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复习)
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文章列表:
- 1、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复习
- 2、司空见惯的一个成语,原来出自这首诗,长知识了
- 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7单元解释带点字整理
- 4、这5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对孩子写作文大有帮助,绝佳素材
- 5、悯农诗的作者:虽然做到宰相,却生活豪奢,让同僚不满
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复习
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目复习
1、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规范汉字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答案:B)
2、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 )。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 答案:A)
3、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4、万物由来
“记者”以前叫什么
1905年以前,中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但就是不叫“记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间,报上登了不少“新闻”,却从无“新闻记者”的称谓出现。在应该称“记者”的地方,却称之为“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
1875年7月7日,《申报》首次刊登招聘访事的告白,应聘担任访事的条件是:“必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呼。
以统一的“记者”一词代替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呼,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1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移植到中国来,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所刊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记者又何必再烦笔墨以渎吾同胞之听哉!”
“文学”原为官职名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试,被举考官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语文”一词的来历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5、2007年春晚公布的四副春联及获奖的20幅春联
公布的四副春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6、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4、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小黑板)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7、成语主角
闻鸡起舞——祖逖; 纸上谈兵——赵括; 惊弓之鸟——更羸;
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 七步成诗——曹植;
韦编三绝——孔子; 单刀赴会——关羽; 对症下药——朱熹;
铁杵成针——李白;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卧薪尝胆——勾践; 凿壁借光——匡衡; 鞠躬尽瘁——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轲; 乐不思蜀——刘禅; 三顾茅庐——刘备;
入木三分——王羲之; 杀妻求将——吴起; 四面楚歌——项羽;
煮豆燃萁——曹植; 背水一战——韩信。
8、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
(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 (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 (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
(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9、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10、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 2 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 1寸=1尺( 得寸进尺)
选择题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0、唐代人可以称“父亲”为:
A、伯伯 B、哥哥 (B)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9、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B)
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C)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D)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C)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C)
司空见惯的一个成语,原来出自这首诗,长知识了
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唐朝大臣、思想家、哲学家、著名诗人,年轻时家境良好、博学多才、意气风发,有极高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到王叔文、王丕、柳宗元的改革浪潮中去。#郝乙书法#
可惜,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了疯狂反扑,改革很快失败。唐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身亡,刘禹锡和柳宗元等被贬为远州司马。从此刘禹锡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被贬生涯。
直到公元827年,55岁的刘禹锡才结束贬谪,回到洛阳,任东都尚书省。后历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等职。晚年生活相对较安逸,任一些闲职,与白居易、裴度等老友吟诗和对,享年70岁。
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一个叫李绅的司空大人请刘禹锡赴宴,这个李绅是谁呢?就是写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那位,虽然受"牛李党争"影响,也是长期被贬,但后来平反后还做过宰相,但历史名声不太好,生活奢靡、打击旧交,一个小人形象,得志后,再也没有写《悯农》时的悲农情怀了。
这个李绅可能也是为了结交刘禹锡,宴请中酒酣之际,把妙龄歌女喊出来给唱曲敬酒助兴,刘禹锡觉得过于奢华,有点看不惯,但又不好意思直说,以免扫了主人的兴,就赋了一首诗《赠李司空妓》送给李绅。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少女们高挽发髻,一个个就像宫女般美丽,一曲《杜韦娘》简直就像春风拂面。李司空可能见惯了不觉得什么,可让我这苏州刺史断了心肠啊!
表面上看,是说司空大人啊,你这里的美女真好啊,既漂亮又会唱歌,可能你见惯了不觉得,我这没见过世面的苏州刺史,会想念她们断了心肠啊。
实际是看不惯李绅的奢华生活,以自嘲来讽刺李绅,并用劝诫之意。可是这位过惯了奢华生活,为吃一道鸡舌而宰杀三百多只活鸡的李绅哪能听得进去呢?可惜了刘禹锡的一片良苦用心,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成语,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7单元解释带点字整理
1.长江之歌:之:的。
2.荡涤:洗。
3.美妙绝伦:绝:独一无二。伦:同类。
4.毫无倦态:毫:一点儿。态:神色。
5.赤朱丹彤:赤:表示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
6.硕大无朋:硕:大。朋:比。
7.悄然无声:悄然:寂静无声。
8.临海:临:靠近、挨着。
9.前赴后继:赴:去、往。继:继续。
10.锲而不舍:锲:雕刻。舍:放弃。
11.蔚为壮观:蔚:盛大。观:景象。
12.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
13.如痴如醉:痴:迷恋。醉:沉迷。
14.不畏风浪:畏:害怕。
15.惊涛骇浪:骇:惊吓、震惊。
16.满载而归:载:装载。
17.突兀森郁:突兀:高耸。郁:茂盛。
18.变化多端:端:项目。
19.颜色各异:异:不同。
20.塞外边疆:疆:边界、疆界。
21.银装素裹:素:白色。
22.狂风暴雪:暴:突然而猛烈。
23.风卷残云:残:剩余的。
24.神清气爽:爽:明朗、清亮。
25.气势汹汹:汹汹:形容声势大的样子。
26.万籁俱寂:籁:从孔穴发出的声音。万籁:各种声音。俱:全。寂:静。
27.众寡悬殊:众:许多。寡:少。悬:相差很远。殊:不同、差异。
28.同仇敌忾:忾:愤恨。
29.震耳欲聋:欲:快要、将要。
30.猝不及防:猝:突然。
31.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32.虚而入:乘:就着。
33.堪设想:堪:能够。
34.无辜:辜:罪。
35.毫不介意:毫:一点儿。
36.至仁至义:至:最。仁:仁爱。义:正义。
37.恍然大悟:恍然:形容忽然醒悟。悟:了解、领会。
38.不避艰险:避:回避。
39.腾云驾雾:腾:升。驾:驾驶。
40.来去无踪:踪:踪迹。
41.大显神通:显:表现、露出。
42.明察秋毫:明:表示眼力好。察:仔细看。毫:细长而尖的毛。
43.除恶务尽:除:去掉。恶:很坏的行为。务:务必。尽:完。
44.回眸:眸:眼睛。回眸:转头看。
45.无边无际:际:边际。
46.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兴:发出。
47.匮乏:匮:缺乏、贫乏。
48.低廉:廉:便宜。
49.顾名思义:顾:看。
50.卓有成效:卓:高明。
51.鉴往知来:鉴:观察、审视。
52.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慢。
53.清风徐来,柳枝拂水:徐:慢慢地。拂:轻轻擦过。
54.儿时,我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隅:角落。
55.我鲜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鲜:少。
56.焉得虎子:焉:怎么。
57.兼听则明: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58.满招损:满:自满。
59.谦受益:谦:谦虚。
60.知过必改:过:错误。
61.户枢不蠹:枢:门上的转轴。蠹:蛀蚀。
62.流水不腐:腐:腐烂。
63.从善如流:从:听从,顺从。善:好的,正确的。
64.疾恶如仇:疾:痛恨。
65.迫不及待:迫:急迫。及:赶上。待:等待。
66.惹人喜爱:惹:招引,挑逗。
67.生生不息:息:停止。
68.应有尽有:应:应该。尽:全部。
69.花团锦簇:锦:丝织品。簇:聚集成的团和堆。
70.美不胜收: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71.无日不:没有一天不。
72.毫不含糊:毫:一点儿。
73.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倦:厌烦。
74.直截了当:截:割断。
75.滔滔不绝:滔滔:形容大水滚滚或连续不断。绝:断。
76.全神贯注:贯:集中。
77.波澜起伏:澜:大浪。
78.遇水必观:观:看。
79.意味深长:长:长远、久远。
80.奔流不息:息:停止。
81.或长或方:或:有的。
82.从无惧色:惧:害怕。
83.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惯:习惯。
84.绿草如茵:茵:垫子、褥子。
85.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雅:文雅。
86.深思熟虑:深:深刻。熟:程度深。虑:考虑。
87.从容不迫:从容:镇定。迫:急迫。
88.侧耳倾听:侧:向旁边歪斜。倾:用尽。
89.情不自禁:禁:忍住。
90.朝夕相处:朝:早晨。夕:傍晚。
91.憧憬:向往。
92.窗明几净:几:小桌子。
93.五彩斑斓:五彩:各种色彩。斑斓:灿烂多彩。
94.欢声笑语:欢:快乐、高兴。
95.博大精深:博:多、丰富。精:精通。深:深奥。
96.教诲:教导。
97.学而不厌:厌:满足。
98.闻过则喜:闻:听到。过:错误。
99.见贤思齐:贤:有德行的人。齐:同样、一致。
100.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
101.不偏不倚:偏:偏向任何一方。倚:偏。
102.诲人不倦:诲:教导。倦:厌倦。
103.乐此不疲:乐:酷爱。疲:疲乏、劳累。
104.托物言志:托:委托、寄托。
105.喻之以理:喻:说明、告知。
106.逝者如斯:逝:流逝。斯:这,指流水。
107.川流不息:川:河流。
108.大汗淋漓: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109.望而却步:却:后退。
110.半途而返:返:回。
111.炯炯有神:炯炯:形容明亮。
112.错失良机:错:错误。
113.百感交集:交:一齐、同时。
114.匪夷所思:匪:不。夷:平常。
115.时光荏苒:荏苒:渐渐逝去。
116.白驹过隙:隙:缝隙。
117.莫衷一是:莫:不。衷:内心。是:对、正确。
118.恍如隔世:如:好像。
119.颇有节奏:颇:很。
120.喜怒无常:常:不变的
这5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对孩子写作文大有帮助,绝佳素材
更多教育美文,请私信回复:教育
语文学习中,成语的积累非常重要,它对文学素养,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写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你知道那些熟悉的成语和哪些历史人物有关吗?它们都是出自于哪些典籍?
1.一鼓作气(曹刿)
释义:指鼓足勇气或趁着勇气十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典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一字千金(吕不韦)
释义:形容诗文或书法作品极为精妙,价值很高。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国商人吕不韦在咸阳悬赏,说如果有人能在《吕氏春秋》中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就赏赐千金。
3.一饭千金(韩信)
释义:形容受人点滴之恩,给以丰厚的报答。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后来韩信做了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东山再起(谢安)
释义:指隐退后复出任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典出:《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辞官隐居会稽东山(今浙江上虞),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5.卧薪尝胆(勾践)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他把苦胆悬挂在坐处,“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吴国。
6.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释义:指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孺子可教(张良)
释义: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成才。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8.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年纪虽老,志向更为豪壮,干劲更足。
典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9.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指文人从军。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10.揭竿而起(陈胜)
释义:指武装起义。
典出:《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2.暴珍天物(帝辛)
释义:指残害生灵。也指不爱惜自然所赐,任意挥霍浪费。
典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珍天物,害虐民。”
13.暗度陈仓(刘邦)
释义: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动迷惑对方,但在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达到目的。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典出:《气英布》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定三秦,劫取五国。”
14.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典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5.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熟知兵书,却没有实际经验。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军队全部被歼。
16.负荆请罪(廉颇)
释义: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对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不服气,宣言要侮辱他。蔺相如处处退让,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知道后十分悔恨,“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7.怒发冲冠(盗跖,蔺相如)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竖立,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
典出:语本《庄子·盗跖》:“竭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8.手不释卷(刘秀)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读书勤奋。
典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9.韦编三绝(孔子)
释义:反复翻阅,编缀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多次。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0.墨守成规(墨子)
释义:形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典出:战国初期思想家墨翟善于守城,因称善守为墨翟之守、墨守。
21.病入膏盲(晋景公)
释义:指疾病已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也比喻情况严重,无法挽回。
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2.鸡犬升天(刘安)
释义:比喻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平庸之辈也跟着沾光。
典出:《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干云中。”
23.高山流水(俞伯牙)
释义:比喻得遇知音。
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4.图穷匕见(荆轲)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终于露出真相或本意。
典出:《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将卷着匕首的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5.口蜜腹剑(李林甫)
释义:嘴甜心狠。形容为人阴险。
典出:《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26.风声鹤唳(苻坚)
释义: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忧。
典出:《晋书·谢女传》:“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7.破釜沉舟(项羽)
释义:比喻不留退路,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8.程门立雪(杨时)
释义:喻尊师重道。
典出:《二程外书》卷一二引宋·侯仲良《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程颐),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29.司空见惯(刘禹锡)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典出:《本事诗·情感》载:唐代诗人刘禹锡卸任和州刺史后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招待,席间命歌妓劝酒。刘即席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0.梦笔生花(李白)
释义: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典出:《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1.力透纸背(颜真卿)
释义:形容书法、绘画运笔刚劲有力。
典出:《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
32.胸有成竹(文与可)
释义: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有全面的谋划打算。典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33.马革裹尸(马援)
释义:指军人在战场上战死。多用来表示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决心和气概。
典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4.洛阳纸贵(左思)
释义:借指好的作品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典出:《晋书·左思传》载:左思所作《三都赋》,深受称赞,人们竞相传写,为此洛阳的纸都涨价了。
35.背水一战(韩信)
释义:指决一死战。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将韩信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背水为阵,断绝了退路,迫使将士拼死作战,结果大败赵军。
36.闻鸡起舞(祖逖)
释义:指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励。
典出:《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与刘琨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功。
37.初出茅庐(诸葛亮)
释义:指刚刚出来做事或刚步入社会。
典出: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才答应出山。当时刘备被曹操攻打,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用火攻曹军,取得重大胜利。
38.完璧归赵(蔺相如)
释义: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换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不敢拒绝,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愿奉壁出使秦国,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献壁后,见秦王无意给城,就设法取回壁,并派从者送归赵国。
39.退避三舍(重耳)
释义:指主动退让,不与之争,或主动躲开,避免接触。
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僖公二十八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毂?”重耳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40.乐不思蜀(刘禅)
释义:指乐而忘返。
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置于魏国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1.指鹿为马(赵高)
释义: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42.画龙点睛(张僧繇)
释义: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典出:《历代名画记·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3.入木三分(王羲之)
释义:本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也形容见解精辟,分析深刻。
典出:《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44.多多益善(韩信)
释义:原指带兵越多越能成事,即打胜仗。后泛指越多越好。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45.望梅止渴(曹操)
释义:比喻用空想或假象等来安慰自己。
典出:《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46.鞠躬尽瘁(诸葛亮)
释义:小心谨慎,竭尽全力效劳。
典出:《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47.约法三章(刘邦)
释义:泛指共同议定必须遵守的简单条款。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48.请君入瓮(周兴)
释义: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典出:《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朝野佥载》:“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49.举一反三(孔子)
释义:从一件事可以类推出许多同类事理。
典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释义:指后人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典出:西汉初年,萧何、曹参先后为丞相,萧何制定的一套法规政令,曹参完全继承下来,遵照执行。
悯农诗的作者:虽然做到宰相,却生活豪奢,让同僚不满
李绅是唐朝诗人,他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不过他的《悯农》诗却是家喻户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深切的同情与关注。可是许多人不会想到,后来这个李绅居然成为一个生活奢侈的贪官酷吏!那么,历史上的李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一、仕途坎坷
李绅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李敬玄在唐高宗时期出任过宰相,祖父、父亲都担任过县令。六岁的李绅就失去了父亲,是在母亲卢氏的教育下长大的,别看他身材矮小,却博学多才,特别擅长写诗。李绅在年轻时,对社会底层非常关注,在798年左右写下了两首《悯农》诗。806年,李绅考中了进士,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直到820年,李绅被唐穆宗任命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他与李德裕、元稹关系很好,他们三人被称为“三俊”。与此同时,李绅也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他的政治生涯与李党连接在了一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李绅的仕途非常坎坷,多次遭到贬谪。824年,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他在上任途中写了不少发泄内心悲愤的诗作。
二、飞黄腾达
833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宰相,李绅立即被提拔为检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之后又担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等重要职务。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再度受到重用。李绅先是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知淮南节度大使事,接着入朝担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很快就成为了唐朝的宰相,还被封为赵国公。
李绅在朝中担任了四年的宰相,因身体原因,“足缓不任朝谒”,于844年向唐武宗提出辞职。唐武宗同意了李绅的请求,“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节度淮南”。846年,李绅病死于扬州,终年75岁。唐武宗闻讯,下旨对李绅进行追赠,“赠太尉,谥文肃”。不过,在唐武宗死后,李绅被削去官爵,他的子孙也被禁止做官。
三、生活奢侈
青年时的李绅心怀百姓,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道理,可是随着官职的提升,他的生活也开始腐化,对待百姓也非常残暴。在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期间,人们纷纷逃往北方,“惧罹不测,渡江淮者甚众”。当时,刘禹锡担任苏州刺史,有一次他应邀前往李绅家中做客。李绅盛情款待,极尽奢华,连刘禹锡都感到过分。
刘禹锡当即写了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指的就是李绅,对于这样奢华的场面,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却让刘禹锡肝肠寸断!由此可见,此时的李绅已经成为一个花天酒地、生活奢侈的高官,再也不是那个同情百姓的青年了。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