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型号查询软件(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评测 硬核)
轴承型号查询软件文章列表:
- 1、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评测 硬核
- 2、索泰RTX 4080 16GB 天启OC评测 触点风扇玩法独特
- 3、三次元自动测量机三坐标测量轴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4、轴承几何测量解决方案——轴承圆度、轮廓、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 5、实现高画质自由,讯景RX 6650XT海外版OC显卡评测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评测 硬核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专为AMD 锐龙 Threadripper 线程撕裂者 3000系列设计,使用12 2相直出式英飞凌数字供电,无论是游戏用户还是专业领域的设计师、工程师,都可以在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上得到支持,支持四通道供8条DDR4内存插槽、PCI-E 4.0、Intel Wi-Fi 6、RGB FUSION 2.0等众多特点也给了他全新的标签。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首先来总结一下核心特点:
1、支持第三代AMD锐龙Threadripper处理器,12 2相英飞凌数字供电,搭配70A供电晶体管,集成堆栈式散热鳍片的散热设计,对CPU支持达到理想的高度。
2、4条配置合金装甲的PCI-E 4.0插槽,提供X16/x8/X16/x8的最大带宽,同时还有三条配置散热装甲的NVMe PCI-E 4.0 x4 M.2 插槽,扩展能力出色。
3、Intel千兆网卡,WiFi 6 802.11ax无线网卡,ALC 1220-VB 音频,RGB FUSION 2.0,网络音频灯效都可圈可点。
4、完善的BIOS设计,Q-Flash Plus免安裝CPU、内存、显卡即可轻松更新BIOS。
01基础参数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整体来看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各种硬件接口非常密集,功能强大,但经过装机测试布局非常合理,每个接口都留出了合理的制空区。连接比较方便。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上半部分主要是较为庞大的AMD Socket TR4 CPU插槽,有专用的扣具,可以通过CPU当中附送了专用螺丝刀来安装CPU,两侧紧密排布了8条DDR4 DIMM插槽,最高支持4通道256GB内存,ECC纠错内存也可以使用。内存插槽还配置了金属装甲,让信号传输更稳定。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顶部和左侧安排了12 2相英飞凌数字供电,搭配70A供电晶体管,可以为AMD 第三代TR处理器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供电区域的散热模块使用的是热管加鳍片的堆栈式散热鳍片设计,在单位体积下能获取更大的散热表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供电插口
CPU的供电插口被放置在了主板的右上角,不同于一般主板的左上角,装机的时候需要注意。CPU供电插口为4 8pin的设计,装机的时候优先插8pin即可。旁边是CPU_FAN风扇供电和CPU_OPT水泵供电接口。5V和12V两种规格的RGB灯带接口也在这里。
I/O区域
在背部I/O区域,护甲板下隐藏着一个4cm的风扇来辅助供电区域的散热,供电区块的温度更加稳定。
PCI-E扩展区域
M.2插槽
在扩展接口区域,4条PCI-E 4.0 x16长度的扩展插槽整齐排列,最大支持的带宽分别是x16/x8/x16/x8,另外还有一个PCI-E x1的小插槽留给其他设备。三条M.2接口均连接PCI-E 4.0 x4带宽,最大支持长度分别为22110,2280*2的设备,并且还配有专用的散热装甲,扩展能力惊人。
芯片组
芯片组区域配置了新的散热设计,5cm的滚珠轴承静音风扇可以在Smart Fan 5 软件控制下智能调节转速,低温情况下可以触发智能风扇停转技术,降低噪音。
SATA 3 接口
前置跳线
音频跳线与其他跳线接口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有8个SATA接口,丰富的前面板跳线接口,USB 2.0 3.0 3.2一应俱全。
USB 3.1跳线接口
I/O区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I/O区域的接口也是非常丰富,USB 2.0*4,USB 3.2 Type-A*5、Type-C*1,RJ45千兆网络接口、Wi-Fi 6天线接口,7.1声道音频接口,还有一个Q-Flash Plus按钮可以方便快捷操作BIOS。
主板背面
配件包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配件包中有Wi-Fi天线,SATA连接线,热电偶温度测试,灯光延长线,说明书以及驱动光盘。
02测试部分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的基本参数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是测试部分。
测试配置
系统基本参数
CPU-Z测试成绩
Cinebench R23测试成绩
内存测试成绩
7-Zip测试成绩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成绩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成绩
满载温度
空载温度
通过综合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出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完美支持所有硬件的高效运转,成绩表现十分优秀,在测试过程中非常流畅,电脑运行稳定。
03评测总结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是一款定位非常高的主板产品,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可以说是高端产品之中的佼佼者。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主板评测一般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扩展能力,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的各个接口都是目前顶级的水准,支持最新版本的传输协议,并且数量非常多,可以说是ATX板型当中的扩展强者,良好的扩展能力让用户在装机的时候不被约束,也能发挥更多的性能。
第二、设计用料,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的设计用料毋庸置疑,几十年的主板设计制造经验,搭载强劲的供电体系,主要接口都配置了金属装甲,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板面的设计布局合理,装机体验非常棒。
第三、使用体验,BIOS与多种软件相得益彰,为主板的使用体验加分,多方面的高水准设计与人性化改良,让用户从装机到使用都很舒适,好的主板就应该给人这样的体验。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
技嘉TRX40 AORUS PRO WIFI主板售价5000元,可以说是高端中的高端了,听起来好像很吓人,但如果想一想CPU售价大约1-3万,也就没那么恐怖了,一块扩展能力强,设计用料优秀同时又有良好使用体验的主板也确实值回这个价格。推荐给需要多开游戏、边游戏边直播,或是专业应用领域的朋友选购。
(7647682)
索泰RTX 4080 16GB 天启OC评测 触点风扇玩法独特
RTX 4080于11月15日发布,一转眼已经快过去一个月,首发售价9499元,这个价格也引起了不少玩家吐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索泰GeForce RTX 4080 16GB 天启OC显卡评测。
在发布之初RTX 4080的售价一度飙到了12000元左右,不过目前鉴于市场逐步稳定,大部分品牌的RTX 4080均在9999-10999之间,溢价不算严重。
本次我们测试的天启系列,为索泰次旗舰产品,在RTX 40系中整体变化不大,但细节做了不少改动,下面我们先来看外观。
1 索泰GeForce RTX 4080 16GB 天启OC 概览
本次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配件相当丰富,由于RTX 40系显卡均需要16pin辅助供电转接线,这次的RTX 4080则是8pin*3转16pin接口。另外则是显卡支架和天启独特的背板风扇,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解风扇部分。
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导流罩部分,依然采用了上一代的钧天装甲设计,不过这一代根据官方说法叫银鳞装甲……5G一件(不是)。
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整卡尺寸为367×150×74mm,属于比较细长的造型,不过鉴于内部需要较大的散热器,单手还是无法掌握。
索泰RTX 4080天启OC主动散热部分采用3个11cm盾鳞2.0新扇叶,正逆转设计,进一步优化扇叶的曲率和鳞状仿生条纹,提升了风扇风量、风压和风流。
风扇均采用双滚珠轴承设计,减少风扇运转摩擦,进一步降低风扇运转噪音,延长风扇寿命。
中间风扇外圈为仿龙鳞设计的ARGB灯效,拥有1600万色以及多种灯效模式,可在FireStorm中自行调节。
索泰RTX 4080天启OC采用一体压铸的金属背板,背部有天启之翼的印刷图案,而从背部预留的风扇孔不难发现本次RTX 40系中采用了金属触点的连接方式。
只要将包装内赠送的两个风扇通过卡扣固定到背板上即可完成连接,它甚至支持热插拔,安装的过程也非常有仪式感,颇有一种“天启高达”的感觉。
要知道在RTX 30系中,为了安装这两个背部风扇,还需要两根额外的连接线。
天启之翼2.0风扇分为L/R左右散热模组,分别为吸风与吹风设计,配合显卡整体的风流,可以更有效降低温度。
另外这两个天启之翼2.0风扇可随主风扇实现智能启停和调速等功能,更为人性化。
索泰RTX 4080天启OC整体采用冰芯VC散热系统,内部的被动散热拥有大面积VC均热板、冰脉2.0热管、全覆盖高密度镀镍鳍片,对流穿透散热设计,能够大大提升散热效能。
大面积VC均热板覆盖核心和显存部位,加速GPU热量传递到热管和鳍片,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全新的冰脉2.0热管增加了热管壁厚度和内壁脉络状导液沟槽,升级替换更高导系数的导热介质,加大冷凝液与热管内壁接触面积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冷凝液导热循环。
其中9热管采用无损内嵌焊接工艺,将9根冰脉热管均匀分置,与大面积VC均热板精密接触,并且贯穿整个散热鳍片模组,提升显卡的导热、散热效能。
索泰RTX 4080天启OC整体采用27相供电,其中3相为显存供电,为显卡带来更稳定高效的供电保障。
其中供电元件、显存皆使用了定制的高导系数导热垫(10W/m.k) ,让其与散热模组之间无缝接触,辅助显存和供电料件散热。
视频输出接口上,依旧采用了HDMI 2.1 DP 1.4a*3的四接口设计。HDMI 2.1可支持4K 120Hz HDR、8K 60Hz HDR,对于目前阶段的产品来说完全够用。
本次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整卡功耗为320W,最大可达450W,采用单16pin的辅助供电。目前已有部分电源厂商发布了最新的ATX 3.0标准高端电源,自带12VHPWR的16pin供电接口,最高可支持600W供电。供电接口旁边为BIOS切换按钮,为玩家提供了加速和寂静风扇控制模式。
另外采用的镀金12 4P供电接口,在金属端子整体镀金,减缓氧化,降低电源线和接口的接触阻抗,可减少发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适用于RTX 30系列的12pin接口和电源转接器与RTX 40系列显卡不兼容。
2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架构浅析
本次发布的GeForce RTX 40系显卡由全新的NVIDIA Ada Lovelace架构打造,TSMC 4N NVIDIA定制工艺,旗舰核心AD102达到了恐怖的760亿个晶体管,而在RTX 30系显卡中为280亿个。
与上一代NVIDIA Ampere相比,NVIDIA Ada Lovelace在相同功率下,具有2倍以上的性能提升,最高可达到90-TFLOPS的着色器数据吞吐量。
本次发布的GeForce RTX 4080达到49-TFLOPS,而不久前发布的RTX 4090则为83-TFLOPs,相比上一代NVIDIA Ampere则只有40-TFOPs,提升还是非常大的。
完整AD102核心
完整AD103核心
完整的AD103共有7个GPC(其中1个包含4组TPC);40个TPC、80个SM单元。从AD102和AD103两个完整芯片来看,中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本次NVIDIA GeForce RTX 4080使用了削减后的AD103芯片,可以看到相比完整的总GPC没变,但少了2组TPC,并且NVENC单元也从6个削减到3个。
其中不难看出完整的AD103核心日后必有他用,或许RTX 4080 Ti将采用满血版的配置。
其实根据完整的架构图就能看出,此次Ada架构整体结构性的改动并不大,这一点从SM单元便能清晰印证,同样的FP32 CUDA核心,同样的FP32/INT32混合CUDA核心,同样的L1级缓存等等。当然,每个SM单元内部的Tensor Core升级为第四代。
不过变化最为显著的,则是第三代光追核心,我们结合两代架构来看。在第二代光追核心中,包含负责边界交叉测试的Box Intersection Engine引擎,和负责三角形交叉测试的Triangle Intersection Engine引擎。
而在第三代光追核心中,还增加了两个新的引擎:Opacity Micro-Map Engines(OMM)和Displaced Micro-Mesh Engines(DMM),这两个新的硬件单元可以极大地提升光追性能(具体原理后文详细介绍)。
至此,每2个SM单元组成一个TPC单元,每6组TPC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GPC顶层单元(在部分核心中,会出现5组TPC组成一个GPC单元的情况)。
而每个GPC单元又搭载一个独立的光栅引擎、两组ROP分区(每组包含8个ROP单元)。
由于整体架构分析篇幅较长,关于NVIDIA Ada架构的其他新特性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将在文章末尾以附录的形式展开说明,有兴趣的用户可翻至最后。
3 测试平台简介
首先介绍一下测试平台,为了保障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性能发挥,我们的平台也再次进行了全面更新。
本次测试平台的处理器采用了Intel最新的13代i9-13900K,性能强悍,并且电源进行了着重升级。
首先看一下GPU-Z的参数,索泰RTX 4080天启OC采用AD103核心,芯片面积为379m㎡,相比老大哥RTX 4090小了不少。
拥有9728个CUDA,相比RTX 3080 Ti的10240少5%,不过不同架构下仅用数量来说并不准确,如果数量少性能反而提升,那证明NVIDIA Ada Lovelace的确带来了相当大的优势。
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Boost频率为2565MHz,对比公版的2505MHz有较大提升。
采用16GB GDDR6X Micron显存,位宽为2560bit,显存带宽达到了716.8 GB/s,光栅单元和纹理单元为112和304。
4 理论性能测试
下面先进行的是用来衡量显卡DX11理论性能的3DMARKFS套装:FS,FSE,FSU三者分别对应显卡在1080P、2K、4K的理论性能,取显卡分数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在针对显卡DX11性能的3DMARKFS套装测试中,索泰RTX 4080天启OC主要对比上一代游戏旗舰RTX 3080 Ti,其中FS提升了50%;FSE提升了43%;FSU提升了41%,综合来看相比RTX 3080 Ti的性能提升约为45%。
而在针对DX12环境下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测试中,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较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TS提升49%;TSE提升44%,综合下来约为47%。
PortRoyal是3DMARK中专门针对光追性能的测试项,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较RTX 3080 Ti的提升约为40%。
综合来看,索泰RTX 4080天启OC的理论性能相较GeForce RTX 3080 Ti的提升约为44%。
Speed Way测试是3DMARK最新更新的用于测试DirectX12 Ultimate 性能的显卡基准测试。要运行此测试,显卡必须支持 DirectX 12 Ultimate 并包含 6GB 及以上显存。
这项测试结合了实时光线追踪和传统渲染技术来测量显卡性能。场景含有光线追踪反射、实时全局光照、网格着色器、体积照明、粒子和后处理效果。并且有意思的是,Speed Way测试支持自由探索场景,可查看光照及摄像机设置的改变如何影响视觉效果。
在该项测试中,我们对比了刚刚发布的RTX 4090显卡,从1080p分辨率到8K的差距依次为:28%/28%/30%/33%,可以看到在越高的分辨率下RTX 4090大显存的优势越明显,尤其8K分辨率。
另外我们使用3DMARK刚刚更新的DLSS 3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
由于该项测试类别较多,仅展示索泰RTX 4080天启OC显卡自身成绩,其实可以看到在DLSS 3的加持下,分辨率越高提升越明显,尤其在8K分辨率,是从无法运行到流畅的标准。
5 常规游戏 性能测试
由于本次RTX 40系加入了DLSS 3新技术,所以后面会进行单独测试,这里依然选择主流的几款3A大作进行游戏性能对比。
首先在《地平线5》中,可以明显看到,虽然我们使用了i9-13900K处理器,但在1080p分辨率下依然能感受到帧数瓶颈。
性能方面,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比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1080p提升47%;2K提升64%;4K提升66%,综合提升59%。
在《刺客信条:英灵殿》中,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比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1080p提升73%;2K提升74%;4K提升50%,综合提升66%。
在《无主之地3》中,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比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1080p提升56%;2K提升38%;4K提升26%,综合提升40%。
《光明记忆:无限》的光追测试软件是独立于游戏的测试工具,比游戏中用到的光线追踪技术更多,测试条件为“RTX最高/DLSS质量”。所以测试帧数相对较低,但实际游戏配置相当亲民。
性能方面,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比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1080p提升44%;2K提升43%;4K提升44%,综合提升44%。
在另外一款国产游戏《边境》的跑分软件中,情况基本与《光明记忆:无限》相同,测试条件均在“RTX最高/DLSS质量”下进行。
在《边境》中,索泰RTX 4080天启OC相比RTX 3080 Ti的提升分别为:1080p提升47%;2K提升54%;4K提升49%,综合提升50%。
6 DLSS 3性能测试
由于本次新技术DLSS 3的推出,将有35款游戏将于近期推出全新的DLSS 3功能,本次我们也拿到了部分游戏的测试版。
其中11月15日已有10款加入DLSS 3的游戏,包括《逆水寒》、《微软模拟飞行》、《毁灭全人类2:重新探测》、《瘟疫传说:安魂曲》、《光明记忆:无限》、《暗影火炬城》、《F1 22》、《生死轮回》、《漫威蜘蛛侠:重制版》、《超级人类》。
另外还有《WRC Generations》、《极品飞车:不羁》、《战锤40K:暗潮》将在RTX 4080推出后不久相继发布,在圣诞前都可以玩上这些包含DLSS 3的游戏。
下面就让我们来实际测试,拥有全新的DLSS 3的游戏,能达到何种帧率。
本次DLSS 3的测试图表比较繁琐,并且增加了1% Low FPS和延迟的测试,普通的FPS好理解,那么这个1% Low FPS是什么意思。
首先,游戏benchmark通常测试的FPS即为,一段时间内的游戏平均帧。而1% Low FPS则是将一段时间内的帧数从大到小排列,取最小的1%出来,再对这1%的数求平均值。
其实简单来说,这两个数值都不能代表我们在游玩时,具体哪一刻的感受,但FPS更注重整体,而1% Low FPS则是从最差的里面求平均,更谨慎一些。
看懂了1% Low FPS,我们再来看这张图表,在坐标轴左侧的为延迟(越低越好),坐标轴右侧的均为帧数(越高越好),并且由于牵扯到正负坐标,所以两侧的值有可能会不同。
在《微软模拟飞行》中,对于处理器的要求异常高,不过本次我们使用了旗舰级的13900k可以明显感受到性能的强大,在4K分辨率下关闭DLSS不会出现与DLSS 2分数相同的情况。
而在DLSS 3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帧数再次大幅提升,要知道我们所有DLSS 3的测试均在4K分辨率下进行。看来利用帧生成来突破CPU瓶颈限制,实际表现确实如宣传的那样神奇。
不过帧生成并不是毫无弊端,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测试加入了延迟。并且在开启DLSS 3后,NVIDIA Reflex是捆绑开启的。但相对于DLSS 2增加的这点延迟,在实际体验中的感受并不强。
在《赛博朋克2077》中的数据反映比较真实稳定,可以看到在DLSS关的光线追踪最高的情况下,即便索泰RTX 4080天启OC显卡也只有29帧,并且延迟达到了128.5毫秒。
而在开启DLSS 3后,帧数为108,提升了272%。虽然相比DLSS 2的延迟高了12毫秒左右,但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瘟疫传说:安魂曲》目前已经发布,相信不少玩家都感受到了其精美的画面,不过除了显卡需求较高,同屏30万只老鼠对于CPU的要求也异常高。
不过由于DLSS 3的特性便是无视CPU BUNDLE,强行提高帧数。索泰RTX 4080天启OC在DLSS 3和DLSS关之间的帧数提升达到了142%。可以看到虽然DLSS 3的延迟有所增加,但仍然比DLSS关闭后要低。
目前《F1 22》的数据测试同样有问题,在DLSS关和DLSS 2中均没有延迟数据。这一组主要看帧数的提升。
在国产游戏《逆水寒》的光追测试中,本次我们选择的测试demo采用了真正的全局光照。所以在我尝试关闭DLSS运行后,电脑直接崩溃。
所以关闭DLSS测试行不通,这组数据主要看开启DLSS后的帧数变化。作为从无法测试到60帧的流畅水准,DLSS 3简单来说是提升了60倍的帧率,但这确实质的飞跃。
《暗影火炬城》也是本次新增的DLSS 3测试,在开启光追后对于性能要求明显提高。其中DLSS 3相比DLSS关的帧数提升了116%,DLSS 2的提升则达到了105%。
在Unity的测试软件中,将会自动播放一段即时演算视频,我们通过FrameView记录全程。不过由于程序仅提供关闭和开启DLSS 3的操作,所以我们取两组分数。
可以看到在关闭DLSS 3后不仅平均FPS只有23帧,延迟也高达190.8ms。而开启DLSS 3后提升非常大,性能提升达到了248%,演示效果肉眼可见的流畅。
在UE5提供的测试游戏中,方便的给出了DLSS的快捷测试,这里分为DLSS关(超分辨率关 帧生成关 Reflex关);DLSS 2(超分辨率性能 帧生成关 Reflex开);DLSS 3(超分辨率性能 帧生成开 Reflex开)三档测试。
另外,在DLSS关闭状态下,FrameView软件无法监测延迟。这组对比中,由于场景受限,我们选择固定镜头测试,所以三组数据1% Low帧数相对较高。
当然针对画质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测试,在上图中我们截取《赛博朋克2077》中的一角,可以看到在两种DLSS模式下,相较原画质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只在栅栏处的光影效果有所不同,但对于如此大幅度的帧数提升,这点瑕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7 生产力工具测试
虽然本次评测显卡为80级别产品,但16GB的大显存对于内容创作者同样是有很大帮主。首先我们使用SPECviewperf 13这款工业、专业软件跑分测试。
对比显卡为RTX 4090显卡以及上一代游戏旗舰RTX 3080 Ti显卡。
SPECviewperf 13
在SPECviewperf 13的软件测试中,可以看到部分软件对比上一代游戏旗舰RTX 3080 Ti的提升非常明显,其中3DS MAX的提升幅度达到83%。不过由于我们为1080p下的软件环境测试,RTX 4090在显存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Blender
Blender是一款专业的三维渲染软件,本次推出了固定的benchmark跑分软件,省去了安装软件下载素材的麻烦。这款跑分软件只需下载好启动程序,软件会自动渲染测试monster/junkshop/classroom共三个场景。
上图为RTX 4090显卡得分,分别为6504/2982/3034分,平均4173分;下图为索泰RTX 4080天启OC显卡得分,分别为4829/2239/2324分,平均3131分。
两张显卡的性能差距在25%左右,与3DMARK的理论分数差距相仿。
DaVinci_Resolve_18.0.2
下面我们通过达芬奇来对NVIDIA AV1编码进行实测,对比输出为H.264编码。输出尺寸为4K UHD,质量选择最好,来看看两组成品有何区别。
由于我们没有固定码率,而选择了相同的画面质量,可以看到在同质量下,AV1所生成的视频码率更低,几乎为H.264的三分之一。
而低码率也就意味着视频体积越小,该段视频采用AV1编码的大小为H.264编码的四分之一,对于硬盘的空间节省非常明显,下面再来看看两段视频的画质表现如何。
左H264 右AV1
我们选择NVIDIA的ICAT软件进行分屏对比,将这段4K视频放大700%后查看噪点情况。可以看到使用AV1编码远处房屋的像素过度更平滑,几乎没有很明显的颗粒感,从而使场景看起来更干净。
当然AV1也不是没有遗憾,就是目前很多播放器还不支持AV1解码,泛用性没有那么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支持AV1编码,相信流通起来还是很快的。
8 温度及功耗测试
功耗测试中,我们选择FurMark软件进行拷机测试,并采用GPU-Z检测温度,功耗仅计算显卡自身。
可以看到索泰RTX 4080 天启OC这张显卡在20分钟左右的拷机中,峰值温度一直在61℃左右,热点温度也仅有71℃左右,温度控制的非常好。
另外新版本的GPUZ还新增了对16pin电源接口的监控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功率输入信息,从而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游戏 | 1080p | 1440p | 4K |
Control | 212 W | 288 W | 297 W |
Cyberpunk 2077 | 224 W | 275 W | 287 W |
Forza Horizon 5 | 172 W | 197 W | 238 W |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177 W | 233 W | 266 W |
Metro Exodus | 205 W | 262 W | 295 W |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我们在拷机测试中最大板载功耗为320W左右,TDP达到了100%。但在实际游戏测试中,大部分3A游戏能够在260W左右,一些非常耗费性能的3A游戏才能够到达290-300W左右,远低于额定功耗。
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游戏负载不同,GPU的实际功耗是动态变化的,类似于FPS随时间的变化,RTX 40系列很难触及功耗墙。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上一代游戏旗舰RTX 3080 Ti整卡功耗为350W,而在RTX 4080中,即便是耗费性能最高的《Control 》,也未达到300W。并且RTX 4080的综合性能提升44%左右,是一款能耗比非常出色的次世代显卡。
9 触点风扇 玩法多样
索泰RTX 4080 天启OC显卡在RX 30系的基础之上改动不大,不过让人惊喜的是背板部位的双风扇采用了触点导通,不像30系中还需要连接两根线材至PCB版,着实不太美观。现在只需轻轻一扣,即可连接,甚至支持热插拔,颇有一种“天启高达”的感觉。
并且背板风扇与主风扇可同步实现智能启停、调速等功能,还支持独立调光,可谓玩法多样。另外两风扇分别为吹风和吸风设计,可使显卡整体风流更顺畅,提升散热效果。
另外在40系中天启系列相较于其他显卡虽然还算是“苗条”,但由于整体散热规格的增加,导致卡身整体要比30系大了不少。
性能方面,索泰RTX 4080 天启OC相比较上一代游戏旗舰RTX 3080 Ti的理论性能,综合提升约为44%,相应的对比RTX 3080提升约为55%左右。
目前这张RTX 4080在4K分辨率下,3A大作基本都可以达到百帧,所以显示器是目前更换显卡的主要瓶颈,因为相信在此之前即便拥有4K显示器的用户,大部分也是60Hz。但如果你拥有一张RTX 4080,仍然使用60Hz的显示器,会浪费掉大部分显卡性能。
在经历了发售后的涨价阶段,RTX 4080价格普遍有所回落,大部分产品均在9999-10999之间,溢价不算严重,如果有兴趣不妨关注一下。
10 附录1-NVIDIA Ada Lovelace架构解析
Shader Execution Reordering (SER)着色器执行重排序
SER主要的作用是提升着色器性能,它可以将效率低下的工作负载,动态重组为更高效的工作负载。主要针对光线追踪的性能提升非常大。
简单地说,GPU在执行类似工作的时候效率最高。但随着光追效果越来越强大,每个场景可能有数百万条光线照射在不同材质上,而我们知道不同材质的反射率,以及反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这样就为着色器创建了大量的、发散的,效率低下的工作负载。
SER则可以将这些杂乱的指令重新分门别类,动态重组为更高效的工作负载。根据NVIDIA的说法,SER可将着色器性能最多提升2倍,并将游戏帧率最高提升25%。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光线第一次从发射端到碰撞端是非常有规律的射线,而碰撞到物体后的二次光追,则会出现大量发散的、无规律的反射,这对于光追负载是非常高的。而从图中便能看到,SER可以将这些指令进行二次排序,以发挥出着色器的最大性能。
不过好在这么实用的功能并不是RTX 40系的专利,它是一个易于集成的SDK,目前需要游戏开发商集成在游戏中。另外由于它是一个通用的逻辑,后续也有可能直接集成在Windows的API中,这样游戏开发者就无需特意引用,直接调用系统API即可。
可以说SER对于手持RTX 20系及以上(能够开启光线追踪)的N卡用户来说,是极大地福音。毕竟免费提升的光追性能,谁不喜欢呢。
第三代 RT Cores
RT Core的作用在于更快的光线追踪计算能力,如果说在RTX 30系显卡中,想要畅享4K高帧率游戏有点吃力,那么RTX 40系显卡中,将显得轻而易举。
在GeForce RTX 4090这张显卡上,达到了191 RT-TFLOPs的处理能力,而RTX 30系显卡最快处理能力为78 RT-TFLOPs,足足为2.4倍。并且根据NVIDIA的官方说法,第三代RT Core的峰值RT-TFLOPs相比于前代提高了2.8倍。而这只能说明,这张4090并非Ada Lovelace架构的最终形态。
Opacity Micro-Map Engines
在第三代RT Cores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硬件单元,首先是Opacity Micro-Map Engines,可以理解为微映射透明度引擎,它主要的作用是优化光线追踪渲染,可大幅减轻着色器的工作负担。
比如树叶之类的复杂物体,不同的光线都会影响它的表现状态,以及树叶之间的光线反弹,所以对于光线追踪的计算量是巨大的。
不过Opacity Micro-Map Engines可以将光线追踪特性烘焙到不透明蒙版中,所以那些不规则形状和半透明的对象,也就能够更快更精准的渲染出来,从而极大减轻着色器的工作负担。
Displaced Micro-Mesh Engines(DMM)
Displaced Micro-Mesh Engines可理解为微网格置换引擎,它构建光线追踪的BVH(Bounding volume hierarchy)的速度提高了10倍!所使用的的显存减少了20倍!
DMM由第三代RT core本地处理,与前几代相比,它只使用基本三角形渲染复杂几何图形,极大减少了存储和处理需求。
具体的工作原理从图中一目了然,新的DMM可以将面数非常多的复杂图形做简化,创造出简单的模型,但整体的光线追踪效果不变。
通过一些模型数据我们可以具体看到,新的DMM将模型简化了多少。原本1100万三角面的模型,经过简化后,只有15万左右的微网格,BVH的构建速度提升了8.5倍,小了6.5倍。
而这还不是最夸张的,越复杂的模型往往优化的效果越好,在官方展示的这几组对比示例中,最快可提升大于15倍的速度,容量简化20倍的模型。
第四代 Tensor Cores
除了光追单元的升级外,第四代张量核心的升级更加恐怖。它采用了新的FP8张量引擎,在GeForce RTX 4090这张显卡上,吞吐量达到了1.32 Tensor petaFLOPs,提高了5倍。
注意这里的单位——petaFLOPs。以往的TFLOPs为万亿次浮点运算,而petaFLOPs则为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DLSS 3
本次推出的DLSS 3也是RTX 40系一大卖点,从DLSS 2.3直接迈入了DLSS 3版本,也能看出此次的升级之大。而DLSS 3也被NVIDIA官方称为神经网络渲染新时代。
全新的DLSS 3在原有的DLSS超分辨率的基础上,添加了光学多帧生成技术,以生成全新的帧,而不像原来只能生成像素。
DLSS 3结合了DLSS超分辨率、DLSS帧生成和NVIDIA Reflex这三大技术,能够重建八分之七的像素,极大提高性能。
在GPU受限的游戏中,比如2K分辨率及以上的更高分辨率,DLSS 2能够将帧率提高2倍,DLSS 3则能够提升4倍。
本次DLSS 3跨越了一个大版本,从想法和原理上也再度升级,完全“猜想”1帧的技术,我们解释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推理与演算,以及绝对超前的想法。
不过“凭空”生成的1帧,在延迟上绝对要比DLSS 2高。所以此次完整的DLSS 3中,捆绑了NVIDIA Reflex,可以有效帮助减小延迟。
这也不负NVIDIA给它起了个“神经网络渲染新时代”的名号。纵观目前市面上的XeSS、FSR技术,DLSS绝对称得上“巨人的肩膀”。当然,连年的创新,苦的是手持上一代显卡的玩家,想体验DLSS 3的帧生成,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购入一张RTX 40系显卡。
New Optical Flow Accelerator
New Optical Flow Accelerator光流加速器是在第四代Tensor Cores中最新引入的,这也是为何DLSS 3中的帧生成为RTX 40系显卡独享。
光流加速器在原本DLSS 2的基础上,还可以计算两个连续帧内的光流场,能够捕捉游戏画面从第1帧到第2帧的方向和速度,从中捕捉粒子、反射和光照等像素信息。并分别计算运动矢量和光流来获得精准的阴影重建效果。
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在第一帧,光流加速器会捕捉到每一个像素中的粒子、反射和光照等信息。并在第二帧中查找匹配的像素区域,计算帧之间的差值。
如果说原来DLSS 2能够“猜”出一张图剩下的像素,那么DLSS 3除了这些,还能够“猜”出下一帧的画面。
另外由于DLSS 3的帧生成是在GPU中处理和运行的,所以即使遇到CPU瓶颈的游戏,AI同样能够提升帧率。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发布会中说到,DLSS 3能够突破CPU的限制来提升帧数。
双AV1编码器
本次升级的第八代NVENC编码器可以说是直播、视频、后期工作者的极大福音。它首次加入了对AV1编码的支持,最显而易见的效果就是直播。
相比传统的H.264编码,AV1编码的效率平均提升了40%,在同码率下AV1编码的画质将更好。目前大部分直播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均受限于平台规定的最大比特率。以Twitch限制的8Mbps为例,可以看到在同等带宽下,同为2K 60帧的画面,采用AV1编码的清晰度明显比H.264更高。
说起直播,OBS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10月份即将发布的补丁中,OBS就加入了对NVENC的AV1编码支持
当然,直播只是我们更容易见到的AV1优势,在视频工作的所有环节,AV1编码都可以带来极大提升。
所以,如图所见。NVIDIA已经为广大用户铺好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从编码API、软件、平台到播放器,将全面支持AV1编码。
另外再说一下NVIDIA一直强调的双AV1编码。顾名思义,即部分显卡内搭载了两个编码器,它所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根据官方宣传的,在4K H.265的导出速度上,RTX 4090是RTX 3090 Ti的2.2倍;在8K H.265的导出速度上更是达到了2.5倍。这部分的提升,大家常用的剪映同样适用,感兴趣的用户不妨亲自体验一下。
除了导出速度,8K 60帧的视频录制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而双编码器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图像一分为二,两个编码器分别处理7680×2160的图像信息,最后拼合完整。
关于编码部分,可能大部分用户的感受不深,但当有一天,你想录屏的时候,却发现显卡不支持,才会发觉它的重要性……
随着图像逐渐进入到超清时代,硬件编码和渲染几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帮手。虽然论质量,硬件编码仍不及CPU软编,但软编做到了极限画质,也要承受时间的无穷长。甚至在一张8K渲染图中,两种编码方式的时间差距就已经达到了几个小时,遑论一段10秒的CG动画。在不断进步的硬件编码中,质量和时间也在不断地被挑战和刷新。
11 附录2-Ada Lovelace是谁?
Ada Lovelace(1815-1852)是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程序创始人,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Ada从小对数学有极高天赋,其父称她为“平行四边形公主”,后来的合作伙伴Charles Babbage称她为“数字女巫”。在19岁时Ada嫁给了自己曾经的科学家庭教师,婚后的她对数学热情不减。
1842年到1843年花了9个月时间翻译了Babbage的《分析机概论》的备忘录,写了很多注记,其中给出了用计算机进行Bernoulli数求解的详细说明。由此,Ada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
而以她名字命名的语言——ada语言,已经成为了美国军方开发战斗机等尖端武器的语言。
从几行简短的生平简介中,不难看出Ada的生命虽然只经历了短暂的37个春秋,但却足以被后人铭记。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NVIDIA RTX 40的先行宣传中,用到了“以未来敬传奇”的slogan。
(8089822)
三次元自动测量机三坐标测量轴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以下内容由深圳市金怡智能有限公司提供:
轴承是机械产品的关键部件,因此要求也很高。轴承结构简单,但内部复杂,因此轴承检测涉及大规模计算和分析。目前,绝大多数的轴承生产厂家,对轴承零部件的检测,仍停留在人工检测的阶段,因此自动化、柔性化的在线检测方案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推出的轴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可自动化实现上下料、定位装夹、识别、检测和分拣等功能,快速输入测量参数实现多种轴承的自动化检测,生成专业的检测报告。加之丰富的设计与制造选项、加工制造选项和计量检测选项等,为产品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I.行业检测难点
轴承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如航空工程、金属切削机床、钢铁加工设备、转炉、铸造设备、轧机、机械传动设备、造纸机械、水泥机械等等。中国是轴承钢生产大国,销售额和产量居世界第三。
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并由轴承厂大批生产,它是依靠主要元件之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撑转动零件的。滚子轴承属于滚动轴承中的一种,由内圈、外圈、轴承体、保持架等零部件组成,保持架、套圈、钢球的加工质量对轴承振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钢球的加工质量对轴承振动影响明显,其次是套圈的机床加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是钢球和套圈的圆度、波纹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磕碰伤等。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轴承关键部件进行全检检测,保证其高质量、高精度;并且集成至生产线,适应高速的生产节拍,成为轴承行业的两大首要需求。
轴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面临以下难点:工件种类繁多,编程复杂;批量生产,检测节拍高;传统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缺少灵活的检测方案;检测周期长,抽检比例低;工件不能自动识别;人工成本高,误差大;测量报告格式单一;数据信息管理缺失;“信息孤岛”。
II.轴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本方案集成了针对新型轴承关键零部件的全新柔性自动化在线解决方案和高精度离线解决方案。轴承自动化在线解决方案可同时满足二十多种规格轴承关键零部件的自动化加工、自动身份识别、自动定位装夹、自动化定量检测以及下料分拣;轴承高精度离线解决方案实现多种轴承零部件测量过程的一键式、自动化,完成轴承滚道、内外孔直线度分析和波纹度分析等高精度检测需求。并可提供涉及工件设计与工程、生产加工、计量检测和智能数据监控与分析等丰富的选项,打造贯穿产品全制造周期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适用行业:轴承行业
适用零部件:各种轴承的滚子、内外圈、保持架等关键部件
检测项目:a)轴承自动化在线检测方案:轴承滚子和轴承内外圈的长度、直径等;b)轴承高精度离线检测方案
系统功能:a)轴承自动化在线检测方案:自动上下料工件、自动识别工件类型、自动定位装夹、自动测量、自动分拣、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显示设备状态及测量数据分析;b)轴承高精度离线检测方案:包含轴承滚道分析、直线度分析以及波纹度分析三部分。自动建立坐标系、自动生成测量路径、一键式检测、自动识别合格件、定制化报告输出。
方案优势:a)轴承自动化在线检测方案:高柔性;自动识别工件信息;提升产品稳定性;提升检测效率;提高设备检测利用率;减少人工成本;动检测及结果分级;安全防护等级高;定制化;智能信息管理。b)轴承高精度离线检测方案:从“不能”到“能”;高柔性;提升检测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定制化。
A.轴承自动化在线解决方案
a)方案布局
b)方案流程
c)方案组成
1)智能自动化控制总成
2)智能自动化管理系统:任务管理模块,自动测量管理模块
3)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定制报告模块
4)智能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
5)定位装夹柔性系统:双工位夹具系统;校准件支架;缓存工位
6)检测专机:在线检测专机是集团新研发的高性能车间型测量机,可有效集成在生产线上。
7)智能周转系统:运输料线;机器人自动上下料;自动分拣系统
8)智能监控显示系统:状态信号灯
9)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安全围栏;安全光幕
B.轴承高精度离线解决方案
a)方案优势
1)专业算法,权威企业认可
2)一键式操作界面
3)定制化图形报告
b)方案组成
1)检测专机
•检测硬件:产业集团新一代全能型移动桥式测量机,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联合世界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集成了众多创新型技术,创造速度与精度新的巅峰。
•控制系统:是一种优质高效的直流伺服系统,可支持各种触发式测头、模拟扫描测头和非接触式测头,采用了高速运动控制芯片。
•探测系统:采用固定式模拟扫描的测头,专为高速、高精度测量机设计而成。
2)专业测量软件
集团拥有功能强大的计量软件。基于特征进行检测,程序编辑直观,人机良好互动,适合各种操作水平的测量人员使用。支持新的Windows10操作系统,具有CAD功能,I 接口,嵌入式界面和可订制的用户界面,便捷的操作,给操作者带来简单明了的操作体验。基本测量特征包括点、线、圆弧、椭圆、抛物线、平面、球、圆柱、圆锥、双曲面、椭球、抛物面等。可以对测量元素进行相交投影等多种处理。根据ISO几何产品规范进行形位公差的评价,提供图文并茂的检测报告。
3)轴承应用检测模块
专业的轴承检测应用模块,实现对轴承滚道、母线直线度、内外孔波纹度等所有参数的的一键式高精度检测,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开发定制,成本低且十分灵活。
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请联系金怡智能小编,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轴承几何测量解决方案——轴承圆度、轮廓、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WALE的轴承测量方案可满足最小直径2mm,最大直径8000mm的轴承测量需求。
WALE为轴承行业开发了轴承专用测量产品,如CBP、CBR、CBPR、CBA、CBS、Infex等系列产品,并开发了轴承专用分析软件及专用工装。
WALE在洛阳、烟店、瓦房店等地均设立了服务中心,快速响应轴承用户需求。
一、滚动体轴承测量解决方案
1、轴承圆度测量与分析
圆度仪
轴承加工常见圆度问题---椭圆
轴承加工常见圆度问题---三棱
轴承加工圆度问题---多棱
威尔圆度仪在轴承测量方面不仅可以提供测量数据结果,还可以通过图形进行结果分析,为提高轴承质量提供工艺依据。
2、轴承轮廓测量与分析
轮廓仪
密封槽轮廓测量与分析
轴承凸度测量与分析
轴承滚道Pt测量与分析
桃型沟测量与分析
滚子对数曲线测量与分析
3、轴承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粗糙度仪
轴承沟道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二、风电轴承测量解决方案
重大型圆度测量解决方案
大型回转支承桃形沟测量解决方案
特大型轴承粗糙度轮廓测量解决方案
大型回转支承表面凸度、直线度测量解决方案
特大型轴承圆度测量解决方案
重大型轴承粗糙度轮廓测量解决方案
欢迎垂询交流,WALE愿与行业企业深入交流,共同进步,提供更佳的测量解决方案。
(来源:陕西威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高画质自由,讯景RX 6650XT海外版OC显卡评测
前言
RadeonRX6650XT是RX6600XT的官方预超频版本,凭借7nmRDNA2架构优势,GPU的体质更加稳定,让频率轻松达成更高水平,实际的游戏效能也是不同程度地优于不带Ti的RTX3060,这一点相信玩家朋友们有目共睹。
作为AMD旗下的AIB厂商之一,XFX讯景也相应推出了非公版显卡RX6650XT海外版OC版。那么下面来看看,被苏妈把定位成侧重于爽玩1080P画质游戏显卡的它,会有怎样的性能表现。
外观细节
外观方面,XFXRX6650XT海外版OC在正面采用了跟XFX6750XT显卡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白边勾勒的深灰色散热器外壳、风扇上的X元素,只不过外壳上比后者多了不规则的小点点。
三个规格统一的80mm双滚珠轴承风扇,每个风扇均由9叶片组成,会根据系统负载自动调节转速:低负载更静谧,高负载可有效带走热量,并兼顾噪音控制。
散热器侧面配备了信仰灯组,插卡开机后同步点亮,仪式感满满。旁边是一枚单8pin外接供电接口,整卡功耗设计为180W,建议电源 12V输出端达到500W。另外,BIOS切换按键也没有缺席,方便用户实现一键超频。
接口方面,XFXRX6650XT海外版OC采用DP1.4*3 HDMI2.1*1这样的常规组合。
XFXRX6650XT海外版OC在背面采用一块阳极氧化铝背板,可以给PCB起到很好的防变形作用。同时,背板还有对应包装的“MERC”字体,信仰层面注入灵魂。
背板还有大量的镂空设计,与PCB、散热鳞片形成一部分的贯通风道,加强了显卡背部的散热性能。
三、XFXRX6650XT海外版OC,拆解&用料
卸下背板、外壳的螺丝就能拆开散热器,它由常规的基座、热管、鳞片组成,基座 热管采用镀镍包裹纯铜的形式,既保证散热性能,又起到防腐蚀作用。GPU芯片及显存颗粒分别由硅脂和垫片进行导热,我们甚至看到GPU部分的原厂硅脂似乎给得有点多,XFX不愧是用料厚实的典范!
4根6mm热管同时穿透两侧的散热鳞片,为GPU和供电部分起到良好的导热、均热作用。
GPU代号为Navi23KXT,基于RDNA2架构打造,核心面积237mm²。GPU核心旁边有4片容量2GB、位宽32bit的GDDR6显存颗粒,组成8GB128bit的显存规格。
显存颗粒供应商跟XFXRX6750XT海外版OC的一样,型号是三星的K4ZAF325BM-HC18,。
XFXRX6650XT海外版OC显卡采用6 2相供电,搭配了R15、R33封闭式电感及固态电容,以提供稳定、高纯的工作电流与电压。
GPU部分的独立供电,采用了主流的桥式封装MosFET,型号是熟悉的安森美NCP302155,对应的PWM芯片是来自英飞凌的IR35217(配图右侧)。
显存的供电MosFET则采用了安森美的NCP302045,搭配的PWM芯片也是来自安森美的NCP81022N。
显卡的双BIOS,分别由2颗来自PURA(普冉) P25Q80H芯片所搭载。
R47封闭电感保障了单8pin外接供电口所需的高频电流。
测试平台介绍
XFXRX6650XT海外版OC显卡三项频率分别为:核心基础2523MHz、显存2190MHz、核心Boost2694MHz,显存等效速率17.5Gbps,显存带宽280GB/s,这些参数较公版RX6600XT均有提升,整卡功耗也相应地达到了180W,比公版RX6600XT高出20W。其他参数方面,这张显卡拥有8GBGDDR6128bit显存、2048个流处理器、64个光栅处理单元和128个纹理单元,跟公版RX6600XT保持一致。
接下来,给XFXRX6650XT海外版OC显卡的测试平台报一下幕:英特尔12代酷睿i5-12600K处理器、华硕TUFGAMINGB660M-Plus主板、科赋BOLTXRDDR4-3600CL1816G*2内存、三星980Pro2TB 金士顿KC30004TB双固态硬盘。软件方面,选择的是Windows11专业版21H2操作系统,搭配的驱动版本是XFX提供的Crimson21.50beta。
图形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看看显卡在FurMark项目的单烤压力测试,以及满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XFXRX6650XT海外版OC实测GPU平均温度为71℃,记录的最高温度在90℃左右,没有触达温度墙,风扇最高转速在1200RPM,负载26%,烤机过程没有明显的噪音。另外GPUCPD功耗稳定在164W左右。不过GPU最高频率在2333MHz,这么看来,应该是AMDBeta驱动限制了显卡性能的发挥。
别急,我们再看看3DMark测试项目中针对1080P分辨率DX11、2K分辨率DX12的理论性能表现吧:
3DMarkFireStrike最终得分24796,显卡的图形分数达到了28678分,GPU最高频率在2580Mhz。
3DMarkFireStrikeExtreme最终得分12613,显卡的图形分数达到了13326分,GPU最高频率在2638.7Mhz。
3DMarkFireStrikeUltra最终得分6694,显卡的图形分数达到了6641分,GPU最高频率在2600Mhz。
3DMarkTimeSpy最终得分10167,显卡的图形分数达到了9769分,GPU最高频率在2461Mhz。
3DMarkTimeSpyExtreme最终得分4663,显卡的图形分数达到了4496分,GPU最高频率在2476Mhz。
3DMarkPortRoyal最终得分4672,GPU最高频率在2639Mhz。不过预估的游戏效能就比较拉胯,毕竟光追不是A卡的强项。
换了3DMark测试项目再次折腾后,显卡GPU频率加速表现终于发挥出正常水平。在FireStrike项目中,最高2660MHz非常接近标称的2694MHz;而在TImeSpy项目中,频率还有点不够理想,希望换上AMD正式版驱动后,显卡性能会有更好的释放吧。
六、XFXRX6650XT海外版OC,生产力理论性能测试
通过PCMark10Extended项目,可以从多个维度检验出整机性能。我们测得总分10906。子项目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11955、生产力得分11253、数位内容创作得分14059、游戏得分20215。受测试平台其他硬件的影响,应付日常娱乐和办公方面的需求,可谓绰绰有余。
ULProcyon照片编辑基准测试得分:9485,其中图像修饰分数7521、批处理分数11964。
ULProcyon视频编辑测试得分:5881。
通过ULProcyon项目,我们测试对应Photoshop、PremierePro两大软件的运行性能,对于有影像内容创作需求的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从测试结果看到,有了i512600K处理器、32G内存、高性能SSD的助力,XFXRX6650XT海外版OC显卡可以很流畅地执行图片/视频素材的加载、编辑、导出,以及视频编解码,应付图片视频的创作和加工,没有太大压力。
游戏测试及总结
《战争机器5》预设画质:高,分辨率1080P,实测平均帧数:145.3。
《极限竞速:地平线4》预设画质:高,分辨率1080P,开启2倍MSAA抗锯齿,实测平均帧数:224。
《极限竞速:地平线5》预设画质:高,分辨率1080P,开启2倍MSAA抗锯齿,实测平均帧数:138。
《F12020》预设画质:高,分辨率1080P,开启TAA抗锯齿,实测平均帧数:317。
《古墓丽影:暗影》预设画质:高,分辨率1080P,开启时间抗锯齿,实测平均帧数:150。
通过以上Benchmark测试,XFXRX6650XT海外OC版显卡可以在1080P游戏下实现高画质自由,满足电竞级高刷新率的畅玩标准。我们十分肯定,就算在2K分辨率 高画质下,这款显卡依然能够稳定60帧运行很多大型游戏,前提是不开光追。
为了让游戏吃满4K显示器的全部分辨率,苏妈仍在煞费苦心地推进AMDFSR2.0技术对主流游戏的适配。据最新消息,AMDFSR2.0技术又新增对两款游戏的支持:《战神PC版》和《农场模拟22》,设置4K分辨率 超高画质,在FSR2.0加持下,RX6650XT游戏帧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然,这也要看你乐意牺牲多少画质了。而该技术适配的游戏数量还会陆续增加,这么看来,凭借一块RX6650XT似乎也能通吃未来一两年游戏的所有分辨率,面对长时间售价没有太多松动的大型游戏,你也可以更有底气地将省下的钱砸在它们身上,Steam的荣光需你助力,单是想想就觉得挺香。
但愿景归愿景,RX6650XT要实现这样的长尾价值,还需留待时间验证。仅从本次测试结果来看,XFXRX6650XT海外OC版显卡在跑分、游戏上的综合表现,都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1080P游戏游刃有余,更新最新驱动后,2K游戏相信也能稳稳站撸,白嫖性能,苏妈诚不欺我!对于手上只有三千元,想体验越级性能的玩家来说,XFXRX6650XT海外OC版是目前含矿量为零的AMD显卡中,很值得考虑的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