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入木三分最初形容什么(晨读素材:高考易错成语上)

导读入木三分最初形容什么文章列表:1、晨读素材:高考易错成语上2、学习强国书法音乐绘画类记忆技巧0033、成语故事:入木三分4、重点推荐: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看完赶紧教孩子5、诗

入木三分最初形容什么文章列表:

入木三分最初形容什么(晨读素材:高考易错成语上)

晨读素材:高考易错成语上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表示畏惧而又愤恨。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踌躇满志: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签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春意阑珊:春天的气象衰落了。指春季将要结束了。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登高自卑:登上高山要从山底下开始。比喻为学或行事必须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技能等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

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稍纵即逝或稍纵即逝的事物。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犯而不校:别人侵犯了自己而不与之计较。犯,指侵犯。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改换门庭:①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古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毫厘不爽:指没有一点差错。爽,差失。

呼之欲出:①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画虎类狗: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也说"画虎类犬”。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假,借用。

具体而微:形容事物的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或形状较小。

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不能理解为“焦急期盼”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跟汉高祖争论一件事,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又三国魏邓艾也口吃,说到自己的时候连说“艾艾”。

三人成虎:街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街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用“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上下其手: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能理解为“首要的”。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踌躇。两端,两头。

守正不阿:坚守正道,不逢迎、屈从。不能理解为“坚守不变”。

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意思是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细,小。捐,舍弃。

下里巴人:《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通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不能理解为“罪不至死"。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又旧又破的衣服。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用于“对未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夫死终身不得再嫁。也指忠臣不事二主。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患得患失: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不能用来形容人、风景、表演艺术等。

梦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也说笔底生花、妙笔生花。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琴瑟和调:琴瑟合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关系融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让枣推梨:形容兄弟间谦让友爱。

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

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瑾《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多用于形容人物,不能用来形容电视节目。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见于《庄子·大宗师》)。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摇旗呐喊:①古代打仗的时候,后面的人摇着旗子呐喊,给前面作战的人助威。②泛指替别人助长吉执。-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只用于写作,不能泛指速率快。

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

事物大量出现。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说发聋振聩。不能用来指声音大。

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或出众的人才。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用于值得期待的好的事情。)

栉风沫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半斤八两:(贬)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处心积虑:(贬)千方百计地盘算。

大放厥词:(贬)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

翻云覆雨:(贬)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方兴未艾:(褒)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凤毛麟角:(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附庸风雅:(贬)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刮目相看:(褒)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说刮目相待。

冠冕堂皇:(贬)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苦心孤诣:(褒)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

连篇累牍:(贬)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买椟还珠:(贬)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原意是买下用来装珍珠的木匣,却退还了珍珠。用来比喻没有眼光,舍不当。

满城风雨:(贬)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贬)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评头论足:(贬)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巧言令色:(贬)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令美好。

倾巢而出:(贬)比喻全部出动。一般用于敌方。

趋之若鹜:(贬)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不正当的事物。

上下其手:(贬)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学习强国书法音乐绘画类记忆技巧003

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 】的。

A.文章

B.书法

C.绘画

D.刀工

解析: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法字有三点水)。

2.“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 】的独特魅力。

A.诗歌

B.音乐

C.小说

D.散文

解析:听音乐要吃肉。

3.“曹衣出水”一词通常用于形容【 】艺术的精湛。

A.绘画

B.书法

C.舞蹈

D.乐曲

解析: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画曹操)。

这里插一道题:和曹衣出水相对应的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曹衣出水是紧,吴带当风是松)吴带当风这道题选吴道子。

4.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是【 】,“吴带当风”就是形容他的绘画作品风格。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周昉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曹衣出水是绘画中一种风格,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佛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描绘衣纹的线条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吴带当风,肯定是说吴道子,都是吴。

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曲

D.杂技

这道题想着戏曲的画面,就记住了。红脸关公带雄兵

这几天遇到2道容易记混的题,关于毒品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 】。

A.减轻处罚

B.不予处罚

C.从重处罚

受害者不予处罚,种毒者很严重只免除。“吸毒不予,种毒可以”。两道题都选B。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

A.应当免除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

C.应该批评教育

受害者不予处罚,害人者很严重只免除。“吸毒不予,种毒可以”。两道题都选B。

今天在争上游的时候,使用到了一个小技巧,每局如果不点选答案不会进入正常加分扣分。开局以后先观察,如果其他3个对手好几秒都没答题,估计他们实力较弱,要不是还在读题,要不是就是在放,或者犹豫不决。

这种情况我看他们2秒没答,我果断开始答题。

如果他们不到1秒就答题得分了说明对方是高手,那我就放一放,这一把不答,反正也不扣分[呲牙]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哈哈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原文】

  晋(1)帝时,祭北郊,更(2)祝版(3)。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

  【注解】

  (1)晋: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2)更:改。

  (3)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板。

  【故事阐述】

  东晋时,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板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

  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重点推荐: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看完赶紧教孩子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0、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赏析

《国风·周南·汝坟》是《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歌描写了一位妻子久盼远迎尽瘁王事而归的丈夫的情景。全文如下: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一、注释:

遵:循着、沿着。

汝:这里指汝河,源出河南省。

坟:这里指土坡或高的土堆。

条枚:这里泛指树的枝干。

惄(nì):忧伤失意的样子。

调(zhōu):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指从早晨就没吃饭,一直处于挨饿状态,以喻男女之情一直处于饥渴状态。

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赬(chēng):浅红色。

毁(huǐ):通燬,烈火。这里指战火。

⑼孔:甚。

二、白话译文

汝河岸边高坡上,循着道路来眺望。

可恨树木遮望眼,伐去枝干未见郎。

一早起来没吃饭,望眼欲穿空惆怅。

汝河岸边高坡上,循着道路来眺望。

多次斫去蘖肄条,终于见到君子面。

请勿再将我远弃,愿与郎君朝夕伴。

鲂鱼尾巴红赤赤,王事多艰火炽炽。

王事虽如燃眉火,身边父母亦当养。

三、赏析

本诗的体裁属风雅颂中的风,是被广泛传唱的民歌,其采用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中的赋。本诗第一章描写了女主人公早饭都没吃,早早地站在汝河岸边的高坡上,循着丈夫可能归来的路上远眺,望眼欲穿地盼着久别丈夫的归来。路边有树木遮挡了她望夫的视线,她便伐去了这些树木,但是很久过去了,还是不见丈夫的身影。本诗第二章继续描写女主人公站在高坡上望眼欲穿地等待丈夫的归来,伐去的树木又从根部长出了新的枝条,又遮挡了她的视线,于是她再次斫去这些孽肄,如此几番,终于在某一天见到了归来的丈夫。盼之彻、思之深、念之切,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感动!本诗第三章描写了丈夫回家後,女主人公略带娇嗔的埋怨。说鲂鱼的尾巴都摆动得发红了,也不象你一样远行千里,一去不返;王事虽然紧急,即使是象火一样烧了眉毛,那也应该考虑一下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女主人公说得很委婉,她不说自己是如此地思念自己的丈夫,不想让丈夫离开自己,而是借男儿要尽孝为由,劝说丈夫留在父母身边。这些话是借口也是现实,不求丈夫建功立业,只求一家人能在一起安安稳稳过日子,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共同心愿和传统观念。

目前的主流认识,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丈夫长期在外服役,无暇顾家,家里穷困潦倒,凄苦的妻子不得不忍饥挨饿,独自采樵伐薪,维持生计。这种解释就严重冲淡了女主人公思夫的主题,也与事实有所不合。

本诗中的“君子”,十有八九是指奴隶主贵族中的士,因为平民、奴隶是不可能称为“君子”的,奴隶主贵族中大夫及以上的人是不会如此劬劳辛苦的。士是奴录主贵族中最低的一个阶层,他们一般只有少量的土地和少数的劳动人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自己亲身参加劳动,才能维持一家生计。士既要充当国家机关的下吏,又是国家军队的武士,一遇战争,就得“执干戈以卫社稷”。如果立有战功,士当然可以得到庆赏,甚至还能上升到大夫行列中去。但繁重的兵役负担,有时还要长期戍守在远方,所以有的士会荒芜了田地,影响到家人生计,甚者有的连父母也无法赡养。他们与那些养尊处优的大夫以上的贵族相比,劳逸苦乐确实是大相悬殊的。《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不过,士劬劳于王事不假,但还不会落到让妻子独自外出去采樵打柴,因为毕竟他们还是贵族。

(子夏故坛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