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鱼类是什么鱼(现存体型最大的10种鸟,第一名重达300斤,能杀死狮子)
最大的鱼类是什么鱼文章列表:
- 1、现存体型最大的10种鸟,第一名重达300斤,能杀死狮子
- 2、世界上最大的金鱼被钓上岸,重达61斤,这条金鱼有问题
- 3、这种鲨鱼,曾是地球上生存过的最强杀手
- 4、英国9岁女孩钓到360斤金枪鱼,是她体重的6倍,价值56万元
- 5、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种
现存体型最大的10种鸟,第一名重达300斤,能杀死狮子
说起厉害的鸟类,人们常常想到鹰,认为它击破长空,强大而雄壮。实际上,在体型最大的鸟类面前,鹰无论是力量还是体格,都十分渺小。接下来我们来一起认识世界上现有体型最大的十种鸟。
第十名——鲸头鹳。
鲸头鹳的体长有1.5米,体重在8-14斤。鲸头鹳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喙。它的喙大约有20cm长,是一个致密而坚硬的外壳,也被叫做钩状喙。
鲸头鹳的钩状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武器,能帮助它捕食洞里的肺鱼,也能处理超过50厘米的鲶鱼,甚至捕食水蛇和幼年鳄鱼。对于还未成年的鳄鱼来说,鲸头鹳是它的天敌,幼年鳄鱼几乎随时面临着被鲸头鹳捕去当做零食的危险。直到鳄鱼成年,才能摆脱这种危险。
鲸头鹳除了捕食鱼类当零食,还对领地非常霸道。它会找一个同伴,两只鲸头鹳联手圈出一个3平方千米的地,赶走其他的食物竞争者,划分为自己的领地。
第九名——漂泊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生活在南冰洋附近,在热带和南半球最多,北半球相对较少。漂泊信天翁有一对较长的翼展,平均长度有3.1米,而最长的翼展有3.7米。
信天翁的飞行能力极强,它对风速、风向和海平面附近的气压感知异常敏锐。它的一对翅膀就像一对活的滑翔机,飞行速度很快。漂泊信天翁一个星期可以飞行8000多公里。信天翁还是一种忠诚于爱情的动物,它与它的伴侣通常相守一生,寿命长达60年之久。
第八名——安第斯神鹫。
安第斯神鹫生活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区,位于3000到5000米海拔的高山上。它的体长约1.1米,翼展平均在3米左右,体重平均有20斤。
安第斯神鹫被称为鸟界的清道夫,它的主要捕食方式是寻找即将死亡的动物,吃它们的腐肉。安第斯神鹫的食量很大,它能够一口气吃掉大约14斤肉。它们一天就能飞行160公里以上,寿命也很长,通常有50年以上。
第七名——灰颈鹭鸨。
灰颈鹭鸨是世界上所有飞行的鸟类中,体重最重的鸟类。它的体重约有36斤,整个体长约1米到1.3米之间。灰颈鹭鸨是杂食性的鸟类,既吃肉,也吃草。它们能够一次性吃掉约8斤的草料,而且它们的胃部有大量的细菌可以分解这些草料。
第六名——火鸡。
火鸡的体型比传统的家禽土鸡大很多。普通的火鸡大约有20斤,而世界上最重的火鸡有34斤左右。火鸡与家鸡不同,是可以持续飞行的,它们能够一次性飞行2公里的距离。
火鸡有野生和家养两种,家养的火鸡,几乎是被宰杀的命运。在美国,每年的感恩节,全国上下都会吃火鸡。据数据统计,仅是2017年,美国就吃掉了4500万只火鸡。火鸡有攻击人的倾向,很容易袭击小孩。
第五名——大美洲鸵。
大美洲鸵生活在美洲大陆,体长约在0.8米到1.3米之间,体重在50斤到72斤之间。大美洲鸵的踩踏能力是令人感到可怕的,它可以直接将一些体型比它小的动物踩伤甚至踩死。
大美洲鸵还是一雄多雌制的鸟类,通常,一只雄鸟会幸运地拥有至少5个雌性伴侣。当雌鸟的繁殖季节来临时,雄鸟会提前造一个窝,让这些雌鸟将鸟蛋下到窝里,再由雄鸟进行孵化。
第四名——帝企鹅。
帝企鹅家族庞大,数量极多,生活在南极。目前整个南极大约有59.5万只成年帝企鹅,它们占领了54个领地。帝企鹅有个特殊的能力是深度潜水,它们最深的潜水记录是564米,最久潜水了半小时。而且,帝企鹅是喜欢一起出行的动物,它们甚至可以10万多只结伴,一起外出活动。
第三名——食火鸡。
食火鸡身高很高,可以达到2米,体重在100斤到120斤之间。食火鸡的攻击力强到令人害怕,原因在于它的一双利爪。食火鸡的这双爪子大约有12厘米长,像一把崭新的匕首,在过去也有好多例死在食火鸡爪子之下的事件。
1926年,13岁的小男孩在家中被食火鸡攻击,随后哥哥在帮忙过程中受重伤死去。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发生了221起食火鸡攻击人的事件。
第二名——鸸鹋。
鸸鹋的体重可达120斤,它最突出的地方在于,是一名奥运级的跑步健将,奔跑速度非常强悍。它在百米冲刺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千米,一步就可跨越3米。鸸鹋的蛋是墨绿色的,很多人用来做工艺品展示。
第一名——非洲鸵鸟。
一只雄鸵鸟的体重可以达到300斤,超过了所有的鸟类。而鸵鸟的二趾腿爪攻击力极高。鸵鸟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有3斤重,鸵鸟的寿命有60多年。鸵鸟也是最勇猛的鸟类,它敢于与狮子搏斗。它的两条腿粗壮有力,真与狮子打斗起来,杀掉狮子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这十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类,每种鸟类对人都非常危险。我们要谨慎对待它们,也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世界上最大的金鱼被钓上岸,重达61斤,这条金鱼有问题
2019年,美国垂钓者杰森·富盖特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野外水体钓到了一条巨型金鱼,体重重达37磅(约17公斤),这打破了世界上最大金鱼的世界纪录。但是仅仅是3年后,就在前几天,42岁的英国人安迪·哈克特在法国一家渔场内钓鱼时打破了这一记录。
哈克特用了25分钟才将这条巨型的金鱼钓上岸,经过称重,这条金鱼重达67磅4盎司(约合61斤),这打破了2019年的数据,被称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金鱼。
这其实不是法国第一次发现大型金鱼了,早在2010年9月,法国的一位垂钓者拉斐尔·比亚吉尼在法国南部的一个湖泊中钓到了一条体重为30磅的巨型金鱼(约合13.6公斤),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鱼。
但是,金鱼作为我们最常见的观赏鱼,在我们的印象中,金鱼体型都比较的小巧,而这恰恰也是它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的原因,为何在国外会有如此大的金鱼呢?其实这里面存在着误解,因为此金鱼非彼金鱼。
此金鱼非彼金鱼
金鱼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观赏鱼,从文献记载看:晋桓冲游庐山时见湖中有赤鳞鱼,其中赤鳞鱼其实就是金鱼最早的祖先,可见,金鱼是自然的变种,但是这个变种在自然界中很难被保留,因为鲜艳的体色是最容易被水鸟等天敌发现的。
不过,好在我国古人看到了这些不同颜色的鱼,然后将它们人工养殖起来,这才让金鱼的基因得以延续。
金鱼最早的祖先其实是金鲫鱼(也称草金鱼),这是野生鲫鱼的一个自然变种,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这一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对金鱼和鲫鱼杂交实验得出了结论,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基因学的进步,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在人工饲养下,动物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而且有人的保护,那些即使在野生环境下不利于动物生存的突变也会被保留下来,所以,如今的金鱼已经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拥有着超过300个不同的品种。
龙睛金鱼-金鱼的龙种品系之一
弄清楚了真正的金鱼,我们再看回这次钓获的最大的“金鱼”,我们就能发现问题了,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明显的能够看到“大金鱼”的嘴巴处有胡须,再结合它们整体的体型,这明显的就像鲤鱼。
没错,我们上面提到的无论是美国的“巨型金鱼”,还是法国的两条“巨型金鱼”都不是真正的金鱼,而是鲤鱼的一种变种-锦鲤,也就是红色鲤鱼,不过,锦鲤与金鱼一样都在人工的杂交和培育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品种,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次法国发现的锦鲤究竟是什么锦鲤?
巨型锦鲤
锦鲤其实与金鱼一样都有着一个最早的原产地,那就是我国,我们至少在明代以前就利用选育金鱼的方式培育出了锦鲤,当然严格意义上说是先出现了自然变种,然后再人为的选育的,到了明朝,锦鲤就在我国成为了与金鱼一样常见的观赏鱼了。
不过,法国这次钓到的最大的锦鲤并不是来自于我国,而是来自于德国,这是一条德系锦鲤,所谓的德系锦鲤是指在德国本土培育出的一个锦鲤品种(非物种),它在欧洲是非常的受欢迎的,作为一种观赏鱼引入了法国许多观赏水体中,而这次钓到的德系锦鲤是在一个渔场湖中被主人以观赏鱼放进去的。
虽然,德系锦鲤并不是直接来自于我国,但是有我国锦鲤的功劳,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德系锦鲤是由德国锦鲤和皮鲤杂交培育而来的。
皮鲤又称花纹皮光鲤,在世界范围内,皮鲤有许多的品系,其中德国的品系以贴分、菊水为主,它的产生是利用了欧洲野鲤和金鲤鱼杂交产生的。
而德国锦鲤的来历就复杂一些了,它是由德国革鲤和日本锦鲤杂交而来的,其中德国革鲤是由欧洲野鲤的一个自然变种散鳞镜鲤,这是由控制欧洲野鲤鳞片生长的一对基因突变导致的,正常情况下,欧洲野鲤的鳞片基因表达是SSnn,其中S是隐性基因,当变为显性“s”时,就会出现身上的鳞片在局部的现象。
散鳞镜鲤
当然在鳞片的基因突变中,并非只有S基因会发生变化,n基因也会变,一旦有一个n基因突变时,就出现了另外一种镜鲤-线鳞镜鲤(基因表达为SsNn),将两种镜鲤杂交,如果产生了基因表达是SSNn的个体,那么它就是德国革鲤了。
而日本锦鲤其实是从我国古代是引入到日本的,在日本进一步培育的,将德国革鲤与日本锦鲤杂交就得到了德国锦鲤了。最终将德国锦鲤与皮鲤杂交,就出现了我们今天的主角了。
最大的金鱼?
显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大金鱼”的事件是一次“张冠李戴”,因为它压根就不是金鱼,而是锦鲤,它们虽然都是鲤科下的鱼类,但是一个本质是鲫鱼,一个是鲤鱼,差异太大了,而且鲤鱼本身体型就能长到很大,2020年10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称在英国的剑桥郡,维修工人维恩·曼斯夫德在一个渔场钓鱼的时候,钓到了一条68斤(75磅)的大鲤鱼,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鲤鱼。
因此,这次钓到了61斤的锦鲤就不意外了,毕竟它们原本就能长到这么大,而且从本质上说,这条锦鲤只能算最大的锦鲤,还算不上最大的鲤鱼。
而金鱼就不同了,它是由野生鲫鱼驯化而来的,而鲫鱼本身的体型在鲤科下就算相对较小的,除了人工培育的工程鲫外,真正的野生鲫鱼体重通常最大也就3公斤,比如最大的云南滇池高背鲫。
除了野生鲫鱼外,它的变种金鱼在美国也已经长成了庞然大物,在2021年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野生水体中,有人发现了一群金鱼,通过捕捞测量发现,这些金鱼各个都像橄榄球一样大,平均体长30厘米,体重可达2公斤。
而金鱼之所以能在美国长这么大,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于美国来说属于入侵物种,没有天敌的威胁,一方面是金鱼属于杂食性的鱼类,它们对食物不挑剔,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寿命可达20年,这使得它们在美国如入无人之境,变成了真正的“巨型金鱼”。
总结
最近“最大的金鱼”备受关注,但其实那条“金鱼”是一条德系锦鲤,要知道鲤鱼本身就比金鱼的前身鲫鱼要大很多,再加上,它们的寿命平均在20-25年之间,放入养殖的湖泊中,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长到这么大并不意外。
而且真正最大的金鱼体重也就在2公斤左右,毕竟它是由鲫鱼驯化来的,体型受祖先最大体型基因的约束。
这种鲨鱼,曾是地球上生存过的最强杀手
拜斯皮尔伯格的名作《大白鲨》所赐,提到鲨鱼,我们往往就会联想到一道敏捷强悍在水下纵横穿梭的的身影,再加上一张恐怖的血盆大口。但这其中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因为绝大多数种类的鲨鱼性情比较温和,并不会伤人。要知道全球现存鲨鱼超过530种,而其中有过伤人纪录的,也就十几种。像现生鱼类中体格最大的鲸鲨,体长可达10米以上,虽然个头很大,它们滤食藻类、磷虾、小鱼这样的食物,和我们印象中那鲨鱼凶猛威武的形象完全不沾边。不过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由于这些以大白鲨代表的少数几种恐怖鲨鱼给我们留下了过于冲击的印象,使得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大部分鲨鱼温和的形象。
大白鲨。图片来自英国摄影师Euan Rannachan
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就曾在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这样描述了鲨鱼的残暴:“就是这些鲨鱼,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饿慌了的时候,它们连船上的桨或者舵都不会放过。它们会趁海龟在水面上睡着的时候咬掉它们的脚和像鳍一样的肢;如果真是饿了,它们甚至会在水里攻击人,尽管人的身上并没有鱼的血腥味或者鱼的黏液。它们就是无恶不作的杀手。”而近些年上映的《巨齿鲨》中庞大凶猛的巨齿鲨,则更将我们对鲨鱼的恐怖印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样的一条已经被认为是消失已久的史前巨鲨,噩梦般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大开杀戒,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不过,《巨齿鲨》里的巨型鲨鱼还真不完全是虚构,史前确实存在这样的鲨鱼,它的区区一颗牙齿,都有15-16厘米大。
电影《巨齿鲨》海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展示巨齿鲨牙齿化石(盖志琨供图)
其实,我们目前所说的鲨鱼广义上是泛指大部分软骨鱼纲的成员,但是从狭义上来说仅仅是指软骨鱼类板鳃亚纲中的新鲨类。鲨鱼所在的软骨鱼纲有着拥有非常悠久的演化历史,它们脱胎自四亿多年前的远古盾皮鱼类,在4亿多年前就已经跟我们的祖先分道扬镳了。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早志留世就出现了最早的软骨鱼类——软骨鱼类棘鱼纲的梵净山鱼和双列黔齿鱼,到了泥盆纪才出现了生态位较为高级的裂口鲨,但软骨鱼类在这一时期,个头都不大,基本上一直在海蝎子或恐鱼下的阴影下生活,这点从它们的化石大小、分布和数量上都可以体现。
最早的软骨鱼之一——新塑梵净山鱼。图片来自Plamen et,al,2022
志留纪晚期生态复原图,靠近水面中间的蓝色的鱼为早期软骨鱼——棘鱼。图片来源:M.Hattri
在随后距今 2.9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群凶猛的“海怪”游曳于世界各地的汪洋大海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瓣齿鲨和旋齿鲨,到了三叠纪到侏罗纪时期,板鳃亚纲中的真鲨类真正崛起。
真鲨类的先驱——弓鲛在三叠纪的海洋中大显身手。它们分布极广,除了咸水海洋,它们甚至还把足迹遍布到了内陆的淡水湖泊,去捕食那些水域中较小的动物。
到了白垩纪时期,我们已经能看到虎鲨、须鲨、扁鲨、猫鲨这些我们现在海洋中依然能够存在的真正的鲨鱼了。这个时候鲨鱼中就有两个杰出代表,分别是白垩尖吻鲨和角鳞鲨,前者可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大白鲨,后者则是类似于今天的居氏鼬鲨。我们在白垩纪地层中不少散落的动物骨骼化石中都能见到被角鳞鲨嵌入的牙齿化石。
两只饥肠辘辘的角鳞鲨正在对一头死去的鸭嘴龙下手。图片来源:Wikipedia
到了新生代时,我们熟知的电影中出现的巨齿鲨便横空出世,一跃成为了第三纪海洋中当之无愧的霸主,这种平均14米长(吊起来有4-5层楼那么高!),最大咬合力推测为20吨的史前巨鲨,可能是地球历史上已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在它面前,鲸、大王乌贼等等已经足够重量级的海洋生物都显得不堪一击。人们对这种鲨鱼的研究已经有将近400年的时间了,近些年来的古生物学家运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则更进一步坐实了巨齿鲨的统治地位。在今年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名为《新生代巨齿鲨占据极高营养级地位(Cenozoic megatooth sharks occupied extremely high trophic positions)》 的封面文章中,古生物学家Kast根据稳定同位素的方法,利用现代海洋动物牙釉质和牙本质中氮-15同位素含量与其在食物链中地位的对应关系(即牙齿中氮-15比率越高,说明该生物所摄入的营养就越多,所在的食物链层级也就越高),发现巨齿鲨牙釉质中的氮-15比率远远高于现代的大白鲨、北极熊、逆戟鲸,说明了巨齿鲨的营养层级非常高,确实站在了当时整个食物链的顶端。
巨齿鲨的体型和影响水平以及其牙釉面的氮同位素的关系表(图片来自Emmaet,al.2022)
同样是今年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另一篇期刊中,古生物学家Jack Cooper 将耳形巨齿鲨的脊柱和牙齿三维数据结合现生大白鲨的软颅骨重建计算出了一个完整的巨齿鲨模型。计算来的结果显示了耳形巨齿鲨身长超过15米,体重可达6156公斤,而且游泳速度更快,具有横跨大洋和主动捕食大型猎物的能力。
JackCooper利用巨齿鲨牙齿以及现生大白鲨颅骨重建的巨齿鲨三维模型(图片来自JackCooperet,al.2022)
中生代以来所有鲨鱼的大小对比,其中灰色的代表现生类群(图片来源Kenshu Shimada, DePaul University)
不过软骨鱼类的命运又非常的不幸, 它们熬了整整4亿年的时间,才由巨齿鲨坐稳了海洋霸主之位,但是这种繁荣并没有风光多久。巨齿鲨在地球上生活了2000万年,在200万年前的更新世却突然灭绝了,这很可能与气候突然变冷有很大关系。尽管这是鲨鱼的不幸,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人类的幸运,想象一下要是海里还有这样的怪物存在,那么,电影《巨齿鲨》的恐怖情节恐怕是要真的照进现实了。
参考文献:
[1]Andreev, P.S., Sansom, I.J., Li, Q.et al.Spiny chondrichthyan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of South China.Nature609, 969–974 (2022). http://doi.org/10.1038/s41586-022-05233-8
[2]Nicholas D. Pyenson,Paul L. Koch,Oh, the shark has such teeth: Did megatooth sharks play a larger role in prehistoric food webs?, Science Advances, 8, 25, (2022).
[3]Cooper JA, Hutchinson JR, Bernvi DC, Cliff G, Wilson RP, Dicken ML, Menzel J, Wroe S, Pirlo J, Pimiento C. The extinct shark Otodus megalodon was a transoceanic superpredator: Inferences from 3D modeling. Sci Adv. 2022
[4]Kenshu Shimada, Martin A. Becker & Michael L. Griffiths (2021) Body, jaw, and dentition lengths of macrophagous lamniform sharks, and body size evolution in Lamniform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ff-the-scale’ gigantism of the megatooth shark, Otodus megalodon, Historical Biology, 33:11, 2543-2559, DOI: 10.1080/08912963.2020.1812598
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作者|林翔鸿
审核|盖志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英国9岁女孩钓到360斤金枪鱼,是她体重的6倍,价值56万元
伊兹·科洛迪(Izzy Crotty)是一名9岁女孩,生活在英国克雷迪顿。据英国《太阳报》当地时间9月30日消息,近日伊兹跟着她的农民老爸出海,小姑娘竟一举“钓”到一条重约360斤的蓝鳍金枪鱼,重量大概是她体重的5倍,蓝鳍金枪鱼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鱼,这条鱼的售价可以达到7万英镑(约合56万元人民币)。
据报道,伊兹跟老爸一起出海捕鱼时钩住了这只巨大的“怪物”,但鱼实在太重了,伊兹花了半个小时才把鱼成功地扯进船舱,期间她和老爸还不得不将钓竿固定在船上,防止小小的伊兹被大鱼猛拉下船。
据悉,在世界上仍可合法捕食蓝鳍金枪鱼的地方,这样大小的一条鱼价值约为7万英镑(约合56万元人民币),但在英国,蓝鳍金枪鱼属被保护物种,不可以捕食,仅在每年的8至11月间,可以在指定海域以科学标记为目的捕获蓝鳍金枪鱼,完成标记后必须将鱼释放。
伊兹的老爸约翰·科洛迪(John Crotty)是一名农民,今年35岁。约翰告诉记者,这次是伊兹第二次参加“海钓”,这条大鱼则是伊兹捕到的第一条鱼。他们是在船开出30多公里时发现这条巨大的鱼的,起初,鱼游得很慢,后来,它就跑似地快速游了起来。
2021年,英国批准了25艘船只可以参加“物种标记计划”,而伊兹和老爸乘坐的这艘包租船福尔图娜号(Fortuna)就是其中之一,福尔图娜号主要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附近航行,英国垂钓者每年有三个月的机会乘坐这样的船来钓到珍稀的大鱼,否则他们就只能去加勒比海寻找机会了。
自从蓝鳍金枪鱼在英国被列入保护物种,英格兰西南海岸的海域已经明显可以看到这种巨型鱼类的“复苏”,甚至可以说此地的蓝鳍金枪鱼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
约翰告诉记者,这条大鱼比他本人也重得多,女儿的体重跟它更是没法比,钓到这条鱼后,伊兹兴奋极了,也累坏了,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福尔图娜号捕鱼船的所有者马克·朱里(Mark Jury)说,看到一个9岁小孩钓到体重足有她6倍的鱼,真是太棒了,伊兹是个很有前途的女孩,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个“地狱级”的“渔妇”。
小知识:
蓝鳍金枪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鲈形目鱼类,重量可达680公斤,历史上,蓝鳍金枪鱼主要被用作食用鱼,在日本,所有中型和大型的蓝鳍金枪鱼都被认为非常适合制作生鱼片与寿司,用“蓝鳍金枪鱼”作关键字在网络中搜索,排名靠前的结果都是讲这种鱼有多么贵。
但同时,作为顶级掠食者,蓝鳍金枪鱼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尺寸、游动速度和力量也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渔民甚至是作家的关注。
完全成熟的蓝鳍金枪鱼平均身长2至2.5米,重约225至250公斤。
根据国际野味鱼协会的符合规则采集记录,最著名的蓝鳍金枪鱼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捕到的,重达679公斤,身长3.7米。
还有一项有趣的记录,记下了人与蓝鳍金枪鱼间的最长搏斗时间。1934年,同样在新斯科舍省利物浦附近,六名男子轮流与一条重164至363公斤的金枪鱼搏斗了62小时。
图源:theSun, BING
编辑:张小鱼
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种
作者: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
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地方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
一、外来种
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系统无天然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称为区域外来物种。与外来种相对应的是土著种或称本地种。外来物种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农渔业生产,竞争排斥原生物种,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或引发病害,危害其他生物及人类等。不科学的放生和随意丢弃,可能造成外来水生物种的大规模入侵,给我国自然水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的规定,未经允许放生外来物种是违法行为。
(一)常见的国外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以来,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外来养殖水生物种约150种。此外,随着休闲与观赏渔业的发展,已知超过500种国外观赏鱼类被大量引进到国内。目前,国内养殖的观赏鱼除极少数本土原生观赏鱼外,其他均为国外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进入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有可能对我国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目前我国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包括:红耳彩龟、美洲牛蛙、革胡子鲇、短盖巨脂鲤、纳氏臀点脂鲤、克氏原螯虾、福寿螺、清道夫、罗非鱼、雀鳝、食蚊鱼、露斯塔野鲮、镜鲤、鳄龟、凤眼莲、低眼无齿鱼芒、云斑尖塘鳢、虹鳟、大口黑鲈、眼斑拟石首鱼、斑点叉尾鮰、匙吻鲟、杂交鲟、太阳鱼等等。
1.红耳彩龟(红耳龟、巴西龟)。原产于北美洲,作为观赏龟类引入我国。由于其适应性强、食性广,一旦流入江河,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特别是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打击不利影响。同时红耳彩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影响人类健康和水生动物生存。由于其价格低廉,经常被不知情的群众买来放生。2015年6月近万只巴西龟被福州市民放生闽江,当地渔业执法部门不得不组织捕捞渔船全力追捕巴西龟。
图1.红耳彩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2.美洲牛蛙(美国青蛙)。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是一种大型食用蛙,1959年引入我国。由于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从而威胁本土水生生物生存。此外,其携带的蛙壶菌是导致两栖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
图2. 美洲牛蛙(Rana catesbeiana)
3.革胡子鲇(埃及塘虱)。革胡子鲇于1981年11月从埃及引进,其形态与我国南方产的胡子鲇相似。由于个体大、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耐低氧、抗低温,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形成优势种,可通过捕食和竞争对本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图3. 革胡子鲇(Clarias lazera)
4.短盖肥脂鲤(淡水白鲳)。短盖肥脂鲤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形似食人鲳(纳氏臀点脂鲤),但口裂较小。淡水白鲳在华南地区的自然水体有分布,可通过捕食和食物竞争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该物种对水温要求较高,低于7℃时就开始死亡,在北方自然水体里不能越冬。
图4. 短盖肥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
5.纳氏臀点脂鲤(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淡水白鲳相似,区别是下颚明显突出,口裂较大。食人鲳对人类具有攻击性,是典型的高危外来鱼类。近年来,广西乃至国内不少江河均有发现食人鱼的报道见诸报端,但经鉴定后基本都是短盖肥脂鲤。与淡水白鲳不同,食人鲳类非常畏寒,在水温20℃以下便会死亡,考虑到我国即使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也能达到20℃以下,食人鲳在国内自然水域越冬的可能性不大。
图5. 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
6.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抗逆性强,繁衍速度块,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克氏原螯虾喜欢穴居,擅长打洞,会导致部分梯田地区灌溉用水的流失,已在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一定危害。
图6.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7.福寿螺(苹果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引入我国进行养殖,但由于口感不好且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而被弃养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泛滥成灾。福寿螺食量大,可造成水稻等水生植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图7.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8.清道夫(下口鲇、吸盘鱼、琵琶鱼)。实际可能包括野翼甲鲇、豹纹翼甲鲇等多个种类。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热带鱼养殖中的“水中清洁工”引进。清道夫天敌少、繁殖力强,不仅刮食藻类,还能吞噬鱼卵和鱼苗,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繁殖生长。目前,在长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发现,该鱼已对珠江流域部分水域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图8.1 野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disjunctivus)
图8.2 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9.罗非鱼(非洲鲫鱼)。包括丽鱼科口孵罗非鱼属、帚齿罗非鱼属和切非鲫属的多个种类,我国最常见的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喜高温、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性,抢食力强,生长迅速,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罗非鱼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缘于其迅速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种群数量,导致水体内鱼类品种过于单一,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在南方部分水域,罗非鱼已成为优势种。
图9.1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图9.2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
图9.3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图9.4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
图9.5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10.雀鳝。原产于美洲地区,包括眼斑雀鳝、鳄雀鳝、长吻雀鳝等7个种类,目前我国引入比较常见的是鳄雀鳝和眼斑雀鳝,自然水域最常见的是鳄雀鳝。由于鳄雀鳝其生性凶猛,生存能力强,若以外来入侵物种的形式生存在新的环境下,将会对渔业生产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需要注意是该鱼卵有剧毒,肉可以食用但加工略为困难。目前已在全国部分城市的内河和公园湖泊发现鳄雀鳝,经调查多是市民不愿饲养后丢弃或放生导致。
图10.1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
图10.2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
11.食蚊鱼(柳条鱼、大肚鱼)。原产于中、北美洲。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因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通过竞争取代了本地的鳉科鱼类,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图11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12.麦瑞加拉鲮(孟加拉鲮、红眼鲮、麦鲮、印度鲮)。原产于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我国,生长迅速,个体大,目前主要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养殖。在珠江和长江水系均较常见,对鲮等本土种的威胁较大。
图12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
13.露斯塔野鲮(南亚野鲮、泰国野鲮)。原产于南亚,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养殖。其食性较广,抢食能力强,繁殖力强,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容易抢占本地土著鱼种的生态资源,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
图13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
14.镜鲤。原产于欧洲,包括德国镜鲤、散鳞镜鲤、乌克兰鳞鲤以及其他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目前已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推广养殖。进入自然水域,可能占据本地鲤的生态位,并对本地鲤造成遗传侵蚀。
图14 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5.云斑尖塘鳢(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目前在海南岛和广东部分地区有分布。是凶猛的捕食动物,在养殖水域对鱼苗和虾苗危害较大。在自然水域,也会影响本土种的生存。
图15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
16.马那瓜丽体鱼(花身副丽鱼)。原产于中美洲,又名淡水石斑、花老虎、美丽罗非鱼,最初作为养殖种引进我国。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泛,摄食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对本土物种威胁较大。
图16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
17.德州豹(德克萨斯鱼、绿巨人)。原产于北美洲,原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属肉食性凶猛鱼类,体格强壮,领地意识强,容易攻击和吞食其他小型鱼类。目前在珠江流域和海南岛屡有发现。
图17匠丽体鱼(Herichthys carpintis)
18.线鳢(泰国鳢)。原产于东南亚国家。由于具有耐低氧、耐污能力强、生长快、易逃逸、护幼等特点,其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比斑鳢强,导致其较易在天然水域扩散。目前已在珠江流域部分水系发现自然种群。
图18线鳢(Channa striata)
19.短头梭鲃(大鳞鲃)。原产于中亚里海地区,2003年引入我国,并人工繁育成功,目前已在多地开展养殖。具有适温广、耐低温、耐低氧、耐盐碱等特性,易在自然水域生存。其入侵的主要危害是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与栖息地,特别是盐碱水域的土著鱼类,目前已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部分天然水域有捕获记录。
图19 短头梭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
20.鳄龟。原产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包括大鳄龟(真鳄龟)和小鳄龟(拟鳄龟)两种。作为观赏及食用动物被引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饲养。其生长迅速,生性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缺乏天敌,一旦放生野外,将对本地水生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
图20.1 小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
图20.2 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
21.佛罗里达鳖(美国山瑞鳖、珍珠鳖)。原产于美国,现已引进我国在多地开展养殖。由于养殖逃逸和随意放生等原因,加之其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力较强,近几年来在各地不断有捕获报道。在自然水体可能占据本土鳖类的生态类,并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图21 佛罗里达鳖(Apalone ferox)
22.凤眼莲(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养殖,现已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滋生为杂草。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便快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
图22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23. 条纹鲮脂鲤(巴西鲷、小口脂鲤)。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1996年作为食用鱼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并于1998年人工繁殖成功。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温等特点,故在我国南方天然水域均存在一定的入侵风险,目前在已在广东、广西等部分河流和水库有种群分布,在河流下游流速较缓处较多。主要危害是与本地土著鱼形成食物与空间的竞争。
图23 条纹鲮脂鲤(Prochilodus lineatus)
24.虹鳟。原产于北美。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作为食用鱼被引进国内,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养殖。由于其具掠食性,可能占据本地鲑科鱼类的生态位,也会捕食其它鱼类,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目前已在黄河上游多次发现。
图24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25.大口黑鲈(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华中、华南等地养殖量较大。典型肉食性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生长较快,目前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最大个体重10公斤以上。大口黑鲈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可吞食其他鱼类受精卵和幼鱼,抑制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增长,从而带来严重影响。
图25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6.眼斑拟石首鱼(美国红鱼)。原产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食性广泛,对饵料要求不高。我国于1991年开始引进并进行繁殖,养殖范围由南至北不断扩大。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部分沿海滩涂、矶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钓获,2010年在象山渔山岛曾钓到一条重达26公斤的美国红鱼。因其生存能力强,并捕食本地鱼类,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图26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
27.斑点叉尾鮰(沟鲇)。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规模。耐低氧,对水体的酸碱度和盐度的适应性广,偏肉食性。由于其适应范围广,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并建立种群,可能占据本地鲇等鱼类的生态位,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
图27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28.匙吻鲟(鸭嘴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适温范围广,滤食性,生长速度快。我国1988年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推广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方的江河、湖泊屡有捕获。
图28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29.杂交鲟。包括多种鲟鱼的杂交后代,常见的有小杂(以小体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西杂(以西伯利亚鲟为父本,史氏鲟为母本)、大杂(以史氏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宁夏、四川、浙江、青岛、陕西、湖北等地方的江河、水库、湖泊屡有发现。
图29.1杂交鲟(小杂)(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图29.2 杂交鲟(西杂)(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
图29.3 杂交鲟(大杂)(Huso huso×Acipenser schrencki)
30.太阳鱼。包括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等太阳鱼属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我国1987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开展养殖。该品种适宜在湖泊、水库、池塘繁殖和养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淡水养殖及观赏鱼养殖对象。该鱼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在多地河流屡有发现。在钱塘江水系曾多次捕到蓝鳃太阳鱼,2015年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发现存在较大的绿太阳鱼野外群体。
图30.1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
图30.2 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二)区域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除国外外来物种外,不同流域和水系间引种的外来种均属于区域外来物种。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生产性状优良的物种被移植或引入其他非原产地区域。例如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属栖息于静水中的物种,现已被引入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养殖,甚至在江河中开展增殖放流。丁鱥和梭鲈原只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现已被移植到新疆以外的多个省市开展养殖,并在自然水体多次被发现。
图31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图32 丁鱥(Tinca tinca)
图33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区域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虾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所引起的灾难。鳙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当地大头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70年代末,为促进经济发展滇池引入银鱼,几年时间银鱼成为滇池中的绝对优势鱼种,而滇池土著鱼类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曾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濒临灭绝。
图34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图35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此外,由于我国内陆水域的鱼类和两栖爬行类大都存在地理种群(即地理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放流物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放流水域原产地,即“哪里来哪里放”原则,放流的地理种群不宜混杂。河蟹在我国不同水系已通过长期演化形成长江、辽河、瓯江、闽江等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形态表型和特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但是,近20年来,河蟹增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由于苗种北运南调和盲目移植,已引起河蟹不同水系间种质混杂和性状衰退。
图3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组成,推测可能高达8个物种,这些物种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及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对于目前的增殖放流,有专家建议加强遗传筛查,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物种的原产地分布,在相应的流域进行放流,要避免远缘杂交导致种群衰退,禁止未经遗传核查的无序流放。
图37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潜在的遗传单元(引自Yan等,2018)
二、改良种
(一)定义
改良种是指利用选育、杂交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人工遗传改良品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选育种是指通过多代人工选育,主要遗传性状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群体。杂交种是指利用特定性状并稳定遗传的不同种、种群或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子一代群体。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是指通过染色体操作、性别控制、转基因等技术培育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
(二)危害
改良种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影响生物遗传多样性,造成相关物种种质混杂,种群退化,影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现有的鲤鱼种群、品种之间,由于不加节制的杂交,杂交后代混入天然水域,造成了我国鲤鱼种质的混杂,在长江、珠江和黄河流域已很难找到不受遗传污染的鲤鱼原种。这种情况不仅对于鲤野生种群的保护不利,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会导致优良种质资源的丧失,影响渔业生产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38 不同水系的鲤鱼(Cyprinus carpio)地方品种
(三)常见的改良种
改良种主要是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的选育种和杂交种,以及生产上使用的其他改良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常见的改良种主要包括建鲤、福瑞鲤、超级鲤、异育银鲫、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长丰鲢、全雄黄颡鱼、团头鲂“浦江1号”、湘云鲫、松浦镜鲤、彭泽鲫、杂交鳢、台湾泥鳅等等。
图39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图40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图41 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Taiwan)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鱼、锦鲤等观赏鱼也属于选育种,不能投放到开放性水体。
图42 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图43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由中国水产学会于2022年9月23日批准成立,是一个由科研工作者和水生生物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科普队伍。团队的主要宗旨是科学普及水生生物知识,规范引导社会大众放流(放生)。该篇文章由该团队所有成员和有关专家共同完成。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