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是指爬山吗(重阳登高推行预约、限量、错峰)
重阳登高是指爬山吗文章列表:
- 1、重阳登高推行预约、限量、错峰
- 2、登高望远迎重阳 昨夜数万徐州市民夜攀云龙山
- 3、重阳节,除了登高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 4、重阳,你去登高了吗?你去赏菊了吗?你插茱萸了吗?
- 5、又是一年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重阳登高推行预约、限量、错峰
从白云山眺望市中心,广州塔清晰可见。(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明天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广州开放包括白云山在内的全市11个登高点,并贯彻“预约、限量、错峰”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保障要求。市、区相关部门已对重阳节期间市民登高的疫情防控、登高安全、交通组织、服务保障、文化活动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市有关部门提醒有意登高的市民朋友,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安全、消防等要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涛 通讯员穗府信
市民登高请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卫生健康部门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一、所有登高人员及工作人员请提前在“穗康码”等健康二维码上进行自我健康申报,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咽痛、打喷嚏、流涕、鼻塞、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出现症状请及时就诊,排除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后,才能参加登高和相关工作。
二、所有登高人员及工作人员进入登高点时,请持“穗康码”“粤康码”等健康通行码蓝(绿)码,供相关工作人员查验。请按规定佩戴口罩,在售票窗口、检票处、乘车点等设置“一米线”的区域,请按线排队,在景区游览时请不要扎堆、聚集。
三、以下人员不要参加登高:目前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已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和已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尚在随访及医学观察期内的;人员入境后处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的。
白云山推行网上预约、控制客流量
市民朋友们如在重阳期间登高,请留意相关登高点信息。部分登高点24日夜间不开放,广州塔、火炉山、莲花山3个登高点开放时间有调整。
白云山进山门票和摩星岭门票推行线上(“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号)预约、售票,白云索道推行线上预约,线下售票。同时,按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70%,控制景区和室内场馆的客流量。今晚白云山周边地区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请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尽可能避开管制区域。请登高游客留意相关指示牌,按指定的路线登山游览,并服从公安执勤民警和工作人员指挥管理。希望登高的市民自觉排队,不要在拥挤、狭窄地段聚集,避免在道路两旁、进出口地段滞留。
禁带危险物品登山 严查火种
市有关部门提醒市民,严禁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登山,禁止携带烟花、爆竹、氢气球、香烛等一切火种及孔明灯等物品登山。森林防火部门将在入山路口、登高地段设立防火检查站,严禁火源、火种上山。希望市民积极配合检查,互相提醒和监督。万一遇到火情,要及时报告,并科学避险自救,确保安全。
垃圾分类投放 倡导自带垃圾下山
市、区有关部门将在登高点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对市民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白云山共设立14个标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厨垃圾”的临时垃圾收集点,单独设立口罩专用回收桶,方便市民朋友按指引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为减轻环卫工人工作量,倡导市民游客自带垃圾下山。
白云山各医疗点配备统一的帐篷和医疗队标识,志愿服务点有统一标识、志愿者统一着装,有需要的游客可寻求帮助。在白云山遇到困难,也可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37222222,向工作人员求助。
若出现发烧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建议不要登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登高同时需要遵守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要求,若出现发烧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建议不要登高。
“目前,我们除了要做好新冠肺炎的常态化防控,实际上秋季也是流感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假如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等症状,建议市民最好避免登高,而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
登高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呼吸道的防护,手部卫生和饮食卫生也一定要注意,因为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部、进食不洁食物有可能会感染消化道传染病。“特别是打算在山上进餐的市民,应该购买有卫生保障的食物,瓜果要洗净后才食用,确保入口食品的卫生安全;进食前要注意清洁双手,首选使用流动的清水,使用‘七步洗手法’洗干净手,建议带上消毒湿巾,以备在洗手不方便时使用。”他表示。
市卫生健康部门组织7家医院在6个地点设置了急救医疗点,分别为:白云索道口、山顶公园、大花坛草坪、观音阁、摩星岭、黄婆洞明珠楼。此外,还指定市内13家医院为重阳登高做好医疗保障。
今年重阳节期间花都区将不设登山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晓宜)今年重阳节期间花都区将不设登山点,禁止单位与个人进行登山活动。
昨日,花都区2020年重阳节森林安全防护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花都区重阳节期间实行森林安全防护的通知》。通知提到,根据广州市2020年重阳节群众登高活动安全工作指挥部的部署,花都区重阳节期间不设登山点。2020年10月24日下午4时至10月25日下午6时,花都区将实行森林安全防护,禁止登山。
登高望远迎重阳 昨夜数万徐州市民夜攀云龙山
今天是重阳佳节,按照习俗,重阳节要登高,而现在,重阳节登高爬山,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体育和旅游活动。
在我市,市民在重阳节里登山,尤其是云龙山,已有了10多年的历史了,已成为民间的传统活动,市民自发参加的积极性很高。而今年盛况依旧,数万市民攀爬云龙山,迎接重阳节的到来。
邀上三五好友,登高望远,祈求平安。
民博柳琴剧团也一早来到山脚下,弹唱徐州传统戏曲柳琴戏,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即兴唱歌,把酒言欢,这样的氛围十分热闹。
山脚下有悠扬的戏曲,山上也是歌声不断。好友们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庆佳节。
为了保障重阳登高的平安进行,消防、公安、医疗等各部门保障力量也早早抵达现场。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 苗丹 朱冠霖 张峻珲 张艺钟
重阳节,除了登高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渊源
《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习俗,不只登高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随着岁月流逝,迷信色彩渐渐淡薄,登高已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是成为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爬山对于老人来说虽然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却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另外,爬山还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重阳节老人爬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患有关节病的人群要避免,同时备好常用药物。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不过,重阳节的拜祭,是出于作物收成后,祭谢祖先恩德,并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气氛是轻松愉悦的,不会有“行人欲断魂”般的哀伤。
>>敬老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重阳节自古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人们会在重阳节之际表达对老年人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首先,赏秋可以抒发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精神上的抑郁情况。其次,赏秋增加了人体接受日照的时间,有利于调动情绪,减少疾病的发生。
>>赏菊
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美食
>>菊花酒:益阴滋肾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不过古人并不光是赏菊,还会用菊花泡酒畅饮。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重阳糕:步步登高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但重阳节中老年人食用此糕点要注意,高血糖则要避免多吃含糖分过多的,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人群都需多加注意。
>>羊肉面:益气补虚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收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
●养生
>>饮食:吃酸、润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起居:避风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使得疾病上身。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进补: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不过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心理:心情开朗
秋季花木凋零,老年人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
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多和家人朋友交谈,切勿悲秋伤感。
●重阳登高五注意↓↓↓
提前做好“功课”。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且无危险的高山去爬玩,出行前查看当地天气预报。
结伴而行。爬山时要结伴而行,不可凭个人意气单独行动,避免意外发生。
穿衣适宜。爬山以穿轻便、防滑、有弹性的平底旅游鞋为宜,穿衣要适中。
注意饮食。随身携带水杯,及时补充水分。还可适时吃些梨子、苹果、柿子、香蕉等新鲜水果,以润秋燥。
适当休息。在爬山途中,要量体力行,适时休息,防止因过度疲劳而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重阳节,一起许个愿,
祈愿更多老人安康喜乐,登高赏菊畅心志,老有所乐不知秋!
(河北新闻网综合人民日报微信、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张帆)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重阳,你去登高了吗?你去赏菊了吗?你插茱萸了吗?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
重阳已入深秋,恰是物阜年丰时节。
因此,重阳可登高,一览天下丰美。
重阳登高,不仅仅是登山,可登楼,可登阁,可登塔,可登台……凡为“高”者,皆可登。
重阳登高,可追朔到西汉。《西京杂记》有详细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可见,西汉、甚至西汉之前便有重阳登高习俗。
重阳日还可赏篱下黄菊,请看黄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重阳日还可览山河壮美,请看赵时春的《原州九日》:“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重阳日还可遍插茱萸,请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了重阳的象征,然而大家知道茱萸插在什么地方吗?请看王昌龄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原来,茱萸是插在头上作为装饰打扮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你去登高了吗?你去赏菊了吗?你插茱萸了吗?
如今的重阳已被老人们专用,成为了老人节。我也入乡随俗吧,因为天未老吾却已老,且问候一声重阳——但愿你健康!
又是一年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每年的农历9月9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配图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赏秋
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一些地方,重阳节崇尚“晒秋”,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不平坦,故将秋季收获的作物晒在窗台屋顶上,形成独特的美景,比如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每年九月九也开始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配图
2、赏菊、饮酒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在这个月,各类菊花盛开争艳,各地都会举办菊花大会,古代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现在重阳赏菊也十分流行。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唐代李显《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诗序:“陶潜盈把,既浮九酝之欢;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
配图
配图
3、登高、佩茱萸
《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如今消灾避难的寓意慢慢淡化,仅存过节的欢庆,而重阳节爬山登高的习俗仍然被沿用。唐代诗人王维留下经典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重阳糕是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糕点。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在北方,九九当天,已出嫁的女儿要携夫婿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父母则要回赠糕饼,以祝福女儿女婿通达隆盛。北方很多地方九月九日走亲戚,称作“送九月九”,一般以“花馍”作为礼物。
花馍
5、拜祭祖先
我国珠三角一些地区,有重阳节扫墓的民俗,每年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离世的日子,信奉妈祖的人们也纷纷到妈祖庙祭祀、拜拜以求得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