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1×10森林工作法:家长常做这两件事,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导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文章列表:1、1×10森林工作法:家长常做这两件事,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2、为什么说现代社会做好家庭教育特别重要?3、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商家称交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文章列表: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1×10森林工作法:家长常做这两件事,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1×10森林工作法:家长常做这两件事,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的孩子,看上去逆反、偏执,其实他们面临内心匮乏的困境,没有手机的时候,容易被迷茫和无助占据。

“孩子用我的手机,给游戏充了钱。”

“我是孩子奶奶,他父母常年在外,我管不住他啊。”

“孩子上网课得用手机,我不知道他在玩游戏。”

这是咨询一座森林家庭教育的来访电话中,最常听到的内容。每通电话背后,都有一个无助的家长。

现如今,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人为此头疼不已。

孩子沉迷网络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深思。

1、现实中的认可和尊重太少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沉迷游戏。

其实不然,很多孩子是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自信,才通过游戏寻找自信和成就感。

玩游戏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指导专家王老师咨询的案例中,曾有一个15岁的孩子,爱打游戏,沉默寡言,成绩也班级垫底。

父母为了让孩子走出虚拟世界,试各种办法,孩子却没有丝毫改变。

直到后来,孩子妈妈因为一场大病,卧床半年,孩子被这场变故吓坏了,在妈妈住院那段时间,表现的格外懂事。

妈妈也不再和孩子剑拔弩张,试着和他沟通,想知道孩子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经过日复一日的相处,孩子终于敞开心扉:

在你和爸爸的眼中,我就是学习不好的坏孩子,但是在游戏里,却有很多人夸我厉害。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好,就看不起我。

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自己每一次对孩子学习上的打击,孩子“不屑一顾”的背后,都是内心伤痛的掩饰,他始终都渴望父母的认同。

孩子这段话,其实也是很多沉迷网络的孩子内心的声音。

当孩子无法在现实世界获得尊重和认同的时候,就会到虚拟世界去寻找。

从某个角度来说,游戏远比我们更懂孩子的心。

他们能在屏幕里,找回对生活的自信,委屈和压抑都可以通过游戏宣泄,这是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

2、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氛围紧张

孩子长期生活在夫妻冲突频繁的家庭环境中,也容易沉迷游戏。

当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孩子会选择逃避,而手机所连接的虚拟世界则成了“避难所”。

很多沉迷网络的孩子,并不是被游戏本身所吸引,而是家庭里的压力太大,让他们想要逃离。

在家庭氛围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孩子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出格行为,引起父母注意。

一座森林是一家以青少年心理咨询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机构,我们的1×10森林工作法提出:

父母关系不和会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子女产生心理障碍,想要在网络世界寻找缺失的温暖、理解和支持,从而沉迷网络。

在冲突频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内心经常感到孤独和压抑,而刷视频、玩游戏,则是短暂喘息放松的时刻。

我们始终强调,家庭生态健康,孩子心理才健康。

沉迷手机的孩子就像在一个气泡中,外面的大人进不去,里面的孩子出不来。

大人总是想办法去改变这样的孩子,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

改变对孩子的态度,改变陪伴孩子的方式,改变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用爱填补孩子内心的空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为什么说现代社会做好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根据群聊记录整理:2019年5月28日)

为什么说当前做好家庭教育特别重要?因为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家可能有点困惑,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父母辈,甚至爷爷、奶奶辈,在他们那个时代,虽然穷苦一点,但是教育反而不是一个大问题?有些家庭,动辄养十几个孩子,吃饱了事,没见什么大烦恼,对吧?而且照样出很多人才,照样养出来来很多孝子——那么为什么,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在各种条件看似都非常好的情况下,为什么教育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呢?

简单讲,三点:

01

一个是,无孔不入且缺乏约束的商业化信息,借助手机、网络、影视、书籍等媒介,大举入侵,恶化了我们孩子的成长生态,让他们面临诸多挑战——这实际造成了一个局面,是我们猝不及防的:就是以往只是“锦上添花”的家庭教育,现在却成了不可或缺且兼具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历史性”重任。也就是说,以前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不大碍事”——现在你要是没有很好好的家庭教育,孩子难以优秀还不说——更要命的是,他可能会学坏!

02

二个是,人们需求的无限增长和有限的机会供给,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是俗称的“内卷”,让缺乏正确引导的家长们陷入了空前的焦虑;这种焦虑直接地传导给孩子们,且推动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和病态的成长环境。

03

第三个是,现在所谓的学校教育,似乎只侧重学习,其他不怎么管。这点呀,我们很多家长深有体会,对不对?

以我的经验为例:我参加历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们都是在家长会上讲解学习重点——而且几乎是只讲学习情况。重视学习,这固然是好的呀;当然如果我们私下去问,老师会说一些,但是不那么重点地说明(总之在老师们眼里,重要性似乎就不如学习)。

上面讲的,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有些家长朋友不一定听得进去,他们心里只有学习(笑)。因为学习好,似乎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首先说明,我是非常反对“唯学习论”的。但是,既然很多家长眼里只有学习,那么我们就从学习的角度来谈,即便从搞好学习的角度,家庭教育也同样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我们先问几个问题:要想孩子学习好,要不要他很专注于这件事?要不要他有这样的动力和耐力去专注这件事?以及,要不要他有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去完成好这件事?——这么问,大家要理解。因为之前的孩子,就是我上面说的,之前几十年的孩子,面临的环境简单,能够影响和干扰到他的东西不多。现在则不一样了。影响和干扰他的东西是特别的多,对不对?那么,他就必须有一个品质是之前没有那么多要求的——就是,他必须要能够对抗这些影响和干扰;甚至说,他要有能力带着这种影响和干扰去完成学习好这件事。

打个比方吧,好让大家理解:你在天气晴朗的柏油路上骑自行车,自然是一马平川,对不对?你可以很容易骑出一个好的状态和速度(这个来比喻之前的学习环境)。但是现在给你一个泥泞不堪的泥石路,且风雨雷电交加——请问你,你还可以骑得那么惬意嘛?所以,环境不一样了,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所以,现在想要孩子们学习好,不是只抓学习就可以那么简单的事了。

综合来讲,现在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要求是大大的提高了。所以,这个品质的高要求,就需要家庭教育来完成——不能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放养,他就可以自己成才,现在很难了——现在你要是敢放养,他不学坏就不错咯,你还想怎么个优秀法......

接着上面的比喻:什么样的孩子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那就好比汽车的比赛——不要只关注速度的问题;要着力把汽车的品质提高,你们想想,拖拉机怎么跟奔驰宝马比?对不对?

所以,汽车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优势——而同样的,孩子的品质,也必然决定了他学习上的根本优势。

而这个品质只能从我们做好家庭教育这个事情,去获得!

The End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商家称交钱即拿证,专家提醒别轻信

根据人社部今年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家庭教育指导师”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记者了解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尚未由主管部门颁发或授权颁发,但现实中相关培训机构却如雨后春笋,有商家宣称“培训即拿证”“拿证即推荐就业”,销售价格不菲的课程。近日,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交了数千元的培训费,最终却只得到了一张“废纸”。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南都记者展开了调查。

培训机构投诉集中

有学员反映被骗学费

根据网上资料,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指从事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等的人员。这一新职业刚上新,就有一批培训机构嗅到商机,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新注册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4.39%。截至2022年5月,新注册企业数量超过2021年增长数的一半。

随着各种打着家庭教育指导师旗号的培训机构“横空出世”,相关投诉也同比增长。记者查询发现,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课程内容质量低,缺乏专业性;二是发证证书与承诺并不一致,涉嫌虚假宣传;三是未按合同履约,缴费后老师直接“消失不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名目繁多,课程内容五花八门。有机构将课程分为兴趣取证班、就业指导班、创业全项班等。经过对比,不同机构提供的课程相似度高,有的甚至选择一些高校教师的讲课录像拼凑出一套课程。另外,一些机构瞄准有人渴望“一证傍身”的心理,打着“无门槛、无要求,参加培训即可拿证,拿证就能上岗”的口号进行“收割”。

某培训机构发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样本。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张女士在一家培训机构的微信群里,看到有老师宣称其是国家唯一认可的培训机构,让张女士对证书的权威性深信不疑。没过几天,对方又提出“不学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就学不透”,为此,张女士先后支付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一共5986元学费。其后,张女士收到所谓的证书,经过查证后却发现证书并非人社部认证,也不具有权威性,“官网上根本没有证书的认证信息,群聊被解散了,老师也联系不上。”

自发证书满天飞

有商家承诺“包发证书”

在网上输入“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关键词,立刻出现有不少培训网站,只要点击某个选项,客服的对话框就会自动弹出。记者留下手机号码后,立马就有机构的工作人员联系。

一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展前景好、国家扶持、专业人员缺口大是选择这个职业的三大优势,同时还不断强调其机构的证书含金量十分高,持证即可上岗,且随着能力的提升薪资将会越来越高。此外,还有不少培训机构干脆“买一赠多”,除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外,还附赠注意力训练师、行为矫正师及职业规划师等证书,甚至承诺拿证后可推荐就业。

电商平台上,也有不少商家兜售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课程。“挑战时薪1000、考试押题、证书包发、免费补考”是不少店家打出的噱头。根据一店家客服介绍,“发证单位为中国教育部直属单位,含金量十分高。”

从上述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样本来看,基本都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并非职业(执业)资格类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多为不知名的机构颁布。经记者简单统计,网上目前号称由“权威部门认证”或由各类行业协会、学会颁布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证书就有十几种,而各类培训机构自行颁发的培训证书更是难以计数。

事实上,今年9月2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妇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的提示》提到,“家庭教育指导师”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相关主管部门未颁发或授权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

一些培训机构发的相关证书。

专家:

相关缺口并非宣传中那么大

需严查虚假宣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家庭教育指导师”是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指导师,给家长进行面上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以及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受众是家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机构主要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以及面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机构。考虑到家庭教育指导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有很多类似之处,按配备心理教师的标准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国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在10万左右,而不会是一些机构宣称的几百万之巨。“有的培训机构就一直炒作,宣称社会的需求有几百万,获得一张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将捧上‘金饭碗’,这有很强的迷惑性。”熊丙奇称。

熊丙奇表示,通过培训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不是职业资格证书,而是能力评价证书,是由社会机构进行的评价。是否得到认可,要看培训的质量与家庭教育指导师本身是否具有指导家长的专业能力。所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机构,按照法律的规定都必须是非营利性,而不能以逐利为目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机构的监管,严查虚假宣传,“而选择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的人员,不要想着赚大钱,轻易被机构忽悠。”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家庭教育之童年

今天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七章中讲到苍鹭倾听并不断发问的方式,使得蛤蟆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他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开启了学习模式。本章内容主要探讨了“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以及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情感。人在一出生时,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感情(基本组成: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幼年时,这些基本感情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的一身。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侯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在儿童自我状态分两种,一种是自然型儿童,一种适应型儿童。自然型儿童指的是与生俱来的一些特质,适应型儿童则指的是为了自保而适应环境养成的一些特质,比如察言观色、取悦他人等。所以仔细想来,成年人的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网络有句话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或许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这也表明了儿童家庭教育影响的重要性,人的发展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有所改变,但是某些在童年受到的影响或者被潜移默化的一些特质,即便是在成年后,也会在特定的情形或者情景下被激发出来。#曾经童年里的回忆影视剧,你们还记得多少#​#反向育儿#

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会影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情况

12月7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蓝皮书指出,家庭学校环境系统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和网络沉迷防范上具有重要作用,会影响未成年人上网动机、上网活动频率和网络沉迷情况。

调查显示,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影响未成年人的上网动机强度,父母对子女越了解、亲子互动越频繁、亲子关系越是亲近,未成年人会越少依赖网络使用来满足心理需要,上网动机减弱。比如,父母对子女了解程度较高的时候,未成年人将互联网作为娱乐放松主要途径的比例降低14.24个百分点,作为自我表达媒介的比例下降11.30个百分点,作为寻求志同道合伙伴的比例下降11.47个百分点。亲子关系亲近的未成年人将互联网作为重要娱乐途径的比例下降20.31个百分点,作为自我表达媒介的比例下降12.74个百分点,作为寻求志同道合伙伴重要途径的比例下降14.37个百分点。

亲子关系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活动。父母对子女了解程度高的时候,孩子经常或总是玩游戏的比例降低5.61个百分点,经常或总是看短视频比例降低8.80个百分点;父母和孩子关系亲近的时候,孩子经常或总是玩游戏的比例降低10.79个百分点,看短视频比例降低13.00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父母间的良好关系还是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关键因素,父母之间关系很好的孩子,和父母关系很不好的孩子相比,其网络沉迷风险会降低9.49个百分点;而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和父母很少吵架的孩子相比,其网络沉迷风险会提升22.47个百分点。同时,家长对孩子采用降低期望但严格管理的教养方式能够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程度。家长的网络监管意识越弱、自身上网频率越高、网络娱乐活动越频繁,其子女的网络沉迷风险越高。比如,父母对孩子学习和生活完全不管的时候,和父母管的比较严格的时候相比,孩子总是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要高出11.92个百分点,总是看短视频的比例要高出9.74个百分点。

家长的榜样作用对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每天玩游戏或看短视频时长较长(3小时以上)的家长,和不玩游戏或不看短视频的家长相比,其孩子有网络沉迷风险的比例分别高出5.36和11.10个百分点;和用时较少(1小时以内)的家长相比,其孩子网络沉迷的风险也会分别高出5.22%和8.83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当未成年人不适应学校环境时,使用互联网娱乐和社交的动机会更强烈,将互联网作为娱乐放松主要途径的比例会提升14.64个百分点,作为社交重要渠道的比例提升14.35个百分点。而良好的同学关系则可以减少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满足心理需要的依赖。与此同时,未成年人学校融入程度越高,网络沉迷风险也会越低,喜欢学校的孩子网络沉迷风险会降低5.75个百分点,不适应学校想转学的孩子网络沉迷风险会增加19.24个百分点。

此外,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开展的情况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