接地气的方向发展,在原本的单机内容之外增加了受众面更广的网游与电竞的内容,要让没玩过的人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对游戏有稍微常识性的了解,就能看懂大部分包袱和笑料。
这给他带来了一些来自核心玩家的蔑视, “大众烂梗”是最常见的评价,在游戏论坛里,有人认为节目的观众是“non-gamer”(非玩家),“连那谁谁谁都不认识”。在社交网络上,围绕stan过去一年也发生了两次舆论事件,一次惹恼了任天堂粉丝,一次惹恼了育碧粉丝,这进一步加深了一些核心玩家们的观点。
有人认为stan不够专业,他自己也承认,作为节目的脸面,理想状态下一切内容和观点都与他自身画上等号,兼顾专业与娱乐性并非无法做到,但这对内容产出者有着极高要求,而精力的分散也让他无法做到对内容的全盘掌控,难免出现纰漏。
Stan最近迷上了射箭,这项运动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减压
stan对国内玩家群体的现状保持乐观,他认为一个好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付费购买单机游戏,购买游戏主机,经过漫长的荒漠时代,单机游戏玩家这样一个群体没有萎缩,而是重新迎来了良好的开端。
《STN快报》也是这一过程的推动者之一,这个节目吸引了大量对游戏文化感兴趣的轻度受众,让他们对单机游戏产生了解和接触的欲望,让非玩家变成玩家。某种意义上说,吸引新鲜血液的进入,相比论坛的嘴仗更有实际意义。
但一个以游戏业界新闻和科普为核心、顺带搞笑的美式脱口秀节目,再怎么接地气,也注定了辐射面积的有限,无法超出这个以单机为核心划出的圈子。
stan是矛盾的,他不满足于现状,想追求更大的东西,他清晰地看到了当下的问题,又不太想放下身段。“现在《王者荣耀》很火。现在很多人就跟我说,你现在进去搞《王者荣耀》的内容,搞不好你就是下一个小智,下一个谁谁谁,但是我不想做,我就是想做我喜欢做的东西。”
商业化如何取舍、内容瓶颈如何、受众如何扩大,这三重现实冲突摆在他的面前。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但是哲学里说,矛盾是事物前进的动力之一。我们就暂且让这个东西存在着吧。”stan说。
十二
stan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设,从节目到社交网络,观众们眼中的stan,是一个擅于自黑也喜欢吐槽的大逗逼。他用“屎蛋”称呼自己,把自己节目里大鼻孔的表情包当做头像,每期《STN快报》封面都会P上自己的搞怪头像,如果要用一个贴切的名词来形容,那大概是“屌丝流氓”。这种亲民气质获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从《有看点》时期的“文艺青年”到《STN快报》的流氓转换,无比突兀又无比自然,但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真正的stan。
真正的stan是个带点闷骚的普通人,《有看点》时期那种“我即世界”的感觉代表了他的一个阶段,制作《STN快报》时更为外相的体验让他的性格获得了补足和成长。平日里他通常不会展露太多情绪,不太活泼,社交对他来说不是放松而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做脱口秀主持人本身是一件非常消耗情绪能量的事情,他更愿意把能量储存起来,在镜头面前展示。
生活中的Stan,没有了挤眉弄眼的夸张表演
他也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公司老板,2017年年中,一个跟了他很久的老员工走了,是个女孩,stan没能把她留下来,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深,也让他认识到自己过于感性的一面,他要开始学会以一个公司运营者的角度来面对很多事情,他知道过于感性的人在商业上不会走很远。
从四年前一个籍籍无名的视频作者,到如今播放量过亿,成为国内游戏视频领域里的头部节目,是时代浪潮的推动,也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他养了一只狗,取名“根基”,他说自己比较喜欢回家的时候有人在等你的感觉,玩《守望先锋》会知道这个名字多么皮
现在你在B站仍然能找到当年的《有看点》合集,但是标题打上了一个“慎点”,代表了stan对这段过去的态度。谁都有中二文青的时候,对stan来说,这个时期早已过去,但有一些人,依然对曾经的《有看点》情有独钟。
在早已停更的多玩有看点栏目最后一期节目的页面中,还静悄悄地躺着一条来自九个月前的评论。这个来自苏州的网友说:
“13年偶遇有看点,14年STAN离开多玩,然后有看点成了史丹利快报,STAN成为屎蛋。再然后史丹利快报又成为STN快报,可这个网页我始终舍不得删。STAN做了我一至想做却不敢也不一定有能力做到的事,每日搬砖之余总会想象如果我当初多一点点勇气,会不会现在会有点不一样。然而没有结果,人生这个游戏没有SL大法,时间匆匆,感觉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少,只能默默的用目光追寻了。”
不过你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条评论了,就在这两天,多玩《有看点》栏目页面只剩下一堆乱码,变成了互联网世界遗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