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大航海家3修改器(从MKX升级到航海家 难以想象这竟是一次中期改款!)

导读大航海家3修改器文章列表:1、从MKX升级到航海家 难以想象这竟是一次中期改款!2、期待新的航海冒险之旅!黎明之海启航测试圆满落幕3、林肯航海家/新款MKC将于11月15日上市 全新

大航海家3修改器文章列表:

大航海家3修改器(从MKX升级到航海家 难以想象这竟是一次中期改款!)

从MKX升级到航海家 难以想象这竟是一次中期改款!

易车抢先试驾林肯品牌重新进入国内市场已有4年多的时间,通过一系列新车型和全新的服务理念,吸引了不少豪华品牌车主,在诸多豪华品牌当中也可谓是自成一派,有显著的自身特色。此次我们来到加州试驾的林肯航海家,恰恰能够代表林肯这种独特的豪华调性。航海家已于9月份正式在北美地区上市,国内则会在随后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正式登陆之前,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相比现款MKX究竟有哪些升级之处?

外形升级为全新家族式风格 档次感有明显增强

如果不告诉你,就凭新老款差异来判断的话,你一定会认为航海家和现款MKX完全不属于同一代车型。它的造型改变可谓是彻底,家族式前脸无疑增强了航海家的辨识度,一改老款上的犀利风格,变得更加优雅、高档。在外形配置方面,林肯航海家也相当到位,全LED大灯、ACC、全景影像、21英寸轮圈等等,都足够吸引人。

内饰配色豪华感强 前排座椅舒适性值得称赞

在营造车内豪华感方面,林肯航海家采用了双色拼接内饰、真皮包裹、木纹饰板等细节处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全液晶仪表、全景天窗、智能助驾系统等亮点配置,都更容易吸引潜在用户。航海家车内最吸引人的要数它的前排座椅,从真皮材质、到菱形格纹、再到22向电动调节 按摩功能等等,表现堪称极致,乘坐舒适性方面也无可挑剔。

2.7T动力强劲 8AT变速器带来了全新驾驶体验

驾驶林肯航海家2.7T V6不难感受到它气势磅礴的一面,动力性能强劲、加速表现也足够畅快。8AT变速器在日常驾驶时能够提供比6AT更多的平顺性,配合换挡拨片驾驶的话,它还能够在运动性方面帮助你找到更多乐趣。而在一天的试驾下来,你很容易忘记航海家还具备运动的一面,只会更愿意沉浸在它的舒适性和高级感中。

编辑点评:林肯航海家相比现款MKX的提升是相当全面的,在设计风格、功能丰富程度、动力性能方面都有了不小进步。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航海家对于林肯品牌豪华理念的贯彻相当彻底,用料高档、配置丰富、驾乘体验也更偏重舒适性与档次感。如果这些刚好能够吸引到你的话,不妨期待一下11月15日在国内举办的林肯航海家上市发布会,相信它在性价比方面也会比现款MKX有更多提升。

期待新的航海冒险之旅!黎明之海启航测试圆满落幕

海洋探索永无止境,冒险之旅择日重启!《黎明之海》自9月22日于安卓端“启航测试”开启以来,大量冒险者积极投身这场华丽的远洋冒险,亲眼见证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大航海世界的到来。

随着港口城市的暂歇营业,《黎明之海》首次“启航测试”在10月25日落下帷幕,大家的航海冒险也将暂告一段落,等待新一轮集结的号角吹响,借此机会我们也来回顾下此次启航测试的亮点。

全网超50万玩家预约,启航测试圆满落幕

在“启航测试”之前,在游戏官网、TAPTAP、好游快爆等平台上,已有数十万小伙伴参与了预约活动,得到了大量玩家的青睐。所以此次测试开启之后,数以万计的玩家踊跃进入游戏,畅游大航海世界。

测试期间,许多冒险家们为这次测试版本,提交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反馈及玩法建议,并在游戏讨论社区中踊跃参与互动,在研发面对面环节内向官方交流了海量游戏心得。这些宝贵的建议反馈,都将为下一次航海之旅添砖加瓦,让游戏玩法变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高画质高自由,玩法丰富的开放世界

本次测试中,《黎明之海》精致的画面表现力、即时演算的环境渲染、动态变化的气候星象,令不少冒险者们眼前一亮,沉浸在海洋百变的风姿中。与此同时,《黎明之海》以探险、贸易、战斗为主的开放世界玩法,亦收获了许多五星好评。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将扮演一位充满冒险精神的新手船长,为揭开命运之石的奥秘,踏上探索海洋的冒险之旅。在探险的过程中,通过大洋之上的随机事件,玩家能够提升自己的航海技能。在一睹海洋自然奇观与人文建筑时,玩家还能解锁各种发现物,以兑换收藏家的奖励,打造更坚固的船只,奔赴更远的海域。

探索未知海域之余,玩家也能像中世纪航海家们一样,从事港口间的贸易活动,攒下一份不菲的海上财富,建立自己的商会、港口与黄金航线。海陆切换的战斗系统,则为喜爱PVP竞技的玩家,提供了争夺海域霸权的对抗性。在《黎明之海》充满魅力的世界中,你能够自由地决定风帆前进方向,成为想成为的人,开启专属自己的大航海之旅。

研发团队快马加鞭,新的冒险蓄势待发

虽然“启航测试”已经落幕,但研发团队没有停下改进游戏的步伐,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玩法调整与优化,新的航海冒险蓄势待发。

据悉,研发团体将会大幅优化《黎明之海》日常任务与贸易玩法的冗余度,以便适应移动端玩家的需求,在奖励不变的提前下进行玩法减负。同时,备受玩家期待的传奇船只打造功能,也会在后续版本内实装上线,玩家可从内置玩法获得传奇材料,打造SS级大船。此外,职业平衡、探索奖励、UI界面的调整,也将成为现阶段研发的重点,优先保证开放世界的自由体验。

总而言之,研发团队有信心,根据玩家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与调整,载着渴望探索海洋奥秘的冒险者们,驶向更美好的彼岸!

《黎明之海》后续的游戏改动与测试消息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持续放出,敬请期待!

林肯航海家/新款MKC将于11月15日上市 全新设计/配置升级

易车讯林肯航海家Nautilus及新款MKC将于11月15日晚间正式上市。其中航海家为林肯MKX的中期改款车型,定位为中型SUV;紧凑级SUV新款MKC同样为中期改款。两款车型均将采用全新外观设计,并对配置进行升级。

林肯航海家Nautilus

MKX经过中期改款后,有了中文名“航海家”。其前脸采用了林肯最新家族式设计,大尺寸前格栅以网格镀铬饰条装饰,看起来比较时尚。下格栅则与两侧雾灯连为一体,并采用镀铬件装饰。航海家尾部造型饱满,贯穿式的LED尾灯极具家族特色。

航海家的中控台设计宽大、厚重,上深下浅的配色、双色方向盘以及菱格花纹座椅营造出不错的温馨感和豪华感。配置上,新车将搭载第三代SYNC多媒体系统,提供导航、蓝牙、多媒体娱乐等功能,并支持苹果CarPlay和安卓手机互联。

动力方面,新车将提供2.0T和2.7T V6两个动力选择。其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35匹,而2.7T发动机最大马力329kW,峰值扭矩528Nm。传动系统方面,全系均匹配8速自动变速器。

林肯新款MKC

外观方面,新款MKC的前脸变化较为明显,采用林肯最新家族式设计,大面积镀铬网格装饰给整车提升不少档次感,符合林肯品牌的定位。尾部则与老款车型基本相同,仅在小细节上有所调整,比如在牌照框上方加入了镀铬饰条。

内饰方面,新款MKC基本沿用了老款车型的设计,但将搭载福特最新的SYNC 3系统,支持CarPlay、安卓手机互联等功能。此外,其还将配备行人检测防碰撞预警系统、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停车辅助等安全性配置。

动力方面,新款MKC仍将搭载2.0T发动机,并提供高、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分别为186kW、149kW,峰值扭矩分别为389Nm和381Nm,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

林肯航海家/奔驰GLC L/宝马X3 怎么选,看完就明白|帮选车8期

【懂车之道 导购】随着现在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品质的追求也是不断升级,汽车不仅仅是满足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身份面子的象征。尤其是现在豪华汽车品牌市场竞争日益严重的环境下,各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也是放低身价,尽可能的维持住在竞争市场的地位,道哥今天就来盘点几款花紧凑型豪华SUV车型的价钱就能买到的中大型豪华SUV车型。

推荐车型一:林肯航海家

厂商指导价:38.88-51.88万元

推荐指数:三颗星

林肯可能有些小伙伴们有点陌生,它是福特的高端品牌,旗下林肯航海家是以原装进口的身份在国内销售。

大家都知道林肯品牌在国内市场是属于“二进宫”的身份,之前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国内市场。航海家是林肯MKX车型的改款换代产品,在外观上经过了全新的设计,采用了林肯全新的星辉式家族设计,带有主动开闭功能的进气格栅,比较时尚前卫,矩阵式LED灯组,也是时下主流配置,主驾驶室外侧依然配有林肯惯用的密码锁,逼格十足。迎亲感应系统(人靠近车身感应灯亮起)具有较强的仪式感。前后排车窗采用双层玻璃,对车内噪音方面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

内饰方面美系车该有的豪华感,在航海家身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量采用真皮包裹和木纹饰板来进行装饰。中控台的设计简洁直观,采用对称美学的物理按键布局,在使用起来相当的顺手。配备的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显示效果清晰。UI设计简单而又直观,功能也非常的丰富。

动力方面,搭载2.0T跟2.7T两款发动机,匹配8AT手自一体变速箱整体表现不错,尤其是对油耗的兼顾比较出色,尤其是2.7T的V6发动机车型,动力表现非常充沛,高速行驶中的后段加速也表现得底气十足,加速过程推背感明显,6.5s的百公里加速成绩,相当不错了。

优点:外观大气,空间宽敞,配置豪华,做工用料足,动力强劲。

缺点:油耗偏高,市场保值率低,国内4S店相对较少,低速行驶顿挫感明显。

推荐车型二:奔驰GLC L

厂商指导价:39.08-56.28万元

推荐指数:三颗半星

面对奥迪车型在国内市场加长处理得到的市场认可,奔驰终于也坐不住了。加长后的奔驰GLC车型迅速受到热烈的追捧,对它最多的评价就是内外兼修。外观设计上相比上一代车型要硬派一些,延续了奔驰家族一贯设计,三叉式的奔驰标,贯穿于两条镀铬的饰条,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身份,更能彰显出了它的贵族身份。随着车身与轴距加上也更加符合国人对“大”的需求。

内饰上新一代的奔驰GLC L看上去更加奢华上档次,车内采用大面积的真皮包裹,配合高端的实木修饰及镀铬饰条的点缀,让整体内饰的豪华感瞬间提升不少,悬浮式的中控液晶屏,科技感十足,不得不承认这一代的奔驰GLC L做的确实很成功。

定位于豪华品牌的奔驰GLC L在内饰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动力系统方面同样有些不俗的表现。奔驰GLC全系搭载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为245匹,最大扭矩为370牛·米,全系匹配4MATIC四驱系统 9AT手自一体变速箱,毫不夸张的说在行车品质上几乎达到了零顿挫,前后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架,舒适性上表现不错。

优点:外观颜值大气,内饰上档次,品牌影响力大,加长后空间表现不错。

缺点:异响严重,各种减配,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推荐车型三:宝马X3

厂商指导价:38.98-56.58万元

推荐指数:四颗星

宝马X3是一款偏向于运动的车型,外观方面加大了双肾进气格栅尺寸以及雾灯区的大尺寸进气孔,就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车身侧面硬朗修长车身线条以及尾部犀利的设计,整体来说宝马X3的外观设计还是值得称赞的。

内饰设计表现中规中矩,跟老款车型内饰相差不大,相比于奔驰GLC还是差那么一点档次感和豪华感。更多的还是讲究实用性,三幅式的多功能方向盘,10.25英寸悬浮式的中控屏幕,几乎涵盖所有功能操作,各种物理按键也是方便于操作,最吸引人的还是莫过于“大鸡腿”电子换挡杆。

要说奔驰GLC主打豪华舒适,林肯航海家主打丰富配置,那么宝马X3就主打运动操控,毕竟宝马就是以操控而闻名。宝马X3全系配备一台2.0T发动机 匹配8AT变速箱,分高中低三种动力版本,其中高功率版本最大马力为252匹,最大扭矩为350牛·米,百公里加速仅为6.8秒,加上宝马优秀的操控,简直无敌,油耗方面大约在10L左右。

优点:外观时尚运动,底盘扎实,动力强劲,油耗低,保养费应低,最重要的就是“蓝天白云”品牌影响力大。

缺点:内饰老旧,后排空间略小,隔音效果不是很理想,低速有顿挫感,个别网友反应发动机渗油。

小编有话说:每一辆车其实都不是那么的完美,多多少少会有点差强人意,即使是豪华品牌也是一样的。尤其是现在的高端汽车品牌市场细分化严重,都想另辟捷径主打自己的特色,要说奔驰GLC吸引人的是它的外观颜值,那么林肯航海家则是它丰富的车内配置,然而宝马X3征服人们的就是它的操控性,不知道眼前的你们怎么认为呢?至少道哥是这么认为的。(图:来源网络;文:懂车之道 罗涛 编辑)

公元1000年,被人类遭遇的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概念最初由经济史学者率先使用,指称货物与资本的跨境流动,以及在此种流动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区域性、国际性经济体与经济组织及其活动;之后被不同领域的学者以及社会所采用,其内涵与意义逐渐扩展,形成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政治冲突与互动、文化交流与冲突等多方面内涵的综合概念,其核心则是世界各地经济与文化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实际上,“全球化”概念比较空泛而不明确,所以引发很多争论,却又很难开展真正的学术讨论。历史学者关注“全球化的历史”,其首要的问题就是全球化何时发端、又是如何发端的。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无论持怎样的观点,历史学者们相信,全球化的核心问题包括互联、交流以及互动三个方面,其中,不同人群间的接触与相互联系是全球化的前提,物品流通、人群迁移、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主要内涵,而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政治冲突、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互动”则是全球化展开的重要方式。韩森的著作《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对全球化开端的分析,也主要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

《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作者: [美]韩森,译者:刘云军,版本:读客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年8月版

互联:一场偶然的相遇

不同人群之间的“接触”乃是其相互联系、交流与互动的发端,没有“接触”,亦即无从相互了解、认识,更无从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机制与交流(包括贸易与文化交流)渠道,亦无从发生纠纷、冲突,更无所谓“互动”。那么,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群,又是如何开始“接触”的呢?

在第二章《西进,年轻的维京人》里,韩森主要根据北欧人的英雄史诗和考古发现,努力复原并描述公元1000年前后维京人经过格陵兰岛到达文兰,并在那里遭遇当地土著居民的过程。在第二次萨瓦尔多探险中,维京人与北美土著人群的相遇实际上是两者的第一次接触,而这第一次接触,是以暴力方式进行的:萨瓦尔多及其手下人杀死了驾着乌篷船前来观察陌生来客的八个当地人,逃走的一个带回援军,用箭射穿了萨瓦尔多的胸膛。在第三次由索芬·卡尔塞夫尼率领的探险中,双方的接触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维京人看见当地人驾着九艘乌篷船,挥舞着木杆,发出呜呜的声音,不禁心惊胆战。卡尔塞夫尼让手下举起白色的盾牌,表明自己并无恶意。于是,北美土著人走近他们。维京人在那里安营扎寨,住了下来。春天来临的时候,大批的土著人来到维京人的居住地,带着“深色毛皮”;北欧人则用红色的毛织品与之交换。“接触”似乎很快向“交易”发展,只是由于一头公牛的猛奔狂嚎,才打断了这一进程。 在接触的过程中,双方都表现出怀疑、恐惧、戒备、紧张,又都充满着好奇,表现出强烈的接触愿望,尝试着做出努力,表达自己的好意或无恶意。在紧张的试探过程中,任何突发的事件,都可能导致暴力发生。

随后的事态向冲突方向演化。先是北欧人杀死了一些前来偷盗武器的土著斯克里林人,然后是斯克里林人大规模的报复性攻击。他们成群结队,前仆后继,每个人都大声地喊叫着,挥舞着木杆,并投掷石块,甚至推出了投石机。最全面的或最完全的“接触”实际上是冲突。冲突使双方或多方的全体成员成为参与者,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如果说“试探”与初步的“交易”只是由群体中的少数人(特别是头人)参与的话,那么,群体间的冲突则是整体性的,是由群体全体成员参加的。所以,群体间的冲突,乃是群体间全面接触的重要方式。

挪威电视剧《挪威的维京人》剧照。

维京人为什么要向西航行到北美去?大部分学者将其归因于北欧人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其财产分配继承制度以及武装集团的组织方式。但维京人善于向外探险、殖民,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来到北美;来到北美,也并不必然会接触到当地的土著人群,并与之贸易、发生冲突。虽然韩森没有明言,但她强烈地暗示,所有这一切,很可能只是出于偶然。雷夫的第一次探险显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他的确是在“探险”,去寻找并不确定的目标。因此,北欧人航行到达北美,在根本上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以此为起点,随后所发生的北欧人与北美土著人群的接触、交易与冲突,则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

“偶然”是难以重复的,也是不可逆的(迄今没有发现在1000年前后北美土著人漂移到欧洲的例证),但它确实提供了“接触”,而这种“接触”一旦发展为稳定的联系,即可将本来分离的、各自独立的两个交通贸易网络联系在一起。

偶然的“接触”显然具有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韩森说:“人们遇到不熟悉的人时,会评估风险:这些陌生人会杀害他们吗?他们会抓住自己吗? 他们必须判断自己的相对地位:如果发生打斗,谁会赢?谁拥有更好的技术?”基于这些评估,人们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反应非常草率鲁莽,有的反应则出自本能,而“一些勇敢的人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向他们从未见过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建立了贸易关系。” 交流由此才得以发生。

交流:有意与无意的交换

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群相遇、接触之后,怎样开展交流?韩森讲述了一位北欧女性与一位北美女性最初的相遇和交流:

古德丽德(Gudrid,卡尔塞夫尼的妻子)和她的儿子坐在维京人居住点的栅栏里面的时候,“门口落下一个人的影子,一个矮个子的女人走了进来……她脸色苍白,眼睛大得出奇,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么大的眼睛。”

她问古德丽德:“你叫什么名字?”

古德丽德答道:“我叫古德丽德。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回答:“我叫古德丽德。”

土著的北美女性向古德丽德的发问,“你叫什么名字?”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古德丽德又是如何理解其问题的呢,我们不知道。它更可能是在特定氛围下,混合着表情、手势而得以表达并被理解的。而北美女人对古德丽德提问的回答,“我叫古德丽德”,则显然出自模仿或重复。

模仿或重复,意味着对对方的认可,表达了一种承认对方与自己属于同类或具有相近的情感。这是交流的原初方式之一。

物品交换是交流的另一种原初方式。在卡尔塞夫尼的探险中,北欧人用一种织成并染成红色的羊毛毡向北美土著人交换“深色毛皮”,后者把换得的羊毛长条围在头上;后来,北欧人把红毛毡剪得越来越短,有些还没有“一指长”,但是当地人仍然用完整的毛皮来换取这些越来越短的红毛毡。 维京人要毛皮应当是基于将其运回欧洲之后的潜在价值,并非其本身所急需;北美土著人换取的红毛毡,看来更非其生活必需品,很可能是具有装饰作用的“奢侈品”。而对于双方而言,真正具有生存或生计价值的武器,却并不在交换之列。由此,我们注意到,早期的交换可能主要限于与生存或生计没有直接关联的、具有标志或象征意义而又非常珍稀的物品,或者可以将之概称为“珍贵物品”。

在公元1000年前后的世界贸易网络中流动着的商品,主要是黄金、奴隶、象牙、玻璃珠子、香料、宝石、珍珠等“珍贵物品”。与生计直接相关的普通物品,是伴随着珍贵物品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同时,珍贵物品的贸易,也引发了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韩森描述说,到9世纪,爪哇岛的商人从中国进口铁器和丝绸制品,向中国出口香料和染料。他们用爪哇产的大米,与邻近岛屿交换丁香、檀香和肉豆蔻,再把它们运往中国。爪哇人从印度引进了红花和黑胡椒,广泛种植,成为中国主要的黑胡椒和红花供应商。 贸易也改变了经济运营的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商人们需要有人来组织收割、加工和运输(香料等贸易物品)到海岸,并在那里装船运走。终于,不同的人聚集起来,共同采割香木和乳香。通常,一拨人在高地森林里收获某种产品,另一拨人用小船把它顺流运到一个港口,而第三拨人把货物装上远洋商船。”所以,“中国需求的增长,直接影响了收获香料的当地居民,以及那些向港口运输货物的人。在此之前,(与中国贸易的)商人们并不在东南亚采办货物,东南亚的土著人群多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如今,他们被裹进一个复杂的准工业化农业系统,不得不投入全部时间与劳动,为他们从未见过的中国买家生产商品。” 经济领域的这些变化,显然引发了当地社会的重组,并必然对其权力结构与政治架构带来深刻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刘易斯棋子。1150年左右用海象牙制作。之所以使用海象牙,是因为大多数高质量的非洲象牙都流入亚洲权贵手中,中国的广州与泉州港是当时全球两大象牙贸易集散地。

“区域贸易网络”是韩森讨论全球贸易体系及其形成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她认为,早在1000年前后,不仅欧亚大陆、印度洋与东亚,而且在阿拉伯世界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东南亚与南太平洋地区都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贸易网络。所以,正如哥伦布并没有建立美洲贸易体系一样,当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的时候,也并不需要建立新的贸易体系,因为这样的贸易体系早就存在:它有完善的港口、中间商、市场信息渠道、后勤条件(为骆驼商队服务的城镇和村庄)以及产品。同样,欧洲人也并没有“发现”从阿拉伯海,经过印度洋、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东海和太平洋的航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1000多年,“当地的水手就已经有规律地穿梭在后来由达·伽马(da Gama)和麦哲伦(Magellan)‘发现’的航线上。”

欧洲航海家也没有引入远距离贸易,它在他们到达时就已经很成熟了。欧洲人想做并最终也确实做到的,就是排挤掉中间商,并逃避向统治者缴纳关税。 换言之,欧洲人只是利用了本已存在的区域性贸易网络,并将不同的区域贸易网络串联起来。正是从这里出发,韩森几乎是彻底消解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划时代意义。她斩钉截铁地说:全球化在哥伦布之前五百年就开始了。

互动:皈信与拒绝

在第四章《欧洲奴隶》中,韩森根据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讲述了弗拉基米尔(Vladimir)大公选择东正教的故事。《往年纪事》将弗拉基米尔皈依拜占庭基督教的决定,描述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军队在切尔森(Cherson)击败了拜占庭皇位继承人巴尔达斯·福卡斯(Bardas Phokas)的军队,以及他娶了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Basil II)的妹妹安娜(Anna)。 弗拉基米尔及其臣民皈依拜占庭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欧亚大陆宗教信仰的基本格局:东欧转向拜占庭,而不是耶路撒冷、罗马或麦加;欧洲在基督教的旗帜下联结成一个“文化大区”,与西、中亚及非洲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大区”分别开来;同时,欧洲被划分为东正教和罗马基督教两个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弗拉基米尔决定改信拜占庭基督教。

这就是“互动”。韩森列举了1000年前后九个为其国家和臣民选择宗教信仰的统治者,指出:“几乎每一个统治者都选择与一个或几个邻居结盟;与其共享新信仰的人群,成为其军事盟友和主要贸易伙伴。虽然他们继续与其他信仰的统治者保持联系,但他们与同宗教信徒们的关系更密切。在他们关于世界的构想中,也经常把世界划分为宗教大区(religious blocs)。人们不再只拥有来自一个地方的单一身份,他们开始将自己生存的区域当作宗教大区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与更为广大的人群认同为一体。”在韩森看来,“这是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宗教大区”(religious blocs)是韩森叙述、分析全球化进程的又一个重要概念。选择皈依某种宗教,既是诸种政治经济与文化互动的结果,也是建立政治军事联盟、开展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前提。信仰与宗教乃是不同人群建立联系、开展交流、相互结合(亦即开展“互动”)的重要桥梁。政治结盟、军事征服是宗教扩张最重要的方式。毫无疑问,冲突、战争是一种深度的互动,它迫使双方(或多方)尽可能动员并使用其资源与力量,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赢得胜利。胜利者不仅在政治上控制并压迫失败者,在经济上掠夺其财富、资源与人民,并普遍地强迫后者改变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从而实现宗教的扩张。

1000年前后,“旧世界”(欧亚非)已形成三个或四个宗教大区:欧洲基本上是基督教信仰区(又分为罗马基督教和拜占庭东正教两个信仰区域),西中亚以及非洲大部基本是伊斯兰教信仰区,而东亚与南亚及东南亚则是佛教印度教信仰区。在同一信仰集团的内部,使用共同的文字,“专家们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互磋商,学者们到邻近国家留学,书籍在这些国家间流通”。 可是,跨越宗教大区间的交流却非常困难。伽色尼王朝的君主马哈茂德在回复辽圣宗希望建立外交关系的信函中说:“没有任何宗教把我们联结在一起,使我们彼此相连。我们之间的距离和横亘在我们中间的地区,使我们免于受到对方的欺骗,从而得保安全。我无意和你建立密切关系,除非你们皈依伊斯兰教。” 拒绝和阻隔是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它明确了相互间的距离和界限,并使互动终结。

公元1154年,制图师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与今天上北下南的习惯相反,而是上南下北。

制造“全球化”

“与他人交往”是立足于人类本能以及生存、延续后代之基本需求的根本欲望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根源之一。人类的“交往”欲求,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发生”的根源。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对于很多历史学者来说,全球化是(或应当是)一种根本性的历史进程,历史学关于全球化历史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这一进程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与社会的具体表现,探究其根源与动力,并试图回答: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否为人类历史发展之后果或必然。

显然,历史学研究长于全球化历史进程及其区域表现的研究,涉及根源与动因分析往往力不从心,对于讨论并判断全球化是否必然,则更显彷徨。实际上,若立足于当今世界难以抗拒、不可抵挡的全球化浪潮,似很难否定全球化乃历史发展后果或必然的结论;可是,如果正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孤立主义思潮及其表现、不断激化的地区或文明间冲突,则不会有信心或愿望相信全球化的必然性。

韩森没有正面讨论这一问题。她对此似乎持有一种“或然”的态度。韩森非常强调纪元1000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意义,将它确定为全球化的开端;可是,作为此一开端的标志性事件,维京人到达美洲,在她的笔下,却似乎出于偶然。而且,“全球化总是让人忧心忡忡:人们一想到这个星球上并非只有自己,就会意识到自己将面临新的危险。第一次体验全球化的人必须制定策略,其策略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做出的。” 换言之,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入全球化进程是被动的,甚至是被强迫的。

主动选择、推进全球化及其进程的,就主要是掌握权力、拥有财富的人及其集团。如果全球化确实存在某种动因的话,那么,权贵与富豪对于权力、财富和享受无止境的渴望与追逐,以及他们围绕权力、财富而展开的掠夺、斗争,应当是全球化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的实质乃是权力与财富的再分配,其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权贵和富豪。在全球化进程中,普通大众虽或得稍沾余润,但并不能改变其被掠夺的本质。

当然,这不是韩森的主旨,甚至不是她的倾向。韩森是一位现实而温情的学者。她更愿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或被迫),那么,我们最好筹划应对策略,并行动起来。韩森回避了全球化是否人类历史发展之后果或必然,只是务实地承认我们不得不面对全球化。在这里,韩森暗示:全球化的真正实现与运行,要依靠富有世界眼光的学者、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以及敢闯敢干的商人。她还引用图勒人(Thule)的例证,说明“那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总是生活在最富有、最高科技国家的人……密切关注自己的环境,并愿意等待合适的时机,也可以获得良好回报。” 无论事实与结果如何,这一提示总是令人欣慰。

作者|鲁西奇

编辑|李阳 王青

校对|薛京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