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广播(法国天主教会神职人员性侵21.6万名未成年人被曝光,教会高层宣称将卖房赔偿受害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广播文章列表:
- 1、法国天主教会神职人员性侵21.6万名未成年人被曝光,教会高层宣称将卖房赔偿受害人
- 2、环时深度为打压中国,吐口水成了他们的职业
- 3、新华社拍扯牌屋,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 4、新华社拍扯牌屋,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 5、中国外交新年赢来开门红
法国天主教会神职人员性侵21.6万名未成年人被曝光,教会高层宣称将卖房赔偿受害人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董铭】天堂或许遥远,但恶魔就在身边。据法新社9日报道,法国天主教会性侵未成年人事件曝光后,教会高层面临巨大压力,大主教等高级教职人员不仅在公众场合忏悔,出席受害者纪念活动,还宣布出售大量教会房产,以补偿身心饱受摧残的受害者。
上个月发布的一份长达2500页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至2020年,法国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曾对多达21.6万名未成年人进行过广泛的性侵害,如果再算上针对非神职人员(如天主教学校的教师)的指控,受害者人数更是多达33万。调查还发现,法国天主教会中有2900-3200名神职人员和其他人员是恋童癖,而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上周五,法国天主教会首次正式承认对性侵行为“负有机构责任”。在一场名为“哭泣的儿童”的摄影作品展中,120名大主教、主教和神职人员出席并对性侵受害者下跪忏悔。不过,在受害者协会看来,法国天主教会仅是道歉和忏悔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要求的是赔偿,金额或将高达数千万欧元。
在社会的谴责声中,法国天主教会方面当地时间周一作出回应称,将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负责赔偿事宜,其中包括几十年前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例。教会已经承诺建立一个基金,计划从明年开始支付款项,将通过出售教区拥有的房产和其他资产来承担神职人员曾犯下的罪行。如有需要,法国天主教会还会向银行贷款来赔偿,并请梵蒂冈方面派遣观察员进行审查。
根据法国1905年的一项基本法律,法国天主教区不得从国家获得补贴,其主要收入来源是租金、信徒的捐款以及遗产。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11年报道,法国天主教会拥有超过3000座建于1905年之后的教堂,以及近50000座其他建筑物,每年可支配价值 7 亿欧元的资产。
2016年,法国里昂一名天主教牧师被曝光在30年内性侵了数十名未成年人,引发公众强烈愤慨。法国天主教会在舆论重压之下,开始调查教会中恋童癖问题的普遍程度,于2018年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感谢上帝》就是根据有关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展现了许多受害者即便成年后仍然难以摆脱幼年遭性侵的阴影。
环时深度为打压中国,吐口水成了他们的职业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陈青青 刘欣】法国知名作家、时政评论家、记者马克西姆·维瓦斯日前在一家美国请愿网站发起“停止妖魔化中国”的联名请愿活动,请愿被“查禁”后,他又重新在法国请愿网站“我的观点”(MesOpinions.com)发起联署,短期内就有两千多位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参与。年近八旬的维瓦斯还用《达赖并非如此“禅”》《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等专著揭穿西方涉华舆论中的谎言。曾在法国工作、生活20多年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郑若麟称赞维瓦斯是“真正的勇士,是对真相、真理追求永不止息的知识分子”。近日,应《环球时报》之邀,郑若麟与维瓦斯做了一次视频对话,就如何认清和破解西方妖魔化中国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他们的职业就是撒谎和将和平扼杀”
郑若麟:“我的观点”网站上的请愿书最后一句写着:“让我们尊重中国就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我认为,在西方一些国家当前的反华氛围下,您和签名支持请愿的国际人士都非常有勇气。整个联署过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难?
维瓦斯:请愿活动实际上由我和法国作家、工会活动家让-皮埃尔·佩奇共同发起。我们前不久合作主编了《开眼看中国》一书,17位来自外交、历史、经济、新闻、免疫学以及研究西藏等问题的国际专家和学者参与此书,以客观详实的论据推翻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解读,而您也是作者之一。《开眼看中国》和我此前写的《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都遭到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批评、诋毁和诽谤,这就是客观讨论中国的现实遭遇。因此,我认为我们应有以不同方式谈论中国的权利。最初我们只是悄无声息地将联名请愿的信息发布在美国的change.org网站上,但很快我们的请愿书就被查禁。当时请愿已收到全球150多位知识分子的实名联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查禁不是由该网站法国分部做出的,而是来自其在美国的办公室,他们给我写邮件说请愿书不符合标准。所以,现在居然已经由美国人来决定哪些请愿可以在法国发布、哪些不可以,这已经有些不同寻常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而西方主流媒体却对这种审查制度和人们要求以不同方式谈论中国的事实保持沉默。你知道,法律上一个著名的原则是,如果不让辩方发言,你就不能做出判决。
事实上,我们的请愿活动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法国优秀诗人、“阿波利奈尔诗歌奖”获得者塞尔日·佩。他为我写了首诗,并说“献给西班牙内战的幸存者、法国总工会的活动家以及人民和平的缔造者”——他指的就是我。这首诗特别好。他完全了解法国媒体目前的状况。诗的题目是《因为他们的职业就是吐口水》,其中写道:因为他们的职业就是吐口水,所以他们吐在我的朋友身上;他们向真相吐口水,因为他们的职业就是撒谎;他们向泉水里吐口水,因为他们的职业就是玷污;看看他们有多肮脏,因为吐口水是他们的职业;他们吐在握着和平的手掌上,因为他们的职业就是将和平扼杀……
郑若麟:我认为,正是因为您写书揭穿 “中国新疆对维吾尔族人进行种族灭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对西方有关“中国是邪恶中心”的奇谈怪论给予强烈抨击,并且激发出西方民众想要知道真相、真正了解中国的愿望,西方一些媒体和势力才向您“吐口水”。
维瓦斯:我相信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那么怕我说出真相,于是他们继续撒谎、向我“吐口水”,还不允许别人回应。事实上,我曾向多家(法国)媒体提出要求,希望它们不要咄咄逼人,而是心平气和地让我表达不同的观点或信息,但这些媒体都选择了拒绝,没有发表我的所有回应。
这是很可怕的现象。不仅主流媒体被捂住嘴,有些社交媒体谈到中国时也全是谎言。正如你所知,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有一位专栏作家,他在一档早间节目中抨击我,我要求做出回应也被拒绝。在推特上,他们一会儿说我是红褐色的,是“极左 极右的混合体”,一会儿又说我是红色的,就是“极左”。我太清楚这些攻击了,褐色是指纳粹(极右),他们这样攻击我,却不给我回应的权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还有《查理周刊》的一个女孩,她根本没有读过我写新疆的书,却骂我是个“疯子”。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批判我,但并没有读过我的书。最糟糕的是在法国一个由扬·巴尔特主持的《每日》电视节目,我不想参加这个节目,因为你知道他们会设置陷阱。这就是媒体对待我的方式,我当然希望与他们进行礼貌、正当的对话和辩论。客观地说,我从来没有说“中国已是天堂”或“中国只有好的一面”,我也希望能跟他们讨论中国还存在哪些问题。但这些交流都无法进行,他们习惯了撒谎,而我们却得不到回应的权利。
“不是中国来找我,而是我和中国相向而行”
郑若麟:我很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也在法国长期工作和生活过。在今日法国,积极、正面或客观谈论中国,似乎在政治上都已变得“不正确”。这太奇怪了,但有法国朋友经常私下告诉我:“我知道你是对的,但我不能公开承认。”我想您也有同感。
维瓦斯:有些节目邀请三四位嘉宾来谈论中国,但选的都是反华的嘉宾,这很可怕,有违法律和道德,也违反媒体的章程——媒体有讲真话、核实信息并要求嘉宾不能诽谤的义务。我和《解放报》记者劳伦斯有过一场论战。《解放报》是左翼知识分子让-保罗·萨特创办的,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中国的朋友。劳伦斯电话采访我后发信件说,她不能入睡,因为发现了“一个有底线和人道主义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热爱真理的人,一个想捍卫关于中国真相的人”。但十天之后,《解放报》刊登出的文章却把我写的什么都不是。同样一个人,私下里认为我有很多好品质,但在公开场合,写的我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我很天真。这就是我与媒体之间的一次对话。
还有一家网络媒体采访我,我知道他们会设置陷阱,于是把采访全程录音。一周后,他们发的报道全是谎言,没有完整地表达我所说的内容。当我提出要公开采访录音时,他们非常不开心,因为要被迫改正他们所说的谎言。这就是我对付他们的方法。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当他们向我提问时,总是试图表明我“被卖给了中国”或“中国是一个可怕的国家”。这就是像《世界报》及其他媒体所说的,中国正在欧洲寻找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品牌形象的知识分子。但是对我而言,不是中国来找我,是我自己与中国相向而行。2008年是我自己第一次到中国旅游,开始认识中国。此后我还去过3次中国。
郑若麟:像让-保罗·萨特、波伏娃这些在上世纪50年代认知中国的法国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果他们还活着,不知道他们看到今天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情景会怎么想。
维瓦斯:这个问题经常被问起,我知道答案,我相信您也知道。美国为争夺世界领导权,在和中国竞赛。原来作为战后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眼睁睁地看着要被中国追上,甚至某些方面已被超越,美国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说过“美国优先”,而他的接替者拜登一上台也表示类似的观点——美国不允许存在一个同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一些项目发展非常快,美国人看到很多国家从他们身边离开,转向中国,他们不能容忍这样的状况发生。现阶段美国对华采取的战略还是冷战式的,但也有可能变成一场热战。我很担心。因为我们看到他们在编造谎言,以前是关于西藏的谎言,他们失败了,后来是香港、台湾、新疆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世界舆论对美国打着“捍卫人民自由和权利”的旗号攻击中国做好准备。我们知道美国人拥有强大的宣传工具,并且影响着全球很多国家的媒体。
郑若麟:但美国人肯定知道还有一个马克西姆·维瓦斯。
维瓦斯:当我写《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时,我确实感到是孤军奋战。但我现在并不孤单。出版商艾默里克·门维尔出版了《开眼看中国》,全世界有 17 位知识分子参与了这本书,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他们都很勇敢。
郑若麟:到底是谁在诽谤和攻击您?
维瓦斯:除了法国主流媒体记者没有任何理由地对我攻击外,还有法国军事战略研究所。该所今年发布一份654页的“中国影响力报告”,这是他们花了两年时间、靠数十名研究人员完成的(该报告妄称中国政府“雇海外留学生和华侨华人组建网络水军”,还无端攻击维瓦斯,诬其为中国“有用的傻瓜”——编者注),其中提到我54次,我的照片也出现 6 次。这很不寻常,因为事实上他们对我进行了警方式的调查,从我的童年查起,却没有找到太多信息。这样做是为吓唬美国人,通过妖魔化中国,让世界害怕中国。
“中国强有力的反驳和回击是有用的”
郑若麟:听了您的讲述,真是令人愤怒,也令人非常遗憾!戴高乐时代的法国独立自主,不顾美国的反对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今天,在正确认识中国的问题上,法国却显得毫无“主见”!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
维瓦斯:我的理解是,法国越来越倾向于美国的经济模式和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模式。不久前我重温了一遍戴高乐为承认中国所做的一次演讲。这并不是一次对中国献殷勤的演讲,他也谈到对中国的不同看法。与戴高乐时期比,我们已发生很多变化。我有点绝望地看到,法国媒体如此沆瀣一气,对华负面信息让法国人觉得“中国没有什么好事发生,一切都是灾难”。目前,我们必须阻止这种反华潮流。
法国2022年将举行总统大选,我希望法国“不屈的法兰西”党主席、政治家让—吕克·梅朗雄能当选,他是中国的朋友。如果他当选将让法国政治上发生根本性改变,也将引发一场关于中国的讨论,至少会出现观点平衡的涉华言论。
郑若麟:经过你们持续不懈的努力,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有没有发生改变?
维瓦斯:我在“前夜”网站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法国民众对中国一些问题的看法已发生很大变化。在网络上,我们现在可以谈论中国的真实情况,谈论我写的书。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改变许多法国民众对中国的错误认识。
郑若麟: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还比较恶劣,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中国如何做,才能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维瓦斯:我相信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事实上,中国正在有力回击那些攻击。比如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经常回应法国媒体的攻击。尽管他的回击让法国媒体很不舒服,也让一些法国政客很不高兴,但他还是做了。我相信中国政府的这些强有力的反驳和回击是有用的,如谈到美国的种族灭绝问题时会谴责殖民者残害了数以千万计的印第安人。
我们必须鼓励世界各地视中国为朋友的知识分子出声。《开眼看中国》以真实、全新的视角看中国,它应该先被翻译成英文、中文,然后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我们应鼓励法国出版商多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
郑若麟:法文网站上要求停止妖魔化中国的请愿活动已有两千多人签名,他们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有哲学家、历史学家、记者、诗人、工会会员、作家、医生、大使、前部长、音乐家……他们非常勇敢!
我也非常了解西方媒体,当它们要恶意调查一个人时,会连垃圾筒都翻个遍,而您毫无把柄让它们可抓。因为您追求的就是一样东西:真相!您对中国的支持,完全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西方媒体正在给西方民众虚构一个“假中国”,总是负面的……而您所描述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历史会证明您是正确的!
新华社拍扯牌屋,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近日,新华社网红工作室戏仿曾红极一时的美剧《纸牌屋》制作英文微电影《扯牌屋·谁最心机》,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众多官员、学者、媒体人下场互动。其中,一些来自美国的反应尤为显眼。对此,用一个网友的话来形容: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仿大片揭美外交实质
戏调侃引海内外欢笑
微电影借男主角“上木”和三个助手之口点评美国外交政策“心机”、策划未来“损招”,给美国外交圈当了一回“嘴替”,精彩台词不断:“人权就像花10美元就能买到的玩具枪,谁不和我们走一条道,我们就拿它对准(吓唬)谁”;在乌克兰危机对付俄罗斯则要“空谈和谈”“以战养战”。
现实中,华盛顿政客常打着所谓“民主”旗号,抹黑栽赃他国。微电影“脑洞大开”,仿照美式套路、模拟一系列“黑招”:
海外网友忍俊不禁,纷纷转发推荐自己喜欢的片段。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特任教授刘庆彬说:“我喜欢电热毯收集数据那一段!”
有网友点赞“操控大众,让他们相信中国将要入侵澳大利亚”的片段:
中国驻牙买加大使馆账号推荐片中“不管是谁,只要有点赶超我们的势头,我们都要把它摁趴下”的台词,并评论道:“这个片子太太太赞了!快来看看吧。”
片中埋下的很多“梗”,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之余多了一层思考。
比如,主角“上木”坦承自己受够了手下那些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没有谷歌翻译连《人民日报》都看不懂”。这让人不禁发问,这些所谓专家炮制的对华政策,又有多少专业性和可信度可言?
又如,当“上木”提问“为何卖力遏制中国”时,有助手立刻反问,“那为何我们八十年代卖力遏制日本?”这结合先例一语道破美国外交维护自身霸权的一贯宗旨。
很多海外网友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影思考:
一名美国网友指出:“很有意思,因为(影片)说了大实话……这部影片并非在反美。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一样,并不适应全球化时代。”
截至目前,微电影《扯牌屋:谁最心机》仅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下的浏览量就已突破170万。法新社、德国之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巴基斯坦》、《新印度快报》等机构媒体人,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澳大利亚约翰·科廷中心等机构专家,我外交官“大V”和我驻瑞士大使馆等参与互动。
英国共产党官方账号风趣点评:“网飞公司‘暂无’计划播出该片。”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斯特凡纳·拉加德则评价此片是“2.0版的外交就是带点幽默的软实力”:
在国内,微电影登上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热榜,浏览量破千万,网友纷纷点赞“追更”:
推特舌战助推传播
海外网友“站队”中国
微电影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也引来不少反华政客、组织等“围攻”。然而,创作团队发现,这些账号无一敢反驳影片所揭示的美国外交现实。创作团队对这些攻击言论予以有礼有力有节的回应,一些热心网友也自发帮忙。
曾任美国反华喉舌——“自由亚洲电台”总裁、美前副总统切尼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叶望辉评论称:“当你通过强力破坏并重建社会(正如中国共产党一贯做的那样)时,你就谈不上有创意。”
对此,新华社模仿其口吻回应:“当你通过政治把戏和利益算计为‘深层国家’正名助力(正如美国两党一贯做的那样)时,你就谈不上正直和问责。”并追问他:“您是怎样读《人民日报》的呢?需要借助谷歌翻译不?”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媒体人塔克·艾夫斯阴阳怪气地讽刺片子“抓住了2013年的时代精髓”(注:美剧《纸牌屋》推出于2013年),立刻被网友“教育”:“如果你认为这只适用于2013年,那你就太无知了。”“想找茬儿就这水平?”
那么,这些美国政客、媒体人到底为何如此跳脚?
本文开篇指出“一些美国人坐不住了”的网友直言,“片子说的没有半点不对,实际上还未反映出全部,但有些人已经开始歇斯底里了”,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刻板印象中的中国人竟敢演“讽刺剧”?!
如果您觉得我们应接着拍续集,请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拍扯牌屋,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近日,新华社网红工作室戏仿曾红极一时的美剧《纸牌屋》制作英文微电影《扯牌屋·谁最心机》,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众多官员、学者、媒体人下场互动。其中,一些来自美国的反应尤为显眼。对此,用一个网友的话来形容:一些美国人真坐不住了!
仿大片揭美外交实质
戏调侃引海内外欢笑
微电影借男主角“上木”和三个助手之口点评美国外交政策“心机”、策划未来“损招”,给美国外交圈当了一回“嘴替”,精彩台词不断:“人权就像花10美元就能买到的玩具枪,谁不和我们走一条道,我们就拿它对准(吓唬)谁”;在乌克兰危机对付俄罗斯则要“空谈和谈”“以战养战”。
现实中,华盛顿政客常打着所谓“民主”旗号,抹黑栽赃他国。微电影“脑洞大开”,仿照美式套路、模拟一系列“黑招”:
海外网友忍俊不禁,纷纷转发推荐自己喜欢的片段。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特任教授刘庆彬说:“我喜欢电热毯收集数据那一段!”
有网友点赞“操控大众,让他们相信中国将要入侵澳大利亚”的片段:
中国驻牙买加大使馆账号推荐片中“不管是谁,只要有点赶超我们的势头,我们都要把它摁趴下”的台词,并评论道:“这个片子太太太赞了!快来看看吧。”
片中埋下的很多“梗”,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之余多了一层思考。
比如,主角“上木”坦承自己受够了手下那些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没有谷歌翻译连《人民日报》都看不懂”。这让人不禁发问,这些所谓专家炮制的对华政策,又有多少专业性和可信度可言?
又如,当“上木”提问“为何卖力遏制中国”时,有助手立刻反问,“那为何我们八十年代卖力遏制日本?”这结合先例一语道破美国外交维护自身霸权的一贯宗旨。
很多海外网友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影思考:
一名美国网友指出:“很有意思,因为(影片)说了大实话……这部影片并非在反美。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一样,并不适应全球化时代。”
截至目前,微电影《扯牌屋:谁最心机》仅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下的浏览量就已突破170万。法新社、德国之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巴基斯坦》、《新印度快报》等机构媒体人,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澳大利亚约翰·科廷中心等机构专家,我外交官“大V”和我驻瑞士大使馆等参与互动。
英国共产党官方账号风趣点评:“网飞公司‘暂无’计划播出该片。”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斯特凡纳·拉加德则评价此片是“2.0版的外交就是带点幽默的软实力”:
在国内,微电影登上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热榜,浏览量破千万,网友纷纷点赞“追更”:
推特舌战助推传播
海外网友“站队”中国
微电影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也引来不少反华政客、组织等“围攻”。然而,创作团队发现,这些账号无一敢反驳影片所揭示的美国外交现实。创作团队对这些攻击言论予以有礼有力有节的回应,一些热心网友也自发帮忙。
曾任美国反华喉舌——“自由亚洲电台”总裁、美前副总统切尼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叶望辉评论称:“当你通过强力破坏并重建社会(正如中国共产党一贯做的那样)时,你就谈不上有创意。”
对此,新华社模仿其口吻回应:“当你通过政治把戏和利益算计为‘深层国家’正名助力(正如美国两党一贯做的那样)时,你就谈不上正直和问责。”并追问他:“您是怎样读《人民日报》的呢?需要借助谷歌翻译不?”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媒体人塔克·艾夫斯阴阳怪气地讽刺片子“抓住了2013年的时代精髓”(注:美剧《纸牌屋》推出于2013年),立刻被网友“教育”:“如果你认为这只适用于2013年,那你就太无知了。”“想找茬儿就这水平?”
那么,这些美国政客、媒体人到底为何如此跳脚?
本文开篇指出“一些美国人坐不住了”的网友直言,“片子说的没有半点不对,实际上还未反映出全部,但有些人已经开始歇斯底里了”,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刻板印象中的中国人竟敢演“讽刺剧”?!
如果您觉得我们应接着拍续集,请在评论区留言……
-END-
策划:倪四义 班玮
监制:薛颖
统筹:徐海静 闫珺岩
编剧:郑锦强 徐海静 朱东阳
编辑:薛颖 徐海静 朱东阳 凌朔 柳丝 金悦磊 王申 沈浩洋 孙浩
翻译:肖玥(实习) 邰怡昕(实习) 郑锦强
文案:朱东阳 纪千贺(实习) 杨奕晨(实习) 郑锦强
主演:郑锦强 王迪迩 刘阳 苟洪景
导演:大赵
摄影:宁楠
灯光:张超
录音:张欣欣
化妆:杨捷珵
剪辑:黄婷婷
音编:郎崇蛟
调色:李嘉顺
制图:邰怡昕(实习) 纪千贺(实习)
执行制片:李晓东
艺术指导:王婷
鸣谢:张裕爱斐堡
郑锦强工作室制作 迪迩工作室支持
新华社国际部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来源:新华社
中国外交新年赢来开门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开年头一月,中国外交的日程表充实满当:1月4日至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开启非洲之行,对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科摩罗进行访问,延续了中国32年来新年首访非洲的传统;此后,王毅访问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两国;1月10日至14日,沙特、巴林、科威特、阿曼4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外长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来访中国;1月12日,土耳其外长访问中国;1月13日,法国总统外事顾问访华并举行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1月14日伊朗外长访问中国……
疫情挑战下,中国对老友如约而至,对来客开门相迎,赢得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点赞。外媒普遍表示,通过新年的头几场主客场外交,中国展现了和平友好、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负责任态度;中国外交提出的理念与方案日益产生强大吸引力。
开年外交动向引关注
“在32年时间里,中国的历任外交部长毫无例外地保证了他们的年初首访是前往非洲。”“肯尼亚24小时新闻”网站报道称,遵从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新年之初展开了对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和科摩罗的访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近期,非洲之角安全局势的恶化使北京感到担忧。中国外长今年首访选择该地区,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这一地区稳定的关切。中国在这一地区拥有巨大的利益,包括从肯尼亚蒙巴萨至乌干达马拉巴的东非铁路、高速公路、发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海湾国家近期“组团”访华也令多方瞩目。这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首次组织成员国外长集体出访。其中,沙特、科威特两国还是欧佩克核心成员国。
法新社称,盛产石油的海湾国家的官员1月10日开启为期5天的访华行程,他们与北京讨论加强能源合作等事宜。报道认为,近年来,中国一直寻求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此次访问会推动中国与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取得突破。
半岛电视台称,中国和海合会于2004年决定启动中海自贸协定谈判,双方在2021年3月曾讨论恢复谈判的可能性。此次海湾四国集体访华,或将寻求与中方加强能源合作。
能源话题之外,路透社还关注到海湾四国访华期间的其他议题。“中国与沙特在会后的声明中表示,中方将同沙方拓展新能源、电子商务、执法安全、中文教学、联合考古等领域合作。”路透社称。
中国主张获多方回响
中方在非洲访问期间提出的一项驳斥和一项构想,获得非洲国家和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
法新社关注到,王毅在肯尼亚访问期间驳斥了“债务陷阱”论,强调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债务陷阱”论是那些不希望看到非洲加快发展的势力制造出来的“话语陷阱”。
在中国开年访问的首站厄立特里亚,厄总统伊萨亚斯驳斥了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强调中国从未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洲不可或缺的真正发展伙伴,并期待中国在非洲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非洲之角安全局势,中国还提出了“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支持地区国家摆脱大国地缘争夺的干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路透社称,在该构想下,中国将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以克服安全挑战。
AllAfrica新闻网称,中国提出的解决非洲之角冲突的建议受到非洲国家欢迎,有助于最终解决冲突。作为邻国,肯尼亚一直斡旋埃塞俄比亚国内的武装冲突,但收效甚微。中国的倡议有利于弥合各方分歧,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表示,这一构想符合非洲之角各国的紧迫需求,肯方完全赞同并愿为此发挥作用。
“中国计划派遣和平特使前往饱受冲突蹂躏的非洲之角,这显示中国有意在这一热点地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路透社称,中国向来较关注非洲的经济发展和贸易,而不是政治和外交议题,“从来不是中国想做什么,而是非洲想做什么”。
《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中国一直在采取具体措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但中国的努力是低调而且往往是间接的,因此常被忽视。除了传统安全合作形式之外,中国还在提供“非传统的合作,比如能力建设项目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中国强调“以非洲方式”解决冲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因此,“不管中国何时任命特使,我们都可以期待这位外交官会尝试推动非洲之角现有的和平努力”。
开放合作引八方来客
面对当前世界出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中国外交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赢得国际社会点赞。
“肯尼亚24小时新闻”网站称,非洲之行展现了中国外交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其中,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巧实力的重要支柱。“巧实力”外交风格下,中国以发展促和平,凸显发展是让约13亿非洲人摆脱贫困的最有效途径。中国正在把重心转向贸易和工业化,以使非洲基础设施能够自我造血并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不断深化人道主义、维和行动和卫生外交。中国已承诺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包括再向肯尼亚提供1000万剂疫苗。多年来,中国还一直在科摩罗开展消除疟疾项目。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民调组织“非洲晴雨表”在2019年至2020年对34个非洲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3%的非洲人认为中国对非洲大陆产生了积极的外部影响。非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大多是正面的。有受访的肯尼亚人表示,是中国带来了肯尼亚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建设的发展变化,“中国人在肯尼亚的存在绝对是一个积极因素”。
1月12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在与中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表示,高度赞赏中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中海双方一致同意尽快完成中海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中海自由贸易区、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统筹推进双方经贸利益。
中国务实合作的态度获得广泛认可,也为中国进一步吸引了八方来客。
据法新社报道,1月5日,中国和摩洛哥刚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摩洛哥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确定了摩洛哥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伙伴关系。根据该协议,北京承诺鼓励中国企业在摩洛哥投资。摩洛哥将在工业和能源部门建立合资企业,并为研究和技术合作方面创造便利条件。
阿根廷《第十二页报》网站报道称,今年2月初,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的新年首访将定在中国。此访的目的是出席冬奥会以及庆祝阿根廷与中国建交50周年,预计阿根廷方面还将利用这次访问的机会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文件。此外,预计双方还将宣布与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相关的投资计划。
阿根廷《民族报》网站称,1月7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表示支持由阿根廷担任拉共体轮值主席国。阿根廷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将着手推动落实《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通过该计划,未来3年拉共体将与中国加强互利合作,推动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数字基建、通信设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