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炸群怎么炸(当心微信群炸弹,可让手机变卡,甚至死机)
微信炸群怎么炸文章列表:
- 1、当心微信群炸弹,可让手机变卡,甚至死机
- 2、嫁接、炸群、买号、蹭热点! 爆款假文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 3、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 4、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 5、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当心微信群炸弹,可让手机变卡,甚至死机
近日,不少网友说自己的微信用得好好的,突然被拉进了一个群,随后,手机出现了死机的状态,什么内容都打不开了,也不能退出聊天框,甚至出现闪退的现象。有不少网友在使用微信时都遇到同样的情况,无论是重启还是断网都无法解决。
据了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微信群里放了“炸弹”了。而所谓“微信群炸弹”,就是在微信群聊中发送一些字符代码、大量动图或者表情等占用手机运行空间大的信息,导致所有接收消息的用户的手机不堪重负。
并且这种“微信群炸弹”在网上可以轻易买到,十几块就能在网上买到“炸群”代码。买的人可能是出于恶作剧,还有的居然是要红包才能给“解炸”。
腾讯也对炸群者开始封号了。被炸了之后,可暂时断开网络,重启微信,在微信消息列表中长按此群名字或左划,选择“删除该聊天”,历史群消息(包含炸群信息)会被清理。也可登录微信电脑版,对新的炸群消息进行删除或退群操作,群主及时提出恶作剧的人。
小编想说,由于好奇而进行“炸群”的恶作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别人的生活了,手机和平常人生活工作密不可分,手机短时间故障,带来是工作和生活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恶作剧玩笑也不是随便开的,这样一个行为,轻轻松松让恶作剧者没朋友。如果是故意索要红包,这种更是令人发指了。
作者|林曦
嫁接、炸群、买号、蹭热点! 爆款假文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备受关注。2月16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成为爆款,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次。
乍一看标题,许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篇关于疫情的舆论监督报道,忍不住先睹为快。然而,文章内容不仅与疫情毫无关联,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此类文章如何炮制?为何炮制?又怎样获取超高点击量?半月谈记者对此灰色产业展开深度调查。
虚假忏悔书获千万点击量
“华南海鲜市场”“忏悔书”“巨大黑幕”,再加上双感叹号——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这些表达足以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读者忍不住点击查看。然而,公众读完就会发现,文章纯属于标题党,内文与疫情完全没关系,只不过借着“华南海鲜市场”这个热点吸引眼球。
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徐翠芹”的水产经营商户向公众忏悔,说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干了许多危害食品安全的坏事,比如给甲鱼注射黄色素、兴奋剂,给鱼、螺蛳、河蚌、黄鳝喂避孕药,在龙虾中添加色素、香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是一篇早就被证实的谣言。”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2016年,当时“徐翠芹”被认为是宁波余姚的。宁波媒体曾调查辟谣,称该地海鲜市场查无此人。这一次,“徐翠芹”摇身一变,成了“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
是谁将“徐翠芹”变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无锡警方向半月谈记者出示了一份网络水军团伙内部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团伙成员、涉案嫌疑人吴某在家中办公时,在网上搜索到这篇忏悔文。他改了一下结尾,又套上“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即将忏悔文嫁接到“华南海鲜市场”上,并于2月15日15时59分通过公众号——“嘉鸿娱文”发出。
第二天中午,吴某发现这篇文章未经任何操作,点击阅读量就过了10万,便将情况报到公司工作群。团伙首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当即要求公司掌控的200多公众号全部转发这一文章,迅速增强影响力,同时进行“炸群”操作。此后,这一文章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运作套路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目前,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已有9人被无锡公安抓获。其炮制假文、“炸群”推送,目的何在?
“用点击量换广告收入。”无锡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半月谈记者,公众号文章末尾附有广告链接,根据文章点击量、广告点击量等数据,公众号运营者可获取相应的广告收入。吴某嫁接而成的这篇爆款文章,因点击量达千万,获得广告收益达4万多元。
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共有成员11人,来自不同地区,李某、向某是团伙为首人员。2019年6月,李某来到无锡,与向某合作,先后在广州、厦门、无锡等地注册5家公司,批量开设、购买微信公众号200多个,专门从事公众号运营。
据了解,从2019年9月起,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开始享有广告收益,至案发已查明共获利近30万元,其中到账9万余元。这期间,这一团伙运营的200多个微信公众号炮制、转发文章超过4万篇。
半月谈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炮制假文,获取点击量,分享广告收益,只是这个灰色产业链的一环,此产业还涉及买粉、买群、买公众号、“炸群”等操作。
在这一案件中,团伙买卖“粉丝”和公众号是同时进行的。按相关规定,公众号申请有限制,这一团伙却运营着200多个公众号,号从何来?办案民警介绍,目前调查表明,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至少有70个是购买的,花费了20余万元。
所谓“炸群”,即利用特殊软件,将这一文章转发至数以千计的微信群中。完成这一操作后,文章在该团伙控制的公众号上的总点击量超1000万次。其中,首发的“嘉鸿娱文”公众号获得700万次的点击量。
要“炸群”,先要加入大量的群。办案民警介绍,这一团伙所“炸”之群也是购买的。网上搜索不难发现,确实有专门网站买卖微信群。半月谈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微信群买卖网站看到,这里有人发布收购信息,也有人发布出售信息,买卖的微信群各种各样,比如宝妈群、女粉群、投资群、金融群等。一个300人左右的群售价为60元至90元不等。
11个人要管理运营200多个公众号其实不容易,然而对于这一网络水军团伙来说,这并非难事。无锡公安深入调查发现,无论是管理公众号,还是“炸群”,乃至“翻墙”搜索文章,他们都有专业的软件工具和境外上网卡,只要懂得操作,一个人管理一二十个公众号也是“小菜一碟”。
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国家军委一级战备”“姚明死亡”……取证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这一团伙发布的文章标题大都夸张,内容往往与标题不符。有的甚至还打起“擦边球”,冒充政府部门甚至公安的公众号。
“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类似此案的公众号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炮制假文、制造谣言追逐点击量,搅乱网络舆论场。
办案民警说,这类灰色产业如同传销,极具“传染性”。如李某,之前就是跟随他人在广州管理运营公众号,去年到无锡开始独立办公司运营公众号。
“浮夸的语言、不实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都是为了点击量,为了分享流量、获取广告收益,而带来的潜在危害巨大。”办案民警建言,消除这一灰色产业链,不让无底线公众号成为谣言“制造机”和“扩音器”,关键在于斩断其利益链,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一位从事网络谣言监测与分析的公安内部专业人士说,一个非政府机构运营的公众号,竟取名“警花说事”,显然会误导网民;一个公众号以谣言获取点击量,还能分享广告收益,这表明相关互联网企业内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上述专业人士建议,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调查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抢占网络空间,对冲无底线公众号影响力。另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此类新型案件如何定罪量刑作出更明确的司法解释,提高司法打击震慑力。
来源:微信公众号“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半月谈》2020年第7期)
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备受关注。2月16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成为爆款,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次。
乍一看标题,许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篇关于疫情的舆论监督报道,忍不住先睹为快。然而,文章内容不仅与疫情毫无关联,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此类文章如何炮制?为何炮制?又怎样获取超高点击量?记者对此灰色产业展开深度调查。
虚假忏悔书获千万点击量
“华南海鲜市场”“忏悔书”“巨大黑幕”,再加上双感叹号——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这些表达足以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读者忍不住点击查看。然而,公众读完就会发现,文章纯属于标题党,内文与疫情完全没关系,只不过借着“华南海鲜市场”这个热点吸引眼球。
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徐翠芹”的水产经营商户向公众忏悔,说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干了许多危害食品安全的坏事,比如给甲鱼注射黄色素、兴奋剂,给鱼、螺蛳、河蚌、黄鳝喂避孕药,在龙虾中添加色素、香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是一篇早就被证实的谣言。”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2016年,当时“徐翠芹”被认为是宁波余姚的。宁波媒体曾调查辟谣,称该地海鲜市场查无此人。这一次,“徐翠芹”摇身一变,成了“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
是谁将“徐翠芹”变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无锡警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网络水军团伙内部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团伙成员、涉案嫌疑人吴某在家中办公时,在网上搜索到这篇忏悔文。他改了一下结尾,又套上“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即将忏悔文嫁接到“华南海鲜市场”上,并于2月15日15时59分通过公众号——“嘉鸿娱文”发出。
第二天中午,吴某发现这篇文章未经任何操作,点击阅读量就过了10万,便将情况报到公司工作群。团伙首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当即要求公司掌控的200多公众号全部转发这一文章,迅速增强影响力,同时进行“炸群”操作。此后,这一文章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运作套路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目前,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已有9人被无锡公安抓获。其炮制假文、“炸群”推送,目的何在?
“用点击量换广告收入。”无锡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公众号文章末尾附有广告链接,根据文章点击量、广告点击量等数据,公众号运营者可获取相应的广告收入。吴某嫁接而成的这篇爆款文章,因点击量达千万,获得广告收益达4万多元。
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共有成员11人,来自不同地区,李某、向某是团伙为首人员。2019年6月,李某来到无锡,与向某合作,先后在广州、厦门、无锡等地注册5家公司,批量开设、购买微信公众号200多个,专门从事公众号运营。
据了解,从2019年9月起,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开始享有广告收益,至案发已查明共获利近30万元,其中到账9万余元。这期间,这一团伙运营的200多个微信公众号炮制、转发文章超过4万篇。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炮制假文,获取点击量,分享广告收益,只是这个灰色产业链的一环,此产业还涉及买粉、买群、买公众号、“炸群”等操作。
在这一案件中,团伙买卖“粉丝”和公众号是同时进行的。按相关规定,公众号申请有限制,这一团伙却运营着200多个公众号,号从何来?办案民警介绍,目前调查表明,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至少有70个是购买的,花费了20余万元。
所谓“炸群”,即利用特殊软件,将这一文章转发至数以千计的微信群中。完成这一操作后,文章在该团伙控制的公众号上的总点击量超1000万次。其中,首发的“嘉鸿娱文”公众号获得700万次的点击量。
要“炸群”,先要加入大量的群。办案民警介绍,这一团伙所“炸”之群也是购买的。网上搜索不难发现,确实有专门网站买卖微信群。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微信群买卖网站看到,这里有人发布收购信息,也有人发布出售信息,买卖的微信群各种各样,比如宝妈群、女粉群、投资群、金融群等。一个300人左右的群售价为60元至90元不等。
11个人要管理运营200多个公众号其实不容易,然而对于这一网络水军团伙来说,这并非难事。无锡公安深入调查发现,无论是管理公众号,还是“炸群”,乃至“翻墙”搜索文章,他们都有专业的软件工具和境外上网卡,只要懂得操作,一个人管理一二十个公众号也是“小菜一碟”。
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国家军委一级战备”“姚明死亡”……取证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这一团伙发布的文章标题大都夸张,内容往往与标题不符。有的甚至还打起“擦边球”,冒充政府部门甚至公安的公众号。
“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类似此案的公众号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炮制假文、制造谣言追逐点击量,搅乱网络舆论场。
办案民警说,这类灰色产业如同传销,极具“传染性”。如李某,之前就是跟随他人在广州管理运营公众号,去年到无锡开始独立办公司运营公众号。
“浮夸的语言、不实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都是为了点击量,为了分享流量、获取广告收益,而带来的潜在危害巨大。”办案民警建言,消除这一灰色产业链,不让无底线公众号成为谣言“制造机”和“扩音器”,关键在于斩断其利益链,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一位从事网络谣言监测与分析的公安内部专业人士说,一个非政府机构运营的公众号,竟取名“警花说事”,显然会误导网民;一个公众号以谣言获取点击量,还能分享广告收益,这表明相关互联网企业内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上述专业人士建议,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调查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抢占网络空间,对冲无底线公众号影响力。另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此类新型案件如何定罪量刑作出更明确的司法解释,提高司法打击震慑力。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7期
记者:朱国亮
新媒体编辑:杨建楠
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备受关注。2月16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成为爆款,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次。
乍一看标题,许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篇关于疫情的舆论监督报道,忍不住先睹为快。然而,文章内容不仅与疫情毫无关联,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此类文章如何炮制?为何炮制?又怎样获取超高点击量?记者对此灰色产业展开深度调查。
1
虚假忏悔书获千万点击量
“华南海鲜市场”“忏悔书”“巨大黑幕”,再加上双感叹号——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这些表达足以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读者忍不住点击查看。然而,公众读完就会发现,文章纯属于标题党,内文与疫情完全没关系,只不过借着“华南海鲜市场”这个热点吸引眼球。
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徐翠芹”的水产经营商户向公众忏悔,说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干了许多危害食品安全的坏事,比如给甲鱼注射黄色素、兴奋剂,给鱼、螺蛳、河蚌、黄鳝喂避孕药,在龙虾中添加色素、香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是一篇早就被证实的谣言。”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2016年,当时“徐翠芹”被认为是宁波余姚的。宁波媒体曾调查辟谣,称该地海鲜市场查无此人。这一次,“徐翠芹”摇身一变,成了“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
是谁将“徐翠芹”变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无锡警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网络水军团伙内部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团伙成员、涉案嫌疑人吴某在家中办公时,在网上搜索到这篇忏悔文。他改了一下结尾,又套上“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即将忏悔文嫁接到“华南海鲜市场”上,并于2月15日15时59分通过公众号——“嘉鸿娱文”发出。
第二天中午,吴某发现这篇文章未经任何操作,点击阅读量就过了10万,便将情况报到公司工作群。团伙首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当即要求公司掌控的200多公众号全部转发这一文章,迅速增强影响力,同时进行“炸群”操作。此后,这一文章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2
运作套路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目前,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已有9人被无锡公安抓获。其炮制假文、“炸群”推送,目的何在?
“用点击量换广告收入。”无锡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公众号文章末尾附有广告链接,根据文章点击量、广告点击量等数据,公众号运营者可获取相应的广告收入。吴某嫁接而成的这篇爆款文章,因点击量达千万,获得广告收益达4万多元。
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共有成员11人,来自不同地区,李某、向某是团伙为首人员。2019年6月,李某来到无锡,与向某合作,先后在广州、厦门、无锡等地注册5家公司,批量开设、购买微信公众号200多个,专门从事公众号运营。
据了解,从2019年9月起,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开始享有广告收益,至案发已查明共获利近30万元,其中到账9万余元。这期间,这一团伙运营的200多个微信公众号炮制、转发文章超过4万篇。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炮制假文,获取点击量,分享广告收益,只是这个灰色产业链的一环,此产业还涉及买粉、买群、买公众号、“炸群”等操作。
在这一案件中,团伙买卖“粉丝”和公众号是同时进行的。按相关规定,公众号申请有限制,这一团伙却运营着200多个公众号,号从何来?办案民警介绍,目前调查表明,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至少有70个是购买的,花费了20余万元。
所谓“炸群”,即利用特殊软件,将这一文章转发至数以千计的微信群中。完成这一操作后,文章在该团伙控制的公众号上的总点击量超1000万次。其中,首发的“嘉鸿娱文”公众号获得700万次的点击量。
要“炸群”,先要加入大量的群。办案民警介绍,这一团伙所“炸”之群也是购买的。网上搜索不难发现,确实有专门网站买卖微信群。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微信群买卖网站看到,这里有人发布收购信息,也有人发布出售信息,买卖的微信群各种各样,比如宝妈群、女粉群、投资群、金融群等。一个300人左右的群售价为60元至90元不等。
11个人要管理运营200多个公众号其实不容易,然而对于这一网络水军团伙来说,这并非难事。无锡公安深入调查发现,无论是管理公众号,还是“炸群”,乃至“翻墙”搜索文章,他们都有专业的软件工具和境外上网卡,只要懂得操作,一个人管理一二十个公众号也是“小菜一碟”。
3
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国家军委一级战备”“姚明死亡”……取证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这一团伙发布的文章标题大都夸张,内容往往与标题不符。有的甚至还打起“擦边球”,冒充政府部门甚至公安的公众号。
“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类似此案的公众号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炮制假文、制造谣言追逐点击量,搅乱网络舆论场。
办案民警说,这类灰色产业如同传销,极具“传染性”。如李某,之前就是跟随他人在广州管理运营公众号,去年到无锡开始独立办公司运营公众号。
“浮夸的语言、不实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都是为了点击量,为了分享流量、获取广告收益,而带来的潜在危害巨大。”办案民警建言,消除这一灰色产业链,不让无底线公众号成为谣言“制造机”和“扩音器”,关键在于斩断其利益链,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一位从事网络谣言监测与分析的公安内部专业人士说,一个非政府机构运营的公众号,竟取名“警花说事”,显然会误导网民;一个公众号以谣言获取点击量,还能分享广告收益,这表明相关互联网企业内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上述专业人士建议,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调查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抢占网络空间,对冲无底线公众号影响力。另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此类新型案件如何定罪量刑作出更明确的司法解释,提高司法打击震慑力。
来源:朱国亮 新华网
(MX)
华南海鲜市场曝巨大黑幕?爆款假文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备受关注。2月16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成为爆款,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次。
乍一看标题,许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篇关于疫情的舆论监督报道,忍不住先睹为快。然而,文章内容不仅与疫情毫无关联,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此类文章如何炮制?为何炮制?又怎样获取超高点击量?记者对此灰色产业展开深度调查。
1
虚假忏悔书获千万点击量
“华南海鲜市场”“忏悔书”“巨大黑幕”,再加上双感叹号——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这些表达足以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读者忍不住点击查看。然而,公众读完就会发现,文章纯属于标题党,内文与疫情完全没关系,只不过借着“华南海鲜市场”这个热点吸引眼球。
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徐翠芹”的水产经营商户向公众忏悔,说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干了许多危害食品安全的坏事,比如给甲鱼注射黄色素、兴奋剂,给鱼、螺蛳、河蚌、黄鳝喂避孕药,在龙虾中添加色素、香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是一篇早就被证实的谣言。”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2016年,当时“徐翠芹”被认为是宁波余姚的。宁波媒体曾调查辟谣,称该地海鲜市场查无此人。这一次,“徐翠芹”摇身一变,成了“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
是谁将“徐翠芹”变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无锡警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网络水军团伙内部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团伙成员、涉案嫌疑人吴某在家中办公时,在网上搜索到这篇忏悔文。他改了一下结尾,又套上“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即将忏悔文嫁接到“华南海鲜市场”上,并于2月15日15时59分通过公众号——“嘉鸿娱文”发出。
第二天中午,吴某发现这篇文章未经任何操作,点击阅读量就过了10万,便将情况报到公司工作群。团伙首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当即要求公司掌控的200多公众号全部转发这一文章,迅速增强影响力,同时进行“炸群”操作。此后,这一文章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2
运作套路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目前,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已有9人被无锡公安抓获。其炮制假文、“炸群”推送,目的何在?
“用点击量换广告收入。”无锡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公众号文章末尾附有广告链接,根据文章点击量、广告点击量等数据,公众号运营者可获取相应的广告收入。吴某嫁接而成的这篇爆款文章,因点击量达千万,获得广告收益达4万多元。
这一网络水军团伙共有成员11人,来自不同地区,李某、向某是团伙为首人员。2019年6月,李某来到无锡,与向某合作,先后在广州、厦门、无锡等地注册5家公司,批量开设、购买微信公众号200多个,专门从事公众号运营。
据了解,从2019年9月起,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开始享有广告收益,至案发已查明共获利近30万元,其中到账9万余元。这期间,这一团伙运营的200多个微信公众号炮制、转发文章超过4万篇。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炮制假文,获取点击量,分享广告收益,只是这个灰色产业链的一环,此产业还涉及买粉、买群、买公众号、“炸群”等操作。
在这一案件中,团伙买卖“粉丝”和公众号是同时进行的。按相关规定,公众号申请有限制,这一团伙却运营着200多个公众号,号从何来?办案民警介绍,目前调查表明,这一团伙运营的公众号至少有70个是购买的,花费了20余万元。
所谓“炸群”,即利用特殊软件,将这一文章转发至数以千计的微信群中。完成这一操作后,文章在该团伙控制的公众号上的总点击量超1000万次。其中,首发的“嘉鸿娱文”公众号获得700万次的点击量。
要“炸群”,先要加入大量的群。办案民警介绍,这一团伙所“炸”之群也是购买的。网上搜索不难发现,确实有专门网站买卖微信群。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微信群买卖网站看到,这里有人发布收购信息,也有人发布出售信息,买卖的微信群各种各样,比如宝妈群、女粉群、投资群、金融群等。一个300人左右的群售价为60元至90元不等。
11个人要管理运营200多个公众号其实不容易,然而对于这一网络水军团伙来说,这并非难事。无锡公安深入调查发现,无论是管理公众号,还是“炸群”,乃至“翻墙”搜索文章,他们都有专业的软件工具和境外上网卡,只要懂得操作,一个人管理一二十个公众号也是“小菜一碟”。
3
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国家军委一级战备”“姚明死亡”……取证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这一团伙发布的文章标题大都夸张,内容往往与标题不符。有的甚至还打起“擦边球”,冒充政府部门甚至公安的公众号。
“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类似此案的公众号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炮制假文、制造谣言追逐点击量,搅乱网络舆论场。
办案民警说,这类灰色产业如同传销,极具“传染性”。如李某,之前就是跟随他人在广州管理运营公众号,去年到无锡开始独立办公司运营公众号。
“浮夸的语言、不实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都是为了点击量,为了分享流量、获取广告收益,而带来的潜在危害巨大。”办案民警建言,消除这一灰色产业链,不让无底线公众号成为谣言“制造机”和“扩音器”,关键在于斩断其利益链,不让造谣、传谣有利可图。
一位从事网络谣言监测与分析的公安内部专业人士说,一个非政府机构运营的公众号,竟取名“警花说事”,显然会误导网民;一个公众号以谣言获取点击量,还能分享广告收益,这表明相关互联网企业内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上述专业人士建议,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调查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抢占网络空间,对冲无底线公众号影响力。另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此类新型案件如何定罪量刑作出更明确的司法解释,提高司法打击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