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的作品(寻书欧洲|塞万提斯守护着的图书馆)
塞万提斯的作品文章列表:
- 1、寻书欧洲|塞万提斯守护着的图书馆
- 2、世界文学发展史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三:塞万提斯1
- 3、重点新书 | 2021年5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 4、一周艺术人物|卡塞尔策展人联名抗议,薛松香港展非常道
- 5、公考常识积累外国文学名家及其作品
寻书欧洲|塞万提斯守护着的图书馆
崔莹
01:24
寻书欧洲之西班牙国家图书馆(01:24)
在马德里的Paseo de Recoletos 20号矗立着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它就是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由铁栅栏围着,令人望而生畏。我鼓起勇气走进铁门,步入图书馆所在的大院,看到图书馆的正门前陈列着六座神情肃穆的雕像。我继续忐忑不安地推开图书馆的玻璃门,过安保,门口的工作人员却对我说:“欢迎。”原来,尽管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呈现的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但它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工作人员告诉我,除了可以参观图书馆大厅、董事会议室和展厅外,我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预约,进馆查阅资料。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院门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
先来说说图书馆门前的雕像。居于正中的两座雕像是西班牙6世纪末7世纪初的教会圣人、神学家圣依西多禄和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这位国王很支持写作,他主编的作品包括法学巨著《法典七章》、科学著作《阿方索星表》和关于下象棋的指南《对弈集》等。两人身后的四座雕像从左都右分别是西班牙人文学者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西班牙哲学家琼·路易·维维斯,西班牙剧作家、诗人洛佩·德·维加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这六座雕像是西班牙雕塑家阿古斯丁·克洛尔·苏比拉茨的作品,六位人物都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注视着图书馆门前来来往往的人流,静静守护着这个充满智慧的地方。
神学家圣依西多禄
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
塞万提斯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最早由菲利普五世国王于1712年下令创建,原名“皇宫公共图书馆”。国王规定所有印刷商必须向图书馆提交在西班牙印刷的每本书的样本。1836年,该图书馆不再隶属皇室,而归政府管,同时更名为国家图书馆。1896年3月16日,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向公众开放。1931年,图书馆对阅览室进行了改建,以容纳更多的读者。1986年,西班牙国家报纸图书馆、西班牙书目研究所和西班牙文献和书目中心等机构,都被并入国家图书馆。目前,该馆的馆藏超过2600万件物品,其中包括1500万册图书。
进入图书馆后,只见大厅正中央摆放着一座现代人物衣着的雕像,它是西班牙作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马塞利诺·梅嫩德斯·佩拉约的雕像。
西班牙作家马塞利诺·梅嫩德斯·佩拉约
佩拉约坐在一张扶手椅上,手捧一本书,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佩拉约曾经五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于1912年去世,在他去世5年后,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将他的雕像矗立在这里。2006年,这座雕像曾引发一番风波。时任图书馆馆长、西班牙女作家罗莎·雷加斯宣布要将佩拉约的雕像移到图书馆外,但这种做法马上遭到众人的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是:再也没有谁比得上图书馆外那几个人物重要。经过半年多的口水战,罗莎·雷加斯最终以这座雕像的石料经不起风吹雨打为由取消了这个计划。
绕过雷加斯的雕像,便进入图书馆的展厅,展厅内陈列着馆藏的有代表性的图书,并且多是带插画的书。
一楼展厅
不过我注意到,其中有些图书是古籍的复制本,这大概是保护古籍的方式之一。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能看到古籍的真面容。之前,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曾经举办展览,展出镇馆之宝“达芬奇的手稿”,即马德里手稿1和2。据说这两份手稿一度失踪了许久,直到1966年,人们才在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意外发现它们。除此之外,图书馆也会在合适的时机展出馆藏的《唐吉诃德》的首版、中世纪最伟大的骑士文学史诗《熙德之歌》手稿等。
古籍复制本
图书馆二楼的董事会议室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室内陈列的那些华丽的书柜原本属于曼努埃尔·德·戈多伊。戈多伊曾两度出任西班牙首相,并一直被后人视为“麻烦制造者”,因为他斗胆追求西班牙女王,并对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百般谄媚奉承。而实际上,他开明且有文化,曾试图和意欲控制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对抗,以拯救日益衰落的西班牙。然而不幸的是,他最终溃败并不得不离开西班牙;幸运的是,他的书柜和藏书都被安全地保存在西班牙国家图书馆中。
董事会议室悬挂着西班牙宫廷画师米格尔·哈辛托·梅兰德斯为菲利普五世及其家人绘制的肖像,只见菲利普五世拿着一本书,他身穿盔甲,系着将军腰带,站在国王身边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伊丽莎白·法尔内塞,她也拿着一卷书。这幅画是专门为阅览室设计的,目的是将王室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这对皇室夫妇的四个依然年幼的孩子的肖像也悬挂在这间房间里。
总体来说,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的气氛庄重,让人不由得感觉读书是一件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书籍中不仅有知识,也有文明的火种和光芒,对书籍产生敬畏和热爱,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崔莹:记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爱丁堡大学博士,热爱行走和文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画书,出版有《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书。)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栾梦
世界文学发展史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三:塞万提斯1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三:塞万提斯1
米盖耳.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诺(1547-1616 年)生于阿耳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父亲是个潦倒的外科医生,经常在瓦利阿多里德.马德里.塞维利亚等地行医,塞万提斯也跟随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为家境不好,他只上过中学。1569年他充当红衣主教胡利奥.阿克夸维多的随从,游历了那不勒斯、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接触到一批文人学者,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这是他一生中最悠闲的岁月。1570年塞万提斯从军,被派到西班牙战舰" 候爵夫人号" 上服役。
1571年参加抗击土耳其的勒班多海战,身负重伤,左手残废。1572年至1573年,塞万提斯曾在纳瓦里诺和突尼斯的拉.哥列达等地作战。1575年他带着统师堂胡安向国王请求把这位屡建战功的年轻士兵升为军官的推荐书,和一起在军中服役的弟弟启程回国,却遭到土耳其海盗袭击,塞万提斯被带到阿尔及尔。因为他带的书信被土耳其人当作重要人物,索取巨额赎金。家人无力筹措,只好先赎出他的弟弟。在阿尔及尔,他5 次组织逃亡,但都失败了。1580年神父胡安.希尔和安东尼奥.德.拉.贝利亚前往阿尔及尔营救俘虏,才被赎回国。他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来,后半生却一直贫困潦倒。他曾任军需官,受到乡绅的诬谄,而且数次入狱,都是因为有" 亏欠公款" 、" 帐目不清" 等嫌疑,每次在狱中时间都很短,因为总能查清事实证明他的清白。1603年他结束了税吏工作,在瓦利阿多里德的下等公寓居住,与酒馆和妓院为邻,但他坚持写作,完成了《堂吉诃德》第一卷。出版后轰动一时,可他个人生活又屡遭不幸。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而且又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下卷的伪作,内容恶毒,促使他加快《堂吉诃德》下卷的写作,1615年出版。1616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小说《贝尔西莱斯和西希丝蒙达历险记》,同年逝世。
塞万提斯的一生是不幸的,尽管他丰富的经历可以使他深刻地了解西班牙的社会风貌,使他的作品不朽,但却无助于生活的改善,而且还由于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与时代格格不入,这也是许多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共同的命运。
他很早就开始写诗,写过长诗、十四行诗、哀歌等。他的十四行诗大多轻松迷人。他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首诗是《在塞维利亚大教堂里.腓力二世的灵台前》,讽刺教会僧侣的铺张,反映人民的不满。
1613年他发表长诗《帕尔那索斯游记》,传说帕尔那索斯代表诗文之神所在地。在这首诗里,他介绍了西班牙重要诗人,赞美了他欣赏的,嘲讽了他厌恶的,并提出了自己的创作主张是一种" 虚构近似真实"。
他写过剧作《努曼西亚》,是他著名的悲剧,以古代努曼西亚4 千居民抵抗8 万罗马侵略者为背景。伟大的努曼西亚人民沉着而坚定为自由独立而战斗,宁与城市共存亡,决不作罗马的奴隶,最后放火烧毁了城市,毁灭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壮烈的悲剧,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场面:一个孩子被罗马军队放在高塔上,让他授予军队入城的钥匙,孩子从塔上跳下,宁死不从。这部剧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性格强烈影响了西班牙人的精神,马德里被法西斯包围时就上演过这出戏。而且塞万提斯还塑造了一些群体的英雄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很有独创性。
他1615年出版的《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反映爱情与风俗,其中著名的有《审判离婚案件的法官》、《萨拉曼卡的山洞》等。他还写过忧郁的田园小说《伽拉苔亚》,发表于1584年,影响不大。他的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发表于1613年,内容及形式独具个性,具有永久的魅力。
塞万提斯认为" 训诫" 的含义是注重作品的美学价值,寓教于乐。他在自序中写道:" 我写这些小说就像在我们社会的广场上摆一张桌球台,每一个玩球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而不会受到损害" ,因为" 诚实而愉快的游戏会使你得到益处而不是伤害"。训诫小说有12个短篇,有写才子佳人、王公贵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小说,内容轻松,格调高雅,也有属于流浪汉小说风格的作品以及哲理对话作品。名篇有清新幽默的《吉卜赛姑娘》、人文主义思想的《慷慨的情人》,还有以两只狗为主人公,在明媚的夜晚软和的草垫上聊天评价主人的《狗的对话》。《玻璃硕士》写一位硕士发疯之后认为自己是玻璃制成的,有许多明澈聪敏的感受,但病愈后,就和世人一样浑浑噩噩了。
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贝尔西莱斯和西希丝蒙达历险记》充满了惊险离奇的故事,歌颂坚贞的爱情,而且运用了他一贯的幽默的手法。而且书中不时出现一些名言警句,如:" 没有一个情人对他心爱的人会不担心丢失,没有一种好运会稳定得没有一丝波动,没有一个钉子会如此坚固能停止命运的车轮。""没有长久的福,也没有长久的祸" 等。
有人认为塞万提斯即使没有《堂吉诃德》,只凭上述作品,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我们还是希望有这部深刻的名著。别林斯基说过:" 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重点新书 | 2021年5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经过广大读者的热情投票和专家评选
2021年5月商务印书馆 “十大好书”
来啦!
2021年度往期重点新书:
重点新书 | 2021年4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重点新书 | 2021年3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重点新书|2021年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重点新书 | 2021年1月商务印书馆“月度新书”
1.《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
读来源,知马恩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备经典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著作首次系统整理面世,填补国内空白
《光明日报》:一份理解马克思主义“绕不开的书单”
追根溯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系统性、权威性、便利性的经典译本
“我们党历来提倡读经典、悟原理,读经典既要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同时也要读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经典”
——艾四林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 · 德国古典哲学》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 · 古典政治经济学》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 ·空想社会主义》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香港故事》
数百老照片展示香港记忆
五十个故事品味香港百态
感受 “故事” 里的香港
有情怀、有观点、有温度的专栏
2018年6月新华社香港分社创办并开播“香港故事”栏目,从开播至本书出版的近3年时间里,以每周一篇的节奏已播发了140篇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累计浏览量超过一亿,影响遍及海内外。本书是从“香港故事”栏目中精选的50篇作品,作为记者对这座城市所做的别致的 “注脚” 。
绕过香港 “购物天堂” 的标签
深水埗最后的“布市场”、街头的报摊、巷子里的“武侠味”、菜农的“朋友圈”、最后的抗战老兵······揭开香港这个繁华都市的面纱,里面藏着丰富而饶有趣味的香港故事,深耕这片沃土,“香港故事”挖掘出香港的另一番天地。
绕过香港 ‘购物天堂’ 的标签,划破维多利亚港灯火通明的夜幕,放缓高节奏化的港人脚步后,描述给读者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有别于都市化的民俗活动、深巷中的美食地图、深入骨髓的人文气息。”
既有小人物的命运,又有大时代的波折
“香港故事”栏目每次选取的点都不同,既有小人物,也有社会贤达;既有作家、画家、医生、艺人,也有菜农、外佣、创客、港漂;·····他们是生活中各行各业实实在在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敬业勤力,他们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随大时代席卷而来的人生变迁,无须着墨过多,平实的笔触就能真实地呈现出平凡生活的静穆与端庄。而这种臻于化境的朴实无华,才是生活的本质。
正如读者反馈的那样:“相对于充满时效性的新闻稿件,这些 ‘香港故事’ 更像是一间深夜食堂,展现的更多的是世间人情百态。”
3.《风下之海——明清中国闽南海洋地理研究》
沧海茫茫,扁舟一叶,浪涌如山,何以谋生?
深入了解明清季风、热带气旋控制下的
中国闽南民众的海上生活
中国历史海洋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以往的学者们把学术的主要关注点,基本上是放在中国本土的地域之内,对于中国本土之外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与社会地理的联系,则较少涉及,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比较突出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李智君教授的《风下之海——明清中国闽南海洋地理研究》一书,显然又是一部弥补这些学术缺憾的重要著作。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 陈支平教授
闽南是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地理区域之一,然而何谓闽南,却鲜有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诠释。本书研究证明,从唐宋至明清,闽南一词,是福建省的代名词,直至晚清才作为泉漳两府的文化地理名称,被广泛使用。介于海陆之间的闽南,有别于其它文化地理区域的显著特征有二,其一是闽南历史文化的内向化。所谓文化的内向化,指闽越之地被纳入中原王朝教化之区,闽越原住民文化被中原汉文化逐渐取代之后,闽南民众有一种强烈的脱蛮意识和心向中原的文化认同心理。其二是闽南经济的外向化。外向化,是指宋元明清时期,闽南沿海民众为了生存,以海为田,依托国际市场,通过进出口贸易发展经济的趋向,即“生计必藉于贩洋”。纵观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上兼有这两个特征的地域,唯有闽南,这从闽南语在全球分布之广泛,可见一斑。本书将其归纳为闽南人的海陆异用。
19世纪中叶,海洋是一个权力的“公共地”,沿海地区则是一个典型的“边际地带”。此岸,清政府及其地方代表——士绅,在边际地带的控制力有大有小,从而导致洋人和地方会党在通商口岸的势力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权力之间角逐所造成的民众移民海外的内推力也就有大有小。在公共地海洋上,有限的秩序来自口岸城市权力的辐射。辐射区之外,移民的命运就由海盗、奸商、台风等来决定了。彼岸,又是一个边际地带,不同的是踏上彼岸的中国民众变成了客居者。
4.《堂吉诃德沉思录》
读懂西班牙民族意志
呈现更全面的堂吉诃德精神
散文式优雅的文笔
饱含情感的诗意呈现
萨尔瓦多·达利的画作作封
内涵精致书签
1914年,奥尔特加出版了第一部著作《堂吉诃德沉思录》,100多年来,学界始终对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兴趣盎然、研究不断。在这本书中,奥尔特加将自己对哲学、美学、文学以及西班牙国情等问题的思考进行了理念层面的概述与建构,人们认为在这些文字中,“闪烁着这位年轻哲人对自己尚未完全成型的思想体系最初的灵感,对他未来的哲学思想具有奠基性、关键性的作用”。
奥尔特加在书中关注《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与其作品所体现的精神,在对西班牙民族特性进行剖析之后,他认为塞万提斯的精神即意味着应当发挥本民族自身独特的敏锐性,选择恰当的“视角”去认识真实事物的复杂矛盾。他认为塞万提斯精神正是促使西班牙冲破封闭、与欧洲文化沟通的桥梁,是连接西班牙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纽带:
“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塞万提斯的模式,认识他接触事物的方式,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切。因为正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统领着塞万提斯的精神之峰,因为在他的诗学文体里,存在着一种哲学、道德、科学和政治思想。(……)因此,如果我们还有勇气与才华,就应当以一颗纯粹至诚之心去谱写全新的西班牙篇章。”
可以说从《堂吉诃德沉思录》开始,奥尔特加以某种文化领袖的身份登上西班牙的文化政治舞台,开始了他对西班牙甚至欧洲文化长期的影响。
5.《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提要(1-19辑)》
一书在手
全套汉译名著尽在掌中
整体展现汉译名著已出版的全部书目及其内容简介
亦是一部学术名著知识谱系图
本书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19辑约850个品种书目进行列目并提炼出内容提要。书目及提要内容按“汉译名著”的五大学科领域进行编排,各学科领域内再按辑数先后排列,具体内容包括每个品种的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以及对作者及书内容的简要介绍。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列夫·舍斯托夫是20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早年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和基辅大学法律系。晚年长期在法国索邦大学任教,撰写论著,与西方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斯·舍勒,著名文学家布伯尔、纪德等交往。
商务印书馆新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十三卷,在国际上所有文集中是最全的。其中第1、6、12和13卷是新发现的舍斯托夫著作,国内初次译介,底本都是主编于2014-2015年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期间收集齐的。目前文集已出版1-12卷,后面的卷册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1898年,舍斯托夫第一部哲学著作《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发表。《舍斯托夫文集》除已经翻译过的著作外,增补了最新发现的舍斯托夫著作4部。中文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分为13卷。
书目(已出12卷):
第1卷 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
第2卷 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
第3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
第4卷 无根据颂
第5卷 开端与终结
第6卷 伟大的前夜
第7卷 钥匙的统治
第8卷 在约伯的天平上
第9卷 旷野呼告
第10卷 雅典与耶路撒冷
第11卷 思辨与启示
第12卷 唯凭信仰
第13卷 希腊哲学史讲演录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7.《踏墟寻城》
一本适合大众读的考古书
一本充满温情的学术历程“回忆录”
一窥“学术网红”、考古人许宏先生的学术求索经历
一探早期中国的“墟”与“城”
图文并茂,带你“迫近古代中国的真相”
在人类农耕聚落形态演进的过程中,从均质的村落一种形态孕育出城市和村落二元结构,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文明、国家和城市这三个在含义上有密切关联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历史现象所做的解释。张光直先生指出:“国家、文明和城市化不仅从一开始就同时出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它们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它们的出现。”“贫富分化、城市化和国家关系是文明的三个必要的社会决定因素。”
世界各区域早期文明史研究表明,从农业文化中诞生的第一批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权力中心,或可称为“王权城市”或都邑。中国的情形更是如此,“政治性城市”是贯穿整个古代史的主流城市形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早期城市(都邑)就是人口相对集中、居民成分复杂的国家权力中心。且在单纯的工商业城市出现前,它是唯一的形式。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一直占主导地位,经济职能则不断增强,这是贯穿先秦城市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完全脱离了政治军事中心的、单纯的工商业都市在先秦乃至秦汉时代尚未出现。因此,先秦城邑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就主要地取决于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形态的变化。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8.《新时代学生字典》
适合新时代学生使用的新型语文字典
参考新教材、体现新规范
规范: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规范汉字和表外的统编语文教材用字等约8300个。
实用:设有注音、笔画、部首、释义、组词、提示、辨析、字源、字谜、知识窗、经典名言等10余种功能,贴近学生学习。
新颖:收录近年来的新词新义新用法,反映新时代新成果;讲解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乡村文化。
丰富:有18种附录,高效积累语言文化知识;160余幅插图,直观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与自然世界。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写了《新华成语大辞典》《新华多功能字典》等“新华”系列品牌辞书,以及《商务馆小学生字典》《商务馆小学生词典》《商务馆小学生组词造句词典》等,主持修订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等。
9.《聂鲁达的第一道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最后一段爱情与命运
一曲古老的“意大利歌谣”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
跨越20余年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
聂鲁达的最后一段爱情与命运
聂鲁达一生怀着对人民、对自然、对和平的热爱。在严酷的现实和斗争中,他被迫一次次流亡。给诗人带来温暖和爱的是马蒂尔德·乌鲁蒂亚的出现。1946年,两人在圣地亚哥的一次花园音乐会上不期而遇,继而彼此追寻、逃避、别离、重逢、坠入爱河,像是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另一个自己。两位恋人之间的爱恋深沉、闪耀、神秘又不可预料,尤其是在那不勒斯卡普里岛上的一段难得的平静浪漫的生活成为诗人生命中最明丽的时光。
《聂鲁达的第一道光》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文学的诗意,展现了聂鲁达诗歌创作背后扑朔迷离的人生经历和辽阔澎湃的心路历程,宛如一曲古老的意大利歌谣,在每一个渴望爱与自由的人的心中久久回荡。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加西亚·马尔克斯
10.《被掠文物回家路》
全面梳理“二战”期间轴心国对同盟国的文物劫掠
从国际视野梳理二战期间被劫掠文物返还路径
分析中国对日追索文物的现实困难和可能路径
助力日掠文物返还中国的实践
文物返还是文化遗产法领域的一个重大国际性难题。它不仅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也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事关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文物被掠夺或被非法转移,虽然是历史上发生的,但其返还问题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相关理论与实践已经比较成熟。
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中国有大量的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破坏和劫掠。战后初期,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监督下,归还了部分中国文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致使大量被日本掠夺的文物未能及时返还。这一历史悬案长期横亘在中日之间,成为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学术界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较为理性的阐释和梳理。
一周艺术人物|卡塞尔策展人联名抗议,薛松香港展非常道
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即将落幕,近日,策展团队发表公开联名信,拒绝咨询委员会取消电影放映的要求。此举得到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以及百余位参展者的支持。
在纽约,策展人坎迪斯·霍普金斯获2022年独立策展人国际联盟利奥奖;在中国香港,艺术家薛松近作展“非常道”揭幕;在京沪两地,艺术家李怒、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山地的展览也已开启。《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队
发表联名信,拒绝咨询委员会取消电影放映要求
ruangrupa成员合影。 图片来源: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官方
据Artforum中文网报道,统称为米仓团体(lumbung community)的第15届文献展参展成员和艺术总监ruangrupa于9月10日发表公开联名信,宣布他们“绝对拒绝”接受由文献展股东任命的咨询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取消“颠覆影像小组”在第十五届文献展上的“东京胶片”电影放映活动。米仓团体表示,咨询委员会的报告“标志着恶性审查结构中的种族主义转向”,并谴责委员会的建议是“恶意的审查行为”。共有100多位艺术家、团体和组织在公开信上签名。
米仓团体这篇题为“我们愤怒,我们悲伤,我们疲惫,我们团结”的声明同时在文献展专属网站和e-flux网站上发表。此前不久,由文献展的股东和监督委员会为调查本届文献展反犹主义指控组建的“科学咨询小组”发布了一篇非常简略的初步调查建议(只有德语,没有英语,这并不符合该组织新闻稿的常规双语形式),他们认为“最紧急的任务”是“停止由‘颠覆影像小组’以‘东京胶片电影节’的名义放映的60年代至80年代亲巴勒斯坦宣传影片”。“东京胶片电影节”是由来自拉马拉和布鲁塞尔的团体“颠覆影像小组”组织的放映活动,文献展将其描述为“放映最新修复的影片的电影活动”,揭示了“日本和巴勒斯坦之间被忽视的、未被记录的反帝国主义团结”。咨询小组认为,这些作品“充满反犹主义和反犹太复国主义内容”,并称电影相关评论“通过不加批判的讨论合法化原始材料中对以色列的仇恨以及对恐怖主义的美化”。该咨询小组还认为这些由日本导演、前日本赤军(与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有关联)成员足立正生收集的影片“与已经被撤下的稻米之牙作品《人民的正义》相比,其潜在的煽动性更加危险”。
稻米之牙的争议作品《人民的正义》被拆除后的弗里德里希广场。 图片:冯优
米仓团体在声明中提到了他们看到的一份更具体的报告,其中委员会称此届文献展的“策展和组织结构环境允许反犹太复国主义、反犹主义和反以色列的情绪盛行”。米仓团体转而质疑咨询委员会所使用的IHRA(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对反犹主义的定义,表示“该定义导致对以色列的批评和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批评与反犹太主义混为一谈”,从而“回避了定义术语的严肃任务……在转喻法的模糊性中抹去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米仓团体的信称该委员会“压迫性、伪科学的方法……是将德国历史和罪恶感转换和投射到巴勒斯坦与其他反殖民斗争中去。”
与此同时,由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德国策展人乌特·梅塔·鲍尔、艺术家阿玛·坎瓦(amar kanwar)等八人组成的“寻找委员会”(The Finding Committee)对ruangrupa和米仓团体最近的声明表示支持,认为“媒体和政客对整个文献展团队施加的压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在两天前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该委员会写道,“我们既反对反犹主义毒药,也反对其目前的工具化……我们拥护第15届文献展的多元性,以及首次听到来自世界各地如此丰富的艺术声音的可能性。”
据Artnet报道,作为有唯一决定权的15届文献展艺术指导,ruangrupa拒绝接受取消“颠覆影像小组”放映的建议。目前该小组在Hübner-Areal场地的展示仍在进行中。第15届文献展将于9月25日结束100天的展期。
纽约|策展人坎迪斯·霍普金斯
获2022年独立策展人国际联盟利奥奖
坎迪斯·霍普金斯 图片:Thatcher Keats.
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独立策展人国际联盟宣布,坎迪斯·霍普金斯(Candice Hopkins)获得2022年利奥奖。霍普金斯是卡克罗斯/塔吉什第一民族(Carcross/Tagish First Nation)公民,是纽约塔卡尼克(Taghkanic)的Forge Project的首任总监和首席策展人。Forge Project是成立于2021年由原住民主导的项目,重点关注“原住民艺术、去殖民化教育,以及支持文化、食品安全和土地正义方面的领导者”。她将与美国印第安人社区之家共同分享这一奖项,后者是位于纽约的一间非营利组织,为生活在纽约地区的美国原住民提供援助,并经营展览空间AICH画廊。
霍普金斯因提升原住民艺术家的知名度而为人所知。她是2019年首届多伦多艺术双年展和今年举行的第二届展览的高级策展人。她曾担任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加拿大馆和2017年第14届文献展的策展团队成员。霍普金斯还参与策划了一些以原住民艺术家为中心的开创性群展,包括为ICI举办的“探查:五部分的展览”,该展览自2019年开幕以来已在七个场地巡回展出,以及2013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国家美术馆举办的“点燃:国际原住民艺术”。
利奥奖以艺术经销商利奥·卡斯泰利的名字命名,用于表彰对当代艺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人。过去的获奖者包括画廊家玛丽安·古德曼、洛杉矶郡美术馆馆长迈克尔·高文、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等。(整理/畹町)
中国香港|艺术家薛松
近作展“非常道”香港揭幕
薛松
近日,艺术家薛松的展览“非常道——薛松近作展”在中国香港季丰轩举办,展出薛松逾二十幅由2019年起创作的“法自然”系列拼贴作品。
薛松的作品从火中诞生,透过作品中图像的毁灭与再生,在创作中思考着“自然之道”。他从自然中发现和提取图像,以造诣精湛,掌控纯熟的拼贴手段解构重组图像。作品主题摒弃了所有可辨识的文化符号或历史叙事,取而代之对自然、四季、节气等的抽象表现,以至一种生命轮回不息的意象。远观隐约可见水、火、叶脉、大理石和冰裂等意象及抽象的形式美。近看细察其标志性的现成图像文本拼贴。微观与宏观的矛盾,图像与内容的冲突,在画面上不断地制造出疏离和变异的戏剧化效果。
最新个展呈现薛松近年在创作的开悟及突破:从图像叙事方式转到抽象形式,见证他对自然之道、物我关系的反复思考,以及于艺术之道的追求。
个展现场
个展现场
薛松于1965年出生于中国安徽,其成长阶段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剧变时代,社会急速现代化,经济转型,物质主义兴起,挑战传统美学的现代艺术运动如火如荼。身处纷繁的上海,薛松具有六十年代出生一代的文化特征: 对历史深刻反思、强烈时代感知、个人艺术追求,透过创作观照社会,建立独特面貌同时,与同代艺术家一起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15日。(文/畹町)
上海|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山地
摄影书法联展来到了塞万提斯图书馆
山地(Santiago Barrio)
9月15日,“反者道之动”摄影书法联展在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开展,展览由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山地(Santiago Barrio)的摄影作品和徐康岩(字蜕山)的书法作品组成,呈现传世经典《道德经》中的深奥哲思。
山地的摄影作品
山地于1970年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出生。在二十余年的欧洲摄影生涯中,他曾与世界知名杂志《VOGUE》、《TIME》、《ELLE》、法国《世界报》等长期合作, 还曾为西班牙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世界报》《国家报》和《阿贝赛报》供稿。他拍摄过的人物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最顶尖的艺术创意人群,包括著名设计师、艺术家和欧洲顶级奢侈品牌的领军人物。少年时期的武术培训经历让山地一直欣赏中华文化,道家思想更是极大地启发了他的艺术创作。2012年起,山地开始在北京生活和创作。
展览主题“反者道之动”出自《道德经》第40章。作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宝,《道德经》阐释着自然、社会运行的总规律,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格言,引导读者走向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对于山地而言,这些写于2000多年前抽象又富含深意的文字,恰好为他的摄影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时而神秘而深邃,有时又无比清晰和透彻,这位古代先贤的精彩论述在他的镜头中借由寻常的生活物品以不寻常的陈列方式表达出来。山地以艺术辩证的方法,向观者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道德经》的视觉解读。
山地在展览上回忆自己16岁时第一次读到《道德经》的情景,“我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天书’,完全无法领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且读过不同译本的《道德经》,慢慢感觉到有些东西已经在你心里了,你知道自己不一样了。西班牙人很难理解‘无为’‘无不为’这些中国传统思想。我有一张摄影作品,是一尊大佛,眼睛上贴了一扇中式窗户,这是为了告诉大家,通过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用摄影来表达《道德经》是一种对撞,也是另一种诠释。山地说:“影像是非常西方的,我们的风格很直接、有棱角、有力量,这是我的美学教育基础。而中国艺术是另一种,像丝绸,像水,所以彼此可以互补。这场摄影与书法、图像艺术与符号艺术之间的对话,希望能让大众重新燃起对于这本经典的认知和关注,感受我们与世间万物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作品也是一条传递老子智慧的新通道,在妙不可言的‘道’,看清自己的本真映像。”(文/徐明徽)
北京|艺术家李怒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李怒
9月17日,艺术家李怒个展“流沙即磐石”于今日美术馆呈现。展览共包含艺术家李怒的20多件作品,除《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创作于2019年,其余都是新作,涉及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多重媒介,其中的文本装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的东侧外墙。
李怒的创作植根于日常,以自我经历和主观感受为媒介,表现对大环境的普遍性感知、个体的情绪波动和群体在宏观社会演变中的精神状态。
李怒 《死亡是唯一的出口 》
文本装置 《What’s the Date Today?》
李怒有在欧洲曾经的学习与游历,这促成了他对于地缘、边界或差异性的持久关注和表达,也为他在聚焦本土议题时提供了参照系。有别于前代艺术家大量使用中国元素和符号的做法,李怒对现实处境的回应充溢着想象力和跨文化的征引,有时,会呈现为冲突感的现场,有时,思考又会落实到貌似轻悄的表达中,而他对于艺术的转化逻辑与价值有着清晰的认知:“作品的意义建立在对某些事件的思考上,而非这些事件本身”。
“流沙即磐石”出自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初版于1969年的一本诗集,原文这样写道:“没有什么建于磐石,/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们的责任就是建造,仿佛流沙就是磐石……”,这些诗行始终镌刻在李怒的记忆深处,并且被他用作了本次展览的标题,所要传达的是:一粒流沙般的个体应该成为磐石般坚韧的存在。(文/高丹)
公考常识积累外国文学名家及其作品
古希腊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
《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英国
1、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笛福,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为《鲁滨逊漂流记》,描写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英雄。
3、拜伦,伟大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
4、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云雀颂》、《自由颂》等。诗剧表达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胜利的信念。浪漫主义诗人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
5、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6、柯南道尔,作家,主要作品为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7、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伏尼契,著有反映革命者英雄气概的小说《牛虻》。
法国
1、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吝啬鬼》)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迸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3、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封建势力送上了断兴台。“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4、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代表作《小东西》等,短篇小说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与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屠格涅夫组成文学社团“五人聚餐会”。
6、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和俄罗斯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7、欧仁、鲍狄埃,工人诗人。主要作品为《国际歌》。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列宁说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8、罗曼、罗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个以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艺术家的悲剧人物(以贝多芬为原型)。
其他国家
1、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为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2、席勒,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为《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
3、海涅,诗人,政论家,马克思的朋友。主要作品为(酉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誉。“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代致恰达耶夫们》)。
5、果戈理,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为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6、冈察洛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为《奥勃洛摩夫》。
7、屠洛涅夫,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小说《木木》。《猎人笔记》的短篇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8、列夫.托尔斯泰,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9、契诃夫,作家。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10、高尔基,无产阶级伟大作家。主要作品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11、奥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2、但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为《神曲》叙事长诗,由(《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组成)。以幻想形式,写但丁迷路,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13、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集《十日谈》。10个青年为了躲避瘟疫,住到郊外一个庄园里,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反对等级制度和禁欲主义,要求自由解放。
14、塞万提斯,西班牙。主要作品为《堂、吉诃德》。描写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潘萨的冒险经历。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5,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为《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品之一。
16、密茨凯维支,波兰杰出诗人。被誉为“飞禽之王--鹰”。主要作品为《青春颂》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
17、裴多菲,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
18、易卜生,挪威,戏剧家。“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为《玩偶之家》、《国民公敌》20多个剧本。尖锐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是世界戏剧作品的瑰宝。
19、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草叶集》其中包括《敲呀!敲呀!敲呀!》,这样的战斗诗篇。打破传统诗的格律,首创自由体新诗。反对蓄奴,争取自由平等。
20、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讽刺小说《镀金时代》,儿童文学《汤姆、索亚历险记》,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对资夺主义的现实认识不断深化,由轻松的幽默转向了辛辣的讽刺。
21、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约300篇。被誊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22、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是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重要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
23、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蟹工船》等。描写渔工悲惨的生活和觉醒、斗争。
24、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沉船》等。他的《人民的意志》一诗被定为印度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