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牛马的年轮长在(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导读牛马的年轮长在文章列表:1、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2、左传的几个故事,多难兴邦,化干戈为玉帛,风牛马不相及3、以人民为中心,雪域高原笃定前行的成功密码——写在西藏百万农

牛马的年轮长在文章列表:

牛马的年轮长在(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解开未知 牵引新知

核心阅读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涵盖多学术领域,体现多学科交叉,呈现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今年评选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网上全程直播终评会等形式,让考古工作走入公众视野,展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中国考古人的风采。

中国最早的粮仓城是怎么样的,最早的古代大型宫殿式遗址建筑形制是怎么样的?13日,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入选。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共有20项入围,最终评审出10项入选。据介绍,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地域分布比较均匀。从年代分布来看,史前考古有6项、夏商周考古有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有6项、唐宋元明考古有4项。从遗址类型来看,以居址、墓葬和城址为主,还有2处祭祀遗址和1处烽燧遗址。

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新资料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选十大发现有的是“考古中国”项目新成果,也有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新发现,这些项目涵盖了现代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考古等重要学术领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最终入选的年度考古新发现,有其考古发现突出的“新”意义。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在大中型贵族墓陪葬车马坑或部分中小型墓内还发现有放置马牛羊头蹄的殉牲现象,与春秋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戎人葬俗相同。从徐阳墓地时间跨度及所处位置分析,它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陆浑戎相吻合,应为陆浑戎遗存,其所在的顺阳河流域应为陆浑戎迁伊川后的聚居地和核心区域。该发现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重要资料,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是中原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考古中,3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是整体形制、布局还是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器物丰富,有陶器、铜器、木器、扣器、石器、铁器、草编器、纺织物、金面饰、金挂饰、料珠、动物骨骼、人骨、木棺等。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种种发现,体现了以札达县为中心,来自于其西部、东部、南部、中部以及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传播至此的痕迹。

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多学科合作体现考古过程的科学性

多学科合作,是今年考古新发现的共同特点。考古发掘综合运用考古地层学、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质考古、冶金考古等。课题意识的贯穿、科学技术的加入、多学科的交叉,让考古发现呈现了更多的科学性。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从跟跑、并跑世界,进入到领跑阶段。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环境考古工作采用了地层沉积物代用指标和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并用的方法。其中直接在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采集石笋进行古气候复原工作,系国内首次,目前已经获得其中几根石笋的精确年代模型,并对石笋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石笋纹层内含有许多木炭碎屑,与文化层堆积中的用火强度高度耦合,推测系古人类在洞穴中用火的纪录,最早可追溯到至少1万多年前。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为热水墓群结构最完整、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装饰,这些元素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另外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模型,与道教相关的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建华说,我们在发掘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独特案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2018年,根据该遗址文化堆积的超大埋深(距现地表5到10米)和被海相沉积覆盖的低海拔埋藏环境(-3到-8米)的特殊性,发掘之前由工程部门建设一个围护发掘区的钢结构基坑。2019年9月到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750平方米。

公众通过直播见证考古新发现“诞生”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是年度考古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向业界及公众汇报最新研究成果、普及考古知识的重要平台。活动举办的30多年,是考古工作不断走入社会公众视野的30多年,也是考古事业融入社会文化发展的30多年。评选活动采取的一切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公众更深切感触考古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参与和分享考古学对构建民族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独特贡献。

本届评选终评的项目汇报会和新闻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为了更好地传递考古成果,主办方及时推送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的详细图文资料,制作了精美海报,并在网上全程直播终评会。

评选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中国考古人的风采。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遗址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挖掘,挖掘团队主要由女考古工作者组成。该项目汇报人何伟介绍:“我们团队以女性为主,所在的发掘区域风吹日晒,高寒缺氧,我们一起在海拔高度4200多米的高原上工作了4年。”考古工作者的经历,打动着线上线下观众。

此次评选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也吸引了关注、喜欢考古的观众。大学生李蕾在网上看了汇报全程,也见证了考古新发现的“诞生”。李蕾说,网上直播能清楚地听到讲解,清晰地看到图文,即使不到现场也能了解考古成果,是一种好的形式。

近年来,“考古发现 全网直播”成为一种向公众展示考古工作成果的新渠道。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直播、三星堆考古挖掘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线上直播……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和发现,通过直播等方式,及时向公众传递考古成果,传递考古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记者 王 珏)

来源:人民日报

左传的几个故事,多难兴邦,化干戈为玉帛,风牛马不相及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它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很多历史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

1、多难兴邦

晋国的司马侯与晋平公谈论国家兴衰之道,司马侯说: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固然不是好事,但是有些时候,多灾多难反而能够成为振兴国家的力量。

例如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在外流亡的公子小白回国平定了内乱,并且击退了鲁国的入侵,他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的国力强盛起来,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晋献公老年好色,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逼死太子,使得公子重耳和夷吾都在外面流亡。他死后晋国动荡了许多年。其中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遭受了种种困苦和磨难,于六十一岁的高龄终于回国继位,他就是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富国强兵,使得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

多难兴邦,一个国家多灾多难,有些时候反而能够成为振兴国家的力量。

2、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玉即玉石,帛为丝织品,玉帛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春秋时期,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是为穆姬,秦晋两国关系非常之友好。晋献公死后,当时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在外流亡,晋国发生了内乱,秦穆公帮助公子夷吾回国继位,就是晋惠公。

可是晋惠公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曾经答应秦穆公,如果秦国帮助他回到晋国继位,就把五座城池送给秦国做礼物,可是他成功继位后食言了。当晋国发生饥荒,秦国慷慨地送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第二年轮到秦国发生了饥荒,而晋惠公却不肯支援秦国粮食。秦穆公非常气愤,于是派兵攻打晋国,并俘虏了晋惠公。

秦穆公想把晋惠公带回到秦国去。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知道同父异母的哥哥晋惠公是忘恩负义之徒,现在又成为了秦国的俘虏,使她感到莫大的耻辱。她说:“上天降下灾难,使秦晋两国不得用玉帛相见,而是大动干戈。我坚决不见晋惠公。如果穆公把他带进秦国,我就自杀。”

秦穆公只好把晋惠公安置在别处,不把他带进秦国。后来秦穆公接受了晋国使者的谈判条件,把晋惠公释放了,于是秦晋两国终于又和好了,化干戈为玉帛。

3、风牛马不相及

齐国在齐桓公和管仲的治理之下,成为了一时的霸主。齐桓公成为了各诸侯国的首领,各国都来依附他。而楚国偏偏依侍着自己是大国,不怎么理会齐桓公。齐桓公便率领各个诸侯国一起来讨伐楚国。

楚王派遣使者来跟齐桓公谈判,使者对齐桓公说:大王,您住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彼此互相追逐狂奔,也不会越过边境(风牛马不相及)。没想到大王您千里迢迢来到我们国土之上,这是什么缘故呢?”

管仲回答说:“我们辅佐周天子,现在楚国却轻视周天子,连祭祀用的包茅草都不进贡给王室,使得天子祭祀的时候缺乏应有的物质。我们特地为此而来问罪。”

楚国使者说:“贡品没有进献给周天子,这是我们的罪过。今后难道还敢不供给吗?你们现在可以回去了。”

两军相持不下,齐桓公见用武力威慑不了楚国。后来诸侯国只好与楚国订立了盟约。

以人民为中心,雪域高原笃定前行的成功密码——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之际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以人民为中心,雪域高原笃定前行的成功密码——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罗布次仁、翟永冠

初春时节,草木蔓发,生机盎然。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措美县当许村,看到村民多吉家的阳光房里,鲜花姹紫嫣红。

喝着酥油茶,逗弄着小外孙,多吉一脸惬意。“我是农奴的孩子,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比我的父辈要幸福多了。”多吉说,“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春天里,更比我们幸福一百倍哦!”

布达拉宫广场(2021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故事要从1959年讲起。那年的3月28日,西藏人民饱受苦难的历史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民主改革席卷辽阔的高原,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此后,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走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在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今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江河奔涌,雪山印证。西藏不断迈向光明前程的背后,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

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人民的解放:拥抱自由获新生

82岁的土丹坚参退休后生活在日喀则市。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别墅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说现在很幸福。“家里现在有6口人,全家平均每月有5万多元收入,这样的日子在原来想都不敢想。”

在土丹坚参的讲述中,我们一起回到了他小时候的那段幽暗岁月。1940年,农奴的孩子土丹坚参在西藏山南出生。9岁丧母,12岁丧父,土丹坚参成了孤儿。为了不再当农奴,交不起人头税的土丹坚参逃往拉萨,白天四处乞讨,晚上就睡在街头。

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在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死亡线上。

历史档案记载,1950年西藏人口约100万,其中没有自己住房的就有90多万人。当时的拉萨城区只有2万余人,而露宿街头的贫民和乞丐有1000多人。

但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企图永远保留封建农奴制。1959年3月,他们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

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翻身做主的百万农奴欢呼:“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

自此,新世界的光明,扫清了旧社会的阴霾。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照亮雪域高原。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安麦西村(2021年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农奴解放的盛况,被在西藏采访的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看到,她随后在《西藏农奴站起来》一书中写道:“饥饿将很快结束……西藏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走过内有封建农奴主残酷剥削,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的屈辱年代,穿过“为奴隶、为牛马”的晦暗岁月,西藏人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土丹坚参来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他翻身解放,不仅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还被送到了拉萨的学校读书。“穷人真的翻身当家作主了,共产党就是我的恩人”。1980年,土丹坚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年国庆节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土丹坚参都会在自家楼顶上升起崭新的国旗。

“这辈子亲眼看到西藏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时代西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土丹坚参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西藏才能有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明天。”

权利的解放:民生优先创造幸福新生活

“拉姆”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是西藏女性最常用的名字之一。但如果在旧西藏用大数据为“拉姆”画像,她可能是这样:文盲,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没有基本的温饱,平均寿命不超过35.5岁……

但对于今天的“拉姆”来说,她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她能够体面生活,享受公共服务,寿命也大大延长……

拉萨市曲水县的欧珠旺姆就是这样一位新时代的“拉姆”。2000年起她尝试种植苗木获得成功后,便带领村里的妇女成立合作社一起致富。2006年后欧珠旺姆办起“巾帼夜校”培训班,教授妇女学习法律、文化、卫生健康知识。

西藏自治区妇联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提高,女性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33.3%,女性共产党员从1960年的1120名增长到2018年的11万名,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

西藏女性命运在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刻画出西藏发展进步的年轮,背后是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巨变的缩影——

观众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参观(2021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旧西藏95%的人口是农奴和奴隶,新时代的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超过3.5万名、政协委员超过8000名,90%是少数民族。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新时代的西藏实行15年公费教育,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旧西藏医疗条件落后,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新时代的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增加到72.19岁,人口总数从1959年的100万增加到现在的364万。

旧西藏乞讨者遍布城乡。新时代的西藏已经全面建立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旧西藏被极端的贫困笼罩。新时代的西藏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

权利解放,民生优先。中国共产党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今天的西藏,已成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缩影,中国民主人权事业进步的生动写照。”阿根廷汉学家、《当代》杂志主编古斯塔沃·伍表示。

生产力的解放:70年跨越千年

“十四五”期间,西藏规划投资601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8%,重点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

西藏曾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起点低、资源要素缺、治理难度大。如果单靠自身力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此,中央支持、全国支援成为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方式,优惠政策涉及财税金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领域。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各援藏单位加大支援西藏发展的力度,1994年至2020年共实施支援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

村民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努康村参加春耕仪式时播撒种子(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高原上激荡改天换地的力量。2020年,西藏在岗牺牲的党员干部有60多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群体之一。1994年至2020年,16位援藏干部将生命永远留在高原上。他们以热血灌溉理想的花朵,燃烧信仰的光芒,在雪域高原铸就精神高地。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实践,在自然条件艰苦、发展资源匮乏地区,探索出一条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新路径:以国家力量为支撑,在特定区域内投注大量稳定发展资源;以人民幸福为标尺,着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以理想信念为旗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现代化为方向,推动促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西藏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笃定自信。一排排新房上鲜艳的国旗印证,“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高原人民坚定的信仰。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参与采写:王泽昊、陈尚才、白少波、洛卓嘉措)

重拾记忆留住乡愁!从农耕博物馆看遂宁农耕文化相关新闻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近日,“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农耕博物馆开馆,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占地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展出了近现代农耕器具、民俗用具、民间手工艺品等藏品,数量丰富,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农耕文化根植于遂宁人的基因里,浸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农耕博物馆为我们了解农耕时代遂宁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参照。

牛角沟农耕博物馆。

传统农具令人大开眼界

1月13日,记者来到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农耕博物馆,一进门,浓郁的乡村气息便扑面而来。与人们印象中“高大上”的博物馆不同,该馆是一座典型的川中民居,木门、墙壁、石板……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一方石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石桌由三块石板组成,其中合在一起的两块石板看起来竟然颇像一幅中国地图。记者后来得知,这是天然形成的,没有任何人工雕刻的痕迹。

不远处的猪槽也非常有特色。据介绍,它叫如意猪槽,很像一个倒放的如意。十二生肖中,猪代表吉祥如意,如意猪槽正好与其相呼应。

来到后院,便能看到一口水井。据说,当年旷继勋带兵起义初到这里喝的第一口水就是从这里打上来的。水井的旁边是一个水车。过去,没有抽水机,当地农民就利用这种手摇水车和另一种脚踏水车进行抽水。

耕读传家是古人的重要传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村,由此走向属于自己的文化意境。

走进馆内的耕读传家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可移动书架。据介绍,该书架取材上百年的老树,上面保留下的树瘤可见其年轮和沧桑。

一张泛黄的纸页静静地躺在展厅一角。这是1953年的结婚证原件,是由上海青浦县政府颁发的。旁边还有一块田黄石,十分珍贵,似乎在见证夫妻白头偕老。

一根打结的绳子亦不太引人注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根绳子有10个结,过去的读书人,每读一年就打一个结;十年寒窗便由此而来。

另一展厅内的一台播种机,很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过去没有机械化的工具时,老百姓就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这个半自动设备,人畜在前推进,边走边抖动之际,种子便从一排空心竹子管道自动植入土壤,播下春的希望。

眼前的半浮雕《幸福人家》很有韵味。里面有荷塘、花卉、亭台,有骑黄牛的牧童,还有抚须微笑的老翁,展现了一幅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

“先找到合适的泥巴把泥巴不停调和,把黏土均匀地抹在制瓦模具的外围,光滑合模后再脱模,利用阳光烤干后,再送窑池烧制。”跟着讲解员的脚步,看着那些制造瓦片的模具,过去人们的劳动场景就浮现在了眼前。

耕读传家也好,四处奔波也罢。不管是当官,还是求学。算来算去是算人生的成功,算来算去是算荣归故里。该馆用算盘拼成的“回家”二字很有特色。这些算盘中,有金算盘、银算盘、铜算盘、玉算盘,还有如意算盘,种类繁多。

在农家,家家户户都有灶台,馆内完整保留了原来住户的灶台。旁边几口锅都有不同的用处,炒的、炖的、烧的、蒸的,不一而足,而且烧两把火就可以做四种不同的菜品。

除此之外,秤、木床、房契、地契、铁锤……林林总总的各种物品,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展品有些是自己收藏,有些是从别的村收集过来的,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一份记忆、留一份乡愁,让后辈知道先辈们是如何艰辛劳作的,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牛角沟村农耕博物馆负责人刘西明说。

艰辛收藏沉淀浓浓乡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绝大多数旧式农具慢慢失去了踪影。位于安居区凤凰街道办八角社区的布雅轩农耕文化馆成立于2017年6月。

布雅轩农耕文化馆馆藏之石磨。

当天午后,记者来到安居区凤凰街道办八角社区的何家院子。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合院,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走进院内,纺布机、纺纱机、耕犁、石磨、风车……这些传统农业生产用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一个集体验、参观、休闲于一体的农耕体验馆,就是为了让悠久的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布雅轩农耕文化馆馆长何东说。

“这是以前耕地用的木制的犁,后来都改成铁制的了,木制的能保留下来的很少有。”指着一旁的木犁,何东向记者介绍道,馆里收藏有数百件不同时期、不同功用的旧农具,其中,最古老的石柱、柱墩是唐朝雕刻制作的,管内还有汉代的陶瓷碎片。

它们构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景观,是遂宁人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见证。

“我出生于农家,父亲早逝,母亲务农拉扯我们兄妹6人。所以我从懂事起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割谷子、打麦子、犁地、耙田……好多农活都做过,对这些农具也十分熟悉。”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何东对农具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2014年,何冬在自家新楼房的顶层营造了一个空间来堆放农具,并开始四处收集各种农具。“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些旧农具都有一定的感情。但对很多现在的孩子,包括我的儿子来说,对这些东西就显得陌生了。”何东心想,何不建一个农耕博物馆,让这些没下过地的孩子也能了解旧时生活的辛苦和不易。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要办博物馆,大家都不看好,连妻子都说何东走火入魔了。旧农具没有多大升值空间,从事相关收藏又费时费力,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何东却把这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时候也不曾放弃。

经过几年的收集,他收藏的农具慢慢丰富起来,前来参观的人也多了。后来,他将老家的旧屋修葺一番,布雅轩农耕文化馆终于建成。市文联还授予该馆“农耕民俗文化传承基地”称号,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布雅轩农耕文化馆之容器。

每件农具的背后,不仅有何东艰辛的收藏过程,同时也有过去生活的点滴记忆。在他看来,这些农具所沉淀的,不仅有旧时生活的智慧,更有一股浓浓的乡愁。

如今,农耕文化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绝大多数的传统农具已经被农业机械工具所取代。但是,传统农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是先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直接体现,诸多思想、文化与学说孕育于这一母体。而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仍然渗透在当代遂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

遂宁农耕文化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贯穿古今,渗透在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人们仍能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影响。

遂宁农耕文化悠久灿烂

遂宁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长等特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农产品的生长。

遂宁的农耕文化早在先秦之时就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并不断壮大,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遂宁关于农业生产的文字记录,则在汉初高祖六年“分蜀郡置广汉郡、广汉县,今遂宁县境隶属广汉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遂宁的农耕文化历经漫长历史演变而逐渐形成,它兼具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要素和特征,凸显了人和自然长期而深刻的关联,表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史料记载,从西汉到明代中叶,遂宁农业粮食作物品种由水稻为主发展到水稻,大、小麦等多样化种植;由单一的粮食耕种发展到棉麻、甘蔗种植。

民国十五年,遂宁建立了蚕务局,专管民间种桑、育蚕;还相继建立了农事试验场、苗圃、林场、茶圃等农业机构。由此可见,传统遂宁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发展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据民国《遂宁县志》记载:“小民之家,有种数斗而获数十石者,有种二三石而获百石者。”这足见民国时的遂宁已是粮食高产、农业发达之地。

到近代,据文献记载:“涪江两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滨江上游之土多宜棉,下游之土多宜烟草、白芷、甘蔗等物。而密迩山麓一代,凿渠受水,便于种稻,丽南郭一带,缘畴碧壤,半是菜蔬……”“宣德景泰年间,民朴而殷富,牛马成群,寄宿于野,民勤农作……”由此可见,遂宁古代农业一片繁荣景象。

农业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起遂宁的农耕文化,“524红苕”占有重要地位。

布雅轩农耕文化馆馆藏之犁。

中国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

“524红苕”也是如此,“5月栽种,2两种一根,4寸远一窝”——这是数代安居农民总结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堪称遂宁农耕文化的精华所在。

遂宁先民创造了一整套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独特方法,并世代相传。

米饭是四川人不可或缺的主食,水稻是佃家必须要种植的。但受到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与东北、东南亚等地的大米相比,四川大米的品质并不算高。遂宁安居区三家镇土壤肥沃,夏季雨量充沛日照足,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这里出产的大米品质优良,远近闻名,素有川中“鱼米之乡”的美誉。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泥土是农耕文化的根源,是发展农业最基本的要素。遂宁全境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千百年来,当地人根据土壤、地貌等特点,探索出了适宜其生长的作物。除了“524红苕”和三家大米,还有矮晚柚、白柠檬、黄金梨、脚板苕等特色农产品在遂宁这片土地上百花齐放。

在漫长的历史中,遂宁农耕文化在发芽、扎根、长叶、开花、结果,到现今还传承着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诸如富有特色的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诸如麦秆画、石洞竹编、石工号子等等。除了农耕博物馆里的微缩景观,至今遂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上农耕文明的悠久灿烂。

(全媒体记者 王锡刚)

西子畔文学社0163期,燕子来时人尚远,桃花开后柳方柔

西子畔文学社,中国.杭州风景如画,历来人杰地灵,西湖犹如上天降落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杭州。

西子畔文学社,是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全国各省.市诗词协会,省作家协会,各会员单位,全国诗词书画爱好者组成的大家庭。诚心博纳百家之长,集天下之英才,诚邀四海爱好文学诗词,书画情怀之士,齐心聚力弘扬中国诗词,与诸君共勉!

--杭州.西子畔文学社

【荣誉社长】周建生,朱镏春

【总编】林昌栋

【本期主编】林昌栋,杨芳,叶素萍。

【审核】周建生,金建民,在水一方,任长安,徐建国,林丽萍,徐来俊,毕世平,刘刚,杨芳,叶素萍。

【推送】西子文学社筹备组组长--林昌栋

【常务副社长】应子根,廖云新,金建民,在水一方,樊敏青,任长安,毕世平,刘刚,杨芳,徐艺宁。

【书画部长】:吴小云,素铭,柴国定,霍宏刚。

七律•暮春吟

文/王建勤

百卉生娇麦浪飞,一岚花气落春帏。

青山着绿芭蕉瘦,碧树留红月季肥。

晴暖千畦争浪漫,雨甦万物竞芳菲。

人耕垄亩胸怀敞,鸥逐高桅恋夕晖。

七律•暮春游西湖往花港观鱼赏牡丹而吟

文/然 之

蓬舟自在入西湖,烟柳朦胧若有无。

春落瀛洲空翠湿,梦回南宋古皇都。

游观花港疑瑶圃,远望苏堤似画图。

亭畔牡丹蝴蝶恋,天香蒸雾汗凝珠。

七律 • 暮春吟

文/剑如虹

春江渺渺际天流,卉草茸茸漫不收。

燕子来时人尚远,桃花开后柳方柔。

风行浦上渔歌晚,雨过林端鸟语幽。

相忆长年赋归去,空将魂梦向他州。

七律•神舟归来吟怀

文/王省南(浙江)

九霄傲览看神舟,圆梦青空壮志酬。

皓月当邻邀玉女,繁星为伴旅琼楼。

三英豪气半年住,众俊雄心旷世游。

科技创新华夏崛,可怜洋鬼起忧愁。

七律•塞北暮春感怀

文/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白羽团团缕缕轻,煤城柳絮舞轻盈。

飞莺拂晓惊醒我,布谷傍枝不住声。

忘却红尘思韵律,犹如绿意想云筝。

年轮记得花开处,一世修来一世情。

七律•谷雨

文/韩其平

蜂飞蝶舞沐春光,节后农家种稻粱。

树上争鸣莺燕笑,田间劳作马牛忙。

风吹麦垄邀新梦,日照桃花溢暗香。

把握时机挥汗雨,晚归围坐话麻桑。

七律•谷雨抒怀

文/何志勇

时逢谷雨正农忙,杜宇声声唤种粮。

撒谷插秧浇小麦,栽瓜点豆沐骄阳。

丹鹃吐蕊株株美,樱果争妍颗颗香。

芳草田园多胜景,吟诗敲句颂山乡。

七律 • 谷雨

文/高令亚

池前柳茂鸟鸣金,碧麦青青穗已沉。

啼晓雄鸡迎旭日,催耕杜宇寂遥岑。

熟田勤播晴阳泽,沃土辛耘季雨淋。

苦乐农家丰五谷,槐花树下酒闲斟。

七律 •暮春吟

文/中原 (山东纪宪洲)

十里江村柳絮飞,一宵烟雨落春帏。

山前麦浪乘风舞,岭外梨花带露肥。

紫燕喃喃寻旧梦,黄蜂脉脉恋馀晖。

空闻白鹭他乡远,不见渔舟唱晚归。

七律 •谷雨

文/王楚雄

丹花含泪将春送,布谷催耕入莽林。

习习和风蝴蝶舞,悠悠香气蜜蜂寻。

采茶插稻朋辛苦,打酒蒸糕友费心。

四海三江皆索货,天南地北尽佳音。

七律•春 景

文/王兴华(河南)

早晚如期信使来,赤橙黄绿欲登台。

方吟北域莲梅立,又赋东方杏李开。

眼见桃樱明玉腕,耳闻鹊雀亮金腮。

清风竹韵梢间月,鸟落花姿锦绣裁。

七律 •谷雨吟

文/杨志(黑龙江甘南)

大美龙江是我家,桃红柳绿展奇葩。

声声布谷催春种,细细清风沐早霞。

暖日随犁耕黑土,微风拂面吻红花。

关东百姓勤劳作,五谷丰盈菜果茶。

七律•谷雨

文/范光永

最是多情四月天,红花落尽紫花妍。

蔷薇艳影繁花醉,苦楝浓香嫩叶鲜。

拔节麦苗迎谷雨,修畦播种盼丰年。

宅家旬日叹春去,战疫清零喜凯旋。

七律•谷雨

文/薛有毅(山西榆次)

草木葱笼四月天,啼鸣杜宇告挥鞭。

芙蓉始露塘鱼跃,翠鸟终欢玉蝶翩。

点豆埯瓜耕早晚,育苗锄麦种粮棉。

夕霞洒汗三春累,时雨润禾祈祷虔。

七律•塞北谷雨时节

文/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榆钱富有不能花,凝露香椿馅嫩芽。

我诉丰枝知节令,谁怜满树剩痕疤。

留连李白含新语,数落蜂黄恋旧茬。

紫燕衔春来塞北,东风断雨望晨霞。

七律•谷 雨

文/无衔参谋

时临谷雨尽高阳,燕语莺飞闹晓光。

碧水流波澄柳翠,青山秀野掩花香。

漫天白絮随风舞,遍地红英锁雾茫。

知事农夫贪早晚,堪怜留守务家乡。

七律•灯湖风情(新韵)

文/李忠会(四川南充)

灰墙赭瓦青砖壁,锅耳高楼贵第门。

粤海白云情感调,灯湖绿水浪波纹。

柳丝帘幕孤亭陌,舞蹈广场歌友亲。

锦鲤贪食不识釣,垂钩岂是等闲人。

七律•神州十三号航天英雄胜利归来

文/ 周臣朱(丽水)

万国欢呼喜气融,三英壮举越苍穹。

巡航浩宇侦神秘,走访星辰颂杰雄。

测试寻求银汉赞,专研探索广寒崇。

高科实现全球仰,硕果丰盈立大功。

七律 • 贺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孤雁格)

文/周建生

半载航天将日追,神舟乐伴彩霞飞。

璇霄揽月怡愉去,银汉邀星顺利归。

女子忠心圆国梦,男儿赤胆壮华威。

返舱着陆欢呼起,齐向英雄把手挥。

七律 •暮春吟

文/中原 (山东纪宪洲)

最是人间三月天,一湖春雨落悠然。

东风唤醒溪边柳,绿水迎来江上船。

燕子穿云携旧梦,梨园飞雪赋新篇。

凭栏再现童年事,一线连心系纸鸢。

七律•苍松

文/黄山河

江山胜景梦萦牵,古木苍松愈斗妍。

何处登峰何处傲,几时飞雪几时坚。

如诗气骨彰人杰,似画风神引鹤仙。

冬去春来情不老,依依守候大蓝天!

七律•神舟十三回归(新韵)

文/陈刚(湖南常德)

任务完成胜利还,英雄着地众民欢。

太空探索三人组,宇宙巡航六月研。

天际授学开伟业,苍穹行走闯难关。

中华科技全球仰,火箭腾飞世界观。

七律•祝贺神舟十三载誉归来

文/在水一方

豪情立志挂征衣,驾驭神舟向远飞。

直上苍穹明月揽,遨游银汉彩旗挥。

灵霄夙愿巡天梦,巨箭扬名壮国威。

喜看英雄云外返,星光一路凯旋归。

七律 • 暮春乡村行

文/熊振英(湖北浠水)

桃月寻芳野外游,三分春色两分羞。

绿肥红瘦随风老,燕舞莺歌入眼眸。

浩浩烟波千叠错,茫茫霭雾半山浮。

落花本是平常事,何必如同黛玉愁。

七律•贺神舟十三号凯旋

文/韩其平

浩瀚飞旋大国风,九天漫步傲苍穹。

半年探索瑶池伴,三杰投身皎日同。

邀月悠然遨玉宇,放歌自在做人雄。

回眸足下山河美,无限春光百卉红。

七律•咏杏花

文/杜金林

已将春色渐涂红,明媚芳华浪漫中。

一树嫣然欣旷野,几枝香艳丽晴空。

感蝴蝶舞南柯梦,听杜鹃啼浩宇风。

又入生存新境界,追求完美与谁同。

七律•谷雨

文/李万金

布谷催耕召唤忙,村姑种藕太湖旁。

微风得意摇丝柳,细雨含情洗卉裳。

滚去悠悠芦浪绿,飘来阵阵菜花香。

天鹅有趣浮清水,老朽敲诗颂小康。

七律•赞诗苑众耆贤

文•王建勤

一林桃李正芳妍,满苑良朋诗梦牵。

笔吐珠玑生气劲,文兴典雅爱心传。

耆英饱学添新意,后彦多才结雅缘。

已聚三春和睦韵,吟旌共举仰群贤。

五律 • 观盲棋赛

文/周建生

对弈已开腔,盲棋人一双。

红兵难越界,黑炮易过江。

尔驾车来打,他骑马去撞。

苍颜呼胜利,皓首叹投降。

五律•封城

文/范光永

封控静邯郸,筛查做核酸。

幽居多好梦,宅坐少清欢。

万众健康喜,千家幸福安。

仁心医者苦,大爱战新冠。

五律•乡下春晨

文/王楚雄

山花散妙香,草首闪珠光。

老汉牵牛放,家婆炒菜装。

窗前看鹤舞,门外赏鹰翔。

吹笛童儿乐,拎包上学堂。

五律 •谷雨

文/查晓红

连雨灌江河,劲风掀麦波。

舂锄催鸟叫,布谷向天歌。

水暖渔船聚,花香蟹穴多。

春光馀韵在,节序好田禾。

五律•谷雨

文/末代耕夫

农事问春光,风生黑土香。

小秧争向日,闲汉笑依墙。

下水耕田苦,栽瓜冒雨忙。

汗珠千万颗,秋后一仓粮。

五律•次韵网友二首

文/河洛书剑

(一)

隐深人避地,噪晚鸟移柯。

烟外斜阳敛,风前落叶多。

忘机盟白鹭,投钓坐沧波。

不入文王梦,磻溪奈老何。

(二)

黄粱炊已熟,梦未醒南柯。

青眼加人少,名心误我多。

垂天已成赋,平地竟翻波。

忆及十年事,缘悭可奈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