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忘了合并付尾款(鸣镝 | 冷静!双十一倒计时,避坑提醒)
编辑 | 林芽
图源 | 网络
距离11月11日还有不到36小时啦,本届各大电商“奥数”竞赛规则,你都捋清了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战提前打响。
“囤货党”“养生族”、美妆爱好者等各种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
数据显示,11月1日零点开场1分钟,天猫平台便有品牌成交额破亿元,第111分钟,“破亿”品牌达到100个。国家邮政局初步预计,“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将达29亿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买买买”途中,广大消费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
堪比“奥数”竞赛的复杂规则
早年的双十一,优惠简单粗暴,“买一送一”,“打xx折”等优惠规则明确,可如今的双11慢慢变味了,广大消费者发现一些商家、平台套路满满:津贴、定金、尾款、优惠券、折扣券……
“斗智斗勇”后发现根本没有多少优惠,更有因为忘了合并付尾款导致错过了跨店满减优惠,有不少网友调侃,这届游戏规则堪比奥数竞赛,剁手党直呼“看不懂”。
↓↓↓
“双11”战场的“拼杀”是一场
对体力、脑力的双重比拼
▲双11熬夜“剁手”的样子
▲网友双十一比价算数题写满一页纸
▲网友将双11规则总结成数学公式
真·
熬夜熬不起
算账算不过
选择弯弯绕绕的计算规则对消费者角度来讲,他们不仅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烧钱包,还烧脑烧身体,所能获得的实惠却较为有限,尽显商家诚意不足,套路有余。
花式秀“套路” 猝不及防
虽然商家的套路每年都遭到社会舆论批评和监管部门整治,可“手段”依然如故,且与时俱进、花样翻新,给消费者带来无数烦恼。
—— 优惠券、红包水分多
优惠券、红包等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有时候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
“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
电商给出的优惠政策大致分为随机红包、满减券以及购物津贴等等。其中,获得红包的方法除了在品类页面随机掉落之外,还可以通过玩小游戏获得。
这些小游戏需要打卡、与朋友分享、浏览产品信息等,才能升级获得更多开红包的机会。
不过,经历了“持之以恒”的每天操作及三不五时的“骚扰”家人朋友之后,最终到底能赢得多少红包就得凭运气了。
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了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大精力,最后只有满满的失落感。
再有,同样一盒牙膏,有的商家“20元钱一盒,买一送一”,有的则“29.5元钱一盒,打完六五折后累积消费还可享受满减优惠”,哪家更划算?着实伤脑筋。
除了商家优惠让人晕头转向,要获得平台优惠或参与各种新玩法,更要花一番工夫。
▲升到51级只给了一分红包
与去年“盖楼”玩法类似,某电商“双11”今年又推出了新玩法,用户均被邀请在线喂养一只有才艺的喵星人,还能同好友的猫组队与其他队伍同台PK,赢得购物津贴。可实际能获得的优惠,少之又少。
—— 先涨后降、虚增库存
经历了多年的“双11”,部分商家和平台历年沿袭的一些固有的“先涨后降”套路,也让一些消费者却步。
部分商家打着“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暗中上调商品价格,营造出高折扣力度的假象来吸引消费者下单。
更有商家为了冲击销量而虚标库存,在以“最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后,迟迟不发货等待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或是以“订单异常”“商品缺货”“操作失误”“系统错误”等借口为由单方面强制“砍单”。
—— 定金、订金傻傻分不清
近几年“定金 尾款”的模式如火如荼,10月21日0点“双十一”预售模式开启,消费者可以通过先付定金的方式抢到优惠名额,等11月1日0点,再支付尾款。
▲支付时需同意定金不退选项
相比付定金时候的轻松,支付尾款却让不少消费者打了“退堂鼓”。
但依据大多数现行商家的规则,由于支付定金时已经勾选相关协议,按照协议要求,定金是不退的。如果消费者没有支付尾款,定金最后会成为商家额外的利润。
据某电商客服人员介绍,不点击同意“定金不退协议”,不能下单;尾款不付,定金不退,但也可以找商家协商;付尾款后没发货前可以立即申请退费,或者不小心签收了,可申请7天无理由退货。
有消费者吐槽支付尾款后还没来得及退款,卖家就已经发货,甚至有的第二天货已经寄到,待后面再申请退货时还需要自行付运费。
—— 直播带货“槽点”多
今年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成了双十一的主战场。
各大电商平台的主播们卖力讲解、分享体验,加上粉丝们刷屏的评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通过直播下单购物。
在直播带货“光鲜”的背后,暗藏一些消费陷阱,在销售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
当消费者进到直播间后,听主播推销半天仍然没有搞明白怎么购买,甚至有时候到提交订单的时候还要备注一个所谓的“暗号”,如果没有备注,那么前面一切操作都是包忙活,依旧拿不到承诺的高额赠品。
除了直播赠品外,部分商家在商店首页打着“满赠”宣传,引得消费者为了赠品,东拼西凑达到消费数额,然而收到货后却不见赠品踪影,当咨询客服后才被告知赠品已经全部送完。
—— 大数据“杀熟”的“痛”
每到电商节日,所谓的“大数据杀熟”都会成为用户心里的“痛”。
“优惠券不一样”,“定价不一样”,“搜多了涨价”,“买完了降价”……不仅是酒店预订,网络购物、网约车、机票、电影票、通讯套餐等领域的大数据“杀熟”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有用户发现,新旧用户的双十一折扣及优惠发放仍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VIP会员价比非会员还贵。
在各种花式“套路”购物的热潮中,消费者买到的心仪商品,是否货真价实?一些商家鼓吹的物美价廉,是否名副其实?
毋庸讳言,基于央视媒体报道,商品伪劣、货不对板、偷工减料等现象的确不同程度存在。消费者被坑骗后叫苦不迭,不仅没有体会到“剁手”的快乐,还需要花费精力维权。
网友不禁感叹: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套路九连环
一环更比一环高
如何规避这些问题?
中消协日前发布提醒:购物前要注意这些。
1、坚定理性消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
消费者首先要保持理智,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被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冲昏头脑,最好先清理一下自己的“库存”,也许家里还囤积着上次大促时血拼的商品。
2、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
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价格便宜就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
3、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建议消费者不轻信商家作出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购买商品前,要货比三家,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避免受不实促销诱惑而冲动消费。
4、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
一定要提前仔细阅读预付定金规则,权衡利弊,确认值得购买后再下单支付。定金支付后,要及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尾款,避免因违约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在支付尾款时还要留意支付的金额是否与当时承诺的优惠一致,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
5、认真行使“先验后签”权利,确认无误再签收。
收到商品时,消费者应当行使“先验后签”权利,仔细验货。尤其是一些贵重物品和易碎品,一定要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双方的约定后再签收。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约定严重不符的,消费者有权拒签。
6、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
消费者要重视对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非确有必要的,尽量不向商家提供或者授权,以免被商家过度收集或是用来推送广告信息。同时,记得将快递包装上的个人信息撕毁或涂抹,防止泄露。
7、注意留存购物证据,依法维护权益有保障。
消费者要注意索取并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相应的商家承诺。发生消费纠纷时,可先与商家以及平台进行沟通,如联系不上或者无法达成一致的,可向12315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距离今年“双十一”
还剩36小时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对照上文中消协提醒
清点库存
检查购物车
买到心仪好货
(参考:央视新闻、央广网、新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